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金屬外殼》:人性悖論,毀滅人性的戰爭

2020-12-05 凳Sir說戲

電影觀百事,劇集看人生,大家好,這裡是影吾視。

今天小影要給大家帶來一篇剖析人性的電影《全金屬外殼》,1987年上映,老而經典。導演則是大名鼎鼎拍攝了《2001太空漫遊》的庫布裡克,這也是他最後一部反戰電影。

電影的開頭是以第一人稱的方式來敘述電影的劇情,這也是導演想通過講述越戰中的兩件事來表達了他對戰爭與人性的看法。

第一件便是在主角「小丑」所在的新兵隊伍在趕赴越戰前的集訓,一名同胞因為智力稍微有點弱,反應有點慢,加上有點膽小,碰到了一個變態的教官,外加上因犯錯而被所有人排斥圍毆。從而心理扭曲,在訓練完成後的最後一天晚上,組裝上槍,裝上7.62毫米全銅金屬實彈,給了混蛋教官一槍後,自己自殺了。

而使他心理扭曲的最後一根稻草就是主角在那天晚上集體毆打他的行動中,作為最後一個動手的人,面對他的懇請,還是選擇了下手。這讓他認為他被所有人遺棄了,沒有人願意幫助他。

第二件便是主角投身戰場後,作為戰地記者,趕赴前線戰場前,他問過經歷過戰爭的人一句話「面對婦女與小孩,你也會開槍嗎?」,而那個人的回答則是「是的,我打死過一些」,此時主角還天真的認為這是一個對與錯的問題。

而當他趕赴前線碰到以前一同訓練的陣亡後,一心復仇的他在看到了殺死戰友的那個狙擊手是個小女孩時,第一時間愣了一下才開槍,但是槍在關鍵時刻還卡殼了,不是戰友開槍打中小女孩的話,他就陣亡了。

在面對被擊中的小女孩,戰友都想著就把她扔這,讓她失去,然後腐爛,而主角認為需要把小女孩帶走,不能就讓她留在這,然後小女孩開口的那句「射死我」衝破了主角心中最後的信念,不殺婦女和小孩。電影到這裡結束。

看似兩個沒多大關聯的事,甚至去掉前面一件事也不影響劇情的進行,但導演就擺在了觀眾的面前。其實其中有著許多的細節需要觀眾去反覆咀嚼。

主角內心其實是善良的,面對愚鈍的隊友,他是真正伸出援手幫忙的那個,教他整理床單、幫助他克服恐高障礙、幫他整理衣服,但是他也很生氣隊友拖後腿,所以主角也用毛巾包著肥皂打了他。

在面對枯燥的敵後軍隊宣傳工作,主角認為很無聊,而長官卻對他說他不知道什麼是戰爭。主角趕赴前線的過程中對飛機上機槍手關於「射殺婦女與兒童」的問話,主角認為他不能去這樣做。在採訪時遇到長官的問話,「你的頭盔上寫著天生殺手,你戴著和平勳章,這是否是病態的開玩笑?」而主角給了自己一套催眠理論「人類二重性」。直到他面對那個小女孩開槍時,他才知道戰爭的面目。

我們中大多數都是電影中的主角,一開始正義凜然,知道戰爭才知道有多麼的殘酷。我們也會存在「人性悖論」,愛與戰爭並存。但只有戰爭才能讓我們明白事實是多麼的殘酷。

感謝閱讀,歡迎關注影吾視,這裡有好看的電影、電視劇等著你!

相關焦點

  • 人性的悖論——《人民的名義》的隱喻美學
    我們怎麼也不會想到,在「專業良心」的領地裡竟然全是爾虞我詐的表演。再看看達康書記,人性的悖論更是到了極限。在會議前臺、辦公桌後,達康書記的政治覺悟、處理事情的智慧與練達,無人能比。但回到家庭和個人生活,達康書記簡直就是個弱智兒童,甚至被他的老婆歐陽菁利用,為她的出逃作掩護。
  • 電影《天空之眼》是一部通過戰爭對人性探討的影片(值得深思)
    電影《天空之眼》是一部通過戰爭對人性探討的影片《天空之眼》沒想到這麼扣人心弦的電影,只是關注一次行動,前後都無心去擴展,一氣呵成。不斷插入阻礙,構造緊張的情形,牢牢揪住觀者的神經,片子那種對緊張感的渲染,顯得很純熟。各方線索推進得也是清晰緊湊。整體會感覺比較幹練、利落。
  • 《盜火》:科技發展的背後蘊含的卻是人性倫理的思索
    明線和暗線的雙重結合,讓整篇《盜火》顯現出一種非常理性化的色彩,用一個非常理性化的外殼和邏輯,來引發讀者看後的思考,可謂構思精妙。在這個前提下,世界上已經沒有了敵對國家,沒有了戰爭,沒有軍事基地、軍事秘密之類的東西,甚至連商業機密也幾乎不存在了。這個時候,始終採用區域網,同外界的通訊系統有最嚴格的屏蔽的類人工廠就顯得醒目而特別。而全世界的新聞界始終對類人工廠的存在裝聾作啞,不過是因為在類人工廠裡有太多的邏輯悖論和道德倫理悖論。
  • 張宏傑|《千年悖論:人性的歷史實驗記錄》出書記
    《千年悖論》是張宏傑老師的「處女作」。此次重裝再版,收錄了其寫作初期大部分優秀的歷史文化散文作品,及其早年關於歷史寫作的兩篇採訪,並配以精美插圖。他在歷史的劇場裡洞察人性浮沉,從「人性」角度觀察古人,揭示不同的人格結構在共同的歷史重壓下,如何抵抗、伸縮、變形、扭曲、斷裂。這本書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呢?
  • 《全金屬外殼》英文髒話寶典電影化。
    《全金屬外殼》是一部戰爭片,電影背景為越戰期間,影片的前三十分鐘是本片最高潮,經典到無以復加,甚至會讓觀眾誤認為這是一部喜劇片。這部電影前後結構鮮明,整體講述了戰爭的迫害會使士兵激發出截然相反的兩種人性,在失衡的狀態下有人難忍折磨選擇死亡,接受的人才能活下來。前半部分以胖子派爾為主角,他本是一個天真單純樂天派,在魔鬼教官初次登場時氣氛緊張,大家不苟言笑,但他毫不吝嗇的露出白花花的牙齒,面帶笑容。後來的甜甜圈事件,隊友為他受罰,而他就站在中間拿起甜甜圈大快朵頤,多麼耿直不會看臉色。
  • 人性多稜鏡
    學者史蒂芬·平克頭頂天使「光環」,手執代表暴力與戰爭的三叉戟,展露笑顏。這一「形象」,用來作為平克新著《人性中的善良天使》的註腳,再合適不過:他以暴力為尺度,呈示人性中的美好天使,度量人性的進化。  誠如學者錢永祥所言,這「具有高度的挑釁性」。平克通過千頁篇幅、115張圖表、近2000個引注、上千項參考材料,完成了他探索人性迷宮的旅程。
  • 毛姆《面紗》:人性的拷問,愛情的悖論,救贖在覺醒之後
    然而,在毛姆的故事裡,主人公生活中這神秘的五彩面紗,並沒有等到死亡的那一刻才揭開,而是在他們歷經情慾、背叛、謀殺等人性的惡之後,於不自覺中窺見到真實的人生。凱蒂成長於英國上流社會家庭。父親是王室大律師,雖然他的律師業務差強人意,但他勤奮刻苦,任勞任怨。
  • 一張殘忍照片引發的人性思考:二戰究竟是一場怎樣的戰爭?
    雖然這是一個比較籠統的概念,但「紳士戰爭」的存在,被視為歐洲人對人性尊重的表現。當然,口號並不是光用來喊的,歷史上的歐洲人確實用行動捍衛了「人性先行」的準則。  雖然這樣的情況非常有趣,但「紳士戰爭」被視為一種高尚的品德,一直影響到了後來的兩次世界大戰。一戰的慘烈已經超乎了各國對戰爭的認知,各種新出臺的國際公約也在嚴格約束交戰各方的行為;然而,接踵而來的二戰則徹底打破了人們的底線,戰場上發生的一些事不由讓如今的我們懷疑:口口聲聲宣揚人性的西方世界都做了什麼?二戰到底是一場怎樣的戰爭?
  • 中國網貸:一場反人性之弱的戰爭
    人性的貪婪決定其鋌而走險;人性的恐懼決定其不願意承受高風險。這兩大人性最弱的點,本來是相互矛盾制約的,但中國網貸的野蠻期卻同時滿足人性的兩大弱點,蒙蔽了理性的判斷。2016年開始,由政府主導進行了一場清理中國網貸之亂,更是一場反人性之弱的戰爭。2018年,中國網貸將逐漸進入理性發展。
  • 豆瓣評分7.8分,《天空之眼》解析,戰爭中真的沒有人性存在嗎
    在生活中,我們有時候想做一件事都會遇到一些意外,或這個或那個,讓我們不得不取消要做的事,但這些只是一些生活中的瑣事,可一旦到了戰爭中,有些時候,一些決定是不可更改的,即使遇到了一些幹擾。今天我們要講的這部電影,就是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當任務遇到了人性到底該如何抉擇呢?
  • 宮崎駿筆下的戰爭機器,道出了毀滅人類最簡單的方法
    這些無休止爆發的戰爭仿佛順理成章,被裹挾其中的無數生靈也難逃厄運,大面積的土地被燒毀殆盡,城鎮淪為廢墟,死亡的煙靄瀰漫在空氣中,遮天蔽日。戰爭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對毀滅敵人的訴求越高,工業化的水平就越高,科技也就越發達。由此誕生的,便是那些愈加狂熱的戰爭機器。
  • 永遠不要試圖去考驗人性,因為人性根本經不起試探
    在殘酷的大自然競爭中,基因為了不斷複製自身,花費了幾十億年,建立了保護自己的外殼、具有生存優勢的多細胞群體,甚至建立了生物個體間的交流和人類文明。社會道德的歷史和基因的歷史差別實在是太大比起基因幾十億年的歷史,人類文明即使從舊石器時代開始算,也僅有400萬年。
  • 「電車悖論」:一場1:5的生死局,人性和道德的考驗,無人能倖免
    電車難題,亦稱電車悖論。最早由哲學家Philippa提出,具體內容為:五個無辜的人被犯罪分子綁在了電車軌道上,他們面對的是一輛即將而來失控的電車,當然充當「上帝」角色的你,有機會拉動轉撤器,讓電車開到另一條軌道上,但同時另一條軌道上也被綁了一個人,1:5的生死局,你會怎麼選擇?
  • 《三體》的世界浩瀚無垠,對人性的描寫卻能「一針見血」
    當然,除去那些超讚的情節,我更欣賞小說裡面對人性的描述。當葉文潔向未知的三體世界發送信息,讓他們來取代地球文明的時候,我能感受到她對人類或者說是對人性的絕望,我沒有經歷過文革也想像不了文革,但是從葉文潔身上,還是可以看到這場浩劫給她的重創——多次失望到最終絕望。
  • 三體人沒有人性,但照樣難逃滅亡的命運,人性在生存面前的意義
    而人之所以稱之為人,不僅僅擁有其他物種沒有的智慧,最重要的是人身上具備的人性。人性是人隨著千代萬代的時間慢慢進化來的,正因為有了人性,才有了不同的文明,才得以讓全世界的人們團結起來。但大劉寫到了一個時代的現象,當大饑荒發生時,在生死面前,人性能戰勝獸性嗎?
  • 基因改造是人類跨世紀的進化,還是毀滅人類人性的災難
    基因改造基因改造究竟是人類跨世紀的進化還是毀滅人類人性的災難尼?未來人類在這種現實面前,我們不可能阻止一切固執的認為人性是神聖不可侵犯,不可改變。
  • 幾部末日廢土電影,把人性放在極端狀況下,生存與殺戮怎麼選擇
    2《瘋狂的麥克斯4》邪典味的瘋勁貫穿全片,文戲少沒廢話直接爽,如此雄性的動作電影竟然沒有直男癌反而講了一個女權覺醒的故事,片中每一個女性角色都實現了自我價值。熱血與烈火、青空與黃沙的狂暴之路,違反各種美學卻讓人胸腔炸裂的末日邪典。堅信「女人不是物體」的塞隆女神簡直屌炸天!
  • 《騎士的獻祭》|直面悖論邏輯,晾曬蒼涼愛與人性,因愛人間值得
    在那多小說《騎士的獻祭》裡,我深深感受到這齣悲劇以愛為始,以殉為終背後,那些真實深愛跟無情人性映照下,引發出憐憫跟恐懼被淨化之後那深深情感,是如何扣人心弦又蕩氣百轉。他手指不全,腰腹間有多個刀口,面部已經很難辨認清楚五官,眉眼口鼻的血塊兒上結起了白霜。他內心中無比渴望復仇,可他卻沒有動手殺死過一個該死的人。除了摯愛的妻子,因痛苦自己不想苟活於人世,懇求自己幫她了解生命。除此之外那罪有應得之人,他賠上自己性命作為砝碼,只為湊足他死刑之過。
  • 疫情之下:災難是人性的試金石,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
    在這次疫情大背景下,引發了人們對人性的性善以及性惡的思考。應奮不顧身為大局著想?還是為了一己私慾對他人置之不理?今天,我們就疫情的一些現象進行分析,對當今時代性善論還是性惡論進行探索。1.23日,武漢宣布封城。我心裡一緊,想到的竟然是韓國的人性電影《流感》。一群偷渡客來到韓國,但是整個貨櫃內的偷渡客幾乎全部死亡,只有一人僥倖逃入城內。
  • 《死亡實驗》全劇情賞析 感受人性忍耐極限爆發
    《死亡實驗》全劇情賞析 感受人性忍耐極限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