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財經
相關閱讀: 尤瓦爾-赫拉利:應對疫情之道絕非與世隔絕 否則就回到舊石器時代 尤瓦爾-赫拉利:未來職場天翻地覆,若不想出局你需要自我改造 尤瓦爾-赫拉利:上一輩的經驗不管用了,代際衝突正在加劇 尤瓦爾-赫拉利:信息爆炸時代 缺乏全局觀會致你被無關信息牽著走 尤瓦爾-赫拉利:在刺痛的真相與虛構的故事之間 往往獲勝的是後者
文|王茜
「歷史已經向你預告了變化的必然性。最重要的是理解變化是如何發生的。」
今年十月,以色列歷史學家、《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將出版全新的知識漫畫系列的第一卷《人類簡史:人類的誕生》,借新書發表之際,我們與他進行了一次談古論今的對話。面對不可預知的未來,他認為我們應該回到歷史中去,通過學習歷史掌握全局觀,繼而在人類歷史中找準自己的定位。
尤瓦爾·赫拉利與我們分享了他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看法。他指出,並不是全球化帶來了疫情,疫情的源頭是農業革命。為預防疾病感染而叫停全球化的做法是完全錯誤的,應對疫情之道是合作與信息共享。 「如果你想通過與世隔絕的方式預防感染疾病,那恐怕要回到舊石器時代了。這是不現實的。」
他認為人們應該看得更加長遠,疫情本身不過是人類歷史長河中的一個事件,而真正會改變世界的是疫情的起因以及科技在人類社會中的地位變化。再過五十年,當人們回顧歷史的時候,如果他們還記得新冠肺炎,他們記住的也不是疫情本身,而是,「哦,就是從那時開始,世界完全數位化了」。
我們還談到了職場。在科技日新月異的當下,尤瓦爾·赫拉利指出人們必須意識到終身學習、不斷改變的重要性。「如果想一直保持競爭力,不想被遊戲出局的話,你就要在不斷學習新知識的同時,不斷地改造自我。」從二十歲到五十歲,人們都需要保持一種自我改造的頻率。
此外,尤瓦爾·赫拉利認為年輕一代正面臨著艱難處境。「成長在現在這個時代壓力很大,很不容易。大人們的意見頭一次不管用了。」對於將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未來,上一代已經無法給予年輕人更有價值的建議,與此同時,隨著氣候變化、環境崩壞,代際間的利益衝擊正在加劇。
尤瓦爾·赫拉利曾在《人類簡史》中指出,人類社會構建於虛構的故事之上。他對我們表示,只要人類存在一天,虛構故事就不會消失。例如在中國,行動支付的普及讓紙幣變成了電子數字。「人們為什麼要為了這些數字就奔忙一整個月辛勤工作呢?因為這個虛構故事人人都相信。這就是人類的超能力。」
應對疫情之道絕非隔絕,否則就回到了舊石器時代
主持人:這本新書是您的暢銷作品《人類簡史》的漫畫版的第一卷,您是怎麼想到要把它改編成漫畫的?
尤瓦爾·赫拉利:主要是為了觸達全新的讀者群。這部分讀者沒有閱讀科學著作的習慣,他們對漫畫或是配圖的作品更感興趣。我認為,最新的科學理念應當擁有儘可能廣泛的受眾,而不是局限在大學教授、大學生或是主動閱讀科學書籍的人群裡。
戴維(比利時著名漫畫藝術家戴維範德默倫)和達尼埃爾(法國著名插畫家達尼埃爾卡薩納韋)與我共同創作了這本書。於我們來說,這是一次探索的機會,嘗試用不同的方法敘述故事、講述歷史、講解科學。我們為此大開腦洞。
每一個章節都嘗試了不同的敘述故事的方法。這一部分讀起來像情景劇。那一部分又有幾分偵探故事、偵探片的感覺。看到自己能用不同的敘事方式獲得新的觀眾,我也覺得趣味叢生。
主持人:您籌備這本新書(註:《人類簡史:人類的誕生》(漫畫版))時正趕上新冠肺炎爆發。在這本新書裡,您是否闡述了有關這次疫情的觀點?
尤瓦爾·赫拉利:並沒有。對於我們這些身處疫情之中的人來說,新冠肺炎簡直是歷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但是以一種縱貫古今的歷史觀來看,一千年以後就沒人記得這場疫情了。哪怕僅僅五十年以後,談到這次疫情,人們可能會說,「對啊,2020年的時候發生過一場叫新冠肺炎的疫情,大概是這個名字吧,已經記不得了。」 所以說當局者更容易因為一場危機而顛覆對過往的認知,影響對當下的判斷。不過這是錯誤的。
歷史的意義在於為我們提供一個長遠而寬廣的視角來看待事物。這本書裡很少談及此次新冠肺炎。第一卷的主要內容有關農業革命以前的狩獵採集者。有趣的是,這一時期的人類極少感染傳染病或是受疫情影響。大多數人類的傳染病都是從農業生產中來的。
有以下兩個原因。一是大多傳染病來自於雞、豬、牛一類的家禽家畜。病毒從一隻雞或是一頭牛的身上跳到了某一個人身上並感染了他。狩獵採集者們還沒有飼養家禽家畜,所以他們接觸並感染病毒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第二,哪怕有人被感染了,那也不至於是一場大規模的疫情。傳染病大爆發的前提是在一座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或是有幾座緊密相連的城市。狩獵採集者們以二十人、五十人或是一百人為小單位散布在廣袤的疆土上,所以就算其中有人從鳥獸那裡感染了疾病,也不會引發大規模的傳染病。所以說,疫情是農業革命的產物。發展農業固然很好,但也的確是給人類帶來了像傳染病這樣的苦果。早期的城鎮和農村並非是人類的而是病毒的理想住所。很多人和動物聚集在一個地方,混雜著大量的垃圾,疫情就是從這樣的地方滋生出來的。
從長遠的角度來看,人們認為全球化是此次疫情的罪魁禍首,這點很有趣。為了預防被疾病感染就要叫停全球化,在國與國之間構築壁壘,阻止人員在國家間流動。但這完全就是一個錯誤。
我剛剛已經談到,並不是全球化帶來了疫情。疫情的源頭是農業革命。實際上早在全球化開始之前就已經發生過更嚴重的疫情了,像是十四世紀的黑死病就曾導致歐洲亞洲近半數人口病亡。那個時候還沒有飛機、遊輪、火車呢。人員按步行的速度流動。所以說如果你想通過與世隔絕的方式預防感染疾病,那恐怕要回到舊石器時代了。這是不現實的。
應對疫情的解決之道並非與世隔絕,而是合作與信息共享。目前,全人類都在共享信息、共同抗擊疫情。這點對於抗擊疫情來說是巨大的優勢。傳染病的篩查有難度,但我們有這個能力。如果我們能發揮人類團結合作的巨大優勢,抗擊疫情將所向披靡。但如果我們退而求與世隔絕,拒絕信息共享與合作,那麼在這場鬥爭中稱王稱霸的就是病毒了。
未來職場天翻地覆,若不想出局就需自我改造
主持人:就我所知,您的新書《人類簡史:人類的誕生》(漫畫版)的一部分目標讀者是12歲以上的青少年。這個特殊年齡段的孩子們正是處在形成世界觀、樹立自我意識的時期。對於這些讀者您有什麼人生建議嗎?
尤瓦爾·赫拉利:在我看來,21世紀的人們必須意識到終身學習、不斷改變的重要性。在人類歷史上,無論是千年以前的狩獵採集者還是幾百年以前,人的一生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學習,如果你是個狩獵採集者,你就要學習如何使用石器、追蹤獵物、辨別蘑菇是否有毒以防誤食身亡等技能。與此類似,近幾百年,人們需要學習種莊稼的技能、學習如何在工廠中作業、已經閱讀和寫作的能力;人生的第二個階段就是在繼續學習與積累經驗的同時,開始將所學技能運用到工作中去。
不過現如今,這樣的人生模式已經完全被顛覆了。21世紀日新月異,你年輕的時候學習的知識很快就被淘汰了,特別是在職場上。自動化與人工智慧的技術日益精進,職場也將隨之迎來指數型增長的變化。所有的工作都將消失,新的工作即將出現,不過它們最終也都會快速變化甚至消失。
所以如果想一直保持競爭力,不想被遊戲出局的話,你就要在不斷學習新知識的同時,不斷地改造自我。在團隊中不斷進步。你三十歲的時候,現在學的東西就完全沒用了,你就需要再次進行自我改造。人的一生至少要自我改造三到四次。過去人類從不需要這樣做,但現在這卻變得非常重要。
這一點令人相當惶恐,隨之而來的是巨大的壓力。改變總是令人感到壓力倍增。自我改造不僅僅是二十幾歲的年輕人要做的,三十歲、四十歲、五十歲,隨著你面臨的壓力不斷增加,你一直都要保持自我改造的頻率。如何應對這樣的壓力呢?年輕人最重要的是要保持頭腦靈活,不僅僅是吸收使用的技能,像是學英語、學電腦編程等等,更需要自我改造的能力,讓大腦保持活泛。
我覺得學習歷史對此大有助益。歷史已經向你預告了變化的必然性。歷史並不僅僅研究過去,過去的已經過去。那些千百年前早已往生的人們,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文人大家,他們都已經過世了,並不在乎後人如何評述自己。最重要的是要理解變化是如何發生的。這就需要從歷史中學習。顯然,學習歷史是服務於未來的。
上一輩的經驗不管用了,代際衝突正在加劇
主持人:聽上去年輕一輩要面臨的挑戰比老一輩要大得多。
尤瓦爾·赫拉利:沒錯。成長在現在這個時代壓力很大,很不容易。大人們的意見頭一次不管用了。他們完全不知道你長大以後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如果你十五歲或是二十來歲,要預測一下四十歲時的世界是什麼樣的,誰都不知道。放在以前,十五歲的你去問父母或祖父母的意見,你能得到很多有價值的意見。從工作到戀愛再到家庭,都可以問到。因為無論發生了什麼變化,基本的生活形態沒變。
但現在就沒人知道了。比如說2050年,人類社會會變成什麼樣子?職場甚至是社會生活、家庭結構、兩性關係都會大不同。我們只是想知道如何應對,假設你今年十五歲,在約會的問題上想請教自己的祖父母,他們可能完全沒轍。畢竟他們連什麼是TikTok都不知道呢。他們又怎麼能給你什麼建議呢?所以(現在年輕人的)處境的確艱難。
就我的觀察來看,現在很多年輕人都覺得大人們是不懂未來的。大人們甚至有些不上道。他們留給年輕一代的是難以面對的未來。現在做的決定完全沒有考慮會給年輕人們在二十年、三十年後帶來怎樣的後果。一方面是自動化高速發展,另一方面氣候變化、環境崩壞。
世界各地很多環保運動就是由像格雷塔(註:瑞典環保少女)這樣的年輕人發起的。當然還有很多別的年輕人,他們認為美國總統、俄羅斯總統都是七老八十的老一輩了,他們並沒有把年輕一代納入決策的考量。他們不關心年輕人。他們不會活到四十年以後去處理現在的爛攤子,所以他們沒有把年輕人放在眼裡。這種代際之間的利益衝突在歷史上並不鮮見。不過我認為當下的衝突比過去任何一個時代都更加激烈。
缺乏全局觀會導致你被無關信息牽著走
主持人:當代年輕人藉由網絡、數據與社交媒體獲得了大量的信息。你在書中提到,「身處無關信息大爆炸的當今世界,簡明就是力量。」年輕一代如何能從信息中抽絲剝繭,摒除小細節獲得重要信息呢?您能否提供一些建議?
尤瓦爾·赫拉利:我覺得關鍵是要抓住大局。我一般不想寫這類書籍,因為我需要提供一個全局的視角。過去信息稀缺,沒有網絡、甚至沒有圖書館,你手上就是沒有任何信息。所以你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去搜集信息。
但是現在的情況正好相反。你被大量的信息包圍著,年輕人最不需要的就是再多給點信息。真正稀缺的是搜集碎片信息整理出全局視野的能力。
舉例來說,我透過這本書(《人類簡史:人類的誕生》(漫畫版))就是想展示人類歷史的全景。作為人類,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人類歷史發展中最重要的階段是什麼?當你具備了這樣的全局觀,你就有能力評估並理解各種紛繁複雜的信息了。
什麼比較重要?什麼不太重要?如果你不具備這樣的全局觀,那麼面對新的流言與軼事,你就總是被牽著鼻子走。從而喪失了專注力,以及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找準自己定位的能力。
回到新冠肺炎這個話題上。與我來說,這次疫情本身不過是人類歷史長河中的一個事件而已。並不會給世界帶來什麼巨大的變化。真正會改變世界的是疫情的起因,以及科技在人類社會中的地位變化。現在所有的日常事務都能在線上辦理了,數字追蹤、數字交流無處不在。再過五十年,當人們回顧歷史的時候,如果他們還記得新冠肺炎,他們記住的也不是疫情本身,而是,「哦,就是從那時開始,世界完全數位化了」。
哪怕是在那些顧忌個人隱私與個人主義而曾經十分牴觸數字追蹤的國家,人們都已經接受了被大規模的數字追蹤。政府開始全天候追蹤人們的運動軌跡。這一點將會被記住。正是這樣的大局觀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當今世界。
要具備真正的大局觀,我們要從頭開始說起。漫畫叢書的第一卷,我們就從千百年前使用石器的原始人類社會開始講起,敘述許許多多人類歷史上重要的歷史事件。很多大型動物曾經從地球上滅亡了。也許我們人們現在所說的生物危機是個新鮮的概念,但實際上並不是。早在人類建造第一座村莊前,在人類種植第一批豌豆土豆之前,這些大型動物就已經滅亡過半了。了解這一點對於我們深入理解智人與生態系統以及各物種之間的關係十分重要。
在刺痛的真相與虛構的故事之間,往往獲勝的都是後者
主持人:您曾在《人類簡史》中提到,「虛構故事」將人類與其它物種區別開來。未來,隨著大數據與科技的發展,人們是否會喪失虛構故事的能力?我們會放棄編故事或是完全遺忘虛構故事嗎?
尤瓦爾·赫拉利:只要人類存在一天,虛構故事就不會消失。因為人類就是藉助故事思考的。數據或是數字都辦不到。要想說服一個人,只在他面前擺數字、談數據是行不通的。只有講故事能真正說服一個人。
人類之所以能統治世界,是因為我們比別的動物更懂得合作。合作正是基於共同的故事。要想讓一百萬人眾志成城興建城市或是血戰沙場,跟他們講萬有引力公式是沒用的,這無法成為人們合作的基石。
那要怎麼辦呢?你要跟他們講人多力量大的精神,如果大家都來一起作戰,犧牲後會得到諸多榮譽。哪怕這完全只是說說而已,只要人們相信這套說辭,這就可以成為大規模合作的基礎。
所有的大規模合作都是建立在虛構故事上的。宗教信仰就是一個顯而易見的實例。貨幣也是一樣的道理。貨幣是一個虛構的故事。單看一張美元紙幣,既不能吃也不能當書看,可以說是毫不值錢。但是如果你相信銀行家、財政部長這些人說的話,相信它就是有價值的,它就有價值。當所有人都相信了這個虛構故事,我們就可以用一張原本不值一文的紙幣從陌生人那裡換取可以吃進肚子裡的麵包或是香蕉了。
如今,這個虛構故事連紙幣都不需要了。我去中國的時候發現人們都不用現金支付了。他們都用微信之類的軟體支付。貨幣變成了電子化的數字。那人們為什麼要為了這些數字就奔忙一整個月辛勤工作呢?因為這個虛構故事人人都相信。這就是人類的超能力。
可笑的是我們一直以為人類能統治世界是因為人類最聰明。不是的。我們統治世界依靠的是創造並相信故事的能力。這一點在今天也未曾改變,對於21世紀也同樣適用。很多荒唐的陰謀論故事對世界產生影響,並不在於這個故事背後的陰謀論是真相還是純屬虛構。只要很多人都相信這個故事,它就會在世界範圍內產生巨大的力量。
事實上,陰謀論往往比真相更有市場。因為真相是複雜而沉痛的,人們並不想面對真相。這太難了。像是疫情,要理解疫情的傳播,或是什麼是病毒,這太過複雜了。但如果你上來跟他們講一個故事,你看,就是那些億萬富翁為了統治世界而製造了疫情。儘管這純屬胡扯,但這種故事很好理解。所以人們更容易為之吸引。歷史上,在複雜與刺痛的真相與簡單但帶鼓動性的虛構故事之間,往往獲勝的都是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