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局》作者矯健接受大眾網專訪
矯健與周梅森合影
矯健籤名留念
矯健為大眾網題詞
大眾網煙臺4月29日訊伴隨著《人民的名義》熱播,電視劇中那本被祁同偉奉為精神支柱的神秘小說《天局》成為了觀眾們津津樂道的話題。然而很多人並不知道,這本小說其實不是編劇虛構的,它早在20多年前便已出版,而且作者矯健更是咱們地地道道的煙臺人,同時他也是《人民的名義》的首席策劃。近日,大眾網記者對矯健進行了專訪,為大家詳細解密《人民的名義》和《天局》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擔當《人》劇首席策劃 開播後才知《天局》妙用
在煙臺籍作家中,有兩座高山,一個是張煒,另一個便是矯健。作為享譽中國文壇的大家,矯健的作品格局宏大、思想深邃,並多次獲得國家級大獎。在《人民的名義》籌備階段,編劇周梅森真誠地邀請矯健出任該劇的首席策劃。用周先生的話講,矯健特別懂自己。
「我和老周是幾十年的好友,對彼此的創作風格和藝術追求都看得很透徹。當初他邀請我做首席策劃,更多的應該也是看重這一點。」作為首席策劃,矯健對於該劇的前世今生十分了解。「《人民的名義》起初是周梅森構思的一部長篇小說,但當時由於各種原因,創作一度被擱置,多年後,在相關領導的關懷下,他才重新將作品收拾起來,並直接創作成了影視劇本。」矯健表示,《人》劇劇情紮實,很大程度上依仗著之前小說的底子。
「我也要勝天半子!」劇中祁同偉的這句話想必令很多觀眾記憶猶新。而作為《天局》的作者,矯健當初並不知道自己的作品會被周梅森用到劇本裡,並成為故事線索中重要的一環。
「這部戲在創作初期都沒有將我的小說放在其中,直到2015年9月,劇本創作到一半時,老周突然打電話跟我要《天局》的電子版,當時他很著急,並沒有細說其中緣由,只說要用,我便找給他了。」矯健告訴記者,自己和普通觀眾一樣,直到劇集開播後才知道自己的小說竟然成為了周梅森的一枚重要棋子。
「我不得不說,老周對我的小說很了解,對我想表達的思想更是了如指掌。他一點點將小說滲入到劇情中,使反面人物祁同偉不再概念化,小說與劇本在周梅森的筆下變得渾然天成。」矯健不由感嘆,知音難覓,此生有周梅森這樣的朋友很幸福。
與周梅森惺惺相惜 勝天半子是一種極致精神
矯健與周梅森相識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在當時兩人都是中國文壇上冉冉升起的新星,英雄見英雄,矯健和周梅森不約而同地有了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90年代初,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中國大地,矯健成為了作家圈裡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在創作的巔峰期毅然決定下海經商。
「那時候我和周梅森同住在上海電影製片廠的作家樓裡,有一次我通過股票交易套現了一筆資金,為了安全起見,我拉上周梅森充當保鏢一同去銀行把錢存了起來。」時隔二十多年,矯健回憶起往昔仍然歷歷在目。
「當時我鼓動周梅森走出書齋,與我一同在商場上寫一篇大文章。後來他被我說動了終於也成了下海大軍中的一員了。」矯健與周梅森一同開辦了公司,兩人炒過股票,去海南開發過房地產,生意一度做得很大。但好景不長,隨著經濟危機的到來,公司的資金鍊斷裂,矯健和周梅森突然從雲端跌落到了人間。
「房地產投資失敗後,我和周梅森又回到了作家樓裡,上影廠的食堂紅燒肉很有名,時隔幾年重新吃上熟悉的味道大家都很感慨。」談到下海的經歷,矯健並沒有表現出失望的神情,反而抱著一種感恩的心態。「下海是我和周梅森人生中的一次重大抉擇,雖然最終回到了原點,但在商海裡走一遭,讓我們的眼界變得開闊、思想也與之前大不一樣了。」矯健表示,下海的經歷對自己和周梅森的創作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在《人民的名義》當中,大風廠股權糾紛周梅森之所以能寫得入木三分,與當年在商場上摸爬滾打有很大關係。
「下海是我和周梅森創作中十分寶貴的一筆財富,它讓我們體味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也讓我們像小說《天局》中的主人公渾沌那樣,有了一顆永遠追求極致的心。」在《天局》裡,主人公渾沌是一個棋痴,他在大雪夜搬石頭取暖,後來產生幻覺,與天下棋,最終以自己的生命作為棋子,方勝天半子。而在現實中,矯健同樣酷愛下圍棋,在他的心中,圍棋是一門文化底蘊深厚的藝術,有博弈、有鬥爭、有策略,而想要在人生的棋局中有所作為,就必須要有渾沌的那種追求極致的精神。
「《天局》講得是一種極致精神,主人公渾沌雖然是農民身份,但願以生命為棋,勝天半子,這是人類的極致精神,也是我們能夠在千百年來不斷發展的根本動力。」談到自己的作品,矯健認為,之所以一篇20多年前的小說能在當今碎片化閱讀盛行的年代再次被大家認可,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小說所展現的精神是永恆的,是每個時代都不可或缺的。也正因為如此,渾沌才會被人們銘記。
「追求極致精神,可以是對正義的追求,像侯亮平那樣,也可以是對權利、財富、地位的極致追求,像祁同偉一樣。極致追求本身是正確的,但如果追求的出發點是錯誤的、是陰暗的,那最終必將難逃被毀滅的下場。祁同偉和侯亮平都是追求極致,但結局卻截然不同,癥結亦在此處。」矯健表示,作為一名文學家對於物質的追求應該適度,但對於藝術的追求則必須是極致的。
作家創作應緊貼時代 年輕人要廣泛閱讀
去年4月份,矯健正式卸任煙臺市作家協會主席。雖然不再擔任職務,但矯健卻時刻關注著煙臺文學的發展,對於煙臺本土作家,他更是愛護有加。「煙臺曾經是中國文學的重要陣地,在這片土地上出過許許多多著名的作家,我們的『魯大作家群』更是威震文壇,可以說煙臺是有深厚文學土壤的地方。」矯健表示,煙臺作家擁有很好的創作基礎,但在視野上還應該更加開闊一些,特別是在接受新事物方面應該比老一輩作家更敏感。
「創作應該緊貼時代,創作的方式也應該順應時代發展而有所改變。在這一點上我們不少作家做得很好。作為他們曾經的老主席,我一直有個心願,那就是希望在不久的未來能看到一名煙臺本土編劇閃耀螢屏。」矯健表示,從目前的文學發展來看,影視更加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創作手段也更加豐富,作為一名作家應該注意學習影視文學的創作手法,努力適應新形勢下的文學創作。
眼下「全民閱讀」的熱潮席捲全國,「多讀書、多好書」成為了人們的共識。在4月23日,矯健出席了書香「醉」煙臺大型文化惠民公益項目的啟動儀式,作為煙臺的文學大家,他對讀書的理解很深刻。「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讀書給予我們的不僅僅是知識,更能讓我們的生命變得厚重、從容。」矯健表示,在當下快節奏的生活裡,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在書籍中找尋靈魂的歸宿,特別是對於年輕人來說,讀書的益處更是不言而喻。「我覺得年輕人應該廣泛涉獵不同類型的書籍,在精力充沛的年紀多去汲取書籍中的養料,這對於他們未來的發展將大有裨益。」矯健如是說。
下個周,矯健中短篇小說集更名為《天局》後將正式上市。對於新書,矯健顯得很淡然。「書籍是作者與讀者對話的工具與橋梁,這本小說集中收錄了我寫作生涯中的精品,我希望能通過這本書與我的讀者進行一次心靈上的溝通。」矯健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