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保險專欄第69天!(補)
也許有的朋友聽說過NLP,甚至看過這張圖,而且我在前一篇也簡單提到了它。它不是玄而又玄的東西,它是現代科學研究中,一些科學家探索而得的成果。後來,它被應用於不同的場景,又有不同的導師以自己的理解、行為價值觀來詮釋,分支可能有千種,咱們不去細究。我在這裡只提核心基本原理。
咱們平常人學會了,能自由應用在日常工作、學習、生活的場景中,就能受益匪淺。
我們通常做事是如何考慮的?
我目前具備什麼能力,喜好什麼,周邊有什麼資源,所處什麼區域。這都屬於第一層「環境」。我們習慣了,根據已有的能力、資源去考慮下一步的發展路徑。
然後,結合我們擁有這些資源或關係,再去考慮我們能做什麼(內容),基本上考慮的行業、專業與自己原有的特長、資源相關。我們認為成功的機率相對高。這屬於第二層「行為」
第三層則是「能力」,每個人的能力都是有邊界的,我們通常根據自己的能力來設計如何實施(方法),哪些還需要學習、掌握,這樣成功率可能更高。
第四層是「信念、價值」,我們應該怎樣怎樣,我認為什麼特質最重要。這就是核心價值觀。
第五層是身份的確認,我們想讓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的理想是什麼,我想過什麼樣的一生。
第六層是系統,有的也叫靈性,指我們與世界的關係。我們人生的意義何在,通常是宗教、信仰解決這個問題。現代科學任何一門學科,學到博士最終都上升到哲學的範疇。
我們從第一層,直到第六層,真是很難。很可能走幾層,就不願意多想了。
層次越低的問題,越容易解決;而當問題集中在信念或身份、系統時,解決起來會變得困難。
我們不得不,承認人與人之間的確存在較大差異。
我們現在能看到馬雲在淘寶一窮二白的情況下,暢想遠景,面向國際市場。如今發現,當年吹過的牛,現今居然都成了真,還將越做越好。
這說明什麼?一生要做的事業,不是一步一步做成的,而是一開始設定的。
如果從上到下,是個降維過程。思路清晰,更有效率。
有個故事說,一位學生向愛因斯坦請教,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問題是什麼?
我不知道這個故事是真,還是杜撰,但可以借來解釋NLP六層次這個理論。
故事的答案是:認為這個世界是善良的還是邪惡的,是最重要的科學問題。
認為世界是邪惡的(系統、靈性),我們之間都是充滿敵對的。l 我們要選擇「敵對周邊人們,我統治別人」;還是選擇「友善對待周邊人們,去拯救世界」。是我們對(身份)的選擇。l 如果我們選擇了敵對一切。配合這個身份,應該有什麼樣的(信念和價值觀)。世界本身就是邪惡的,我們保護自己的利益當然沒問題,不必考慮是否損害別人的利益。l 不可能與人分享先進技術,而熱衷於偷窺別人的情報。只要能實現目的,我們可以不擇手段。(能力)l 行為,則是我們具體的工作內容。通常是基於目前能力,所做的一些事。(行為)l 我們目前所處的各種場景,自身的能力,現有的資源,時間、空間,都屬於環境範疇。是我們可以調動的各類資源。
仔細看看,從上到下去分析思路,與從下到上去看待問題,兩者是天壤之別。
一旦把高維度的事情確定,低維度的問題都迎刃而解。因為,我們為了實現高維度的目的,會激發自己的潛能,調動周邊所有資源,主動提高能力。
下一篇,開始結合實例,講NLP的12條或18條假設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