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義》被告抄襲,並要求索賠80萬的侵權案終於出結果了

2021-01-07 文刀木之南

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侵權案:周梅森勝訴

《人民的名義》自2017年播出以來就深受大眾的喜愛,網友們紛紛評論其是一部良心劇。

不容置否,《人民的名義》確實是近年來難得的一部好劇,無論從演員的演技角度來說,還是從編劇又或者是該劇反應的現實生活都堪稱一絕。

白居易曾說:「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這部劇不僅印證了這句話所闡釋出來的創作精神,也高出一籌,多了一份靈動。

這也就不難想像到這部劇剛播時究竟有多火了。可就在這部劇大火時,網上爆發了一個突如其來的驚人消息:《人民的名義》編劇周梅森侵權前檢察官李霞小說《生死捍衛》著作權,並索賠經濟損失80萬元。

隨後,兩人開始了接近三年的侵權與維權長跑賽。

2018年12月11日,一審法院經認真審理後認為,"接觸"和"實質相似"是判斷該兩個作品是否構成抄襲侵權的基本規則。

因為"圖書《生死捍衛》出版於2010年11月,《人民的名義》出版於2017年1月,被告在完成《人民的名義》的創作之前,理論上可以接觸到《生死捍衛》,"所以,法院只就二部圖書是否在表達上實質性相似的問題進行論述。

所謂的"實質相似"是指在後作品與在先作品在表達上存在實質性的相似,使讀者產生相似的欣賞體驗。

通過多方面的具體對比,涉案兩部小說在李霞主張的破案線索的推進及邏輯編排、角色設置、人物關係、情節、具體描寫五個方面的表達上不構成實質性相同或者相似。

也就是說,《人民的名義》不構成對《生死捍衛》的抄襲。

最終,法院判決駁回李霞的全部訴訟請求。李霞關於周梅森、北京出版集團侵犯其著作權的主張不能成立。

但是李霞不服一審判決結果便上訴到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請求撤銷一審判決、改判支持其全部訴訟請求。

接著也就有了後來的二審,也就是如今我們看到審判結果——仍舊以李霞的敗訴、周梅深的勝訴而告終。

2020年5月28日,作為曾經大火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扮演王文革的李學政在微博發布稱:

"《人民的名義》侵權案,法院終審結果來了,編劇周梅森勝訴!轟動一時的《人民的名義》編劇周梅森侵權前檢察官李霞小說《生死捍衛》著作權一案,一審判決周梅森勝訴,但李霞不服,上訴到北京市智慧財產權法院,該院經過認真審理,終審判決維持一審結果,周梅森勝訴,不構成侵權,該案終於畫上了句號。"

娛樂圈的怪像

身正不怕影子斜,兩次勝訴自然也就證明了兩家孰是孰非,當然,偶然性肯定是存在的,但是多次的偶然性聚在一起就不是偶然了。

其實,如果我們關注娛樂圈,我們不難發現,在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大火後,除了李霞告周梅森侵權之外,還有一位名叫劉三田(筆名叫南嫫)的作家也曾起訴《人民的名義》編劇周梅森及製片單位等8人,告侵犯其原創作品長篇小說《暗箱》著作權,並要求其八人必須在全國性媒體上刊登經原告和法院認可的致歉聲明及索賠1800萬元。

而後,周梅森反告劉三田侵權抄襲,並索賠一元。

經過李霞和周梅森版權事情,劉三田和周梅森的糾紛也就自然而然的水落石出了,畢竟正版的終究是正版。正如李學政所表明的:

"作家劉三田老師狀告周梅森老師侵權自己小說《暗箱》一案,上海有關法院一審也審理結束,同樣判決周梅森勝訴,不構成侵權,但劉三田不服一審判決結果,上訴到上海有關法院,終審判決也將在不久下達。"

對此,有的網友直接說,根本就是劇紅是非多。

之前《戰狼2》不也是出現被爆抄襲嗎?結果還不是鬧了個大烏龍!

當然,抄襲的定義也不好明確,如果說題材相同就是抄襲那就真的無法繼續創作了,畢竟寫作的題材方面是有限的,無限的只是思路。

所以,很大程度上也許就是作家們在思想上產生的共鳴。但是我們也必須要知道,抄襲是可恥的。

回顧這些年,娛樂圈的這些事例比比皆是,比如之前易烊千璽被指發布新單曲《災》的封面抄襲Stuart Lippincott的著作,2017年大火的《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的作者唐七令郎,被曝抄襲耽美小說《桃花債》,敞開小說改編電視劇之路的《花千骨》從前被大罵抄襲,寶石Gem & 陳偉霆 的《野狼Disco》、都市喜劇片《愛情公寓》也曾陷入抄襲的漩渦中等等。

其中有的真的是抄襲,有的真的是胡編亂造,借勢而為,也就是網友們所說的"趁熱度"。

其中究竟誰是誰非,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桿秤,網絡也有一個公認的輿論。

是什麼促就了這樣的怪像的產生

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樣的怪像產生呢?

1、蹭熱度

有的網友對於周梅森侵權案件二審結果評論,筆者認為就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他說:"周梅森這位作者大家很熟悉,但是這位李霞是何許人也不知道。《人民的名義》大火之後,她就不想大火?自然也就想要蹭此熱度了。"

不否定,這樣的推動原因肯定是存在的,畢竟是人都會存在嫉妒心和成名心,而且現在成名說的難也不難,說容易也不容易。

許許多多默默無聞努力的人努力了一輩子可能還在默默無聞的狀態,有的人可能因為藉機某個輿論或者某個當紅事件就天下皆知,接著就是成名度提高。

古代的詩人就曾因為一首詩,一首詞,一句詩而名聲大噪,甚至是名流千古,比如《憫農》的作者李紳,"滿城風雨近重陽"的作者潘大臨,"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的作者曹松等等。

何況現在還是信息化網絡時代,要達到這一點更是輕而易舉,比如之前許許多多名聲鵲起又瞬間"人間蒸發"的網紅,還有的歌手因為一首歌而爆紅。

但是這件事的當事人的出發點是不是如此就不得而知,我們只做一個網絡的看客,事件背後許許多多的緣由都搞不清楚,也不好妄下結論。

2、走捷徑

這樣的例子並不稀缺,有的人就曾借著自己不同於別人的長相而吸引眼球;有的人借著別人的同情心而扮演苦情人;也有的人使用誇張的表情、動作,甚至不可入目的行徑而到處吸粉。

無論如何,我們始終要清楚認識到,捷徑好走,但是捷徑絕對走不遠,任何一件事都是對等的。

多少人就曾因為"捷徑"突然爆紅,也因為別人厭倦或者看清了你的"捷徑"而瞬間消失,甚至是帶著一定的罵聲從此杳無音訊。

3、作者真的是在維權。

其實我們在批一個人,看一件事時我們都不應該急著去表態,任何一個沒有經過思考就妄下結論的決定都是愚蠢,且沒有自主思考能力的行為。

我們都不難理解,自己任何一個辛苦成果都不希望,也不允許被別人竊取。

我們站在李霞的角度去想,如果周梅森真的是侵權,竊取自己的成果,難道我們不該為自己發聲嗎?

畢竟兩個作品也還是有一些相似,而且現在網絡這種竊取別人成果的例子大有人在。

當然,這只是一個思考的方向,這個設想的結果也已經在法院的二審結果中做出了明確結果。

但不可否認,這種設想,這種思考的方向在別的事也是成立的。

比如上面所提到的一些抄襲事件,這個大家可以到網絡上去尋找,作比較和分析。

4、"劇紅是非多"。

這一點前面也提到了一點,但在這裡理應再強調一遍,這是一個重點而且也有些不同。

就像網友們說的"不管是電影還是電視劇,或者是歌曲!只要火了就有人說你侵權!不火啥事沒有!"

因為這樣做不僅能讓自己趁了熱度,也在極大的可能中破壞別人的名氣,引起同道中人的聯手絞殺。

而且這種事,在現代的這種網絡環境也早已司空見慣。就像明星一樣,只要你因為某劇某事某歌或者長的像某個人爆紅,接踵而至的必然是關於你的漫天流言蜚語,你的消息也必然霸屏了。

西漢學者戴聖曾說:"毋剿說,毋雷同。"

唐代文學家韓愈也曾言:"惟古於詞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賊。"

可見,自古以來,我們都是強烈反對抄襲剽竊的。

作為處在更進步時代的我們理應一代勝一代。任何時候都應該並且必須不要因任何緣由剽竊成賊,毀了自己,玷汙了"創作"。也應為創作堅守一片清澈的藍天,成為"創作"陣地的守護者。

文|子潤

圖|網絡

以上為作者個人觀點,如要觀看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文刀木之南】!

相關焦點

  • 《人民的名義》涉嫌抄襲嗎 《暗箱》訴《人民的名義》著作權侵權案...
    《人民的名義》涉嫌抄襲嗎  《暗箱》訴《人民的名義》著作權侵權案昨開庭  下了一夜的雨,昨天上海空氣清冽,上海浦東法院開庭審理《暗箱》訴《人民的名義》著作權侵權一案。  去年11月,浦東法院受理此案時,錢江晚報曾有報導:《暗箱》作者劉三田起訴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編劇、著名作家周梅森及製片單位等八被告侵犯其著作權,要求小說《人民的名義》全面下架並賠償其經濟損失1800萬元。
  • 《人民的名義》編劇反起訴抄襲 索賠1元精神賠償
    事件回放:熱播劇《人民的名義》曾被指抄襲 周梅森代理律師:腦洞過大作為2017年「年度現象級」影視作品,《人民的名義》自2017年4月份上映之後,一直備受熱議。這部被冠以史上反腐尺度最大的電視劇,播出期間好評不斷,但在收官不久後,網上冒出其涉嫌「抄襲」的聲音,令不少網友譁然。
  • 索賠5000萬!《哪吒》抄襲《五維記憶》成被告?原告強硬不讓步
    去年6月,被稱讚為「國漫之光」的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驚人的50億票房成為同行內的傳奇佳作,直至今日皇冠依舊的它,背負著太多閃光點,但也正是多個光環加身的它,在當初上映不過半月,卻被另一部電影《五維記憶》製作方以涉嫌「抄襲」為由告上法庭。
  • 《哪吒》涉嫌侵權最新進展,五維記憶已向法院起訴,索賠5千萬!
    《五維記憶》指責《哪吒》抄襲在當時一度鬧得沸沸揚揚,在網友狂轟濫炸之中本以為這是一場蹭熱度的無聊戲碼,然而事情卻沒有吃瓜群眾們想像得那麼簡單,《五維記憶》來真格的了!今日最新消息,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已經正式受理《哪吒之魔童降世》侵權案。
  • 獨家|《人民的名義》編劇反告南謨抄襲 周梅森和出品方的回應在這裡
    封面新聞記者 陳穎近日,網絡中爆出此前《人民的名義》編劇周梅森被劉三田(南謨)告抄襲一事出現新的進展。現在,周梅森反告對方《暗箱》是抄襲了自己更早期的作品《中國製造》和《絕對權力》。目前,這一訴訟已被法院受理。
  • 《人民的名義》小說被訴剽竊,法院終審認定未侵權
    新京報訊(記者王巍)認為小說《人民的名義》存在抄襲和剽竊自己作品的侵權行為,曾在檢察院工作22年的李霞將《人民的名義》作者周梅森以及北京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訴至法院。記者今日(6月2日)從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獲悉,法院終審判決認定,周梅森所寫的《人民的名義》不構成剽竊與侵權。
  • 判決結果出來了!亞馬遜不能使用AWS商標了?
    2020年的日曆終於翻過了最後一頁,那些沒實現的KPI、沒改完的bug、沒回款的項目都被放到了一邊,在大家歡欣雀躍迎接新年的當口,「AWS」的法務與公關卻是「陰雲密布」。提起AWS,你最先想到誰?在2018年以前,多數人都會不假思索地回答:亞馬遜雲,就連百度百科也給出了同樣的答案。
  • 索賠2億元!中科院訴英特爾FinFET專利侵權案最新進展來了
    由於該消息與雙方之間一起索賠額高達2億元的專利侵權案有關,引發業界的廣泛關注。被索賠2億元 英特爾多次提出無效未果FinFET(Fin Field-Effect Transistor)中文名為鰭式場效應電晶體,廣泛應用於集成電路製造上。
  • 《人民的名義》劇情錯綜複雜 分集劇情介紹 《人民的名義》最全...
    發布會現場,範子文表示曾「三顧茅廬」才請出了10餘年未創作反腐題材劇的周梅森,而李路的加入更是讓整個劇的藝術質量得以保障。今日再次聚首,三人激動不已,無不感觸該劇從立項到落實播出事宜,是整個團隊艱苦努力兩年多的結果,寶貴而深刻。
  • 文壇抄襲亂象 著作權法並不保護「創意」
    原標題:文壇抄襲亂象 著作權法並不保護「創意」 在一片質疑聲中,於正擔任編劇兼製片人的電視劇《宮鎖連城》終於在湖南衛視收官。不過在大部分人看來,相較於劇情,這位「金牌編劇」與「言情教母」瓊瑤關於「抄襲」的你來我往,才是更具時代特色的看點。
  • 秦朔:莫讓「人民的名義」變成「名義的人民」
    《人民的名義》是一部在恰當的時間,以恰當的方式出現的現實主義力作。作為觀眾,最大的遺憾就是它應該來得更早。我們已經習慣了屏幕上的抗日、諜戰、情感、偶像、宮鬥、穿越等主題,《人民的名義》這樣的作品已經久違了,甚至不再奢望了。因此它成了中國電視劇在2017年的最大驚喜。
  • 雲南餐企雲海餚被著名舞蹈家楊麗萍告了 索賠百萬
    昨日,知名雲南餐企雲海餚被著名舞蹈家楊麗萍告了,要求賠償100萬。只因雲海餚一門店涉嫌裝修時將楊麗萍的作品形象做成壁畫、牆畫和隔斷。01餐廳牆上掛舞蹈剪影,竟成被告2017年9月,楊麗萍公司的工作人員發現,雲海餚什剎海店擅自將《月光》作品複製成剪影壁畫、牆畫、隔段等,放置在餐廳顯眼的位置進行展覽,還在官方網站和微博中進行傳播。楊麗萍認為這侵犯了自身著作權,因此提起訴訟。
  • 西門子旗下公司告溫州個體戶商標侵權案成功調解
    西門子旗下公司告溫州個體戶商標侵權案成功調解   中新網溫州日前經法院調解,原、被告雙方達成一致。  原告歐司朗公司系西門子全資子公司,其在中國擁有註冊商標「歐司朗」等多個品牌。被告則為溫州一家個體經營戶,註冊了商標「歐可朗」,並使用了「歐可朗」企業字號。原告認為被告「傍名牌」遂提起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訴訟,要求被告:一是停止侵權,二是支付賠償費人民幣50萬元,三是變更其企業字號「歐可朗」。被告則認為其合法使用企業字號和註冊商標,不構成侵權。
  • 西湖音樂噴泉著作權糾紛第一案|借鑑or抄襲?
    近年來,抄襲風愈演愈熱,所跨行業之廣令人嘆息,文學圈各種抄襲屢禁不止,家具業設計抄襲屢見不鮮,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各種各樣聞所未聞的抄襲也撲面而來,一年前就驚現杭州西湖音樂噴泉抄襲青島世界園藝博覽會天水噴泉。
  • 《荷中仙》抄襲《醉荷》?畫家對簿公堂
    新京報訊 (記者劉洋)認為展覽畫作《荷中仙》抄襲自己所畫的《醉荷》,知名畫家項維仁將畫家彭立衝、人民網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人民網)訴至朝陽法院,要求公開道歉、銷毀畫作《荷中仙》並索賠50萬元。  昨天庭審中,記者發現兩幅畫作都是美女臥荷圖,只是一幅有字一幅沒字。
  • 職工從宿舍床上摔下致顱骨骨折 起訴單位索賠15萬
    劉某遂將單位告上法庭,索賠15.87萬元。上午,此案在西城法院開庭審理,被告認為劉某並非在工作過程中受傷,不同意承擔賠償責任。  今日庭審,原告劉女士本人及其代理律師出席,被告單位委託該公司財物經理趙女士及代理律師應訴。
  • 新五環之歌侵權被告 擅自改編《牡丹之歌》歌詞
    原標題:小嶽嶽聽了直想哭《新五環之歌》侵權遭索賠50萬新五環之歌侵權被告 擅自改編《牡丹之歌》歌詞新五環之歌侵權遭索賠50萬。唱了多年的《新五環之歌》,小嶽嶽終於因此被告了。
  • 千萬別盜版 微軟公司索賠千萬
    本報訊(記者邱偉)微軟公司指控北京兩家企業未經許可擅用微軟軟體,索賠1000萬元,今天是世界智慧財產權日,北京市第二中級法院開庭審理了此案。被告公司答辯稱,微軟的天價索賠缺乏依據。去年9月,微軟發現被告未經許可,擅自在其位於朝陽區銘萬信息大廈的總部以及其全國各分公司的相關計算機上,非法複製、安裝並商業使用了Microsoft Windows、Microsoft Office等微軟軟體,侵犯了著作權,微軟索賠各項經濟損失共計1000萬。 被告當庭答辯認為,微軟公司通過「推定」的方式計算損失金額,提出天價索賠,其做法不科學、不合法。
  • 微軟起訴北京兩家企業盜版 索賠千萬元
    被告企業認為,微軟以推算的方式計算損失,提出天價索賠要求不合理。據微軟起訴稱,去年9月,微軟發現兩被告銘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和北京銘萬智達科技有限公司未經許可,擅自在其位於北京市朝陽區銘萬信息大廈的總部以及其全國各分公司的相關計算機上,非法複製、安裝並使用了Microsoft Windows、Microsoft Office等微軟商業軟體,侵犯了其著作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