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次的戰疫中有一支特別的隊伍,那就是人工智慧。他們在醫院大廳導診,送藥;公共場所消毒,量體溫;還有京東的智能配送機器人給武漢各大醫院配送物資。
有人說這次疫情催生了人工智慧的熱潮。人工智慧早就滲透進了我們的生活。
在2017年5月27日,AlphaGo打敗了連續獲得32屆的世界圍棋冠軍柯潔後,如一聲驚雷,引起了大眾對人工智慧的重視。
為什麼人工智慧戰勝如此聰明的人類?因為新一代的人工智慧技術「深度學習」把人工智慧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深度學習」技術,就是在機器上建造一個模擬人腦的神經網絡,能讓機器像人腦一樣通過數據學習,識別規則。
新一代的人工智慧不僅能取代人類做一些簡單重複性的工作,比如機器流水線上的工作,基礎的會計工作。還能做一些需要靈活處理的工作,甚至能夠勝任一些有創意性的工作。
一個同聲傳譯員需要經過「一萬小時定律」的刻苦學習達到雙語自如切換,再經過大量的模擬實戰練習,才能勝任大型國際會議的同聲傳譯工作。
在2017年初,科大訊飛的同聲傳譯機,在一場重要的科技研討會上,準確地翻譯了川普的發言,還能完美地模擬川普的音調和語氣,令人驚嘆!
一個資深記者寫一篇報導至少也需要20分鐘吧!在2016年的巴西的奧運會期間,一名人工智慧「記者」在賽後即刻完成一篇準確的報導,用時2秒。
人工智慧的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便利,我們在享受人工智慧帶來的好處的同時。也要考慮,我們的工作在未來是否會被人工智慧所取代?
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應對人工智慧所帶來的挑戰呢?
我們要在未來的職場上有長遠的發展,就要考慮我們應該具備哪些能力才能應對人工智慧的挑戰。你至少要具備這三種能力:
1.批判性思維能力
機器能根據大量的數據,進行推理和運算,思維能力比人腦更為迅速。但是機器不會像人類一樣追求真理。
人類是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不斷進步的,這就需要批判性思維能力。
批判性思維能力能讓我們辨別真偽,形成自己獨立的思考能力。
尤其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網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觀點,甚至同一個問題不同的大咖都有不同的觀點,如果我們不加以分析,只是像海綿一樣被動地吸收,很容易迷失在信息的海洋裡。我們應該學會沙裡淘金,從紛繁複雜的信息裡,提取有價值的內容。
如果你沒有批判性思維能力,就會輕信謠言,就會人云亦云。
2.創新能力
人工智慧也是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但是在一定的邊界範圍內的,而人類的創新能力是無限的。創新能力是個人經驗、邏輯思維、審美能力、主觀感受等多種綜合因素的結合。
如果不是賈伯斯當年對三宅一生簡潔美的痴迷,和他近乎偏執的追求完美的精神,我們也不會用到線條優美運行流暢的蘋果電子產品。
現在我們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問百度,如果凡事自己不思考,只做一個「伸手黨」,久而久之,思維就會產生惰性,而只有大腦處於積極思考和活躍的狀態,創新能力才會產生。
遇到問題不要依賴現成的答案,多多思考。
3.社交能力
人工智慧可以替代人類的很多工作,但是仍然有很多部分是需要人與人之間的對接和溝通,短期內人工智慧還不能代替社交這部分的工作。
人與人之間的社交需要了解社會文化,會觀察他人的情緒變化,具備同理心,是一個複雜的社會心理活動。
假如心理醫生、婚姻顧問都是機器人,它又能怎麼能體會到人的心靈需求呢?
假如患者去醫院面對的都是機器,會是什麼感覺呢?
數字世界裡更需要感受人與人之間連接的溫度。
毋庸置疑,現在人工智慧給人類的職業帶來了很大的挑戰。那我們讓科技進步慢一點不好嗎?
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時候,工人們把珍妮紡織機都砸了,但還是沒有阻止時代的前進。
生命的本質就是不斷地向更好的方向進化,一旦停止進化了,生命就會迅速枯萎。
就有這樣一句話:有的人在30歲時候就死了,在80歲才埋葬。
如果每天只是例行公事地上班下班打卡,不思考,不學習,不保持對生活的好奇心,那麼時代拋棄你,真的連一聲招呼都不打。
人活著不僅是為了生存,而是為了進化,不斷地向更好更優秀邁進,才能適應這個時代的節奏。
畢竟連人工智慧都在不斷進化,聽說後起之秀Alphazero打敗了AlphaGo。
人又怎能不進化呢?
做一個未來主義的人吧!學會擁抱變化,保持開放的心態,讓高科技為我們所用。在危機中尋找機遇,不斷行動,才能迎接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