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幻世界裡,人們常用預言警示未來;但在現實世界中,人類的未來到底會走向何方?曾有一位享譽世界的歷史學家預言,生態崩潰與技術顛覆,是除核戰爭外,人類所面臨的兩個最重要的問題。當下的現狀也印證了這句話——生態方面,氣候持續變暖,各地災難頻發,疫情肆虐全球;技術方面,AI等技術不斷顛覆我們的生活方式,也在不知不覺中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對於這些挑戰,我們人類的命運會走向何方呢?
以色列歷史學家、《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教授與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院研究員吳伯凡先生在深圳讀書月「年度觀念」活動上就「我所看到的未來——當前人類最重要的兩個問題」進行了跨國連線探討。
1. 警惕技術「黑入人心」
近年來,電商在世界範圍內逐漸成為一種主流購物方式。今年天貓雙十一成交額達到4982億,比去年雙十一增長了1032億。
可以說,這一消費狂歡是技術革新人類生活方式的集中體現。
但赫拉利和吳伯凡同時表示,他們都會有意地與購物促銷保持比較安全的距離,赫拉利甚至至今仍然使用磚頭機而非智慧型手機。
這一看似與時代格格不入的行為,背後潛藏的正是對技術「黑入人心」的擔憂。
正如赫拉利所說:
在今天,你聽從內心的聲音比任何時候都危險,因為你不知道你內心的需求。
以往的黑客僅僅能夠收集到少量的個人關鍵信息。但在如今,雲端儲存有海量的個人數據,而經由計算機的運算,最後技術能夠比我們更為了解自己。
在此基礎上,使用技術預測行為,甚至操縱洗腦我們的決定和選擇都並非天方夜譚。
事實上,這一切正在悄然發生。
吳伯凡表示,數據革命作為第四次革命,與以往的革命都有很大不同。
以前的技術只是在改變我們的政治經濟面貌,今天的技術在改變我們的身體,改變我們的內心。
我們需要清醒認識到,技術正在重新定義人類。
2. 社會進一步分化,將導致人類終極不平等
今年剛開年,疫情就打了人類一個措手不及。人們逐漸意識到氣候變暖、病毒變異等生態危機值得關注。
赫拉利提到還有一種危機近在咫尺,大多數人卻熟視無睹,即顛覆性的技術可能會進一步分化社會階層。
以生物工程為例,如若基因編輯技術已成熟並能廣泛用於人類。能夠使用這些新興生物技術優化自己的人,勢必為社會精英階層,而沒有錢的人只能忍受貧窮所帶來的不平等。
赫拉利表示如果這種技術發展起來,會導致人與人之間的終級不平等。
這不僅僅是我們在歷史上看到的社會階層之間的分化,而是更深層次的生物鴻溝,會把那些掌握了生物技術的人和沒有掌握生物技術的人完全分化開來,這是一種以前從未存在過的不平等。
但他並不認為這一定是大勢所趨:
問題不在於這些新技術本身,而在於我們能用這些新技術做些什麼。重點應當是認真考量人工智慧所產生的巨大能量,使其為社會共享。另一方面還應將重點放在生物工程的新技術上,而不是把少數精英升級為超級人類,應該通過這樣的技術來治療大多數人所面臨的疾病,為所有人創造良好的醫療體系。
最後他總結道:
我們今天的技術比過去歷史任何時候更強大,如果我們不能明智地使用它們,所導致的後果也會更嚴重。
3. 科技向善是個人和社會共同的命題
即使意識到智能設備、新興技術在瓦解傳統,引發生態危機,但現代人仍然很難徹底與其分手。
拒絕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赫拉利也並不否認技術給人類帶來的諸多益處,但他提到想要不論為技術的奴隸,需要我們清楚明確自己的目標。
即,技術服務於人類。
從個人層面來講,我們需要認知和克服自己的弱點。
比如赫拉利傾向於更加現實的看待自己作為人類的特點——自控能力不夠,所以他會限制自己對於先進技術和產品的使用。
吳伯凡表示,從更大的層面上來講,這其實是因為人類掌控管理技術的能力,並沒有隨著技術的強大而增強。
如《人類簡史》書中提到人類馴服火是走向原子彈之路的重要一步。人類的一個小舉動,可能造成的後果是極具毀滅性的。
我們今天創造的信息雖然很多,我們去管理信息、管理自己行為的能力並沒有比古人強多少。
赫拉利也表示,從他作為歷史學家的經驗來看,人類雖然是世界上最聰明的動物,但往往會走向正確方向的相反面。隨著技術發展,我們犯錯的能力並沒有減弱。如殖民主義、兩次世界大戰、大屠殺、冷戰……。
克服人性的弱點,還是企業和政府的共同責任。
赫拉利表示從社會層面來講,企業應該加強社會責任感,除了掙錢還要考慮會給社會帶來怎樣深遠的影響,持有基本的道德和準則。而政府也需要對技術進行監管,避免惡性競爭摧毀世界。
4. 逆全球化的時代更要合作
疫情期間,當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和醫生在以驚人的效率合作之時,國與國之間卻在相互指責,故意散布錯誤信息和陰謀論,爭奪資源,打疫苗戰,導致新冠在全球肆虐……
病毒不僅重創了全球經濟和醫療系統,也揭開了全球國際合作正在退化的事實。
赫拉利認為這反而提醒了我們,孤立主義的措施並無益處。在面對未來人工智慧、生物工程、氣候變化等威脅時等人類問題時,必須全體人類一起解決,拒絕互相推諉和各自為政。
他認為民族主義和全球化並非矛盾的二元選擇,全球化並不意味著必須放棄自己的國家和民族身份,而是用全球化的視野和觀點,來解決一些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
赫拉利以奧林匹克等國際比賽為例,詮釋了人類合作的重要性:
獲勝的人唱自己的國歌,升自己的國旗,弘揚自己的愛國精神,這和我們的奧林匹克精神不矛盾,也是全球和諧、團結的驚人展現,因為想要舉辦奧運會或足球世界盃,最基本的就是所有國家都要認同一個統一的遊戲規則。
吳伯凡贊同此觀點,表示人類合作的目的是展現每個國家、個人自身的榮耀和夢想的同時,讓大家感受到人類的休戚與共,呈現一個人類命運共同體。
世界盃、奧林匹克運動會,不是讓這個國家打敗那個國家,而是讓所有的人都參與其中,讓五個環連在一起,共同地成就人類的夢想和使命。所有的生態災難也都只能通過這樣的合作才能夠解決。
5. 疫情過後,人類亟需反思
關於疫情後,整個世界的格局將去往何方,兩位學者有著各自獨到的觀點。
一方面,兩位學者都認同新冠病毒的衝擊會讓全球在某種程度上變得更加強健與完善。
如赫拉利所說:
如果人們能夠更好地反思全球的醫療體系,新冠疫情可能會成為人類面臨的最後一個全球肆虐的大流行病,這也將給經濟帶來巨大的好處。
吳伯凡說:
我們會補足我們過去有缺陷的地方,我們會重視一些我們過去沒有重視的東西……新冠病毒之後的世界不一定比以前更美好,但一定會更完善,更能夠讓人安居樂業。
另一方面,赫拉利提出經濟面臨的真正危險是疫情加快了數位化和自動化的進程,而這意味著未來的發展會遠遠超越現有的想像力。
雖然在傳統行業顛覆,大批工種消失的同時,一些新的工作崗位會繼而湧現。
但赫拉利認為,大部分的新工作會集中出現在少數幾個引領人工智慧革命和自動化革命的國家,而其他國家很可能會完全破產。
當全球不可避免地陷入發展不均衡的局面之時,世界就會面臨暴力、混亂和移民潮,此刻任何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
吳伯凡提出我們應當在歷史中尋找新的答案。
我們想看清多遠的未來,就必須看清多遠的過去。因為歷史的邏輯往往是相通的。
赫拉利表示就歷史經驗來看,在人類能力技術大幅度提升的過程中,普通人的生活卻變得更加艱難。
因而我們不僅要關注技術進步,還需要關注技術的社會方面,看到社會真正的需求,進而產生更好的社會和政治決策。
6. 我所看到的未來
人類正站在重要的時代關口,向前一步是技術的巨大飛躍,也是潛在的社會生態危機,
兩位學者一致認為,人類需要清醒地認識到技術的危害和人類的脆弱性。
吳伯凡提出:
我們要讓技術讓自然為我們效犬馬之勞,同時我們要知道它們的危害,我們要用不斷的努力去跟麻煩、困難和災害相處。
赫拉利則表示,未來雖然充滿迷霧,但確定的是人類獲得的巨大權力,正在使我們向神進化。如果人們依然不知道如何明智地使用新技術,最終摧毀人類的終將是自己。
最重要的問題是:「人類在未來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神?」
赫拉利認為,現在不再是由哲學家去模擬未來,而是由工程師掌握未來,所以我們需要將計算機科學和哲學結合起來,大家如果要學編程也要去學哲學,才能理解其中的巨大影響。
因此,他認為,促進交叉學科的融合可能能幫助我們更好地面向未來。
我們有這些在不同的知識領域之間跨界的合作,交叉學科的融合,我們就能夠在未來的時代制定智慧的決策,我們也能夠真正讓技術為大家帶來福祉。
未來危機四伏,但也生機湧動。面對席捲而來的未來浪潮,我們只有以變革的姿態迎接未來,才能決勝未來。
7. 關於新書:用漫畫的方式思考人類的重大命題
赫拉利教授在對談的最後也強勢安利了一波新書:《人類簡史》知識漫畫。
《人類簡史》知識漫畫改編自豆瓣評分9.1,全球暢銷1600萬冊的《人類簡史》。赫拉利聯合兩位漫畫藝術家共同精心創作,歷時兩年,將他獨特的世界觀融入新奇幽默的漫畫故事中,讓人在捧腹之際思考關於人類的重大命題。
關於為何要採取漫畫的形式重新創作,他認為這是將科學轉化為更多人能夠理解故事的方法。
採取漫畫形式的知識傳達,目的是讓科學知識觸達更多的受眾。科學不應該是少數知識精英的財產,每個人都應該能夠接觸到它。
赫拉利教授還提出這本新書是他做過的最有趣的項目。比如書中有一章就像偵探故事,虛構出了一個週遊世界的洛佩茲偵探,他調查是誰導致了地球上所有大型動物的滅絕,看著像是一部科技電影。
精彩的故事和巧妙的布局,一切都是為了將科學和想像力傳遞給更多人。
我們非常忠於科學的核心價值觀,即真理、事實和證據,我希望用非常充滿人性的,充滿樂趣的這種故事講述的方法去傳達給更多的受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