張宏傑|《千年悖論:人性的歷史實驗記錄》出書記

2020-11-23 華章同人

《千年悖論》是張宏傑老師的「處女作」。此次重裝再版,收錄了其寫作初期大部分優秀的歷史文化散文作品,及其早年關於歷史寫作的兩篇採訪,並配以精美插圖。他在歷史的劇場裡洞察人性浮沉,從「人性」角度觀察古人,揭示不同的人格結構在共同的歷史重壓下,如何抵抗、伸縮、變形、扭曲、斷裂。這本書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呢?一起來看看吧~

— 1 —

到現在,我已經出了N本書。雖不能說著作等身,但也可以說是著作等腳脖子了。

想當初,還處於因為在「純文學」期刊(也就是韓寒所說的供作家們手淫的角落)上露個臉就興奮得不行之際,還沒有想過要出書。出書,那是多麼神聖的事啊!我們的老祖宗教導過我們:「敬惜字紙。」過去是不許撕書擦屁屁的。據說,如果誰那樣做了,到了陰間,就要罰他把那頁粘了粑粑的紙吃下去……小時候我和人辯論的時候,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書上說的」,話如果印到了書上,那還能有錯嗎?能夠出書的人,那能是一般人嗎?

張宏傑

1999年我到北京出差,因為劉元舉先生介紹,認識了在時事出版社工作的祝勇。他讀了我的幾篇文章,大驚失色,嘆曰:嗚呼怪才也!(據祝勇同志回憶,讀過我的「大作」的當天晚上,他夜不能寐。祝勇誇張地說:「……仿佛使我受到棒喝,使我一連度過了幾個不眠之夜,甚至幾次通過電話與友人分享閱讀的巨大快感。」)遂問我,給你出本書,行不?

能不行嗎?狂喜。

我把2000年以前的幾乎所有長一點的作品都放在這本書裡,才勉強湊夠一本書的厚度。書的內容也不統一,有歷史人物,有文化隨筆,也有純文學類的散文。祝勇要在2000年1月1日這個特殊的日子把書印出來,時間只有一個月了。我業餘時間全部用於選擇文章,安排順序,撰寫目錄提要……忙得心花怒放,然後就天天盼著見到書。不斷地想,今天封面設計該出來了吧?今天該進印刷廠了吧?今天該裝訂了吧?真恨不得搬到印刷廠車間去住。

不到一個月,書出來了:《千年悖論》。雖然封面做得如同一本業餘教材,雖然稿費只有每千字三十元,還是感覺很爽。二十八歲就出了一本書,真是有為青年!在這本書的《自序》中,我這樣表達自己的驚喜:

上小學時,我的作文總是這樣結尾:到了2000年,我們將……那時候,2000年仿佛是一個傳說中的數字,永遠不會到來。不提防在尋找生活位置的忙忙碌碌中,這個神話般的日子翩然降落,真讓人一時有點措手不及。正好,在2000年立足未穩之際,我將幾年來的散亂文字收成一本薄薄的書,算是對少年時無數空洞許諾的一個交代。

唯一不滿意的是,書的封面設計得太失敗了:明黃色,書名是紅色宋體,腰封是「新生代挑戰餘秋雨」。封面上印著一把椅子,因為設計者認為,「論」者,坐著談論之意也。祝勇的意思也許是想把它弄成一本暢銷書,甚至是超級暢銷書,期望它最好賣得比餘秋雨的「文化苦旅」系列還要好,但是苦於他和時事出版社都沒有做暢銷書的經驗,所以就弄成了這樣一個怪異封面。

出第一本書的感覺是,出書原來是這麼簡單的事啊!

— 2 —

出第二本書,才知道出書的艱難。

那是2002年初的時候,雲南人民出版社發行部負責人項萬和來電話,說他在《天涯》上看到我的幾篇文章,想給我出幾本書。

注意,是「幾本」書!

項萬和說,雲南人民出版社有著強大的發行能力,吳思的《潛規則》在他們社已經發行到了十八萬本。項萬和說,我對你的東西充滿信心,你寫得比吳思好(吳思老師,這是項萬和說的,和我無關)。我們準備把你手頭的東西收攏收攏,連續推出你幾本書,再配以適當的宣傳炒作,一定會火!

《千年悖論:人性的歷史實驗記錄》實拍圖

乖乖,那還等什麼?把我所有存貨都打包給項老師發過去,並且和雲南人民出版社籤了階梯式版稅的合同。項老師那邊開始編稿,校對,商量著請吳思寫序。為了證明他們社的實力,項老師還請我在北京和吳思老師一起吃了個飯,飯局上用隨便提到的口氣通知吳思老師:你的書又加了五萬冊,版稅過幾天就付。

這次可真得浮想聯翩了。搞不好,我真要成為「知名作家」了。是不是有必要練練籤名呢?至於版稅,按項萬和的推測,是可以買輛車了。買什麼車呢?我得開始琢磨了。不管怎麼樣,我終於可以給那些見面總問我下一本書什麼時候出的人一個準確的答案了:明年年初。大家都說,出了記得給我留一本!

然而,預定出了N本之後,大事不好了。項老師後來告訴我,出版社審稿委員會「專家」不同意出版我的書。

那怎麼辦?辛辛苦苦編出來的稿子,不能就這樣廢了啊!怎麼辦?我眉頭一皺,計上心來。我找來自己平時喜歡讀的幾本書,查到編輯的名字,在2003年初把列印出來的書稿一份份發出去。也許這些伯樂正愁遇不到千裡馬呢!

那時我還不知道有「民營出版機構」這麼回事,寄出去的都是傳統出版社。等了半年,寄出去的五份書稿有四份音訊皆無。只有上海的一個老編輯認真地回了信,稱我的作品有一定基礎,但尚未達到出版水平。他鼓勵我繼續努力下去,不要放棄,再寫個十年八年,有志者事竟成!

我等不及十年八年了。好在想起《千年悖論》出版後,天津百花的副總編謝大光老師曾經向我約過稿子,雖然知道我的東西不太適合百花作為純散文類文學作品出版,但走投無路之下,只好投奔他了。於是2004年初,在百花出了《另一面:歷史人物的另類傳記》,這本書當年成了百花賣得最好的新書之一。

《千年悖論:人性的歷史實驗記錄》實拍圖

幾年後,《明朝那些事兒》出版後不久,作者當年明月打來電話,說我的這本《另一面:歷史人物的另類傳記》他是站在書店裡讀完的,這本書激起了他對明史的興趣。

— 3 —

想當初第一本書出來時,第一件事就是四處告訴人我出書了!那口氣就好像是一個青蛙到處嚷嚷我生了個大象。自己感覺是天大的事。人家還沒開口要,自己已經把書遞過去了。很矜持地不願題字,覺得題字是一種很俗氣的行為。要題的話,根據對象的不同,字斟句酌地寫上幾個,寫得最多的是「隨便翻翻」……

後來書出得越多,開始感覺到送書的壓力了。以前見面是「送哥們一本」,現在不知道從誰開始,開口變成了「給哥們弄一套!」不知道的還以為是要我給他帶一套煎餅果子,其實他的意思是把我自從出書以來的所有作品一樣送他一本,有的後面還要加上註:「不是我要,是我的朋友要,他聽說你是作家,知道咱哥倆不錯,非讓我整一套!」那神情就好像進了家,脫了鞋,上了炕,招呼老高婆子:「給我撈倆王八烀上!」或者是進了莊稼院,開口就喊:「二大爺,上園子給我掐兩筐黃瓜,我帶回去給城裡的哥們嘗嘗鮮!」畢竟是自家地裡產的東西,滿園子都是。雖然不金貴,但是吃個新鮮,吃個親切,吃個泥土的芳香,這份感情,怎能拒絕?這是朋友給你長臉,說明人家拿你當盤菜啊!

不過我沒法「整一套」。因為我最早出的兩本書,不但書店裡早就沒有了,我家裡也沒有存貨了。

十二年後重出這本增補版《千年悖論》,有以下幾點考慮:

《千年悖論:人性的歷史實驗記錄》實拍圖

一是如代序中所說,以此作為對自己文學青年生涯的懷念。

還有一個,我的《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之後的書發行量比較大,而《千年悖論》和《另一面:歷史人物的另類傳記》的發行量都比較小。到今天,還偶爾有讀者問我,《千年悖論》在哪裡能買得到。所以,讀過我後面作品的讀者,也許偶有些興趣翻翻我以前的東西。

這本書中的大部分東西,都是原來《千年悖論》中所有的。從《另一面:歷史人物的另類傳記》中抽取了《女人慈禧》,還將《另一面:歷史人物的另類傳記》中莫言的序用於此書。

《千年悖論:人性的歷史實驗記錄》實拍圖

編這本書時,我儘量避免收入《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和《中國人的性格歷程》等中的篇章,以免重複,但是一個不可避免的重複是在《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中用過的《無處收留:吳三桂》,它是我「文學青年生涯」中有代表性的一篇,所以再次列為首篇。向讀者們表示抱歉,這次仍不能避免幾本書之間篇目重複之病。粗粗翻檢一下,發現這些舊文中偶有錯誤,但時間緊張,來不及從頭到尾細校一遍,這是另一抱歉處。

最後,借這個機會,感謝那些幫助過我關心過我的人,比如從未謀面的文能先生,以及我在代序中提到的所有師友。

2018年5月修訂

相關焦點

  • 人性的悖論——《人民的名義》的隱喻美學
    說說高育民書記。他是祁同偉、候亮平、陳海等人在漢東政法大學的老師,與祁、候等屬於師生之誼。教育是良心事業,而政法屬於法律專業範圍,所以他們的關係本質上屬於「專業良心」。然而劇情的發展讓這種「專業良心」演變成相互利用的權謀,不僅看不出任何法律專業人士的基本素養,而且私慾、私仇更是主導著師生情誼背後的爾虞我詐。
  • 歷史上最著名的三大心理學實驗,揭露了醜陋的人性
    歷史上,曾經有很多心理學家或是社會機構進行過人性實驗,下面為大家選取了三個歷史上最著名的心理學實驗,其中揭露了黑暗的人性。一、嘉士伯社會實驗丹麥嘉士伯啤酒公司曾進行過這樣一次社會實驗,研究人員讓一些毫不知情的情侶們進入預先準備好的電影院中。當他們走進灰暗的播放間後,他們會發現,只剩下中間的兩個座位,並且周圍都是帶有刺青、打扮兇惡的成年男子。
  • 工人草坪挖出千年太歲 揭秘太歲究竟為何物
    23日,蘭州市一位追蹤關注「太歲」的生態園林學方面的學者杜宗輝看到後認為,工人挖出的「太歲」應當已經有千年,是個「千歲」,他給工人給出收藏建議,同時工人張宏傑表示他願意將「太歲」捐贈出來搞研究。  關於張宏傑挖到的「太歲」,蘭大生命科學院對此曾表示無法給出結論。而杜宗輝老先生測量了張宏傑挖到的「太歲」,長度為35公分,寬為24公分。從「太歲」的大小形態看,他認為,這個「太歲」的年齡應當已有千年,是個「千歲」。
  • 從「人性實驗」到「恐怖實驗」:永遠也不要考驗一個人的人性
    在歷史上著名的所謂「人性實驗」中,「人性」幾乎全都沒有經受住考驗。「潘多拉魔盒」一旦打開,人性中的惡一旦得以釋放,「人性實驗」就變成了一個個「恐怖實驗」,人性掩蓋下鮮血淋漓的現實,你準備好面對了麼?在所有「人性實驗」中,「斯坦福監獄實驗」無疑是最為著名的。史丹福大學一位名叫津巴多的心理學教授挑選了24個健康狀況良好、心智水平正常的人參與這項實驗。
  • 「電車悖論」:一場1:5的生死局,人性和道德的考驗,無人能倖免
    這是我從一本小說中看到的,小編是一個非常喜歡探索心理的人,偶然在罈子上看到了一篇名為《十個著名的思想實驗》的文章,所以想和大家探討一下倫理學領域最知名的「電車難題」。電車難題,亦稱電車悖論。所以,你還會認為「電車悖論」只是一個思想實驗嗎?它已經被列為某心理學分支的研究重點,科學家們將「殺一人救五人」的假設改為不同版本,作為一種研究心智的運作。為保護大多數人,是否就應該犧牲少數人的生命,把損失控制在最小的範圍內?按下開關在道德上是被允許的嗎?
  • 《全金屬外殼》:人性悖論,毀滅人性的戰爭
    今天小影要給大家帶來一篇剖析人性的電影《全金屬外殼》,1987年上映,老而經典。導演則是大名鼎鼎拍攝了《2001太空漫遊》的庫布裡克,這也是他最後一部反戰電影。電影的開頭是以第一人稱的方式來敘述電影的劇情,這也是導演想通過講述越戰中的兩件事來表達了他對戰爭與人性的看法。
  • 永遠不要去試探人性|心理學解析歷史上最著名的三大心理學實驗
    對於人性的看法,個體的社會經歷不同會產生不同的主觀感受。歷史上,曾經有很多心理學家或是社會機構進行過人性實驗,下面為大家選取了三個歷史上最著名的心理學實驗,其中揭露了黑暗的人性。一、嘉士伯社會實驗丹麥嘉士伯啤酒公司曾進行過這樣一次社會實驗,研究人員讓一些毫不知情的情侶們進入預先準備好的電影院中。
  • 「因果律」真的存在,歷史不可改變?這個實驗給出了答案
    那麼,歷史是不是就是不能被改變的呢?關於「歷史不可改變」的問題,學術界有很多種詮釋,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外祖母悖論。關於這個話題,筆者在之前的文章中也談論過自己的思考。筆者認為,一個人確實不可能回到過去殺掉自己的外祖母,因為在同一個宇宙之中,因果已成定局,這既是悖論中提到的觀點。
  • 毛姆《面紗》:人性的拷問,愛情的悖論,救贖在覺醒之後
    可她遲遲不死,待他耐心耗盡後,便將她仍出窗外。毛姆就是借這個古老的故事橋段創作了《面紗》。《面紗》裡的凱蒂就是畢婭,婚外戀是她們二人相同的罪過。在這裡有情慾,有背叛,有謀殺,人性的虛偽、自私、冷酷和殘忍輪番上場。不過,凱蒂和畢婭的結局也不盡相同。
  • 人性實驗
    人性實驗海有一個人做了一個心理實驗,他假裝自己厭倦了生活,想要自殺。
  • 羅伯斯山洞實驗:召集22個孩子,用挑戰人性的方式檢測人性
    人性本質是善是惡一直為眾多思想家哲學家所研究探討。實驗之初在我國古代,對於人性本質的求索一直停留在理論層面,但在西方人實踐創新精神及對真理的渴求中,他們採用了更為激進的手段,即用人體本身作為實驗對象,更多的傾向於讓活人參加心理實驗,以期能有更加真實客觀的結果出現。
  • 心理學:3個展示人性之惡的心理學實驗,原來人性如此醜陋
    人性有多醜惡,看看下面這三個實驗你就明白了1.米爾格拉姆服從實驗社會心理學上最著名最有爭議的實驗。若論社會科學歷史上實證研究的貢獻,可能無出其右。米爾格拉姆在教師詢問和要求停止實驗時會說,學習者不回答就被視為回答錯誤,並嚴厲的要求其繼續進行下去。你會將實驗進行到什麼程度,實驗前,大多數人認為自己會在135伏左右不服從命令。然而,在對40名男性做測試時,有26人一直進行到了450伏。最後超過70%的人都將檔位提升在150伏以上。
  • 氣候變化影響我國古代瘟疫爆發——來自千年歷史記錄的復原
    當張知彬的研究團隊研讀《中國三千年氣象記錄總集》關於這段歷史的記錄時,「大疫,一家死者十之八九」「死亡塞路」「死者山積」「闔城人人瘟疫,數日即為病隕」「民死過半,骨肉相連,道路罕人行」「瘟疫大作,死者枕藉,十村九墟,人煙幾絕」等描述,讓他們幾乎可以想像出明朝末年這場特大疫情的慘烈程度。
  • 語言的悖論|讀客來稿
    原文@呂靜瑤 載於中讀App這也許是語言與存在實體永恆的悖論吧。索緒爾在《普通語言學教程》中提出語言具有任意性,然而這種任意性是在語言形成之初方才具備的。最初先民結繩記事,後來,人們覺得有些事通過結繩難以表達清楚,遂在通過畫圖加以記錄,這大約就是甲骨文的雛形,又歷經數千年的演變,遂有今日之漢字。今天我們回看甲骨文,覺得高深莫測,事實上那不過是人們最本初用來記錄現實生活中所見事物的類似圖畫的符號。人們出於溝通的需要就創造出這樣一套符號,慢慢地,這套符號固定下來,也就一直沿用。
  • 關於黃油貓悖論的有趣實驗
    黃油貓悖論,又叫黃油貓理論(英文:Buttered Cat Theory),是詼諧地把兩種民間常識組合而成的笑話,試想一下,一隻貓從高處跳下,那麼永遠是腳著陸;塗有黃油的麵包一不小心落下,也是塗有黃油的那一面落下。
  • 這一場實驗,讓人性的黑暗面變得如此透明
    專注歷史的中國小賤,與你分享。人性如同玻璃,或許連玻璃還不如,稍微考驗一下就支離破碎。歷史上有很多測試人性的實驗,但是,都沒有這個實驗來得簡單粗暴,讓人性的黑暗面變得如此透明。一、瑪麗亞·阿布拉莫維奇,是塞爾維亞著名的行為藝術家,她以大膽狂野的風格著稱。1974年,義大利,那不勒斯一個不知名的廣場上。
  • 經典悖論漫遊(及續篇)
    7-14善惡悖論這是中國文化裡的一個古老難題。告子認為人性「不分善惡」,他證明道:「人性之無分於善不善也,猶水之無分於東西。」孟子則反駁道:「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證明「人性本善」。由於窺透不了人性,所以在解釋上必然帶有任意性。以水作比喻並不恰當,也不具有說服力,所以荀子輕而易舉地提出了「人性本惡」的思想。假設不同,主張自然各異。
  • 令人震驚的穿越實驗 《蟲洞說•外祖母悖論說•平行宇宙論》
    A:事實上,時間旅行的空間定位非常困難。一個很淺顯的常識即是:地球不僅自轉,還環繞太陽公轉,太陽系自身也在運動,在沒有絕對坐標的宇宙中,我們進行一次時間旅行實驗,往往需要事前用超級電腦,耗費很長時間來計算坐標,才能避免將實驗物傳送到其他的時空裡。要重新回到現代,自然也是同樣道理。
  • 霍金的未來人實驗和外祖母悖論是怎麼回事?
    2009年的6月28日世界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做了一個邀請未來人共進晚餐的實驗。霍金準備了豐盛的晚宴,在一個滿是氣球、香檳、美食的房間中靜靜地等待未來人的到來。房間中還有掛有「歡迎時間旅行者」的標語。而宴會的邀請函是在宴會結束後發出的。霍金在宴會結束後將邀請函交給了政府保管。
  • 一次逼近人性真相的心理學實驗:對權威的服從
    無論你的答案是哪一個,精讀君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看看這個心理學歷史上著名的實驗——服從實驗。1960年代,在耶魯大學任教的心理學家斯坦利·米爾格拉姆進行的這一系列實驗,永遠地改變了我們對個人道德和自由意志的看法。而這本米爾格拉姆編寫的《對權威的服從》則完整的記錄了此項實驗:【二】這是一個怎樣的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