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觀百事,劇集看人生,大家好,這裡是影吾視。
今天小影要給大家帶來一篇剖析人性的電影《全金屬外殼》,1987年上映,老而經典。導演則是大名鼎鼎拍攝了《2001太空漫遊》的庫布裡克,這也是他最後一部反戰電影。
電影的開頭是以第一人稱的方式來敘述電影的劇情,這也是導演想通過講述越戰中的兩件事來表達了他對戰爭與人性的看法。
第一件便是在主角「小丑」所在的新兵隊伍在趕赴越戰前的集訓,一名同胞因為智力稍微有點弱,反應有點慢,加上有點膽小,碰到了一個變態的教官,外加上因犯錯而被所有人排斥圍毆。從而心理扭曲,在訓練完成後的最後一天晚上,組裝上槍,裝上7.62毫米全銅金屬實彈,給了混蛋教官一槍後,自己自殺了。
而使他心理扭曲的最後一根稻草就是主角在那天晚上集體毆打他的行動中,作為最後一個動手的人,面對他的懇請,還是選擇了下手。這讓他認為他被所有人遺棄了,沒有人願意幫助他。
第二件便是主角投身戰場後,作為戰地記者,趕赴前線戰場前,他問過經歷過戰爭的人一句話「面對婦女與小孩,你也會開槍嗎?」,而那個人的回答則是「是的,我打死過一些」,此時主角還天真的認為這是一個對與錯的問題。
而當他趕赴前線碰到以前一同訓練的陣亡後,一心復仇的他在看到了殺死戰友的那個狙擊手是個小女孩時,第一時間愣了一下才開槍,但是槍在關鍵時刻還卡殼了,不是戰友開槍打中小女孩的話,他就陣亡了。
在面對被擊中的小女孩,戰友都想著就把她扔這,讓她失去,然後腐爛,而主角認為需要把小女孩帶走,不能就讓她留在這,然後小女孩開口的那句「射死我」衝破了主角心中最後的信念,不殺婦女和小孩。電影到這裡結束。
看似兩個沒多大關聯的事,甚至去掉前面一件事也不影響劇情的進行,但導演就擺在了觀眾的面前。其實其中有著許多的細節需要觀眾去反覆咀嚼。
主角內心其實是善良的,面對愚鈍的隊友,他是真正伸出援手幫忙的那個,教他整理床單、幫助他克服恐高障礙、幫他整理衣服,但是他也很生氣隊友拖後腿,所以主角也用毛巾包著肥皂打了他。
在面對枯燥的敵後軍隊宣傳工作,主角認為很無聊,而長官卻對他說他不知道什麼是戰爭。主角趕赴前線的過程中對飛機上機槍手關於「射殺婦女與兒童」的問話,主角認為他不能去這樣做。在採訪時遇到長官的問話,「你的頭盔上寫著天生殺手,你戴著和平勳章,這是否是病態的開玩笑?」而主角給了自己一套催眠理論「人類二重性」。直到他面對那個小女孩開槍時,他才知道戰爭的面目。
我們中大多數都是電影中的主角,一開始正義凜然,知道戰爭才知道有多麼的殘酷。我們也會存在「人性悖論」,愛與戰爭並存。但只有戰爭才能讓我們明白事實是多麼的殘酷。
感謝閱讀,歡迎關注影吾視,這裡有好看的電影、電視劇等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