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悖論——《人民的名義》的隱喻美學

2020-12-05 遇見就要珍惜

文學源於生活但又高於生活,但《人民的名義》這個劇本似乎打亂了這個文藝美學的正統空間,因為它在訴求「高於生活」的同時,那個低於生活的東西立即伴隨而出。

例如,這個劇種最具正面的人物候亮平,他絕對是反腐敗的陽光英雄,可以恰恰在他的最好的同學陳海被謀殺後,才揭竿而起,來到漢東檢查院任反貪局局長。

這個情節怎麼也讓人分不清,他到底是反擊腐敗伸張正義,還是以反腐敗的名義為同學報私仇?

沒有人懷疑候亮平對腐敗份子的嫉惡如仇,但人們不禁要問,如果不是因為陳海是他的至親同學,尤其陳海又是漢東老幹部陳巖石的兒子,他會不會主動出擊?

偉大的公德似乎隱藏不了個人的私情。作者可能是為了塑造一種與理與情皆相容的情景,但反腐和報仇扯在一起,導致美好的一面就是醜陋。

說說高育民書記。他是祁同偉、候亮平、陳海等人在漢東政法大學的老師,與祁、候等屬於師生之誼。教育是良心事業,而政法屬於法律專業範圍,所以他們的關係本質上屬於「專業良心」。

然而劇情的發展讓這種「專業良心」演變成相互利用的權謀,不僅看不出任何法律專業人士的基本素養,而且私慾、私仇更是主導著師生情誼背後的爾虞我詐。我們怎麼也不會想到,在「專業良心」的領地裡竟然全是爾虞我詐的表演。

再看看達康書記,人性的悖論更是到了極限。在會議前臺、辦公桌後,達康書記的政治覺悟、處理事情的智慧與練達,無人能比。但回到家庭和個人生活,達康書記簡直就是個弱智兒童,甚至被他的老婆歐陽菁利用,為她的出逃作掩護。

如果不是沙瑞金書記提醒,使得他在關鍵時刻與歐陽菁離婚,做及時的責任切割,他竟然不知道自己被拉下水的潛在風險。達康書記全神貫注地追求自己政治事業,導致他政治智慧嫻熟高超,而生活的能力卻如此亂七八糟。

在行為荒誕程度上,最高當屬於陳巖石。這位退休老幹部,把自己房子捐獻給政府,徹底隱退,再也不幹涉現任領導人的事務了。然而,在關鍵時刻,這位在政治上已經退到最後的人,卻總是衝在政治的最前面。

例如,在處理大風廠拆遷衝突事故中,在沙瑞金書記到位開第一次常委會議時。這位老幹部即使打著「為國為民」的旗號,似乎有逃脫不了「老人幹政」的惡習。

陳巖石在身份上是在戰爭年代出生入死的老革命,從而站在了政治的最高點,又因為自己大公無私、一心為群眾,又站在了道德的高點,更因為現在的領導沙瑞金書記被其稱為「小金子」,確保了他又站在了人際關係的最高點,由此導致「人民群眾創造歷史」與「老幹部才是人民的大救星」之間形成巨大的張力。

更為扭曲的是,陳老的唯一兒子陳海被汽車撞成了植物人,從人性本能角度,這個巨大的悲痛肯定導致高齡的陳老萬念俱灰,什麼工廠工人、書記政法,都一邊去啦,讓位於父子情深。照常理,他應該整天守護在自己兒子身邊才是正常人的行為,更何況躺在病床上的陳海依然存在著被進一步殺人滅口的危險。

但是,在政治和群眾面前, 這位陳老爺子居然好像什麼事也沒有發生,不僅談笑風生,而且居然入股了鄭西坡那個最不靠普的公司,這需要多麼堅強的黨性啊。問題,這種似乎喪失了人性的D性,又能持續多久?

高小琴,這位外表端莊秀麗的女老闆,實際上幹著淫邪賣肉的營生。端莊和淫邪居然如此對立地統一在一個人身上。

祁同偉更不用說了,一方面,勤勞精幹隱忍,另一方面,享樂大膽放縱,怎麼也讓人想不到,如此對立的兩種品行卻同時出現這一個人的性格和行為中?

程度……不說了。

《人民的名義》也許是一部展現人性悖論的經典作品,從另一個方面看,它反映了現在的社會價值觀到了如此混亂的地步。傳統價值觀軟弱乏力,現代價值觀又不知道如何建立,這就是現實。看來,人間正道是滄桑。

相關焦點

  • 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的隱喻美學分析
    摘 要: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由加拿大作家揚·馬特爾的同名長篇小說改編,該片獲獎無數,導演李安憑藉此片獲得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導演,本文將以此電影為研究對象,對其隱喻美學進行分析。運用內容分析的方法,從命名中的隱喻美學﹑圖像中的隱喻美學﹑影像敘事中的隱喻美學三個方面進行解析。
  • 秦朔:莫讓「人民的名義」變成「名義的人民」
    《人民的名義》是一部在恰當的時間,以恰當的方式出現的現實主義力作。作為觀眾,最大的遺憾就是它應該來得更早。我們已經習慣了屏幕上的抗日、諜戰、情感、偶像、宮鬥、穿越等主題,《人民的名義》這樣的作品已經久違了,甚至不再奢望了。因此它成了中國電視劇在2017年的最大驚喜。
  • 北京暴雪藍色預警,劉嘉玲《以青春的名義》,隱喻令人害怕
    實驗看似殘忍,但實驗映射出的隱喻,更加反映了人性:實驗者想要知道貓是否存活,只能靠打開封閉的盒子,在打開之前,全靠猜測。這個實驗就好像今天要說的這部電影《以青春的名義愛你》,又名《以青春的名義》,電影由劉嘉玲主演,2017年香港電影節上映。
  • 《人民的名義》劇情錯綜複雜 分集劇情介紹 《人民的名義》最全...
    a 作為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視劇司「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第一批推薦播出參考劇目」榜首作品,2017反腐劇《人民的名義》以觀照透析現實反腐大案的視角聚焦反腐幕後,通過鮮活的影視劇手法再現反腐行動,深刻刻畫人性,自3月28日起在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播出。
  • 張宏傑|《千年悖論:人性的歷史實驗記錄》出書記
    《千年悖論》是張宏傑老師的「處女作」。此次重裝再版,收錄了其寫作初期大部分優秀的歷史文化散文作品,及其早年關於歷史寫作的兩篇採訪,並配以精美插圖。他在歷史的劇場裡洞察人性浮沉,從「人性」角度觀察古人,揭示不同的人格結構在共同的歷史重壓下,如何抵抗、伸縮、變形、扭曲、斷裂。這本書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呢?
  • 《人民的名義》涉嫌抄襲嗎 《暗箱》訴《人民的名義》著作權侵權案...
    《人民的名義》涉嫌抄襲嗎  《暗箱》訴《人民的名義》著作權侵權案昨開庭  下了一夜的雨,昨天上海空氣清冽,上海浦東法院開庭審理《暗箱》訴《人民的名義》著作權侵權一案。  去年11月,浦東法院受理此案時,錢江晚報曾有報導:《暗箱》作者劉三田起訴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編劇、著名作家周梅森及製片單位等八被告侵犯其著作權,要求小說《人民的名義》全面下架並賠償其經濟損失1800萬元。
  • 《聖經》類型意象:福克納小說象徵中的人性拯救隱喻
    《聖經》類型意象:福克納小說象徵中的人性拯救隱喻 2018年04月27日 22:33 來源:《阜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作者:王鋼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 找回人民?民粹主義與「民主的悖論」
    阿迪蒂則以一個生動的比喻道出了他對民粹主義的同情:民粹主義就像一個宴會上的醉酒客人,他的話語粗魯,卻觸及了真相——自由民主已經忘卻了人民主權的初心。民粹主義絕不僅僅是一時的政治躁動,而是對現代民主自身難以擺脫的內在困境的反應。隨著討論的深入,在這些誘發民粹主義的民主難題中,人們越來越關注民主的悖論這一最具挑戰性的問題。那麼,到底是什麼樣的民主悖論成為民粹主義興起的深層根源?
  • 看《人民的名義》學英語:這些反腐話題用英文怎麼說?
    最近,反腐劇《人民的名義》正一躍成為當下的螢屏爆款,該劇匯集了40多位老戲骨同臺演出,互飆演技展現官場百態,播出後受到觀眾廣泛好評和追捧。在同學們追劇的同時,小編特意整理了一些反腐話題的相關英文表達,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 《人民的名義》:認知層級,決定你的社會位置
    作者:霧滿攔江序在網劇《人民的名義》中,看到了一個由認知梯差構成的社會結構。——你思維認知有多高,你就會處於哪個層級。這個認知階梯,大概分九層。1認知最底層無明之人,總是被人盤剝而無力自保這些人在劇中,就是一個工廠的員工。
  • 《全金屬外殼》:人性悖論,毀滅人性的戰爭
    今天小影要給大家帶來一篇剖析人性的電影《全金屬外殼》,1987年上映,老而經典。導演則是大名鼎鼎拍攝了《2001太空漫遊》的庫布裡克,這也是他最後一部反戰電影。電影的開頭是以第一人稱的方式來敘述電影的劇情,這也是導演想通過講述越戰中的兩件事來表達了他對戰爭與人性的看法。
  • 《寄生蟲》:這部喜劇元素驚悚片,用空間美學展現人性多種可能
    更震撼人心的是電影中深埋的人性主題:無論是詐騙者,還是受騙者,都讓人同情。」本文以電影空間藝術的視角,來分析《寄生蟲》的在藝術和商業兩方面對人性的探索和表達。01 震撼的對比空間,兩個四口之家的人性隱喻正如奉俊昊介紹:這部電影是「兩個家庭的故事,一個富裕,一個貧窮」。一邊是富裕家庭,身處城市高處的現代豪宅,一邊是住在住在於潮溼半地下室的四口之家。
  • 《人民的名義》小說被訴剽竊,法院終審認定未侵權
    新京報訊(記者王巍)認為小說《人民的名義》存在抄襲和剽竊自己作品的侵權行為,曾在檢察院工作22年的李霞將《人民的名義》作者周梅森以及北京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訴至法院。記者今日(6月2日)從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獲悉,法院終審判決認定,周梅森所寫的《人民的名義》不構成剽竊與侵權。
  • 《人民的名義》編劇反起訴抄襲 索賠1元精神賠償
    《人民的名義》海報網易娛樂專稿1月15日報導 (文/小易)1月15日,《人民的名義》作者周梅森在北京召開媒體答疑會,以侵犯著作權為由,在北京市海澱區法院立案起訴作家劉三田小說《暗箱》涉嫌抄襲其《絕對權力
  • 《人民的名義》總監製:「天津大爆炸」將拍成電影
    據@中國電影報導消息,4月25日,《人民的名義》總監製李學政現身「金數據中國文娛大數據發布盛典」,抨擊數據造假現象,此外,他還透露「2015年8月15日天津大爆炸」事件即將被拍成電影,目前已拿到拍攝許可證。
  • 《人民的名義》被告抄襲,並要求索賠80萬的侵權案終於出結果了
    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侵權案:周梅森勝訴《人民的名義》自2017年播出以來就深受大眾的喜愛,網友們紛紛評論其是一部良心劇。不容置否,《人民的名義》確實是近年來難得的一部好劇,無論從演員的演技角度來說,還是從編劇又或者是該劇反應的現實生活都堪稱一絕。白居易曾說:「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 人民的名義蔡成功幕後指使者是誰 有什麼目的終極揭秘
    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蔡成功究竟有什麼目的,幕後指使者又是誰讓大家好奇不已,謊話連篇的蔡成功究竟想幹什麼呢?    《人民的名義》中,張晞臨所飾演的蔡成功,就是個為了能夠得到工程招標項目,而就此拿錢賄賂官僚的商人。
  • 毛姆《面紗》:人性的拷問,愛情的悖論,救贖在覺醒之後
    然而,在毛姆的故事裡,主人公生活中這神秘的五彩面紗,並沒有等到死亡的那一刻才揭開,而是在他們歷經情慾、背叛、謀殺等人性的惡之後,於不自覺中窺見到真實的人生。凱蒂成長於英國上流社會家庭。父親是王室大律師,雖然他的律師業務差強人意,但他勤奮刻苦,任勞任怨。
  • 人民的名義之育良書記的玳瑁眼鏡
    不用細想,也能說出答案當然是正在熱映的人民的名義這部講述中國政府關於腐敗以及反腐的電視劇像是一個在平靜海面上投放的炸彈,引起了社會熱議當然我們今天講的不是電視劇情而是電視中育良書記戴的那一款眼鏡據說還是扮演省委副書記高育良演的員專門自費挑選的昂貴玳瑁眼鏡
  • 阿尼馬格斯:隱喻
    本次展覽以「阿尼馬格斯:隱喻」作為展題,力圖以一種富有詩意的修辭來比擬所邀藝術家在藝術創作上的一些特點:以動物題材作為觀念表達的載體,或在視覺,或在敘事,或在材料的運用上具有某種幻化神奇的能力。因此,在注重人與自然和諧統一,強調人性恢復的今天,藝術家自然地將目光投向那古老的過去,去重新思考那神秘而具有吸引力的動物圖騰,並尋找與當下文化的契合點,這種現實的轉移和精神的回歸,具有文化學意義上的價值。而在另一面,動物主題的藝術往往表現的並不是動物本身,關於它的研究可以從語言學和認知角度出發,來認識藝術家的作品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