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未來的病毒流行?

2020-12-06 騰訊網

目前,新冠病毒正在肆虐,還沒有終止的跡象。全世界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數已經超過了1000萬人。新冠病毒已經讓全世界飽受摧殘,以後,還會有新的更強的病毒來襲嗎?

(一)疫病還可能來襲

一則,西方的觀點

新華社北京2020年7月6日新媒體專電英媒稱,據曾經預測了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危機的科學家說,一場比新冠肺炎致命得多的大流行病可能會在「5到8年裡」發生。據英國《明星日報》網站7月2日報導,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疾病專家湯姆·科克教授曾在幾年裡發出警告說,一種新的、無法治療的傳染病將重創世界。他認為兩次大流行病的間隔時間變得越來越短,並預測下一場大流行病將更加致命。

二則,中醫的觀點

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將來可以減少疫病的發作嗎?從中醫來分析,這是不可能的。疫病是不可終止的,因為天地五運六氣變化,總有某個時候會偏頗較大,由此即會在天地之間形成瘟疫毒氣,進而導致疫病流行。

也就是說,病毒總會產生,這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不管是在過去,還是在未來,疫病是不可避免的。

科克說:「什麼時候出現,屆時會是什麼情況,沒有人確切知道。但我們知道會發生的。」他說:「考慮到一系列細菌和病毒引起的疫情發生率可能在今後5到8年裡增加。」

三則,用五運六氣來分析疫病來襲的時間

世界性的大流感,大約每十年一次,多發生在逢八之年附近。現代醫學不懂五運六氣,不會推算天地之間的運與氣的變化規律。從中醫來分析,逢八之年,對應於天幹的「戊」年,這一年大運為火運太過,氣候相對偏熱,有體有感於火運太過,肺金受邪而大虛,這是流感容易發生的內因。

若逢戊子年或戊午年,不但大運是火運太過,司天也是少陰君火。兩火疊加,更易傷損肺金,造成人之虛。天之虛逢於人之虛,兩虛相感,即容易發生溫疫。

我們可以大體分析一下逢八之年曾經發作過的流感情況。1918、1978年皆為戊午年,1948、2008年皆為戊子年,都曾發作過大的流感。

再者,戊申年和戊寅年,其年的司天也都是少陽相火,兩火疊加,也會發作溫疫。事實上,1968(戊申年)和1998(戊寅年)也都曾發作過溫疫。

當然,以上的分析只是疫病可能流行的一個方面。疫病發生的時間也會在其他年份,比如,非典的流行是2003年癸未年;新冠肺炎的流行是從2019年己亥年的年底到2020年庚子年。但不管如何,用五運六氣理論完全可以提前預測疫病的發生時間,這又是今時的病毒學家最需要參考並學習的。

(二)如何面對溫疫?

科克說:「三年裡,我一直就『即將到來的大流行病』向各個學術醫療組織發表演講。所以,當一場大流行病最終發生時,我不感到意外。」他還說:「正如我一再所說的那樣,導致發生疫情的所有因素都已具備。」但是,目前我們仍然缺乏有效的針對性抗病毒藥物,院內救治以支持性治療為主,開發安全有效的疫苗也非一日之功。事實上,新冠病毒已經流行半年了,全球死亡人數已經超過50萬了,疫苗仍未開發出來。依賴疫苗來預防未來可能到來的未知病毒,似乎不是正確的辦法。

現代醫學面對未來可能來到的新的病毒毫無辦法,中醫有辦法嗎?

有。中醫以正為本,以邪為標。不管是什麼病毒來襲,中醫更關注人體的正氣,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我們能做的,就是好好扶正。只要養好正氣,正能勝邪,則疫毒對人的傷害會少一些,至少,感染疫毒後更容易康復。相反,若正氣不足,或素有多種慢性疾病,這樣的人一旦感染疫毒,容易由輕症轉化為重症,甚至陷入危險之中。

因為中醫關注正氣,以正氣為本,所以,面對未知的病毒時,中醫不會恐慌,因為正氣是可以內求的。內求的,讓人心安而不懼。相反,若只關注病毒,那是外求,越是外求,心中越是不安,因為外求是我們不能掌握的,是未知的,容易滋生恐慌情緒。

而恐慌情緒是負能量,會傷腎,導致人體的正氣下降,反而更容易感染病毒,且感染後更容易惡化。為了避免恐慌,建議學習中醫,用中醫的正信正念來面對未知的病毒。

(三)正視疫毒

疫毒是天地之間自然產生的,只要天地還在運行,就存在著運氣失正的可能,疫毒就必然會來襲。這是自然規律。我們能做的,就是正視自然規律。試圖殺滅所有病毒,這根本就是天方夜譚。

疫毒是邪氣,邪氣之所以傷害人體,緣於人體的正氣不足,不能抵抗邪氣。所以,養正是預防疫毒感染的關鍵。再如何精確分析病毒,都不如老老實實養正。養正是治本之道,殺滅病毒只是治標而已。

接種疫苗固然可以預防一些疫病,但是,從根本來說,疫苗往往跟不上病毒變異的速度。當新的病毒來襲時,疫苗暫時開發不出來,我們應該怎麼辦?我的建議是,用中醫,中醫曾經能治癒非典,也曾能治癒新冠肺炎,說明中醫完全可以治癒未來的新的疫病。選擇中醫,這才是正確的方法。

目前,已經進入小暑節氣,新冠病毒正在世界各地流行。如何預防病毒感染呢?我的觀點有如下幾點:

一則,調節飲食、起居,積極運動,保持樂觀的情緒,使人體正氣健旺。正旺則邪不能侵,即使病邪侵襲,亦可迅速治癒;

二則,若脾氣健運,溼濁不生,那麼,就不容易感染新冠病毒,因為新冠病毒的屬性是溼毒。新冠病毒最容易侵襲體內溼濁瀰漫的人。重視祛溼,這非常重要。只要觀察自己的舌苔,若苔見白厚,或黃厚,或黃膩,即是有溼之象。若有溼濁,建議及時祛溼。

三則,夏天炎熱,火氣上浮,人的陽氣亦上浮,導致上實而下虛。平時建議多喝烏梅固本湯,此方可以引火歸元,使中氣健旺,使陽氣不耗,則邪不能襲。其方:烏梅10克,黑豆、綠豆、黃豆各30克,冰糖30克,杏仁10克。水煎服,日一劑。或者多煮湯代茶飲。(董洪濤)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預測未來病毒大流行:4種病毒被列入「高風險清單」
    5月11日,西班牙媒體刊發題為《新興病毒》的文章稱:迄今為止,已經測序的、以人類和其他脊椎動物為宿主的病毒約500種,大多數為人畜共患病的起源。儘管它們不都具備人際傳播能力,但有4種病毒未來幾年內或將引發大流行,分別是高致病性甲型H5N1流感病毒、尼帕病毒、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和拉沙病毒。
  • 美劇今年流行「戰病毒」:病毒影視劇受歡迎
    原標題:美劇今年流行「戰病毒」  美劇今年流行「戰病毒」。無形病毒有時比有形怪物更防不勝防,如何鋪墊那些恐懼細節、拿捏微妙的人物心理、把握張弛有度的節奏,是病毒災難片能否引人入勝的關鍵。該劇改編自1988年的暢銷小說,描寫美俄爆發核戰爭造成地球人口滅絕,一艘在巴倫支海巡邏的驅逐艦成為倖存者,艦員們面對如何生存下去的難題。美國有線電視網TNT在買下拍攝權後,將悲劇背景由冷戰改為21世紀初神秘疾病的大流行。該劇還被準許赴聖地牙哥基地和驅逐艦DDG 97取景。  今年1月首播的「病毒美劇」《雙螺旋》講述位於極地的北極生物系統研究基地爆發神秘病毒。
  • 經濟學家挑戰流行病學家:面對新冠病毒,開放經濟比封鎖要好的多
    很多人都認為美國不能過早的開放經濟,這是美國現在疫情擴散的原因,但是從歷史的宏觀來看,大流行可能無法避免,即使這次人類躲過去,那麼還會通過其他方式到來。我們似乎沒有理解大流行背後的根本原因。中國面對的海外輸入病例,以及北京新發地爆發的本地COVID-19病例表明(該版本是從歐洲進口的食品)。感染原始武漢版本COVID-19病毒的人將不能免受從歐洲進口的突變版本的影響。目前病毒在全球至少有6個版本的變異,這讓疫苗的作用大為降低。
  • 中國科學家耗時數年研究新型豬流感病毒,警告未來或將造成大流行
    一項來自中國農業大學的研究團隊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刊登一篇論文,稱其發現了一種名為 G4 的新型豬流感病毒,令我們擔心的是,這種新發現的病毒同時具有三顆毒株的特性,其中的一顆毒株具有潛在的人傳人的特性,研究人員稱,我們需要密切的關注,因為這種病毒未來可能會發生大流行。
  • 深港書評|未來科技能否幫助人類對抗病毒大流行?
    未來,是人類從未停止探索的話題。全人類正在經歷的新冠疫情「大考」,加大了大家對未來的猜想:未來科技能否帶領人類戰勝更多的未知病毒?人類的發展還將遭遇哪些威脅?面對未來,人類還能做哪些準備?這些問題在《未來生活簡史》本書中都能找到答案。書中詳細預測了未來三場科技革命及場景應用,正直指人們關注的未來學話題。
  • 5年前預言病毒大流行,比爾蓋茨再發警告:病毒每20年會爆發一次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警告說,新冠病毒是很多人一生中經歷過的最大事件,但人們現在已經意識到,未來,很可能這樣的病毒大暴發每隔20年左右就會發生一次,因此世界各國需要建立健全的機制來預防病毒大流行。蓋茨在採訪中說,全世界的領導人和政策制定者們已經因病毒大暴發多花了數萬億美元,而如果我們準備得當的話,成本不會這麼大。
  • 伊波拉病毒又來了!《血疫》作者:面對病毒,最不該的是互相指責|...
    接下來全球性的大流行會越來越頻發。全世界人口正高速增長,並在大城市日益集中。2019年,全球共有45億人次乘著飛機前往世界各地,這種規模和流動速度,足以在12小時內將來自地球某處的病毒帶到世界上最發達的城市。」寫下兩本關於伊波拉病毒的書的理察·普雷斯頓這樣告訴紅星新聞記者。
  • 病毒大流行:可以幫助我們應對小行星撞擊?
    目前人類正在面臨病毒大流行的戰鬥,然而這場戰鬥並非單純的衛生事件,小行星科學家也從這場戰鬥中汲取小行星防禦的寶貴經驗。病毒大流行與小行星撞擊:病毒大流行和小行星撞擊相同,都需要全世界共同合作努力。但很多科學家表示病毒大流行和小行星撞擊的應對模型不能相提並論
  • 許多地方流行的新冠病毒已不同於原始病毒…
    然而,病毒的突變對人類而言絕非好事,典型例子就是流感病毒的突變,它使得上一年還頂呱呱的疫苗到了第二年,面對變異後的新毒株就「武功全廢」、效力大減。該研究作者指出:・D614G突變毒株於2月初開始在歐洲傳播,當進入新地區時,傳播更快,且迅速成為主要流行毒株。・區域流行毒株之間發生基因重組的證據,表明人群存在多種毒株感染現象。當下,研究人員已經鑑定出14個與刺突蛋白(新冠病毒進入人體宿主的主要幫兇)相關的突變。
  • 病毒大流行的幾大原因
    公共衛生官員表示,在未來15年內,一種快速傳播的病原體有可能在全球範圍內爆發。自此,我們國家近期的新冠病毒好像就驗證了這個道理。我們無從知曉到底是否是因為飲食所導致的。可是下列因素真的是病毒流行的重要原因。(以下觀點僅代表我個人)1.人口增長在1918年西班牙流感爆發期間,地球上的人口不到20億。
  • 面對肆虐的病毒:如何用積極心理學來應對恐慌危機?
    近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感染人數在不斷的攀升,加上網絡謠言病毒式的傳播,許多人都進入恐慌之中。面對重大危機與恐慌,如何用積極心理學來有效化解呢?如何來理解這樣大規模傳染病危機背後的正面意義呢?沉下心來,我們看到的是危機中的轉折與機會。
  • 對話尤瓦爾·赫拉利:面對不可預知的未來 我們該如何自處?
    最重要的是理解變化是如何發生的。」今年十月,以色列歷史學家、《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將出版全新的知識漫畫系列的第一卷《人類簡史:人類的誕生》,借新書發表之際,我們與他進行了一次談古論今的對話。面對不可預知的未來,他認為我們應該回到歷史中去,通過學習歷史掌握全局觀,繼而在人類歷史中找準自己的定位。
  • 解鎖病毒之謎:帶你探索21世紀第一次流感大流行
    導 語:本文內容出自於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解鎖病毒之謎》。這是一部由世界著名病毒學家韋伯斯特博士撰寫的有關病毒學研究的專業性讀物。作者以科學的視角闡述了什麼是病毒,以及流感與病毒的關係,為如何做好病毒防控奠定了基礎。
  • 為什麼新冠病毒會全球大流行?
    新冠病毒 有很強的毒力,和極易播散擴散傳播力,而且在體外也有較久的存活力(起碼3天之內),易感並免疫力弱的個體被感染後,5~8天之內是毒力最強和最容易傳染他人的窗間區段,即使是此個體仍然處在潛伏期,仍然無症狀,「好好的」,也可以傳染病毒。同時還存在無症狀感染者,更是防不勝防。
  • 面對病毒時,超級英雄如何自救?盤點漫威中的超級病毒!
    在漫威的漫畫宇宙中,為了應對各種危機,超級英雄應運而生,英雄的技能千奇百怪,面對的威脅也是五花八門,體型上也差異巨大,大的可以直接吞噬星球,小的更有病毒,雖然渺小,但更加詭異
  • 常態下的疫情防控思考 ——面對新冠病毒的狡猾,我們如何面對 ?
    一、新冠病毒的狡猾在哪?   新冠病毒橫掃全球已十個多月了,但並沒有如同它的表兄弟SARS、MERS那樣來去匆匆,也不如它們易於識別和發現,還可以再次感染,COVID-19不但沒有止步跡象,傳播勢頭快速與強勁,超出了人們的想像。
  • 不要害怕流行病毒
    流行病毒是人類發展的清道夫,是上天安排的生物可持續發展催化劑。他可以促進生物發展改良,淘汰老弱病殘。可以解決人類發展問,社會老齡化問題,住房問題,等等!一些人類非常棘手問題。 人類發展要順應自然,順應規律,而不要老是想到逆天改命。一切對抗大自然的事,最後多會被報復的。
  • 由於新冠病毒大流行 機器人成為骨幹勞動力
    打開APP 由於新冠病毒大流行 機器人成為骨幹勞動力 IEEE電氣電子工程師 發表於 2021-01-16 09:20:45
  • 英國未來7-10天高峰大決戰?首相衛生大臣均感染 NHS面對病人猛增...
    詹森症狀輕微 確認繼續領導國家抗疫詹森在視頻中不忘感謝全民醫療保健體系(NHS)和所有人為應對這場大流行而做出的努力,並重申留在家裡對於阻止新冠病毒的傳播至關重要。作為應對特殊時期的安排,本周初首相發言人曾證實,一旦首相詹森健康出現狀況(感染新冠病毒),外交大臣多米尼克·拉布將臨時主持首相工作。
  • 新冠大流行如何影響人類命運?著名學者聯名提出十大演化視角
    PNAS的一篇Perspective文章講了新冠病毒對人類社會行為的影響,從10個不同的角度,講解了新冠可能如何改變人類未來的演化:從演化的角度來看,那些追求更快生活史的人最有可能在大流行期間冒險進行面對面性行為,並成為潛在的超級傳播者。他們的特點是追求短期交配、頻繁更換伴侶、欺騙性交配策略以及陡峭的未來貶值(future discounting)。 雖然與大流行病有關的短期交配成本增加應該使得長期交配策略更具有吸引力,但實際上新冠肺炎也使得長期伴侶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