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時代,如何活在未來?

2020-08-27 做自己的女神Scarlett

在這次的戰疫中有一支特別的隊伍,那就是人工智慧。他們在醫院大廳導診,送藥;公共場所消毒,量體溫;還有京東的智能配送機器人給武漢各大醫院配送物資。

有人說這次疫情催生了人工智慧的熱潮。人工智慧早就滲透進了我們的生活。

未來已來

在2017年5月27日,AlphaGo打敗了連續獲得32屆的世界圍棋冠軍柯潔後,如一聲驚雷,引起了大眾對人工智慧的重視。

為什麼人工智慧戰勝如此聰明的人類?因為新一代的人工智慧技術「深度學習」把人工智慧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深度學習」技術,就是在機器上建造一個模擬人腦的神經網絡,能讓機器像人腦一樣通過數據學習,識別規則。

新一代的人工智慧不僅能取代人類做一些簡單重複性的工作,比如機器流水線上的工作,基礎的會計工作。還能做一些需要靈活處理的工作,甚至能夠勝任一些有創意性的工作。

一個同聲傳譯員需要經過「一萬小時定律」的刻苦學習達到雙語自如切換,再經過大量的模擬實戰練習,才能勝任大型國際會議的同聲傳譯工作。

在2017年初,科大訊飛的同聲傳譯機,在一場重要的科技研討會上,準確地翻譯了川普的發言,還能完美地模擬川普的音調和語氣,令人驚嘆!

一個資深記者寫一篇報導至少也需要20分鐘吧!在2016年的巴西的奧運會期間,一名人工智慧「記者」在賽後即刻完成一篇準確的報導,用時2秒。

人工智慧的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便利,我們在享受人工智慧帶來的好處的同時。也要考慮,我們的工作在未來是否會被人工智慧所取代?

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應對人工智慧所帶來的挑戰呢?



迎接人工智慧的挑戰,你必須具備的三種能力

我們要在未來的職場上有長遠的發展,就要考慮我們應該具備哪些能力才能應對人工智慧的挑戰。你至少要具備這三種能力:

1.批判性思維能力

機器能根據大量的數據,進行推理和運算,思維能力比人腦更為迅速。但是機器不會像人類一樣追求真理。

人類是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不斷進步的,這就需要批判性思維能力。

批判性思維能力能讓我們辨別真偽,形成自己獨立的思考能力。

尤其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網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觀點,甚至同一個問題不同的大咖都有不同的觀點,如果我們不加以分析,只是像海綿一樣被動地吸收,很容易迷失在信息的海洋裡。我們應該學會沙裡淘金,從紛繁複雜的信息裡,提取有價值的內容。

如果你沒有批判性思維能力,就會輕信謠言,就會人云亦云。

2.創新能力

人工智慧也是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但是在一定的邊界範圍內的,而人類的創新能力是無限的。創新能力是個人經驗、邏輯思維、審美能力、主觀感受等多種綜合因素的結合。

如果不是賈伯斯當年對三宅一生簡潔美的痴迷,和他近乎偏執的追求完美的精神,我們也不會用到線條優美運行流暢的蘋果電子產品。

現在我們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問百度,如果凡事自己不思考,只做一個「伸手黨」,久而久之,思維就會產生惰性,而只有大腦處於積極思考和活躍的狀態,創新能力才會產生。

遇到問題不要依賴現成的答案,多多思考。

3.社交能力

人工智慧可以替代人類的很多工作,但是仍然有很多部分是需要人與人之間的對接和溝通,短期內人工智慧還不能代替社交這部分的工作。

人與人之間的社交需要了解社會文化,會觀察他人的情緒變化,具備同理心,是一個複雜的社會心理活動。

假如心理醫生、婚姻顧問都是機器人,它又能怎麼能體會到人的心靈需求呢?

假如患者去醫院面對的都是機器,會是什麼感覺呢?

數字世界裡更需要感受人與人之間連接的溫度。


生質的本質在於進化

毋庸置疑,現在人工智慧給人類的職業帶來了很大的挑戰。那我們讓科技進步慢一點不好嗎?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時候,工人們把珍妮紡織機都砸了,但還是沒有阻止時代的前進。

生命的本質就是不斷地向更好的方向進化,一旦停止進化了,生命就會迅速枯萎。

就有這樣一句話:有的人在30歲時候就死了,在80歲才埋葬。

如果每天只是例行公事地上班下班打卡,不思考,不學習,不保持對生活的好奇心,那麼時代拋棄你,真的連一聲招呼都不打。

人活著不僅是為了生存,而是為了進化,不斷地向更好更優秀邁進,才能適應這個時代的節奏。

畢竟連人工智慧都在不斷進化,聽說後起之秀Alphazero打敗了AlphaGo。

人又怎能不進化呢?



做一個未來主義的人吧!學會擁抱變化,保持開放的心態,讓高科技為我們所用。在危機中尋找機遇,不斷行動,才能迎接挑戰!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未來 我們該如何存在
    原標題:「人工智慧+」未來 我們該如何存在   就在幾天前,面對棋盤,柯潔代表人類再次敗在了AlphaGo(以下稱「阿爾法狗」)的手下。阿爾法狗,橫掃全球一流圍棋高手,不僅向人類展現了圍棋的新高度,而且拉開深度學習技術與大數據技術融合的新人工智慧時代的序幕。
  • 人工智慧大會上演「雙馬」對話:AI如何影響未來
    話題一:未來100年,人工智慧走向何方?關於AI的未來,馬雲說:「今天要預測未來很難,特別難。」自己不是搞高科技的人,是講生活的,他覺得AI能夠給全世界、給全社會打開一個新的篇章,讓大家更好的理解自己,而不是完全理解外部的世界。
  • 人工智慧時代:課程教學如何以變應變
    終身學習素養主要基於人工智慧時代需要更強大和持續的學習力,強調學會學習和建構不斷演進的知識框架;計算思維素養主要基於學習和理解人工智慧,強化思考的邏輯。現在很火的編程課程,主要就是培養計算思維;設計思維素養主要基於人工智慧時代學生執行困難任務的需要重點引導學生學會選擇、學會決策、學會判斷;交互思維素養主要基於人工智慧時代學生交往方式的變化,需要高級信息素養、媒體素養、溝通交流能力重點引導學生學會開源共享、參與協商、組建社區等,理解複雜的相互關係。  五個能力即高階認知能力、創新能力、聯結能力、意義建構能力和元認知能力。
  • 人工智慧時代的未來教育進化
    原標題:人工智慧時代的未來教育進化 當前,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等技術正在呈現裂變式的迭代升級,如何讓這些技術更好地賦能教育,正在成為新的應用探索課題。 比如,雖然不同地區引入的信息化技術形態各異,但很多學校管理者和一線老師感覺收效甚微。一方面,這些手段無法為一線教師的「教」徹底減負增效,教學備課、授課、作業批改和家校溝通等工作依舊繁重。
  • 人工智慧挑戰性雖豐富,但會給人們帶來可愛的未來
    對未來也有過一些幼稚的推測和想像。也有一點好奇心,想知道進入人工智慧時代以後,未來究竟會是怎麼樣。我也經常與一些朋友交流人工智慧的話題。有的朋友根本不在乎,甚至把人工智慧看作是一種笑話,機器怎麼可能比人聰明,難道機器人不是人造出來。它怎麼會超過人類替代人類呢?將來主宰人類的還是人自己。
  • 人工智慧的發展與審美藝術的未來
    從1956年達特茅斯會議確立了人工智慧這一學科開始,短短的六十餘年間,「人工智慧在視覺圖像識別、語音識別、文本處理等諸多方面已經達到或超過人類水平,在視覺藝術、程序設計方面也開始嶄露頭角,令人驚嘆不已。人們已經相信,在個人電腦時代、網絡時代、手機時代之後,整個社會已經進入人工智慧時代」[1]。   六十餘年來,人工智慧經歷了從橫空出世到爆發到寒冬再到野蠻生長的歷程。
  • 貝爾科教王作冰:AI+教育,培養人工智慧時代原住民
    、需求的能力是不一樣的,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觀點,所以人工智慧時代原住民需要「AIQ」。 i黑馬&火柴盒訊  11月15日消息,GET2018教育科技大會上,貝爾科教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王作冰發表了主題為《AI+教育,培養人工智慧時代原住民》的演講,從教育應該給人工智慧時代培養什麼樣的勞動力的角度出發,闡述了如何培養人工智慧時代原住民。
  • 李彥宏:人工智慧剛剛走到石器時代,但未來它會像電流一樣普遍
    歷史了解越詳細,未來就看得越透徹全世界都在為即將到來的人工智慧革命感到振奮。這種情緒就仿佛二十多年前我在矽谷親歷網際網路大潮初起時所感受到的。2012年,我注意到深度學習在學術界和應用方面都有了突破。比如,用深度學習的方法來識別圖像,突然就比以前的任何算法都有明顯提升。這個時候我馬上意識到,新的時代來臨了,搜索將被革新。
  • 人工智慧未來就業市場將會如何?
    打開APP 人工智慧未來就業市場將會如何? 人工智慧(AI)在最近幾十年中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它引發了眾多創新並為許多行業帶來了數位化顛覆,但它也永遠改變了就業市場。人工智慧確實取代了一些工作,但是,它也為人類工人帶來了新的角色。根據Salesforce發布的IDC2017年研究,到2021年,人工智慧預計將創造823,734個工作崗位,超過機器學習和自動化等人工智慧技術所失去的工作崗位數量。
  • 解讀《未來簡史》:我們擔心人工智慧,其實擔心的不是機器而是人
    人工智慧給我們帶來的是什麼?對於人工智慧,我們持有樂觀的想法。因為人工智慧越來越多的取代人類所做的事情,會讓人解放成一個「神」。這也是尤瓦爾·赫拉利從《人類簡史》到《未來簡史》一直在敘述的過程。科幻一定是建立在信息極度豐富的基礎上,人類才對未來發生想像。但是問題來了,科幻跟科學沒有半毛錢關係。如果是你,你會做什麼選擇?今天我們相信大數據能幫我們解決一切。請問一輛車在街上走,突然,它面對了一位小朋友,這時路邊有一位老同志,這輛車怎麼辦?它計算這個孩子還要活很多年,旁邊有老同志已經活了七八十年,它要不要把沒有違反交通規則的老同志撞死?
  • 人工智慧如何影響機器人產業以及未來的發展
    原標題:人工智慧如何影響機器人產業以及未來的發展人工智慧繼續在多個行業中產生巨大影響,並且持續的研究改變了人工智慧如何影響機器人行業。繼續閱讀以了解它是如何發生的。本文將探討AI如何影響機器人行業以及未來可能發生的情況。人工智慧正在破壞所有行業,機器人技術也不例外。目前,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技術的創新結合為自動化創造了一系列未來可能性。AI在機器人技術中的應用主要是為了增強某些工業機器人功能。儘管科學家和專家尚未意識到AI和機器人技術的全部潛力,但當前的用例表明了光明的未來。
  • 全球人工智慧高峰論壇洞見未來
    記者 法鑫 李忠 攝  昨日,一場以此為名的全球人工智慧高峰論壇在杭州未來科技城盛大舉行。當人工智慧等未來產業的發展浪潮席捲全球,整個世界都翹首以待,未來將如何到來。  「未來已來」全球人工智慧高峰論壇全天共包括5場活動,上午是主論壇,下午包括人工智慧人才發展論壇、人工智慧投資論壇、人工智慧應用相關行業論壇、中德人工智慧醫療健康論壇4個分論壇活動。活動吸引了海內外人工智慧專家學者、投資機構、創新企業領袖及創業者共計2500餘人參加。
  • 積極的"異化":人工智慧時代的"人的本質力量"
    基因學、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為新的唯實論和自然人的整體質和有序質存在提供了科學論證。這也為人工智慧科學哲學和人工智慧生物哲學時代的到來和研究方向奠定了理論基礎。(13)因此,「思維如何規定自己」是從思維上自我定義,是把握主客體關係的前提。人工智慧思維與傳統思維的根本區別在於人工智慧對自然人的思維進行再思維,並形成一種相對於自然人思維的超前思維。這種超前思維打開了「思維主動設計自己」的新通道。
  • 人工智慧時代,人類會再就業,還是失業?
    在往屆的頂尖科學家論壇上,人工智慧一直是這些科學家樂於討論的話題。相比擔心智慧機器人意識覺醒,將人類統治,眼下更讓人擔憂的是,隨著人工智慧日漸精進,智能化發展的各行各業提高了產能效率,使部分重複性工作退出舞臺。看起來,人工智慧讓部分人失業了。在智能時代,什麼工作會被機器人淘汰,哪些工作不容易被淘汰,如果不想自己被時代淘汰,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 淺談人工智慧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了解人工智慧向何處去,首先要知道人工智慧從何處來。如何描述人工智慧自1956年以來60餘年的發展歷程,學術界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譚鐵牛高屋建瓴,一文深入人工智慧的歷史、現狀和未來。
  • 虛擬與現實,人工智慧時代的倫理真相
    人工智慧賦能的實體經濟,為生產和生活帶來革命性的轉變,據中國電子學會預測,2022全球人工智慧市場將達到1630億元,2018-2022年CAGR達31%。在人工智慧大勢所趨的背景下,人工智慧面對的監管挑戰和倫理困境就成了一個全球性難題。普京曾經指出:「人工智慧是未來,但也有難以預測的威脅。
  • 擁抱人工智慧時代 創造教育無限未來—— 遠創機器人推動韓城教育...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通訊員 王平)11月25日上午,由遠創機器人承辦的韓城市第四屆人工智慧普及賽正式開賽。來自全市18所學校170名學生參加了本次競賽。旨在讓學生了解人工智慧領域的基礎知識和主要算法,學習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案例,並結合自身的生活實際,以改善人們生活品質為目的,初步實現自己的人工智慧創意應用方案,初步探索人工智慧領域的奧秘。學生根據現場任務,通過電腦編程、硬體搭建、造型設計等創作智能實物作品,如趣味蹺蹺板、海盜船、摩天輪等。鼓勵學生在智能製造機器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智能醫療等方向實現創意創新。
  • 人類如何在未來科技時代求生?《超級技術》一書給你答案
    11月28日下午,《經濟學人》執行主編丹尼爾·富蘭克林(Daniel Franklin)在北京中信書店分享他的新書《超級技術:改變未來的技術趨勢》,探討如何找到改變世界的基本動力,展望未來商業與社會面臨的挑戰。
  • 未來人工智慧將與人工生命融合
    本文將帶您共同回顧 ALife 簡史,一起來看看 ALife 與人工智慧的關係,共同展望 ALife 的未來。更多優質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AI 前線」(ID:ai-front) Artificial Life(人工生命),常簡稱為 ALife。當你讀到這裡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什麼?是一個 T 恤品牌?
  • 雲跡科技戰略合作副總裁楊子:未來生活中將充滿人工智慧和機器人
    為主題,聚焦人工智慧產業的應用,通過展示多領域多維度人工智慧技術和產品以及分享討論AI在不同場景中最新落地應用,展現人工智慧產業落地應用的最新成就;並圍繞人工智慧產業的「進擊」與「破圈」,探討AI技術如何為產業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