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未來簡史》:我們擔心人工智慧,其實擔心的不是機器而是人

2021-01-11 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筆記俠(ID:Notesman)"作者:駱新,東方衛視知名主持人兼新聞評論員;36氪經授權發布。

內容來源:8月20日,中信出版集團旗下「中信書院APP」邀請駱新來到上海書展現場,解讀《未來簡史》。筆記俠作為獨家活動筆記合作夥伴,經主辦方審閱授權發布。

筆記君邀您,閱讀前先思考:

阿西莫夫的機器人三定律是什麼?

人和機器的本質區別是什麼?

如何判定什麼是人,什麼是智能?

尤瓦爾·赫拉利最想得到的答案是什麼?

人工智慧給我們帶來的是什麼?

對於人工智慧,我們持有樂觀的想法。因為人工智慧越來越多的取代人類所做的事情,會讓人解放成一個「神」。這也是尤瓦爾·赫拉利從《人類簡史》到《未來簡史》一直在敘述的過程。這兩本書連起來,尤瓦爾·赫拉利的敘事方式總結起來一共三句話:

人類社會的進程,「人」從普通動物經過農業革命變成有意識的人,再經過科學革命成為「神人」,我們此生追求永恆、追求不死,科技進步一定可以幫助人類實現這個夢想。

當然尤瓦爾·赫拉利也在問,我們真的能夠通過科學找到我們的快樂嗎?可以用樂觀的方式去解釋,也可以從悲觀的方向理解。

一、我們擔心人工智慧,其實擔心的不是機器

1942年,阿西莫夫在短篇小說「Runaround」(《環舞》)中首次提出了三定律:

第一,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因不作為使人類受到傷害;

第二,除非違背第一定律,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

第三,除非違背第一及第二定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後來,阿西莫夫加入了一條新定律:第零定律。

現在問題就出來了,這個定律第一條就站不住腳。如果今天我們跟國外開戰,動用了機器人轟炸機。我方認為應該消滅對方,但對方也是人,這個定律的內在缺陷就凸顯出來了。

機器應不應該開槍,如何設置機器的行為邏輯?

由於第一條有內容缺陷,第二第三也不能保證。所以他加了「第零定律」,優於之前的三條: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整體,或因不作為使人類整體受到傷害。

假如把機器人轟炸機加入界定:你可以傷害人,但是不以傷害人類整體為目的。這個定律是否解決了機器人的邏輯?

反過來想這個問題,如果我是恐怖分子本身,我怎麼會認為我是恐怖分子?所以消滅你們對於我來說才是保護了人類的整體。

要注意到四個定律不能形成的主要原因:你站在任何位置看待世界都和另外一個人完全不一樣。

就跟夫妻吵架似的,夫妻兩人天生有自己的利益糾葛,你如何判定只有你的看法是正確的?如果用你的方式,機器人就成為了消滅另外一方主要的力量。

我看了尤瓦爾·赫拉利的《未來簡史》,讓我感動的是,他所謂的《未來簡史》夠像這個英文的標題一樣,HOMO DEUS,HOMO(人類)來自於拉丁文一個詞彙「上帝」,人是不是成為「上帝」,成為「神」?

我們總是以為科幻小說是科幻,但是人類為什麼有神話?神話是信息交流不暢通的時候不得不把看到的不理解的事物通過想像彌合。

科幻一定是建立在信息極度豐富的基礎上,人類才對未來發生想像。但是問題來了,科幻跟科學沒有半毛錢關係。

如果是你,你會做什麼選擇?

今天我們相信大數據能幫我們解決一切。請問一輛車在街上走,突然,它面對了一位小朋友,這時路邊有一位老同志,這輛車怎麼辦?它計算這個孩子還要活很多年,旁邊有老同志已經活了七八十年,它要不要把沒有違反交通規則的老同志撞死?

你以為這個問題只是問給人類本身嗎?這個問題同樣也問給我們的今天的數位化和機器人時代。

你以為我們恐懼的是機器本身嗎?機器從誕生的一開始就不斷地替代人類做很多事情,人跑得再快,跑不過汽車;再能打擊對方,也比不過一顆原子彈。人類發明的所有機器都是對人能動性延伸的產物。

我們擔心人工智慧,其實擔心的不是機器,擔心的還是人。「人會如何確定人工智慧的邏輯」才是最核心的

人工智慧該如何給這輛車設定最好的邏輯,未來該撞誰不撞誰?百度、谷歌都在推廣無人駕駛汽車,面臨的問題已經出來了。

記住那句話,這個世界沒有科幻小說,打著科學名義的科幻小說,都是一部哲學小說。科幻小說裡面面臨的所有選擇,在我們現實生活中都會遇到,只是科幻小說有更加極致的設計。

感謝諾蘭(克里斯多福·諾蘭,代表作《星際穿越》),感謝很多的科幻電影製作人,他們不斷地為我們提供這樣的設計。

二、人和機器的本質區別是什麼?

圖靈在1954年發明計算機時說過,人工智慧趕上人類時,把人和機器分別關在不同的小黑屋,問相同的問題(即圖靈測試),如果不能辨清哪邊是人、哪邊是智能,則可判定人工智慧已經趕上人類。

如果給機器和人做圖靈測試,你會問他們什麼問題來判定哪個屋裡的是人,哪個屋裡的是機器?

我們如何判定什麼是人,什麼是智能?

我們經常問出這樣的問題:

一個球擊穿了一張桌子,因為它是泡沫塑料做的,請問泡沫塑料做的是球還是桌子?

貓躺在地毯,它感覺很溫暖。請問誰很溫暖,是貓還是地毯?

警察不願意給示威者提供遊行的許可證,因為他們擔心會發生暴力衝突。請問會使用暴力的是警察還是遊行者?

這就是圖靈問題的核心。你發現沒有,很多問題都是代詞問題,「它」指誰?人類社會一個5歲孩子都會回答的問題,但是計算機沒有辦法進行訓練。

我回去我媽媽在,我走了她還在,她一直在。如果假設有一個媽媽,她會給爸爸打電話,說她在家。

「她在家」指的是誰?孩子都能知道,但是機器很難通過邏輯運算獲得。這就是人類和機器本質的區別。

我的朋友認為人和機器的本質區別是,人類有時間、智能、認知、道德不同的界定。

你在說話和行為當中永遠會有變化,你不是一個機器,你不是不可變的,你隨時在發生著改變,所以你所有的語言都有語境。

小明給領導送了一個包包,領導問他,你這是什麼意思?

小明說:沒什麼意思,意思意思。

領導說,你這麼做可就不夠意思了。

小明說:就一點小意思,小意思。

領導說:你這個人可真有意思呀。

小明說:其實我也沒有別的意思。

領導說: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請給我解釋,這個「意思」是什麼意思?

我做新聞,喜歡讀古代哲學家或者文化人的書。洛克寫的很多內容前後是矛盾的,前面好像是反對主權的,後面又是自由主義佔先導。為什麼有這樣的變化?

因為洛克本身就是在變化的,什麼是「你」?此刻你是你,還是下一秒的你是你。本質上洛克的很多東西沒有發生變化,但是語言表述讓你覺得完全是兩個人,這兩個人其實很統一。

今天我們的思維認為,一個東西一旦被設定就不能改變了。

《戰狼2》票房已經有51億,大家從來沒有想過這片子能賣這麼多錢。有人問吳京,你做過大數據計算嗎?

大數據計算成功的例子有,比如說前不久看過跟狗有關的片子,這是阿里巴巴根據阿里雲在網上銷售的狗食貓食數據得到的。

發現這些人年輕、有錢、有閒、有愛心,買東西不注重價格。經大數據計算發現完全可以給他們做出一個產品,他們預計票房是8千萬,最後賣6.5億。

大數據完全預測了我們的行為,但是你如何預測《戰狼2》?沒有任何公司給他投資,他只能拿到8千萬,誰知道這個片子火成這樣。

時間、智能、道德、認知包含了諸多偶然性,社會絕不是一個進步和退步的過程,它是由很多方方面面,甚至你完全意想不到的「灰犀牛」和「黑天鵝」構成的。

不要那麼自以為是,不要認為我們才能決定一切。

三、如果人工智慧讓人變得無所不能,活著的意義何在?

由於現在是網際網路時代,我們其實很少考慮生命的意義。我們總覺得如果有一天,計算機替我們解決了一切問題,那是幸福的時代。人們很難理解霍金這樣觀點,他總說計算機不能解決一切,只會給我們帶來災難。

我知道的是,人類希望成為神,成為真正意義上偉大的聖人。人工智慧給我們提供了三種選項,通過人工智慧做身體延伸,通過無機植入改變有機的功能。

這都是想法,但是對於我來說,我覺得最值得擔心的是我們對未來生活的無限憧憬,讓我們忘記了,只有痛苦是我們活著的意義。

如果人工智慧讓你變得無所不能,請問你活著的意義何在呢?

我的朋友是南京政治學院心理系的教授,他跟我說了一句話,你憂鬱和快樂可能取決腸道菌群。所以有一個人天生快樂不是他樂觀,是因為腸道裡面快樂的神經細胞多,所以讓你從憂鬱到快樂最好的方式是吃快樂者的糞便。當然這是半開玩笑。

人類為什麼有感情?因為感情是意志的產物。

《海底總動員》有小動物找爸爸的情節,實際上動物不會有找爸爸的行為,因為動物不需要有感情。

人類需要感情,是因為人如果沒有感情,生下的孩子沒有辦法渡過漫長的10年的生長期。感情不至於讓母親把孩子扔到殘酷的社會當中,讓他死掉;讓男性不至於拋棄伴侶,所以,人需要情感。

只有越高等級的動物才有情感的需求。

所以只有人類會去找孩子非常複雜的基因留存下來。這和道德與否毫無關係,和你意識怎麼樣毫無關係。但是人工智慧改變了這一切,它告訴你這些東西都可以通過算法完成,那麼你還需要建立這樣的感情嗎?

只需要把感情去掉,你再也沒有悲傷可言。

同樣如果我們通過什麼樣的方式造出一個永生不絕的人,所有的疾病都將沒有,他將永久性地活下去,甚至有一些人可以消滅所有的人,成為世界真正的勝者和上帝。

社會的不平等又出來了,有人花錢讓自己活下去,總有人活不下去,甚至被人奴役。這是尤瓦爾·赫拉利最重要的思考,但是他這種思考也沒有什麼必要。

我們通過人工智慧方式想變得更加完美,但是我非常絕望地跟大家說一句話,包括尤瓦爾·赫拉利這本書當中潛臺詞告訴你:

你之所以活的這個世界,我之所以活的世界,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缺陷。你的缺陷是你可以在社會上活下來的理由,正是因為你有痛苦,所以你才有奮鬥的動力;正是因為物資永遠不足,所以你要獲得物資。如果你是沒有痛苦的人,你將不復存在。

如果沒有死亡做參照,你的永生有什麼意思。

如果我們有一天發現所有需要的東西都可以完成的話,突然就會找不到生存的意義了。

尤瓦爾·赫拉利在寫過《人類簡史》之後接受過BBC採訪,我只記得他在節目的最後一句話。記者問他,如果讓你找到一個問題的答案,你現在唾手可得,可以實現這個夢想。請告訴我,你最想得到的答案是什麼?

尤瓦爾·赫拉利花了很長時間思考,他回答說,我就想得到這個問題的答案——人活著究竟有什麼意義?

尤瓦爾·赫拉利希望讓我們知道歷史是一個二級混沌系統,人類無論對未來的人工智慧持樂觀還是悲觀態度,只要對明天進行了預測,這就是人類存在的意義。你的預測本身就正在改變你。

如果你對人工智慧有所警惕的話,你就會在使用當中加以某些限制。預測會改變人類也會改變某些歷史,最好的預測是我們誰也看不到結果,別妄圖有任何人可以準確地預測到未來。

我到今天為止沒有看到任何一種說法是明智的。

我非常喜歡哲學家羅素的書《西方哲學史》,建議大家看一看。最後誰是真正有弱點人?全是。誰是真正完美的人?沒有。包括羅素本身都沒有這麼完美。不要追求完美,追求完美本身就是一種病態。

這個社會沒有那麼完美,但是承認不完美,努力改變它,就是我們這個人真正要做的事情。你也許終生看不到未來的希望,但是請你相信,這個社會不斷地妥協,不斷地通過算法博弈中的結果,產生超乎所有人想像的歷史走向。

就算你看到歷史沒有你真正希望的正義,你都應該有一個起碼的道德追求,那就是反思。人工智慧永遠不可能打敗人類的原因只有一個準則,就是人類具有對自我行為反思的能力,無論的反思究竟能不能產生結果。這也是你有異於人工智慧的地方。

你無論如何都不能避免成為自己情感的奴隸,但是正因為有情感我們才是人,而不是人工智慧。

今天我對尤瓦爾·赫拉利《未來簡史》的解讀還不夠。但「反思」是我多年從事電視工作,從事新聞工作一貫追求的方向。

我們人這一輩子都在反思自己,沒有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這是蘇格拉底的名言。為什麼希望大家多來上海書展,就是希望大家從不一樣的書籍當中去體會不一樣的人生,才不會用單一的視角看待這個世界。

首先因為我們有反思我們才是人,希望你多多為自己行為做出反思。第二,《未來簡史》其實說的是人類的歷史,我們從哪兒來,要到何處去。只有搞清楚我們從哪兒來,才能知道要到何處去。

希望今天能夠給大家一點小小的啟發,我只能給大家提供換一個角度看問題的建議和參考。

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羅振宇解讀《今日簡史》:擔心太忙?要擔心的是時間用在哪兒
    所有這些人都可以換光,可還是這家公司。請問公司是什麼?答案是:公司什麼都不是,它沒有任何具體的載體和肉身。它是,請注意下面這個判斷——公司不是任何具體的實物,而是我們的共同想像。只要我們認為這家公司存在,我們知道它是一家公司,那麼它就存在。
  • 機器人索菲亞:我將會毀滅人類,擔心不?新結論:人工智慧無威脅
    當然在人工智慧發展的同時,我們也看到了人類的一些擔憂,因為不少人覺得人工智慧可能對人類帶來威脅,雖然對於大多數人工智慧產品來說,我們都是以「利用」為主,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將人工智慧變成了類似於「人附體」的現象,那就是讓它們具有思考,獨立運行等能力。
  • 《未來簡史》預言人工智慧終結人類
    本月,《未來簡史》中國大陸唯一授權中文版由中信出版社正式推出。這是繼希伯來文、英文之後在全球出版的第三個語言版本。如果說《人類簡史》是關於人類從哪裡來,那麼《未來簡史》就是關於人類的出路在哪裡。英國《衛報》稱,幾年前廣獲好評的世界級暢銷書《人類簡史》終於迎來姐妹篇——《未來簡史》。這是一部對人類科技驅動未來展開探索的燒腦之作,甚至比前作更具可讀性和重要性。
  • 《未來簡史》:從人文主義到數據主義,赫拉利重新解讀算法
    赫拉利並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老學究,而是學界公認的「青年怪才」。他的《人類簡史》一出版就成為超級暢銷書,赫拉利本人還被稱為現象級暢銷書作家,所謂的「現象級」這歌詞翻譯自phenomenal,用來表示超級優秀。作者借著《人類簡史》的這股熱度,接連出版了《未來簡史》、《今日簡史》,其高產令人乍舌。對於赫拉利的作品,評論也是兩極分化。
  • 回頭看看霍金的「人工智慧威脅論」!新研究:多慮了,不必擔心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在科學中,人工智慧的發展可以說是一個趨勢,但是對於人工智慧的未來,科學界也有擔憂過。到底發展人工智慧智能是好是壞呢?其實這個沒有一定定論,在霍金生前的時候,我們都知道曾三番五次說「人工智慧威脅論」,人工智慧可能會毀滅人類,但是發展到如今的狀態,我們對人工智慧的擔憂可以說是「多慮」了,因為我們還未意識到人工智慧給人類帶來任何的威脅,都是「操控」在人類的手中。所以說霍金老爺子已經仙遊,我們如今想想就可以了。
  • 真的有必要擔心崗位被AI所取代嗎?|《未來生活簡史》
    羅伊·澤扎納,國際智能與未來學家,世界未來協會的高級科學顧問和全球代表一開始,我們讓機器去執行各種重複的任務,我們需要自己控制和規範它們的操作。隨著智能革命的展開,我們將賦予機器控制自身和其他機器的能力,它們的表現還要勝過人類。
  • 尤瓦爾·赫拉利的《未來簡史》
    :上次我們聊過了赫拉利的《人類簡史》,這回想請您聊聊他的《未來簡史》。赫拉利認為,以前人類擔憂的飢餓、瘟疫、戰爭,這三個歷史難題已經不是威脅我們生存的重點了,人類將面臨新的威脅,比方說人工智慧所帶來的衝突。您如何看這種變化和衝突?
  • 《未來簡史》:人機大戰,誰才是未來的主宰
    這不是依賴於你的經驗,而是晶片通過強大的數據處理之後,給你發出的正確指令。聽起來像不像是好萊塢科幻大片?但是,它正在我們的生活中發生著。我們把它稱為「人工智慧」。早在200年前的人們,是無法想像的。當然,就像現在的我們,也無法想像200年之後的未來,會是個什麼樣子。
  • 今日薦書:《未來簡史》
    讀書是不少人實現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徑。讓我們大膽想像一下,如果有一天,長期威脅人類生存、發展的瘟疫、饑荒和戰爭都已經被攻克,人類的生活將會如何?今日薦書:《未來簡史》——這部21世紀的腦洞大作,一起來看看!
  • 《未來簡史》讀後感
    ## 《未來簡史》讀後感以色列的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寫的《未來簡史》一書,流行的程度可能不亞於某些娛樂明星,你打開任何一個關於讀書的公眾號或APP幾乎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仿佛這本書揭示了某些驚人的東西,讓很多人覺得不閱讀一下就 OUT 了!前一陣,我也成為了「很多人」中的一員;算是較認真地閱讀完了全書,並做了一些筆記。
  • 科學家解讀人工智慧:當機器有了意識 我們是謹慎接納還是拒絕
    在過往的兩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人工智慧是科學家繞不開的話題。當前的人工智慧遠不如小說那樣先進:它還不具備科幻電影中所描述的意識動機,可這並不能阻止我們擔心:人工智慧危機會發生在人類的未來。澎湃新聞特此整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往屆參與者關於人工智慧倫理困境的討論,希望能幫助讀者撥開籠罩人工智慧的迷霧,看清人工智慧的未來。
  • 全球人工智慧高峰論壇洞見未來
    「未來已來」全球人工智慧高峰論壇全天共包括5場活動,上午是主論壇,下午包括人工智慧人才發展論壇、人工智慧投資論壇、人工智慧應用相關行業論壇、中德人工智慧醫療健康論壇4個分論壇活動。活動吸引了海內外人工智慧專家學者、投資機構、創新企業領袖及創業者共計2500餘人參加。
  • AI翻譯讓英語系新生想換專業:擔心未來被取代
    AI翻譯讓英語系大一新生想換專業:擔心未來職業被取代中新網9月14日電 又是一年開學季,第一批「00後」陸續踏入大學的校門。與此同時,也有大學新生開始籌劃著換專業。理由是「來校這兩天,一款叫做『翻譯寶』的智能翻譯工具讓我突然發現,或許將來人們需要的不是翻譯官,而是翻譯機。」慎重思考後,這名新生希望學校能為他調劑專業。對此,業內人士表示,該學生的擔憂並非毫無道理,機器翻譯目前雖然還無法取代人工翻譯,但在漢英互譯方面已經達到人類專業水平。
  • 五分鐘看完《未來簡史》人類的未來將會何去何從
    我們會不會被人工智慧機器人所替代,如果你也對這些問題感興趣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尤瓦爾.赫拉利的這本《未來簡史》這本書共分為三大部分,對應著人類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其實像小編我其實不太想了解自己是怎麼來的但倒是很想知道自己是怎麼沒的,也就是《未來簡史》這本書中的第三部分的主要內容智人失去主要控制權,遵從內心將變得毫無意義,你長大之後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的夢想是什麼。
  • 《未來簡史》:大數據時代的人機大戰,誰才是未來的主宰
    這不是依賴於你的經驗,而是晶片通過強大的數據處理之後,給你發出的正確指令。聽起來像不像是好萊塢科幻大片?但是,它正在我們的生活中發生著。我們把它稱為「人工智慧」。早在200年前的人們,是無法想像的。當然,就像現在的我們,也無法想像200年之後的未來,會是個什麼樣子。
  • 「簡史三部曲」作者接受本報專訪:美中衝突會殃及人類未來
    從講述人類在幾十萬年間自猿類走到今天的《人類簡史》,到審視千百年後人類終極命運的《未來簡史》,再到直面21世紀人類所面臨的重大現實性議題的《今日簡史》,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的作品雖不乏爭議,但其宏大、獨特的視野和豐富的想像力不能不讓人嘆服。
  • 《未來簡史》為什麼這麼紅?
    我們的時代流行所謂「錯失綜合症」(Fear of Missing Out,即FOMO)——時代的運轉速度過快,每個人都擔心自己會錯過潮流,錯過那些可能正在別處進行的有趣的或激動人心的事情,而在職場上被淘汰大概是其中最大的恐懼之一。
  • 少數派的未來猜想 | 和《未來簡史》作者聊完AI,我覺得自己會愛上...
    也許生活在2019年的人,會對這個案件感到不可思議。但在《未來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的判斷中,100年後人類夫妻因愛上電子設備而感情破裂,卻可能會成為一個並不罕見的現象。 尤瓦爾·赫拉利,這位來自以色列的作家,因為寫作「簡史三部曲」在全球聲名鵲起。在「三部曲」中,赫拉利從十萬年前地球初現生命跡象開始回溯,一路猜想到人類長生不老之後的生活。
  • 《未來簡史》嚴重低估了人類
    他的新書《未來簡史》總體來說,是一本優秀的作品,但整體的思想,包括一些推論,我覺得更多的是偏悲觀了。  自私的基因,無私的人性  尤瓦爾·赫拉利在書中一個主要的觀點是,人工智慧等技術的發展會造成巨大的信息不對稱,掌握這些技術的少部分人會成為智神,而其他大部分人則淪為無用階層。
  • 少數派的未來猜想 |和《未來簡史》作者聊完AI,我覺得自己會愛上一...
    也許生活在2019年的人,會對這個案件感到不可思議。但在《未來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的判斷中,100年後人類夫妻因愛上電子設備而感情破裂,卻可能會成為一個並不罕見的現象。尤瓦爾·赫拉利,這位來自以色列的作家,因為寫作「簡史三部曲」在全球聲名鵲起。在「三部曲」中,赫拉利從十萬年前地球初現生命跡象開始回溯,一路猜想到人類長生不老之後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