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可以決定一個人的思想深度

2020-11-24 青白蘿

認知決定了一個人的思想深度,事業高度和幸福指數,如何判斷自己的認知層級?

青白蘿

法國託利得定律把認知從低到高分為三層:

第一層,一元思維模式,其表現就是以自我為中心,幾乎聽不見其他聲音,和外界思維無法兼容,也不能交流,又叫嬰兒模式,特點就是,我認為對的就是對的,其他都是錯的。

第二層,二元思維模式,這個階段能夠兼容兩種不同的觀點和不同的人,具備基本的理性和共情,其表現就是,我不同意你,但是我尊重你。

青白蘿

第三層,認知的多元思維模式,這個認知層級的人能夠兼容外界所有的思想和觀點,可以圓融吸收並隨時提煉使用,外界所有的信息對於他們來講都是有益的。他們的大腦就像一個虛空的黑洞,虛極靜篤,源源不斷的吸收和消化著外界的信息。

青白蘿

萬法歸一

如果想要實現認知的提升,核心的要義就是去我執,除邊界,萬物通達於心而圓融無礙。來去自由通用無滯方能獲無量無邊上等智慧。

相關焦點

  • 思維層次決定新聞報導的深度
    思維廣度一般表現為一個人的知識廣度,表現為一個人對事物普遍聯繫性的認知和把握能力,體現為一個人見微知著的洞察能力和由此及彼的領悟能力。缺乏思維廣度,思維就會處於狹隘狀態,只能以一種片面的、割裂事物有機聯繫性和條件相對性的方式理解事物,因此只能認識到事物的局部特徵和表面特徵。而具有足夠的思維廣度,就能夠以完整性、統一性、普遍聯繫性的方式理解和把握事物的個別性特徵,從而在思想境界上得以升華。
  • 用深度閱讀認知世界
    一個人只要能夠識字、可以將一句話完整地讀下來,就達到了基礎閱讀的標準——這個層級的閱讀練習通常是在小學完成的。第二層閱讀——檢視閱讀或略讀。這種閱讀是在短時間內通過目錄、標題等關鍵信息以及重點段落掌握主要內容,可以快速地、系統化地了解書籍的骨架和核心意思,不至於 「只見樹木而不見森林」,避免因抓不到頭緒而帶來的閱讀疲勞。第三層閱讀——分析閱讀或解剖式閱讀。
  • 認知水平低,是一個人最致命的短板
    想要好的人生,就需要努力奮鬥,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是能不能做到,做到什麼程度,這才是決定著你有著怎樣的人生。就好像你能看懂菜譜,但不一定就能成為好廚子是一樣的。二是,很多的道理其實是沒有道理的,或者說並不適用。有人說「出名要趁早」,這個當然是有道理的,但也要考慮自身的情況,具備不具備這個實力,有沒有做好準備,畢竟人生也有「大器晚成」這麼一說。
  • 一個人認知的四個境界
    1、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指一個人不知道事物的深淺,這是缺乏深度學習和實踐體驗的認知層面,常見於孩子和學生人群,他們對世界的認知處於矇昧無知或者膚淺表面(局限於文字和說教)階段,所以,最容易發生安全事故的也是這類人群,比如:溺水。
  • 一個人的「認知水平」越高,一生的福氣也越多
    歸根結底,這些毛病都是因為一個人的認知層面偏低而造成的!一個人越是表現地固執自負,越是表明其認知水平越低!認知低的人,其想法就越單一,越缺乏判斷力,人就會表現得越固執。1、一個人的「認知水平」越低,越是固執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皇帝說了一番超出大家認知的話,讓人印象深刻:「長江為江,黃河為河,長江水清,黃河水渾,長江在流,黃河也在流。
  • 富人定律:一個人的思維層次,決定了你離成功的距離(深度好文)
    它無形中表明一個人的成功取決於三個因素:思想方法、熱情和能力。米切爾之所以受到大家的歡迎,是因為他把自己的人生理念和公司的經營理念結合起來,使成功者在追求事業成功的同時,也享受人生的幸福。人們的思維方式也相當於人們對待生活的態度,這將對人們的生活產生重大影響。其次是能力與熱情。
  • 一個人的成熟必須從覺醒自知到思想的產生,你覺醒自知了嗎?
    >三是既不按自我思想產生行為也不受制於他人思想,這種思想驅動來自於我們的潛意識或者習慣性,即習慣思想驅動行為。人類的一切行為都是受以上這三種思想方式所驅動。好的思想是行為好的前提,壞的行為由惡思想驅動,所以拋開本質,你就明白一個人擁有正確自我思想多麼重要。這種情況下一個人要成熟就必須擁有自我的主觀思想,面對任何事物都能獨立思考,只有這樣才可以稱得上成熟獨立,成為自己。
  • 決定一個人的三個維度——念力——性格
    此文比較有深度,內容也比較多,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耐心讀完,期待通過此文,大家都能有所收穫。百度百科上的解釋:性格是一個人對現實的穩定的態度,以及與這種態度相應的,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中表現出來的人格特徵。或許看著不太好理解,其實性格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內在的表達方式。這點很重要,要知道我們與社會接觸的唯一通道就是內在的表達方式,拋開意外條件,我們人生中的所有因果、發展、人際關係、價值體現、人生駕馭等等都由此決定,所以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一點沒錯。
  • 孩子的認知地圖:認知與思維決定了他能走多遠
    所謂「認知地圖」,就是一個人看問題的價值框架。他的行為、做事、思維都會在這個框架裡進行,它決定了一個人的認知界限和思維高度!你看,沙和尚是個水妖,一輩子就呆在流沙河,沒啥眼界,所以他的認知地圖上只有眼前這點事,可以做到勤勤懇懇,僅此而已。豬八戒的認知地圖永遠指向後面,一不高興就要分行李散夥,回高老莊。孫悟空本事大,但他無法無天,壓根就沒有認知地圖。
  • 對思想價值觀念的認知,不在於年齡的大小
    要說像我這樣的人物,也許很多人會覺得,他們難免會遭受很多委屈,錯過很多可以擁有的東西。我覺得沒關係~~~有一段時間,我總覺得自己和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就像《慶餘年》裡的範閒一樣,我總覺得有些事不對,但找不到合理的理由。我的天哪,別以為我對看電視劇很著迷,表達我的真情。
  • 最落後國家一個人和最發達國家的一個人:相差多少世紀的認知?
    這可能是許多人未曾去猜想的一個問題:最落後國家一個人和最發達國家的一個人相差有多少年的認知?同一個時代,人與人之間認知能力相差多少年不合適,應該說多少世紀!儘管絕大多數人不知道這中間的具體差距,但基本上有個感覺:這個差距很大!
  • 決定格局的三大要素:深度,廣度和遠度
    眾所周知,我們每一個人的一生是由思維格局所決定的,那什麼是格局呢?我想把它總結為三句話:1, 看事情的深度。2, 看事情的廣度。3, 看事情的遠度。1 看事情的深度在中國的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段輝煌的思想黃金時期,那就是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面對當時社會的急劇變化,和出現的各種問題,社會上開始產生了各種思想流派,其中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
  • 認知自己水平高低,是一個人最致命的短板
    實際上,世界上絕大多數的道理,都要用辯證的思維來看待,這就要求我們具備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而這其實就體現了一個人的認知水平。從表面上看,是行動力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行動力其實是由人的認知水平決定的。有些人之所以執行力強,是因為他們能看到自己與別人之間的差距,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正因為有這樣的自我認知,所以他們才會產生強大的內在驅動力。
  • 思想有深度,格局才會有高度
    深度,是指觸及事物本質的程度。而所謂思想深度,就是對問題和現象認識深入的程度。思想膚淺的人,對問題和現象的認識,常常只停留在表面,無法做到深刻。而思想有深度的人,能拋開表象,直指問題的核心。也就是說,思維主體在思考問題時,不局限於問題的表象,而是能著眼於問題的本質,逐漸由表及裡,進而實現對問題的深入思考。領導幹部如何讓自己的思想有深度?
  • 一個人身上有這三個「跡象」,早晚可以成大器
    一個人將來能否成就一番大事業,看他早年的言行舉止,我們就可以看出端倪。如果是胸懷大志,則往往可以成大事;若是毫無志向,則很難成就一番事業。「識」分為知識和見識,決定了一個人的格局、視野、思想等精神層面,即我們現實人所說的「認知水平」。認知水平高的人,看問題的角度、深度、寬度更佔據優勢,自然可以脫穎而出、運籌帷幄,抓住有利機遇而取得成功。 有識的人,可以做帥才,就像曾國藩那樣,會識人、能用人。有才的人,可以做將才,他們可以出色完成某些具體的事情,但是難以獨當一面,也難成大事。
  • 認知決定差距:能看透這個真相,就稱得上「有智慧」的人
    你可能會說,因為太敏感,自尊心太強,因為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從更深層的原因來講,這是「認知失調」導致的。所謂認知失調,是指當一個人同時擁有兩種不一致的想法時,內心產生的一種緊張衝突的狀態,這是一種很不愉快的感覺。
  • 全能神邪教痴迷人員思想認知分析
    這些錯誤認知又支配著他們的日常行為,從而產生了一系列正常人看來無法理解的可怕行為。筆者結合自身的經驗,嘗試對他們的思想認知進行剖析,希望對處理全能神邪教工作有所裨益。   一、以「神」為中心的不同正常人的思想認知模式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本文所分析的對象是指加入全能神邪教時間較長的痴迷人員,而不是新被騙入其中的一般人員。
  • 皮亞傑認知學派的學前教育思想
    點擊標題下的藍色"幼教園地"關注我皮亞傑認知學派的學前教育思想          教育學上,受盧梭、裴斯泰洛奇、福祿倍爾、蒙臺梭利、杜威等人及20世紀上半期兒童中心主義教育思潮注重兒童研究、倡導內發論、兒童中心論、崇尚活動教學等思想的影響。
  • 《復活》:一個人思想改變的過程,一個覺醒的過程
    因為作者認為,文中主人翁思想的轉變就等於是復活了。思想經過了什麼改變,那得從故事情節開始。一個上層階級的青年,家族顯赫,且是上尉,前途無量。看上了一個漂亮女生,並發生關係。後女生懷孕,導致這個女生性情大變,淪為妓女。當然小孩子生下來就死了。過了好多年之後,這個女生在接客時被人陷害受審,而那個青年就在陪審員之列。
  • 段永朝:一部思想的傑作,《未來決定現在》
    【按】8月31日,拿到朱嘉明老師親筆題贈的新作《未來決定現在》,拜讀之後感慨萬端,遂給嘉明老師寫了一篇心得,貼在下面,在9月10日教師節之際以資紀念。嘉明兄,您好:上周一拿到《未來決定現在》,便如饑似渴拜讀,深受感動之餘,受益良多。您不愧是「古典+前衛」兩棲學者,令人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