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義》:認知層級,決定你的社會位置

2021-01-14 淘漉影單

作者:霧滿攔江

在網劇《人民的名義》中,看到了一個由認知梯差構成的社會結構。——你思維認知有多高,你就會處於哪個層級。

這個認知階梯,大概分九層。

1

認知最底層

無明之人,總是被人盤剝而無力自保

這些人在劇中,就是一個工廠的員工。他們原本持有工廠股份,工廠拆遷收地,地價漲到10幾個億,工人們好開心,以為自己發了——可萬萬沒想到,工人們的股份,被高手通過資本及權力雙層運作,統統搶走了。

工人們怒不可竭,組織起來保護工廠,對抗拆遷——結果不慎點燃汽油,把自己燒得好慘,住院都沒人過問(影片中的各級官員,滿口大詞,但沒一個去醫院看望過他們)。

這些工人在最底層,沒有能力保護自己。為了生存只好上街擺攤賣早點,影片說她們被城管追攆,有的一頭撞在公共汽車上,殞命身亡。

——這是時代底層較為真實的寫照,社會是否有良知,取決於是否善待這些人。處於這個層級中的人是否有能力,要看他能否走出這個層級。

2

認知第二級

大風廠工會主席鄭西坡及拆遷者

這個層級的人,比最底層略微明白一點點——但只是認知到了最底層的苦與傷,自我認知是懵懂的。所以他們的認知特點,是昏妄不定,喜怒隨境。

昏妄不定,喜怒隨境——比如說工會主席鄭西坡,已至退休之年,最大的願望是希望兒子有出息,好贊助他自費出版詩集。而他的兒子呢,卻在挖空心思,想從老頭手裡摳錢。一家人活得稀裡糊塗,相互算計,喜怒不定。

就是這個心情隨環境反覆變化的鄭西坡,居然敢帶著工人重新創業——現實中是沒戲的。但影視劇中,啥怪事都會發生!

和鄭西坡處於同一層級的,還有拆遷隊。這夥人對工人心中的無知與恐懼,看得透透的,所以狠狠來欺負——但他們拎不清自己是誰,所以上層權鬥格局一變,這夥人首當其次先被抓起來。

3

認知第三層

草根小老闆蔡成功

蔡成功已非凡屬之輩,但劇中男主角一語道破:他是個輸在起跑線上的人,打小爹不管媽不顧,學習成績差而不停地留級。雖然他憑著自己的氣魄與膽略,硬是殺出條血路,從草根成為統率一千多人的企業家。但商政合圍,暗伏死套,饒是蔡成功三頭六臂,最後還是被人暗算。

遭暗算後的蔡成功,急逃北京向發小求助——發小就是劇中主人公,卻把他送來的禮物,嗖的一聲扔出去了。

一芥草根,也配和京官套交情?拎著豬頭也摸不到廟門,這就是底層小老闆普遍的悲哀。

——最讓蔡成功痛苦的,是他明明遭人暗算,但這一切卻沒有證據。

他只能說他知道的事實,只說這些就會進監獄。

——他努力想說清楚自己是如何遭遇暗算的,卻遭到發小主人公的喝斥:只說事實,不要說你的想像!

——注意,這是此劇中最高價值之所在,你能否把想像與事實區分開,如何辨析他人話語中的想像與事實,這是你能否躍出底層,步入經濟自由的關鍵。

認知第四層

買賣無非人情,商業無非人性

劇中的紅頂商女高小琴,就是這個認知的代表。她以一介貧家女起步,攻城略地,白手起家,坐擁近百億資產。

她應該是大家最喜歡的、巧取豪奪的高手。她打通政商通道,先讓銀行給大風廠老闆蔡成功慢放貸款,逼蔡成功以工廠股權做抵押,在她這裡借過橋貸款。然後再讓銀行斷貸,蔡成功霎間崩盤,十幾個億的地皮,就全歸了高小琴。

刀頭舔血,虎口撥牙,小姑娘就愛這一口。

——現實中這樣的商業者,比比皆是。但,真正的高手資源運作更縝密,不會讓任何人抓住把柄。

5

認知第五層

洞悉世象格局,平臺重於能力

認知到這層次,就具備了嫻熟的社會管理能力,做個局長不在話下。

劇中的男主角在此層級,還有公安市局的局長趙東來,以及反角光明區分局的局長程度。

這個層級以人為資源,他們知人心,識人性,但謀事思維,使得他們只能從局部來看問題,全局觀有待提高。

6

認知第六層

上窺權道,下俯蒼生

長年與這個層級的人士交往的人會發現,他們語境溫和,目光平靜,對部屬習慣於下指示,而且他們的指示精湛到了怕人:第一幹什麼,第二幹什麼,第三幹什麼……他們精通事理學,知道一個起點會引發人心的何種騷亂,知道坑在哪裡。

他們話少,言必有中。

劇中的公安廳長祁同偉、省檢察院院長季昌明,紀委書記張樹立都在這個層級。所以他們有人想再上一層,有人想平安無事退休,各有各的選擇。

7

認知第七層

勘破死局,人生無困

劇中最讓大家心疼的達康書記,就是這種類型。他們思慮全面,別人眼中的死局,落在他們手中就會鹹魚翻身。此類人從政高調,經商低調。如果從政,哪怕只在個小縣城,也會在第一時間上達天聽。如果經商,他們的錢不會比馬雲少,但卻謝絕馬雲的風光。

他們最擅長的,是啟動社會資本。他們能用別人的錢,辦成自己的事兒,還能給對方帶來豐厚回報。所以他們最喜歡說奉獻,說為他人著想。

在商界,一個人走到這步,就可以告慰此生,洗洗睡了。

但在政界,仍有漫長的權力之路,繼續挑戰他們的生命。

8

認知的第八層

不為而成,非建而功

劇中主管政法委的副書記高育良,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原本是學院的系主任,出學界入政界,痛快淋漓的實現人生抱負,想做成的事,早就做完了。要擺平的人,早就趴下了。值此桃李滿天下,弟子遍權門。高老師返璞歸真,只想找百八十個紅顏知己,臥睡於桃紅柳綠之地,盡情的享受人生。

這類人高度疑似天界的神祗,原本得窺智慧天道,卻耐不住紅塵誘惑,淪落凡塵為妖。現實中他們即有智慧,又有人緣,活得賊啦啦爽。但影視劇中嘛,這類妖物是必須要收掉的。

9

劇中的認知天花板

明察洞悉,大度深沉

——不得不低聲抱怨一下,劇中最高認知的省委書記沙瑞金,其表現不過是個司局水平。雖然編劇想掏出這類人士的認知底限,甚至參加過省部級會議。但問題是,編劇被允許參加的,必然是事務性工作會議,根本顯露不出省級一把手的真實實力。

省級一把手,其視野之宏闊,詞鋒之明晰,往往帶有一種震駭人心的效果。掌控全局是他們的日常工作,而且他們又精熟人心細節,再繁複的局面,你可能說三天三夜還沒講清楚,他最多不超過五個字,就能夠說得明明白白。

見大而行遠,迎刃方通簡。

上面這十個字的意境,36歲之前如果能達到,就對得起自己的野心了。

概括一下網劇《人民的名義》中的九個認知層級:

最底層:無明之人,不知人不知己不知世不知事,生活備感艱辛,徒然受盡盤剝而無力自保。

第二層:昏妄之人,心隨境轉。他們的視野太狹隘,又沒什麼目標,沒有進取意識,總是懵懵懂懂,急了就是傻大膽,怕了就是膽小鬼。他們總是對人性抱有深深的疑慮,不明白現在人怎麼都這樣。

第三層:能夠區分心境與現實。這是美國小學教育的核心,也是貧富認知的分界點。一旦有誰能夠明晰區分事實與觀點,區分觀點與主觀情緒或想像,這個人就具備了充足的社會適應能力與發展能力。

第四層:生意無非人情,商業無非人性,財富無非資源,成功不過運作。到了這層級的人士,都有著清醒的資源意識,自成平臺,嫻熟運作。基本上衣食無虞,卻始終對這個世界困惑不已。

第五層:洞悉世象格局,謀事勝於謀人。這類人是平臺人,信奉的是平臺即能力。而且他們能夠獲得平臺,並讓平臺擴張自我意志。不幸的是他們必然受困於平臺自身的利益博弈,這讓他們每天都板著張後娘臉,逢人就說伐開心。

第六層:上窺權道,下俯蒼生。這類人士擁有複合平臺,比第五層人士的平臺更大,因而他們的全局觀更宏闊。他們所據有的資源,已經能解決任何問題,但平臺壓力構成的死局,把他們牢牢禁錮。

第七層:這一層人士勘破世相,人生無困。他們洞悉現實的不確定,善於破局,喜歡破局。但正如劇中所演的那樣,宏圖大智,難為凡夫俗子所理解。所以他身邊的人,會由任人性驅策,八面合圍,一門心思要弄死這個異類。

第八層:走出人性,不為而為。這類人士,已經意識到了現實無非人性,他們決不會因為動了一根手指頭,而激起人性的反彈。只需要隻言片語,就能夠催促事情向著自己期望的方向發展。但他們唯一的敵人是自己,沒人能夠打敗他,只有他自己會看不慣自己,滅了自己。

最上一層:回歸平臺,或可稱為平臺升級躍遷,這個平臺不過是生態型的社會。與第八層的區別是,居於這一層次的人士,已成功的擊敗了自我軟弱天性,同樣的行為能力,不同的價值取向,所以才能做到見大而行遠,迎刃方通簡。

這世界,就猶如一間諾大的課堂教室,你的認知在哪個層級,成績就在哪裡,名次也在這個位置。

九層之上,猶有高臺。九淵之下,猶有溝瀆。

如果說,這個世界有競爭的話,競爭的就是認知。認知——先是你知道多少,然後是你如何看待這些。

——知無對錯,心生是非。

一切不過是人性。

知人知已知世知事,觀山觀水觀海觀風。

你可能會注意到,所謂的九層認知,不過是三個維度的自由組合。第一個維度是時空的寬廣度,這個叫見大,大局面大視野大格局大見識大氣魄。第二個維度是世相的精深度。這個叫遠猶,你對社會規律法則認知有多深,就能夠走出多遠。第三個叫人性的反覆,白首相知猶按劍,從來人心隔肚皮。風鵬正舉九萬裡,淡妝濃抹總相宜。

人生不過是一部以自我為主角的影視劇,你的認知在哪個層級,你就是個什麼角色。如果不喜歡現在的位置,不喜歡現在的角色,那就要學習給自己的認知升級。釋伽拈花而笑,回頭就是彼岸。認知升級不過就是心意的一轉。睜開眼,環視這遼闊的世界。看天看地看風看水看人心,從局部視野走出,向規律縱深挺進。打開心,釋放那迷亂的情緒。知己知彼知世知道知人心,從悒鬱的雜緒中走出,俯瞰人性那萬古千秋的無盡悲涼。八萬四千法門,不過慈悲之心。遲早你會擊敗心中的軟弱與恐懼,讓這美麗非凡的大千世界,成為你生命的舞臺。

相關焦點

  • 思維認知的七個層級:你的層次,決定你的命運
    原標題:思維認知的七個層級:你的層次,決定你的命運我們這個社會需要軍人,也需要商人。需要道德學家,也需要經濟學者,同樣需要社會心理學家。這就好比人體的五臟,大家各自做好自己的工作,相互尊重,相互扶助,這個社會才會越來越好。這是我的一點拙見,不知大家是否認可?眾人點頭鼓掌。系統學家微笑退場。系統學家走了,一位認知學家走出來:
  • 高維意識:你的能量層級-決定你的世界
    如果此刻、你還認為幾個、或者、一群人,會有共同的認知與見解,這將是一個片面的了解,或者說、階段性的理解。有限性、存在於我們的三次元世界,包括我們的物質身體。然而、即便在看似有限的物質世界裡。人所處的世界和體驗,亦是趨於無窮多的變幻。即便在看似、人的身體裡,你並不知道存在著怎樣的靈魂,而你所不知道的遠遠大於你知道。
  • 秦朔:莫讓「人民的名義」變成「名義的人民」
    如此下去,「人民的名義」就有可能變成「名義的人民」,如同劇中的上訪者,匍匐在光明區信訪辦居高臨下的小窗口底下。在《人民的名義》中可以看到,社會、民生、經濟、政法,很多問題都非常複雜,矛盾的解決都非一日之功,政府官員自身的認識也存在許多盲點、空白點。不過,只要無私無畏,真心面對,問題總是都能妥善解決,至少大大緩解壓力。換言之,人民並不要求官員是「萬能答題者」,只是要求他們不做高高在上的管制者、發令者、推諉者,而是做問題矛盾的「共同面對者」、「共同解決者」,這種態度甚至比解決問題的具體辦法更重要。
  • 認知的九個層級,你在哪層?
    人類的認知層級就像冰山一樣,很多時候只看到了冰山一角,而忽略了隱藏在冰山下的客觀存在;早在春秋末期老子在《道德經》中已經對人類的認知進行了深刻的揭示「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跨越千年的歷史長河,我們的認知是否有了進一步的升華?【第一級】:只知好惡這類人的認知世界裡非黑即白,容易把見到的聽到的理解為真實的世界,忽略了背後的真相。
  • 《人民的名義》劇情錯綜複雜 分集劇情介紹 《人民的名義》最全...
    2013年主演的電視劇《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獲白玉蘭獎金獎,並獲BQ紅人榜年度突破演員。2015年,主演的青春勵志劇《長大》播出;主演的《血色童心》獲由俄羅斯總統普京親自籤發的「偉大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獎章」。2016年主演國內反腐劇《人民的名義》。2005年憑藉電影《情人結》入圍第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和第8屆中國長春電影節最佳男主角。
  • 《人民的名義》涉嫌抄襲嗎 《暗箱》訴《人民的名義》著作權侵權案...
    《人民的名義》涉嫌抄襲嗎  《暗箱》訴《人民的名義》著作權侵權案昨開庭  下了一夜的雨,昨天上海空氣清冽,上海浦東法院開庭審理《暗箱》訴《人民的名義》著作權侵權一案。  去年11月,浦東法院受理此案時,錢江晚報曾有報導:《暗箱》作者劉三田起訴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編劇、著名作家周梅森及製片單位等八被告侵犯其著作權,要求小說《人民的名義》全面下架並賠償其經濟損失1800萬元。
  • 認知可以決定一個人的思想深度
    認知決定了一個人的思想深度,事業高度和幸福指數,如何判斷自己的認知層級?青白蘿法國託利得定律把認知從低到高分為三層:第一層,一元思維模式,其表現就是以自我為中心第二層,二元思維模式,這個階段能夠兼容兩種不同的觀點和不同的人,具備基本的理性和共情,其表現就是,我不同意你,但是我尊重你。
  • 嚴慶 平維彬:衝突與動蕩:以人民的名義——新一波民粹主義對當前...
    近年來,民粹主義發力於各種公投、排外運動、歐美大選,形成了新一波民粹主義浪潮,並呈現突出的特點——那就是"以人民的名義"。,並揭示"以人民的名義"、便捷的網絡動員是新一波民粹主義之所以快速發酵、蔓延、震蕩的重要依託。
  • 人與人最大的差距,不在貧富,而在認知層次
    認知不足的困擾,讓他們總是陷入到窘態,卻找不到解決的辦法。 比如說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有個大風廠職工王文革。 他是個受害者,股權被貪官和姦商合夥弄走了,因此而陷入狂怒,拿刀架在老幹部陳巖石的脖子上。 結果,王文革同志和貪官們一起入獄。
  • 《人民的名義》編劇反起訴抄襲 索賠1元精神賠償
    事件回放:熱播劇《人民的名義》曾被指抄襲 周梅森代理律師:腦洞過大作為2017年「年度現象級」影視作品,《人民的名義》自2017年4月份上映之後,一直備受熱議。這部被冠以史上反腐尺度最大的電視劇,播出期間好評不斷,但在收官不久後,網上冒出其涉嫌「抄襲」的聲音,令不少網友譁然。
  • 人民是創造西藏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
    一、人民群眾是變革西藏社會制度的決定力量  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認為:任何社會形態的變革和社會制度的革命,其最終的根源在於舊的社會生產關係和舊的上層建築一方面嚴重地阻礙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另一方面又極大的壓抑著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所以,當社會矛盾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只有人民群眾才痛徹地感受到社會變改的必要性。
  • 人性的悖論——《人民的名義》的隱喻美學
    文學源於生活但又高於生活,但《人民的名義》這個劇本似乎打亂了這個文藝美學的正統空間,因為它在訴求「高於生活」的同時,那個低於生活的東西立即伴隨而出。這個情節怎麼也讓人分不清,他到底是反擊腐敗伸張正義,還是以反腐敗的名義為同學報私仇?沒有人懷疑候亮平對腐敗份子的嫉惡如仇,但人們不禁要問,如果不是因為陳海是他的至親同學,尤其陳海又是漢東老幹部陳巖石的兒子,他會不會主動出擊?偉大的公德似乎隱藏不了個人的私情。
  • 《人民的名義》被告抄襲,並要求索賠80萬的侵權案終於出結果了
    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侵權案:周梅森勝訴《人民的名義》自2017年播出以來就深受大眾的喜愛,網友們紛紛評論其是一部良心劇。不容置否,《人民的名義》確實是近年來難得的一部好劇,無論從演員的演技角度來說,還是從編劇又或者是該劇反應的現實生活都堪稱一絕。白居易曾說:「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 看《人民的名義》學英語:這些反腐話題用英文怎麼說?
    最近,反腐劇《人民的名義》正一躍成為當下的螢屏爆款,該劇匯集了40多位老戲骨同臺演出,互飆演技展現官場百態,播出後受到觀眾廣泛好評和追捧。在同學們追劇的同時,小編特意整理了一些反腐話題的相關英文表達,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 北師大盧春明組新綜述:適用於人際間言語交流的認知神經層級模型
    因此,基於這些研究建立的語言加工認知神經機制模型可能並不適用於語言交流過程的闡釋。盧春明課題組於2020年11月21日在《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s》(SCAN)雜誌發表了題為「A hierarchical model for interpersonal verbal communication」 的綜述文章,提出了適用於人際間言語交流的認知神經層級模型
  • 人民的名義之育良書記的玳瑁眼鏡
    不用細想,也能說出答案當然是正在熱映的人民的名義這部講述中國政府關於腐敗以及反腐的電視劇像是一個在平靜海面上投放的炸彈,引起了社會熱議當然我們今天講的不是電視劇情而是電視中育良書記戴的那一款眼鏡據說還是扮演省委副書記高育良演的員專門自費挑選的昂貴玳瑁眼鏡
  • 《人民的名義》總監製透露電影計劃,「天津大爆炸」將作為主題!
    近日,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總監製李學政出席「金數據中國文娛大數據發布盛典」,在活動中,他在接受採訪時稱:「數據造假已經嚴重影響了青少年價值觀。」,對於這個社會現象,他表示十分痛心和無奈,他表示:如今數據造假現象讓現在的青少年認為做演員比做科學家、經濟學家等更快的獲得名利,導致全國各地出現了各種大大小小的演藝培訓班,影響了當代青少年的價值取向。
  • 趙文銀:形成社會型產品物理屬性的技術原理
    人類社會是由人類按照自己設計的邏輯規則創建的社會型產品。儘管或許大多數人不相信這個觀點,但是從人類社會的歷史來看,人類社會似乎是按照某種內在的規律發展產生的,並且這些歷史基本上都是人民大眾創造的,只是在一些特殊的時期,一些特殊的人或者特殊的事件的出現,改變了歷史的發展方向。這些客觀存在的現象或者事件都屬於社會型產品的屬性,都可以採用現代科學的形式進行描述。
  • 趙文銀:社會型生命體的技術原理和存在形式
    按照在不同空間層級創建社會型產品的技術原理,莊子所描述的鯤是以魚為量子創建的社會型生命體,但是事物屬性已經發生了改變。變化為鳥的屬性後,名字就叫做鵬。無論是鯤或者是鵬,由於空間尺度太大,而人被生存的環境所蔽,為知見所囿,形成鎖閉的心靈,很難在個人的認知空間裡創建相應的邏輯事物,所以人們基本上認為莊子描述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只是為了論證他的形上學哲學思想而在主觀境界裡想像的事物。
  • 《人民的名義》小說被訴剽竊,法院終審認定未侵權
    新京報訊(記者王巍)認為小說《人民的名義》存在抄襲和剽竊自己作品的侵權行為,曾在檢察院工作22年的李霞將《人民的名義》作者周梅森以及北京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訴至法院。記者今日(6月2日)從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獲悉,法院終審判決認定,周梅森所寫的《人民的名義》不構成剽竊與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