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未來 我們該如何存在

2020-12-06 人民網

原標題:「人工智慧+」未來 我們該如何存在

  就在幾天前,面對棋盤,柯潔代表人類再次敗在了AlphaGo(以下稱「阿爾法狗」)的手下。阿爾法狗,橫掃全球一流圍棋高手,不僅向人類展現了圍棋的新高度,而且拉開深度學習技術與大數據技術融合的新人工智慧時代的序幕。

  喧囂背後的落地

  在圍棋賽場上,人工智慧表現出明顯優勢:沒有疲勞曲線,能力不會隨時間衰減,可一直保持最佳狀態;不存在失誤問題,力所能及之處不會給對手任何機會;不受情緒幹擾,不會因為對手的挑釁而憤怒和衝動;博學強記,賽前學習和對弈超過千萬次,遠非人類可以企及;絕對計算能力碾壓人類。

  人工智慧的這些特點應用在其他領域,同樣構成對人類的競爭優勢。對於教育行業:機器人教師將可以全天候答疑解惑;思想和政治品質絕對可靠;面對任何學生都無比耐心;知識極為淵博,古今融匯、學貫中西,各種倒背如流;風格可選,既可以「麻辣」,也會講四川話;甚至形象也可以「完美」。對於醫療行業:機器人醫生可以全天候工作,保質保量;診斷精準無誤,人類醫生需要看片子、看圖像,因為沒有能力直接看數據,機器人醫生則直接看數據,而且可以進行相似情況的大數據,全球範圍獲取之前最成功的診斷和治療方案,治療過程也將精準貫徹既定方案;對病人不僅耐心,甚至可以順便進行心理疏導;知識淵博,包治百病,醫院甚至不必再分科。無論工農商學兵,還是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各行業和各領域都可以得出機器人能夠取代人類的結論。

  預見未來和走向未來是兩件完全不同的事,人工智慧的發展也不會一蹴而就。人工智慧真正的爆發必需落腳在與大眾及行業應用的融合,即「人工智慧+」。

  這兩年,各國政府、研究機構和產業界對人工智慧投以空前熱情。美國在2016年發表《美國國家人工智慧研究與發展戰略計劃》,把人工智慧上升到國家戰略。中國工程院於今年3月發布人工智慧2.0報告,國家發改委也認定了首批人工智慧國家工程實驗室,同時今年全國兩會還使用了語音識別的人工智慧產品。谷歌、百度等信息產業巨頭也各出奇招,不斷爆料。

  然而喧囂過後,人們發現生活並沒有改變,人工智慧距離普通大眾依然遙遠,人工智慧高蹈的外勢尚未轉化為實際效益,人工智慧急需落地。

  人工智慧真正的爆發必須落腳在與大眾及行業的應用融合,即「人工智慧+」。「人工智慧+」與「網際網路+」具有相似內涵,即以新技術升級傳統行業。網際網路在過去幾十年中顛覆了幾乎全部傳統行業,一切行業都面臨革命或被革命的選擇,沒有網際網路思維即意味著落後和被淘汰。

  「人工智慧+」將經歷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是人工智慧輔助階段。也就是當下,人工智慧惠民未必就是挑戰技術極限,也不必試圖替代人類。事實上,在很多行業,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和普及程度非常低,簡單升級的空間非常大。

  第二階段是人工智慧主導階段。大量具體工作過渡為以機器人和虛擬人為主。人的角色發生本質變化,從直接工作,變為間接指揮和控制機器人。在市場競爭壓力下,人工智慧將橫掃人類社會:一個證券公司使用機器人操作員,會促使所有證券公司使用機器人操作員;一個醫院使用機器人醫生,會促使所有醫院使用機器人醫生;一個國家使用機器人士兵,會促使所有國家使用機器人士兵。

  第三階段是人工智慧取代階段。人工智慧可以替代人類進行科研創新工作, 「人工意識」技術取得突破。此時,人們已經不再需要擔心人工智慧的能力,而是開始憂慮人類自己的角色。

  世界的本質是計算,社會的本質是算計,計算機剛好都不缺。計算機可以完成一切的時代,人類的工作和學習都已不再是剛需,人類已經可以憧憬人工智慧高度發展帶來的世界大同,除了一個細思極恐的憂慮——如果人類對世界的價值只剩下物種多樣性時,我們該如何存在。

  現在就開始思考後人工智慧時代的人類角色已經十分必要,與其未來穿越回來解決問題,不如現在就未雨綢繆。人工智慧必將普惠全人類,也將整體威脅全人類,如果讓世界自己選擇,是否也會傾向更加綠色環保、聰明智慧的「新人類」?我們也許可以設下人工智慧技術發展的某些紅線,但又如何能確保不會有逾越?我們也許可以把人類與人工智慧相融合,不僅造就機器人,也改造人本身,把「人工智慧+」進行到底。總之,如果不能很好解決人工智慧發展的雙刃劍問題,我們已經走在通往地獄的路上。

  (作者為清華大學教授,信息辦副主任)

(責編:賀迎春、熊旭)

相關焦點

  • 我們該如何辨別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的區別
    打開APP 我們該如何辨別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的區別 格物斯坦機器人 發表於 2021-01-05 14:09:20 每個學生都有一個機器學習伴侶
  • 人工智慧的下一步是什麼?我們應如何定義生命?
    而對於擁有這些擴展版合成DNA代碼的細菌,我們又該如何看待它們的狀態呢?人們已經針對生物生命的精準定義開展了長達幾百年的探討和辯論,但目前仍未有定論。對生物生命的定義不僅僅是一項學術練習。有人可能會說,定義只能用人類自己的語言闡述詞句的含義,而不能告訴我們世界的本質究竟為何物。要想給人格下定義,當然還有法律和道德方面的問題需要考慮,但這些超出了這篇文章的探討範圍。
  • 大咖說科普 | 未來AI會毀滅人類 面對人工智慧的發展,我們該怎樣迎接
    我們現在還不得而知。當然這都只是一些推斷,不一定能成為現實。   03   人工智慧會超越人類嗎       如果說人工智慧未來超越了人類,那麼我們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人工智慧還會去遵循人類定義給它的規則麼,那這個問題值得我們去深思。
  • 如何認識人工智慧對未來經濟社會的影響
    世界主要國家都高度重視人工智慧發展,我國亦把新一代人工智慧作為推動科技跨越發展、產業優化升級、生產力整體躍升的驅動力量。在此背景下,我們有必要更好認識和把握人工智慧的發展進程,研究其未來趨勢和走向。人工智慧不同於常規計算機技術依據既定程序執行計算或控制等任務,而是具有生物智能的自學習、自組織、自適應、自行動等特徵。可以說,人工智慧的實質是「賦予機器人類智能」。
  • 人工智慧該如何實現人性化,才能建立起自身可信度?
    目前,人工智慧中存在多種形式的偏見。以人臉識別軟體為例,研究表明包含「人口統計學偏見」的算法會根據對象的年齡、性別或種族做出準確率波動極大的判斷。例如,廣告算法會根據人口統計數據定期投放廣告,從而將對於年齡、性別、種族、宗教或社會經濟等因素的偏見永久留存在模型之內。AI技術在招聘應用中也暴露出了類似的缺陷。當然,這一切都源自人類自己引發的原始偏見。但是,我們該如何在AI模型中發現這些偏見並將其清除出去?
  • 人工智慧未來就業市場將會如何?
    打開APP 人工智慧未來就業市場將會如何?該報告還預測,人工智慧將在同一時間段內將全球業務收入增加1.1萬億美元。因此,人工智慧將繼續成為全球經濟中的重大變革者,其中許多潛在價值都有待挖掘。 今年,雖然COVID-19大流行對整個就業市場產生了令人沮喪的影響,但AI仍設法繼續保持其上升曲線。此前,AnalyticsInsight分析了2018年至2023年人工智慧專業人員的開放就業機會數據。
  • 人工智慧如何影響機器人產業以及未來的發展
    原標題:人工智慧如何影響機器人產業以及未來的發展人工智慧繼續在多個行業中產生巨大影響,並且持續的研究改變了人工智慧如何影響機器人行業。繼續閱讀以了解它是如何發生的。儘管在某些行業中AI的應用有限,但該技術正在對機器人行業產生嚴重影響,並且這種趨勢並未顯示出任何放緩的跡象。本文將探討AI如何影響機器人行業以及未來可能發生的情況。人工智慧正在破壞所有行業,機器人技術也不例外。目前,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技術的創新結合為自動化創造了一系列未來可能性。
  • 奇點真的存在嗎?面對強人工智慧我們應該樂觀還是悲觀?
    大數據文摘出品編譯:Zoe Zuo、王一丁、蔣寶尚隨著人工智慧的不斷發展,幾十年後,人工智慧在人類生活中將扮演何種角色一直是學術界和商業界討論的焦點。在未來,AI是幫助人類完成了終極進化,還是給我們帶來了毀滅?
  • 科學網— 人工智慧治理,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人工智慧治理,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對此,清華大學全球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朱旭峰表示,可持續發展目標之間是相互關聯的,「不能只考慮人工智慧與單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關係,而是要從綜合角度看待並使用人工智慧,從而應對整體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挑戰」。 2020年9月,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聯合其他機構在京發布了我國首個針對兒童的人工智慧發展原則——《面向兒童的人工智慧北京共識》。
  • 解讀《未來簡史》:我們擔心人工智慧,其實擔心的不是機器而是人
    人工智慧給我們帶來的是什麼?對於人工智慧,我們持有樂觀的想法。因為人工智慧越來越多的取代人類所做的事情,會讓人解放成一個「神」。這也是尤瓦爾·赫拉利從《人類簡史》到《未來簡史》一直在敘述的過程。「人會如何確定人工智慧的邏輯」才是最核心的人工智慧該如何給這輛車設定最好的邏輯,未來該撞誰不撞誰?百度、谷歌都在推廣無人駕駛汽車,面臨的問題已經出來了。記住那句話,這個世界沒有科幻小說,打著科學名義的科幻小說,都是一部哲學小說。科幻小說裡面面臨的所有選擇,在我們現實生活中都會遇到,只是科幻小說有更加極致的設計。
  • 未來,我們如何定義「生命」
    南都訊 記者黃茜發自北京 當人工智慧佔領地球,當未來某天人類停止繁衍,未來的生命將以什麼形式存在?9月5日開幕的第二屆北京媒體藝術雙年展以「後生命」(post-life)為主題,探討「血肉之軀」以外另一種智慧存在的可能。
  • 人工智慧時代,如何活在未來?
    在這次的戰疫中有一支特別的隊伍,那就是人工智慧。他們在醫院大廳導診,送藥;公共場所消毒,量體溫;還有京東的智能配送機器人給武漢各大醫院配送物資。有人說這次疫情催生了人工智慧的熱潮。人工智慧早就滲透進了我們的生活。
  • 人工智慧的發展與審美藝術的未來
    如何定義人工智慧的創作?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把一種開放的尺度引進我們的思維當中,需要一種更廣闊的參照系,把未來的維度、生長的維度引入現實。如果僅僅將目光鎖定在有限的「藝術」的歷史中,只會故步自封。只有對我們所處的時代進行充分的考量,才能正確認識人工智慧創作的當下。   大約在135億年前,經過宇宙「大爆炸」,宇宙的物質、能量、時間和空間才成了現在的樣子。
  • 聯想CTO芮勇:我們在人工智慧上是如何轉型和布局的?
    目前聯想研究院在人工智慧的發展上存在哪些優勢,芮勇博士所擅長的多媒體計算領域又將如何與聯想的產品與業務相結合?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近期與芮勇博士進行了一次專訪,結合國際計算機學會(ACM)對芮勇博士進行的採訪內容整理成文,並做了不改動原意的編輯和刪減。
  • 麥克尤恩如何想像人工智慧:「機器人不理解我們,因為我們不理解...
    黃昱寧認為麥克尤恩把故事背景設定在1982年很有趣,「他把一個在技術上應該發生在未來的故事設定在了過去,所以我們打開這本小說時會覺得非常奇怪,裡面有些東西是你熟悉的、屬於過去的,但關於人工智慧的方面又是完全超前的,造成現在、未來、過去三重複調。」小白指出,把一項技術嵌入過去歷史中的某個時刻是個科幻文學中常見的手段,比如蒸汽朋克小說。
  • 我們需要打造有意識的人工智慧嗎?
    該項目被稱作「機器現象學,模仿的是哲學中的「現象學」概念,即通過對意識體驗的系統性回顧研究意識的架構。但教會機器用人類語言進行表達並非易事。為降低難度,研究人員目前先專注於用機器語言進行訓練,讓它們互相分享自己的回顧性分析。分析內容為人工智慧執行某項任務的指令。這已經超出了一般機器交流的範疇。研究人員並未具體規定機器應如何編譯這些指令,因為神經網絡自身便可產生對應策略。
  • 未來機器人將代替人類,一旦進入人類世界後,我們該怎麼辦?
    人工智慧的出現方便了人類生活,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能看到人工智慧身影,實際上早在2011年,美國啟動了一項「夥伴計劃」,這項計劃的目標是為了讓人工智慧擔任人類工作,比如服務員、工人等等,讓人工智慧逐漸代替了人類,讓很多人不了解的是,這一項計劃對人類有什麼作用呢?
  • 人工智慧奇點與人類未來
    「奇點」是描述人工智慧(AI)及其社會影響未來前景的重要概念。推動AI進一步發展而趨近奇點,將AI奇點可能帶來的危機轉化為機遇,開啟人類美好未來,這一切都亟待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在葆有現實感、歷史感的基礎上相向而行。
  • 淺談人工智慧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了解人工智慧向何處去,首先要知道人工智慧從何處來。如何描述人工智慧自1956年以來60餘年的發展歷程,學術界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譚鐵牛高屋建瓴,一文深入人工智慧的歷史、現狀和未來。
  • 人工智慧如何向善——一場科技與哲學的「跨界」對話
    新華社北京11月12日電題:人工智慧如何向善——一場科技與哲學的「跨界」對話新華社記者董瑞豐人類能否把控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又是否將與人工智慧一起攜手進化向善?未來的人工智慧技術甚至可能創造一個虛擬世界,供人類「試錯」。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王飛躍說,人工智慧有望讓人類實現「在虛擬世界吃一塹、吃多塹,在現實世界長一智」,通過實與虛兩個世界的平行秩序去創造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