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義》涉嫌抄襲嗎
《暗箱》訴《人民的名義》著作權侵權案昨開庭
原告代理人為庭審製作的小說結構設置對比圖。
下了一夜的雨,昨天上海空氣清冽,上海浦東法院開庭審理《暗箱》訴《人民的名義》著作權侵權一案。
去年11月,浦東法院受理此案時,錢江晚報曾有報導:《暗箱》作者劉三田起訴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編劇、著名作家周梅森及製片單位等八被告侵犯其著作權,要求小說《人民的名義》全面下架並賠償其經濟損失1800萬元。
《人民的名義》是2017年家喻戶曉的反腐電視劇,作者是著名作家周梅森。
《暗箱》此前並非暢銷書,作者劉三田,筆名南嫫,曾擔任中央電視臺「時空連線」、「東方之子」等新聞評論類節目策劃,中國新聞社《視點》雜誌執行主編。幾年前,離開央視,潛心寫作。《暗箱》是她2011年出版的長篇小說。
下午2點,浦東法院第一法庭,庭審正式開始。原告席上坐著劉三田和她的兩位代理人浙江京衡律師事務所律師陳有西和王慧星。
被告除了周梅森,還有6家影視出品公司和當時獨家買斷該劇播放權的湖南廣播電視臺。周梅森本人沒有來,八被告共同委託北京京都律師事務所金傑等兩位律師出庭應訴。
劉三田說,小說《暗箱》取材於她在央視時積累的第一手素材。小說中的一石廠,以某國營廠發生的真實故事為原型,該廠與某集團公司在兼併與反兼併過程中,發生了激烈的護廠戰鬥。
這一事件折射的社會矛盾促使劉三田動筆寫《暗箱》,從2004年動筆到2009年才完成。2010年,《暗箱》在「天涯」連載,因點擊率高,被「天涯」作為推薦文章。2011年1月,《暗箱》出版,首印2萬冊。劉三田說,當她去年看到熱播劇《人民的名義》後大吃一驚。
因為此前庭前會議雙方已充分交換證據,法庭昨天直接總結爭議焦點:是否侵權;是否侵犯其著作權,改編權,署名權等;如果侵權成立,原告主張的賠償等要求是否成立。
庭審進入兩書內容的實質性比對階段。雙方就小說結構、情節推進、人物設置,甚至小說中包含的暗扣(一些特別的設計)。
《暗箱》圍繞老國企「一石廠」改制暴露官商勾結、官場腐敗。一石廠兩易其主。第一次,經政府組織改制,到了小老闆吳勝利手中。吳勝利夥同市長崔長青的兒子,倒賣廠裡的化工原料,掏空老廠,發不出工資。在此情況下,一石廠第二次易主,被賣給了川匯集團。因為地皮升值,川匯打算拆遷廠區,開發土地,工人護廠抵抗。川匯的背後,是省長劉雲波。川匯的女老闆李玉庭和劉雲波是親家。劉雲波通過省政府發文件的方式,把一石廠從吳勝利手中轉給了川匯集團,看似合法,實為強取豪奪。新來的省委書記陳思成暗暗掌控了一切,不露痕跡地敲打劉雲波。再往上一級,有一位老首長,通過電話對劉雲波進行指導。
而《人民的名義》的故事情節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據此,被告方說,他們是以檢察官查辦案為主線,反腐貫穿作品全程,而《暗箱》寫的是國企改制,以省長和女記者的情人關係為線索,所以兩書結構完全不同。
原告代理人為此次庭審製作了不少比對表,在庭上一一展示(如上圖)。
原告代理人說,剝離掉檢察院查案這一塊其他故事就很像了。其實反腐就像硬幣的兩面,有反有腐,「我訴的就是你拿走了我方小說的全部作為你表達腐敗的這一塊,原告作品(腐敗故事)+被告獨創(偵查行為)=被告作品(反腐故事),因此我主要訴的就是改編權。」
庭審持續到下午5點半,法庭宣布擇日宣判。(首席記者 肖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