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認知的七個層級:你的層次,決定你的命運

2021-01-14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思維認知的七個層級:你的層次,決定你的命運

◆ ◆

文 | 霧滿攔江

人與人的區別,就在於認知。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問題,每個人看到的東西不一樣,得出的結論不一樣,採取的行動不一樣,最終的結果,不一樣。

說個聽來的故事。

有個社交場合,好多朋友聚坐閒談。

這時候一架飛機,正從空中飛過。

一位老軍人仰頭,充滿自豪的說:知道這飛機是從哪兒起飛的嗎?就是在最近的那個機場。

那個機場,是我們修的。

譁,眾人瞪大眼睛:這是個大項目,賺了多少錢?

老軍人笑了:

賺個毛線錢,這是老早時候的事了。那年月國家窮,我們當兵的,都懷一腔熱血,矢志無私奉獻。所以那個機場,完全是我們軍人義務勞動修建的,一分錢也沒有。而且是自願出工,自帶工具。

正因為我們軍人的無私付出,才有了千千萬萬的機場與公路,才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雖然我們沒有賺到錢,但這恰是我們的榮光與驕傲。

大家肅然起敬,紛紛鼓掌。

老軍人羞澀的向大家敬禮,起身離開。

老軍人走了,現場有個商人說話了:

我對於軍人,是打心眼裡尊敬的。只是感覺這事不完全對。

大家問:哪些地方不對?

商人說:這事怎麼說呢,什麼叫國家窮啊?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再窮的國家,也比個人富吧?就算是當時沒錢,事後也應該彌補吧?

我也不是對義務勞動有看法,但是作為一個國家而言,最重要不過的,莫過於規則,規則莫大於公平。國家正常的運行,不能總是要求別人單方面的付出奉獻,而應該建立在公平交易、良性循環的基礎上。

誠實的勞動,勤懇的付出,合理的報酬,這是每一個國民都應該享有的尊嚴。

如果這個尊嚴得不到保護,很難想像還能持續多久。

眾人禮貌的點頭:有道理,你說的也有道理。

商人得到讚許,很高興的離開了。

商人離開後,一個道德學家起身說話:

剛才那個商人說的,不完全對。

我不是反對公平,也不是不支持規則。而是從社會總體的角度上來看,一個社會不能走入狹隘的交易誤區。

如果凡事都以冰冷的金錢來衡量,這世上還能剩下多少溫暖?

如果軍人的無私付出,都得不到腦滿腸肥的商人一句公正的評價,這意味著何等的傷害?

如果無私奉獻都換不來應有的尊敬,這個世界,又會變得多麼的寒冷?

大家原本就對剛才的商人所言,不以為然。此時聽了道德學家的這番話,頓報以熱烈鼓掌。

道德學家很謙和的站起,向大家致意退場。

道德學家走了,一個經濟學者走了出來:

剛才那位道德學家說的,我很贊同。

但是,當我們訴諸情感、單純的滿足於道德優越之時,是不是更應該從學理的角度,深入的思考一下問題?

從經濟學的角度上來說,一個機場從動工到修建完成,就創造出了財富的增加值,財富總量加大,國家所發行的貨幣,也相應的增加。

這增加的貨幣量,就有軍人們義務修建的機場。

可是軍人並沒有拿到錢,事後也沒有補償。

那麼問題來了:這錢誰拿去了?

事先聲明,我對軍人尊重有加,更不會反對義務勞動,同樣也希望世界充滿愛。可是錢呢?

誰把軍人的錢拿走了?

回到經濟學的本原上來,一個國家,處於貧窮之時,必須要負債經營。換言之,國家最好的辦法,就是以負債的方式,支付修建機場的費用,讓財富回歸社會,加大貨幣的流通量。

說過了,本人尊重所有的奉獻與犧牲,但在國家貧窮時的義務付出,實質是抑制貨幣流通的,不利於國家的長足發展。

經濟學者說完,眾人驚愕片刻,突然一起鼓掌。

經濟學家招手致意,退場離開。

經濟學家走後,又一個社會心理學家走出來:

剛才那位學人的講話,我很贊同,很受啟發。

但是,人類社會的構成,非止經濟這一個維度。

很多事情,是很難交易化的。

比如說愛情,比如說家庭,比如說朋友之間,比如說鄰裡鄉黨。再比如說一個公司或組織,內部的一個個小團隊。

這些隱密的微小社會單元,更強調的是合作,合作並不排斥交易,但萬不可凡事交易化。

價值是主觀的,價格是估算的。如果凡事交易化,帶來的結果,是合作者各自高估自己的貢獻。

是以有些家庭,恩愛夫妻成為怨偶,就是因為雙方過於高估自己的付出。是以有些朋友,反目成為仇人,就是高估了自己在友情中的價值與作用。是以許多團隊糾紛不斷,就因為團隊中的每個人,都感覺自己吃虧了。

世上沒有每個人都吃虧的生意,卻存在著凡事都感覺自己吃虧的人。

所以我可以就此回答剛才那位學者的問題:誰把義務勞動的報酬拿走了?

答案是:沒有人拿。

又或者說,每個人都拿了。

因為這個報酬無法從龐大的經濟總量中細篩出來,軍人的付出如輸入社會肌體的鮮血,融入到我們每個人的身體裡。新建機場增發的那筆錢,匯入到貨幣總量之中,出現在我們每個人的錢包裡。

現場寂靜片刻,旋即爆發出熱烈掌聲。

大師脫帽致意,退場。

社會心理學大師退場,系統學家走出來:

一個社會,猶如一個完整的有機體,必須要有序良性的運行。

正如人的身體,內有心肝脾腎肺,外有口眼耳鼻舌。每個器官各司其職,但同時也都在消耗人體組織的能量。

是以任何一個器官,必須要大小適度。小了固然不好,但如果太大,就會對其它器官造成擠壓,反而妨礙人體健康。

比如說肝臟,是人體的五臟之一,以代謝功能為主的器官,起著去氧化,儲藏肝糖、分泌蛋白質的合成,以及製造消化系統的膽汁等作用。

人體不能沒有肝臟,但如果肝臟過大,那就要去醫院掛號看醫生。

社會也同樣如此。

義務勞動好不好?

沒人敢說不好。

但義務勞動之所以贏得尊重,就因為它與人體中的肝臟一樣,被局限於有益的範圍裡。如果這個範圍過大,正常的商業行為就會無端遭受指責。

合法的交易,因而承受巨大道德壓力。所以商人第一個站出來說話,因為他感受到了強烈的心理不適。這在如同人體肝臟過大,擠壓到了其它器官。

我們這個社會需要軍人,也需要商人。需要道德學家,也需要經濟學者,同樣需要社會心理學家。這就好比人體的五臟,大家各自做好自己的工作,相互尊重,相互扶助,這個社會才會越來越好。

這是我的一點拙見,不知大家是否認可?

眾人點頭鼓掌。

系統學家微笑退場。

系統學家走了,一位認知學家走出來:

軍人義務修建機場,是個事實。

這個事實構成了當事人生命的記憶,因此他引以為豪。

在這個當事人引以為豪的事件上,我們先聽到了掌聲,這是第一時間的心理衝動,是我們的社交本能。

然後我們聽到了商人的情緒,接下來聽到了道德學家的立場。此二者相互對立,並因對方存在而存在。

然後我們見到了事件的經濟維度,並引出了事件的社會心理維度。此二者仍是個對立體,構成新的認知層級。

由此我們知道,當我們面對一件事情時,第一反應是本能,第二反應是情緒,第三反應是立場,第四反應是利益,第五反應是兼顧他人的社會心理。第六反應,是認識到前五步並無高低優劣之別,而是一個完整認知的五個組成。

社會問題的討論,也是如此。

當出現社會問題的討論之時,你會清晰的看到五個層級:本能層、情緒層、立場層、利益層及社會心理層。

很少有人能夠觀察到系統認知層,除非你處於更高認知層級。

下愚莫揣上智,處於本能階段的人,因其視野閉塞,會以為所有人都在這個層級。會震驚於不同觀點的出現,認為對方腦子有病。

處於情緒層的人,蔑視只有本能的人,卻不知道自己泥陷激烈的情緒。

處於立場層的,憂心忡忡,承受著隱惡揚善的焦慮。

處於利益層級的人,面對大量的本能公眾、情緒公眾及立場公眾,有種眾人皆蠢我獨明智的飄然感,卻不知自己陷入專業偏執。

處於社會心理認知層的,格局放得開,眼光看得遠,卻未意識到自己雖然看到了全局,但並未跳出全局。

——縱然跳出全局,也仍在局中。

必須要見大通簡,迎刃破局。猶如鷹隼飛於高空,俯瞰一個個社會與人生問題。

你會發現,許多問題不過是虛像,許多事情,不過是整體系統的有機組成。當你獲得這種思維視角,許多所謂的人生困惑,就會霎時間豁然開朗。

十點君說

「 2018 名 家 陪 你,成 為 更 好 的 自 己 」

-作者-

霧滿攔江,當代著名暢銷書作家,騰訊中國十大原創自媒體人,心學講武堂創始人,騰訊雲中智庫成員。已出版各類著作80餘種,幾千萬字。

毛欣,十點讀書籤約主播。寧波交通廣播文化節目主持人,剛剛起步的簡書作者。神奇的人生總有驚喜。

相關焦點

  • 《人民的名義》:認知層級,決定你的社會位置
    作者:霧滿攔江序在網劇《人民的名義》中,看到了一個由認知梯差構成的社會結構。——你思維認知有多高,你就會處於哪個層級。這個認知階梯,大概分九層。1認知最底層無明之人,總是被人盤剝而無力自保這些人在劇中,就是一個工廠的員工。
  • 六幅思維邏輯圖,決定你的人生層次!
    你的思維模式決定了你的行為,你的行為決定了你的習慣,你的習慣決定了你的人生層次。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挑選的六幅思維邏輯圖,大家一起來看看吧。關於輸贏有輸才有贏才是真正的生活,在合作與共事中需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建立「我們」的思維才能贏得更好的支持與資源。關與沉澱 所謂的經驗,不僅僅是你經歷了什麼,更在於你在經歷中沉澱了什麼!這種沉澱是對經歷過的人-事-物的思考,應用重構的方法將這些思考形成自己對世界的客觀認知。這個認知至少由三個變量構成:是什麼?
  • 認知層次有七層,你的眼界和思維到了哪一層?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廈門美食報導,ID:xmmsbd】,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原文作者聯繫一個人的財富實力、生活質量,都和他的認知有關。我們賺的每一分錢,都是自己對這個世界認知的變現;你的認知狹隘,就永遠賺不到超出你認知範圍之外的錢;你的認知缺陷,會讓已有財富流失、被收割。
  • 認知的九個層級,你在哪層?
    人類的認知層級就像冰山一樣,很多時候只看到了冰山一角,而忽略了隱藏在冰山下的客觀存在;早在春秋末期老子在《道德經》中已經對人類的認知進行了深刻的揭示「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跨越千年的歷史長河,我們的認知是否有了進一步的升華?【第一級】:只知好惡這類人的認知世界裡非黑即白,容易把見到的聽到的理解為真實的世界,忽略了背後的真相。
  • 高維意識:你的能量層級-決定你的世界
    那麼、你所知道的,僅僅是無窮多分之一。分母趨向於無限大,而你的所知便趨近於零。這就是你認知與了解的世界。九牛一毛、或針尖麥芒、如此而已。這是一個殘酷的理解和認識。我們和世界和宇宙的關係,就如同、中央伺服器和小U盤。小小的U盤、只有那麼大的容量。幾首歌、幾個電影就無法再存儲。而中央伺服器存儲著所有的歌曲和電影。
  • 你的磁場,決定你一生的命運
    情緒的正負,決定一生的命數美國心理學教授大衛·霍金斯,曾通過20多年的臨床實驗,提出了一個「能量層級」的概念。另外有個想睡懶覺的同學說了一句:「周六還這麼早去自習,不至於吧!」那兩個同學沒理會,直接就出門了。沒過一會,那個被吵醒的男生,也起來收拾出門了。發現沒有,優秀的圈子,就像是一個巨大的磁場,在你懶惰懈怠時,會吸引著你前行。
  • 人與人最大的差距,不在貧富,而在認知層次
    其實,不同認知層次的人,是會有交流困難的。 我們可以把認知漏鬥做個解析,大概分為九個層級: 1. 最底端,只知好惡。 這是嬰兒時態的人類:餓了就吃,不分場合;撐了就拉,不分地點。 這也是極端情緒化的一族。
  • 六張圖決定你的人生層次
    你的思維模式決定了你的行為你的行為決定了你的習慣你的習慣決定了你的人生層次下面這六幅思維邏輯圖與大家共勉關於輸贏有輸有贏才是真正的生活,在合作與共事中需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建立「我們」的思維才能贏得更好的支持與資源。
  • 《天道》:四個角色,四種認知層次,看看你在哪一層?
    而所有的這些,將決定一個人的認知能力。接下來,我們就從劇中的四個主要人物,來分析四種認知狀態對一個人的影響。05認知的深度,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認知能力的不同。獵豹CEO傅盛說:認知的本質就是做決定,人和人一旦產生認知差別,就會做出完全不一樣的決定。從葉曉明他們退股可以看出,即使有一個好的機會放在面前,當你的認知能力不足,也是無法把握住的 。所謂成長,其實就是認知升級。
  • 富人定律:你的思維層次,決定了你的人生能走多遠!(深度好文)
    思想層次上的差異是高度上的差異,高度上的差異帶來全方位的差異。近兩年來,有一句話叫做「降維攻擊」,其大致意思是高級生物攻擊低級生物,十來句應準確。舉例來說,我們玩遊戲時,為了通過關卡,有時候不管我們的速度有多快,都會忽略我們用了多少招式。
  • 邏輯思維能力(1)——大腦教育七個認知層級塔之五《童教51》
    大腦教育的七個認知層級塔之五羅輯思維能力(1)什麼是邏輯思維能力?邏輯,指的是事物內部的一組或者多組關係,事物內部的某種聯繫,就是事物內部之間的規律,更加簡單來說邏輯就是事物的本質。目前最好的方法就是通過畫思維導圖的方式來提高邏輯思維能力。繪製思維導圖,把抽象的思維過程變成可視化的紙上思考。那什麼是思維導圖呢?這個概念目前比較流行,但是多數人的解釋都是不準確的。我有對這個概念進行深入的思考,大家來看看我對思維導圖的定義和解釋。
  • 孩子的認知地圖:認知與思維決定了他能走多遠
    所謂「認知地圖」,就是一個人看問題的價值框架。他的行為、做事、思維都會在這個框架裡進行,它決定了一個人的認知界限和思維高度!你看,沙和尚是個水妖,一輩子就呆在流沙河,沒啥眼界,所以他的認知地圖上只有眼前這點事,可以做到勤勤懇懇,僅此而已。豬八戒的認知地圖永遠指向後面,一不高興就要分行李散夥,回高老莊。孫悟空本事大,但他無法無天,壓根就沒有認知地圖。
  • 一節好課的三個層級
    第一層級,思維處於「單點結構層次(Unistructural)」狀態 學生找到了一個解決問題的思路,但卻就此收斂,單憑一點論據就跳到答案上去。 第二層級,思維處於「多點結構層次(Multistructural)」狀態 學生找到了多個解決問題的思路,但卻未能把這些思路有機地整合起來。
  • 心理學:決定你的人生層次,不是金錢,而是這三種深度思維模式
    心理學:決定你的人生層次,不是金錢,而是這三種深度思維模式你和牛人之間差的不是你們的出生,也不是你們的智商差多遠,而是你們思維模式不一樣,同樣一個問題,思考的角度不一樣,最後得到的結果就不一樣在事情的結果上,思維模式會有一定的影響。決定你的人生層次,不是金錢,而是三種深度思維模式。1.成長型思維。人生下來就一直在學習,小時候我們要學習說話,學習走路,學會怎麼拿筷子。在學校裡我們要學習理論知識, 增長我們的見識,學習最基本的生存套路,培養我們讀書的習慣。 人生的前幾十年我們都在學習,不幹別的就是學習。
  • 文學品質與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能夠寫出什麼樣的作品,是由作家關注生活的視野和文學理想決定的。河北評論家封秋昌先生曾經寫過一篇文章,題為《文學作品的四個層級和作家的生活》。他總結道:「文學作品可以分為四個層級,一是生活直觀型的作品;二是生活體驗型的作品;三是人生與人性體驗型的作品;四是達到形象化哲學高度的作品。」
  • 思維層次決定新聞報導的深度
    思維廣度是增強新聞報導深度的前提思維廣度,是指思維對知識的整合能力和延伸能力,即思維通過對事物的聯繫方式和相互作用的認知,表現為思維能夠擺脫認識事物的表面性和個別性的束縛,達到對事物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由階段到過程、由過去預知未來的能力。
  • 認知可以決定一個人的思想深度
    認知決定了一個人的思想深度,事業高度和幸福指數,如何判斷自己的認知層級?青白蘿法國託利得定律把認知從低到高分為三層:第一層,一元思維模式,其表現就是以自我為中心,幾乎聽不見其他聲音,和外界思維無法兼容,也不能交流,又叫嬰兒模式,特點就是,我認為對的就是對的,其他都是錯的。
  • 你和偉人之間到底差了什麼?NLP思維層次告訴你答案
    我幾乎可以斷定,小林的這種心態,求職不會順利到哪裡去,因為他的思維方式停留在了環境層面,即把問題的出現歸咎於外部環境上,而這屬於思維層次中最低級的思維方式。之所以這樣解讀,是因為最近看到了一個關於思維層次的模型,叫NLP思維層次。
  • 認知的四大層次,看看你已經到了第幾層?
    人的認知,分有四個不同的層次:第一層: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眼界決定出路,拓寬你的眼界比什麼都重要。「人貴有自知之明」。心外無物、認知不足的人,必受困於自己的見識和經驗。一定要記住一句話:沒意識到的問題,往往才有可能是最大的問題。第二層:知道自己不知道。
  • 個人成長,提高認知的三個方法,認知的高度,決定你一生的成就
    上面的是複雜的說明,來看一下簡單版本獵豹CEO傅盛總結得很到位: 認知的本質就是做決定。認知,就是幫助能幫你做決定的思維方式。每個人的思維方式都不一樣,認知也就不一樣,同樣一個蘋果落在頭上,農民看到了想的是蘋果熟了,要趕緊把蘋果採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