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朝:一部思想的傑作,《未來決定現在》

2021-01-09 葦草智酷

【按】8月31日,拿到朱嘉明老師親筆題贈的新作《未來決定現在》,拜讀之後感慨萬端,遂給嘉明老師寫了一篇心得,貼在下面,在9月10日教師節之際以資紀念。

嘉明兄,您好:

上周一拿到《未來決定現在》,便如饑似渴拜讀,深受感動之餘,受益良多。您不愧是「古典+前衛」兩棲學者,令人欽佩。我用這個詞語組合,是想表達兩層意思:

一個是「古典」的重要性被大大忽略了。很多談論當代思潮(無論學術思潮還是技術思潮)的學者們,大多「就事論事」或者「急於致用」,以至於有意無意地忽略超過50年以上的思想流脈,更不必說超過100年、200年的思想了(那往往被視為「古董」了)。這很令人沮喪。相反,您在談論比特幣、區塊鏈的時候,更多將這一10年來湧現出來的新事物,與金融思想史、貨幣思想史、經濟思想史,以及數學、物理、生物和社會思想演變的大歷史相聯繫。如果沒有這種縱橫捭闔的視野,言及時空意識變遷、貨幣制度變革、市場的萌發與孕育,就顯得蒼白無力了。

當然,說「古典」的另一重含義,是說您的著述處處體現嚴格的「學術規範」,這一做學術訓練有素的「基本要求」,在「暢談」思想的年代,更顯彌足珍貴了。

另一個是前衛。同樣的原因,太多學者致力於狹義的「出成果」的壓力,按照自己習慣的學理框架,將學術研究的方向聚焦於「用現成框架解釋新事物」,從當下出發,平滑外推地預測未來,這已經落入俗套,更不必說超越了。相反,正如您書名《未來決定現在》所揭示的,區塊鏈的偉大意義絕不僅限於成為某種「利器」,而是提供了一個從未來的「遠端」回望當下的重大窗口。

我是2016年9月,在劉紀鵬老師鼓勵下,在「薊門論壇」上第一次以區塊鏈為題公開演講的(記得當時的題目是《區塊鏈:網際網路變革的風暴眼與認知重啟的加速器》),但五年下來依然令人汗顏,您契而不舍地耕耘著述、加之寬厚的人文數理積澱,透過這本書的67篇文章,勾勒出日漸清晰的一幅壯美畫卷:基礎架構、時空合作社、數字資產、集群、社會運動和制度建構,一場影響深遠的巨大變革,經您的梳理和闡釋,躍然紙上且日漸成型了。

近段日子,我在一些研討會當中,逐漸意識到一件事情,我稱之為「現實拖累思想」的焦灼。以區塊鏈為典型代表的「技術族」(包括AI/VR/5G/IOT/Data等)——正如您多次指出的那樣,正在努力跳出傳統的思維架構(跳出,但並非否定),特別是關於「世界體系」的思考框架。但是,實業界迫切呼喚「解決方案」、「成功範例」的呼聲雖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在某種程度上「拖累」了思想進一步解放的步伐。

舉一個您常談的「時空架構」的例子。您在講述區塊鏈思想的時候,總會將時空演變作為一條重要的基線。特別是「數位化」、「比特化」對時空理念的重構。如果不能超越舊認知,「數字宇宙」、「平行世界」就只是停留在形容詞的層面。

1990年,物理學家Wheeler將其研究黑洞、蟲洞、量子泡沫的思想延展到新的宇宙觀,提出「萬物源於比特」(見於1990年的文章「Information, Phisyics, Quantum: The Search of Links」),並大膽做出新的假設:物理世界的根基在於信息、離散世界比連續世界更為基礎、參與型宇宙等觀念,從思想上為「萬物皆比特」、「計算宇宙」、「算法世界」做出了開拓性的貢獻。特別是,經過計算機科學家如圖林、諾伊曼、Conway、Langton、Wolfram等的卓越努力,將生命演化與意識湧現的問題,納入同一個解釋框架,意義非凡。

基於此,我個人的一點淺見是,數字世界的一個根本特徵是「並發」,也就是元胞自動機的幾位重要奠基人Conway、Langton、Wolfram等指出的,「元胞自動機的狀態改變是並行的、全域影響的」,這與今天人們談論的「萬物互聯」的精神相一致,而且為「萬物互聯」這個浪漫的說法,找到一個「計算基礎」(即並發)。

又基於這個視角,這幾年我理解區塊鏈,更多是從「生產、消費、分配」的並發這個角度去看的。區塊鏈作為一種新的「基礎設施」,它所導入的世界圖景,是並發的,而不是「序貫的」。這就意味著,新的技術族(AI/VR等等)從技術上提供了「全時在線/全域互聯/虛實交互」的某種「數字宇宙畫面」,並提供了某種「現實可能性」。理解和解釋這一畫面的學理基礎,正面臨重構。

回到您的這部意義非凡的著作,雖然這是一部精心編排的論文/演說集,但這也恰恰是她的獨特魅力所在:這部著作呈現了某種思想的孕育、求索、積澱、湧現的真實過程,更好地以「在途」的方式向更多的可能性保持開放,向未來保持開放。我期待並相信,您的大作一定能激起更多的思想漣漪,碰撞出更加絢爛的思想火花!

嘉明兄,一點很粗淺的學習體會,請您批評指正!

葦草智酷簡介——

葦草智酷(全稱:北京葦草智酷科技文化有限公司)是由長期從事網際網路前沿思想、人文、科技和投資領域的專家所組成一個的思想者社群組織,其前身是已運營 5 年的網際網路思想者社區—網絡智酷。

葦草智酷秉承「讓天下思想者連接起來」、「讓思想流動起來」、「讓思想直立行走」的主旨和願景,在泛網際網路思想領域中,立足全球視野,感知時代脈搏,聚焦思想前沿。

相關焦點

  • 段永朝:人類與後人類
    永朝兄,如果說人與動物的區別是對意識的意識;那麼後人類與人類的區別是不是對感知的感知呢(比如我可以同時感知到您的感知)?==>邵兄,早上好!您說的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也很好奇。未來終將來臨,如果你沒有能力想像後天,就一定會活在被別人定義好的未來之中。失去對未來的思考力,就是喪失對未來的掌控力。沒有能力想像未來,就沒有能力為即將到來的未來做準備。不想被別人支配、不想喪失未來的定義權,就請留下你對未來的發問。
  • 一部被低估的迪士尼CG動畫傑作
    次年的奧斯卡的最佳動畫長片鬼使神差只給了三個入圍名額,除了《玩具總動員3》和《馴龍高手》,另外一部是法國手繪風格動畫《魔術師》。《魔發奇緣》只入圍了最佳原創歌曲,而且也是輸給了《玩具總動員3》,有一種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覺。
  • 【演講實錄】陳春花:以未來決定現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
    以下為陳春花教授演講實錄——導語現在太多的變化,太多的無奈,太多的阻礙,太多的機遇,太多的挑戰,太多的誘惑,一系列的東西需要靠你自己做選擇,選擇不做什麼。面對未來有四個最重要的關鍵詞:技術、數據、創造、智慧。
  • 段永朝:向時代提問,我們內心的噪音大過轟鳴的馬達
    段老師又為什麼說對確定性的尋求好,但不夠,還有毒?排毒又為什麼也是不夠或者做不到的?人類經歷過哪兩次認知重啟,軸心時代最大的特徵又是什麼?我們為何還缺少向時代發問的能力?完整筆記·文化生活我要深情地說一聲:「大家辛苦了」。不僅是腿辛苦,耳朵和腦子更辛苦。有人在中場的時候問我,是不是故意搞成這樣?
  • 大咖量子科普課堂:未來人人皆可量子
    (百度研究院量子計算研究所所長段潤堯(左二)、天體物理博士馬志博(右二)、中國計算機學會高級會員段永朝(右一)在活動現場)  前不久,國家強調要充分認識推動量子科技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加強量子科技發展戰略謀劃和系統布局,把握大趨勢,下好先手棋;百度作為國內人工智慧領域的領軍者
  • 界面——第四屆網際網路思想者大會暨《2050:未來議程》發布會在京舉辦
    中國發展網訊 科技界喜歡說的「未來已來」,往往被簡單理解為「一個確鑿無疑的未來」正在降臨。然而,「未來已來」也意味著一個巨大的疑問,即我們或許必須面對這樣一個不確定的、沒有終極答案的未來,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該如何思考?如何生活?如何面對這個世界?
  • 創新發展理念的決定力量是思想
    那麼,創新發展的決定力量是什麼?我們該用什麼引擎催生創新?大家也有一個共識:「思路決定出路,創新思路決定創新出路。」這個共識是有道理的。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發展思路決定發展路徑,反映發展方向,影響發展成效。然而,創新的思路從何而來?又如何創新呢?
  • 過去,現在與未來
    自然,是有感於近來各種以「批判鬥爭」為形式展開的事件,也許是一些明星,也許是一部電影,也許是一款遊戲,沒必要點得太透。昨日真誠的點讚,變成了今日的「扒皮」;昨日漫天的吹捧,變成了今日的辱罵。我之所以使用「批判鬥爭」而不是「討論商榷」的點也在這裡,討論商榷的前提必然是邏輯和理性,而如今,對著沙包以信仰的名義出拳就是了。
  • 尤瓦爾·赫拉利對話吳伯凡:人類未來的命運,取決於現在的決定
    在此基礎上,使用技術預測行為,甚至操縱洗腦我們的決定和選擇都並非天方夜譚。事實上,這一切正在悄然發生。吳伯凡表示,數據革命作為第四次革命,與以往的革命都有很大不同。赫拉利則表示,未來雖然充滿迷霧,但確定的是人類獲得的巨大權力,正在使我們向神進化。如果人們依然不知道如何明智地使用新技術,最終摧毀人類的終將是自己。最重要的問題是:「人類在未來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神?」
  • 《十二猴子》未來世界早已成一片廢墟,科學家決定穿越來改變世界
    我們應該都知道二零一二這一部電影,在這部電影中,人類的末日最終到來了,人類族群產生了可怕的災難,也導致了嚴重性的後果,人類族群岌岌可危了,在一個接一個的自然災害面前人類確實顯得太過於渺小了,不過現實社會中並沒有真正的發生這樣的事情,我們的社會畢竟還是安全的,雖然在世界上總會發生一些天災人禍,不過歸根結底是小打小鬧。
  • 《2001太空漫遊》:傑作何以能歷久彌新?
    《2001太空漫遊》的經典首先來自它的真實,這是一部偉大的電影能夠歷久彌新的首要因素。文化中心的千人大劇場,超大寬銀幕,儘管以前看碟看過不止一次,然而我一直認為庫布裡克這部傑作只有在儘量大的寬銀幕,最大的影廳和最好的音效看過才算真正看過。不久前,曾傳言全國藝聯將引進《2001太空漫遊》修復版,這一被影迷刷屏的消息後來官方澄清消息不實,影迷空歡喜一場。這也側面反映影迷對大銀幕觀看這部科幻傑作的期盼,和這部片在影迷心目中的經典地位。
  • 尤瓦爾·赫拉利對話吳伯凡:人類未來的命運,取決於我們現在的決定
    在科幻世界裡,人們常用預言警示未來;但在現實世界中,人類的未來到底會走向何方?曾有一位享譽世界的歷史學家預言,生態崩潰與技術顛覆,是除核戰爭外,人類所面臨的兩個最重要的問題。在此基礎上,使用技術預測行為,甚至操縱洗腦我們的決定和選擇都並非天方夜譚。事實上,這一切正在悄然發生。吳伯凡表示,數據革命作為第四次革命,與以往的革命都有很大不同。
  • 量子研究表明:未來事件決定過去
    未來事件決定過去?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發現「未來的事件會讓一個光子決定它的過去」,想像一下,你自己在過去試圖今天的你發送信息,以便你可以改變你「未來」命運。量子研究人員甚至發現了「不從懸崖上滾下來的球」,因為量子粒子的行為方式非常的奇怪。這是因為物質在過去與自身溝通,超越當前的影響?一些通靈者也可以了解過去,甚至影響了他們的思想。
  • 《德意志意識形態》「費爾巴哈章」思想的邏輯結構與馬克思恩格斯...
    這段論述表明:首先,馬克思、恩格斯是作為一部書稿來寫作我們今天所說的《德意志意識形態》的,目的是要闡明唯物史觀與德國哲學的意識形態見解的對立,而且已經把原稿送交出版所,在這種情況下,提出「全書沒有內在的邏輯」本身就不符合邏輯。
  • 人生並不是隨機的,人生是由思想決定的
    二、人生並不是隨機的,人生是由思想決定的。思想是世間最稀缺的鑽石,比世間所有鑽石加在一起還要璀璨,比世間所有寶石、黃金、白銀加在一起還要貴重。我將用最大的語氣強調這一結論,任何人的反對都是無效的。人生中有許多東西是可以放下的。只有放得下,才能拿得起。三、儘量簡化你的生活,你會發現那些被擋住的風景,才是最適宜的人生。
  • 決定未來的關鍵一戰,中國現在打到哪兒了?
    現在,我們將半導體工業中全新的電鏡技術引入到科研應用中,為中國科技工作者量身定製電鏡。」聚束科技總經理何偉說。 聚束科技,只是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面向未來展開前沿布局的縮影:近年來,作為北京高精尖產業主陣地,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聚焦「未來車」「未來藥」「未來芯」「未來機器人」等重點領域進行布局。
  • 科幻與現實的輝映,阿西莫夫《基地三部曲》:一部科幻神作
    坎貝爾當即否定了這個想法,認為短篇小說容納不了如此廣闊的內容,並建議阿西莫夫借鑑《羅馬帝國衰亡史》,寫一部銀河帝國興亡的歷史小說。 但阿西莫夫感到寫一部歷史小說必然枯燥無味,而且自己不一定能完成,只能試著先寫一個故事,至於以後則聽其自然。
  • 科幻與現實的輝映,《基地三部曲》:阿西莫夫的一部科幻神作
    坎貝爾當即否定了這個想法,認為短篇小說容納不了如此廣闊的內容,並建議阿西莫夫借鑑《羅馬帝國衰亡史》,寫一部銀河帝國興亡的歷史小說。但阿西莫夫感到寫一部歷史小說必然枯燥無味,而且自己不一定能完成,只能試著先寫一個故事,至於以後則聽其自然。
  • 未來世界沒有書會怎樣,這部電影告訴你,被囚禁的思想世界!
    當未來人們不再讀書時會發生什麼,當書本成為毒品那樣受到管制和銷毀時又會怎樣,這部反烏託邦電影告訴你,一個囚禁自由思想的世界有多可怕。改編自經典同名小說的《華氏451》就講述了這樣一個發生在未來世界的故事,同時也是HBO再次翻拍的一部電影。
  • 我們需要兼顧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時間意識
    山東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的馮克利教授曾經在北京大學的一次演講中表示,有利的制度形成改變時間歷史,但這既不能只關注當下,也不能只關注未來,而是要兼顧過去、現在和未來,這才能構成歷史時間框架和歷史哲學。    印度人的時間觀念不緊迫,希臘人的觀念重永恆,中國人的時間觀念重循環    馮克利介紹,不同國家對於時間的觀念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