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認知,分有四個不同的層次:
第一層: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小的時候,我們都學過坐井觀天的寓言故事,井底之蛙只能看到頭頂的一片天,於是它就以為天只有一口井那麼大,殊不知,更廣闊的天空不是不存在,而是不知道它的存在。
想當然認為自己無所不知,其實一無所知,發表的言論不是照搬別人的就是充滿狹隘偏見。
眼界決定出路,拓寬你的眼界比什麼都重要。
「人貴有自知之明」。
心外無物、認知不足的人,必受困於自己的見識和經驗。
一定要記住一句話:沒意識到的問題,往往才有可能是最大的問題。
第二層:知道自己不知道。
真知道者,從來不強調自己什麼都懂,而會誠實地承認自己確實有太多不知道的東西。
「有個故事,蘇格拉底的學生跟他說,老師啊,您的知識像海洋一樣浩瀚,這世上沒有您不知道的。
蘇格拉底在地上畫了兩個套在一起的圈,對他的學生們說,我的知識是外面這個圈,你們的知識是裡面這個圈,而圈外的土地,就是這世間的知識,我知道的越多,不知道的也越多。」
「空杯心態」非常重要。
「空杯心態」,知道自己在認知上的不足,始終對未知領域保持敬畏和好奇。
一個人只有擁有「空杯心態」,才能真正放下自己的小成就。
這是學習的起點。
第三層:知道自己知道。
當我們在一個領域鑽研得足夠深、足夠久時,就進入了「專家」的層次。
能夠從更宏觀的層面、更寬廣的視角看待自己,篤信自己知道什麼,並且知道自己的邊界在哪裡,自己的能力能覆蓋到哪裡。
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能幹什麼,應該如何幹,有獨立的思維方式,走屬於自己的合適自己的道路。
人經過大量的學習,對自己、對世界都有了清晰的認知和定位,不再迷茫彷徨,會堅定地執行自己的計劃,也會取得巨大的成就。
第四層:不知道自己知道。
當我們進入這個層次後,所學的知識、技能都會內化成本能反應,不需要刻意地對事物做理性衡量、對比,我們也能做出很好的選擇。
這已經達到了無招勝有招的境界。
像武林高手,氣隨心動,收放自如,無招勝有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