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時間問題,而不是我們是否會看到另一場致命疾病的全球爆發。公共衛生官員表示,在未來15年內,一種快速傳播的病原體有可能在全球範圍內爆發。
自此,我們國家近期的新冠病毒好像就驗證了這個道理。我們無從知曉到底是否是因為飲食所導致的。可是下列因素真的是病毒流行的重要原因。(以下觀點僅代表我個人)
1.人口增長
在1918年西班牙流感爆發期間,地球上的人口不到20億。這種廣泛傳播的疾病導致全球約2.5%的人口死亡,約5000萬人。今天,地球上有76億人口。另一場全球死亡率相同的大流行將導致1.9億人死亡。
高人口比率增加了傳染病的傳播。越來越多的人佔據了同一個區域,這導致了更多的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和更多的疾病傳播機會。
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地區,而且這個比例還在繼續增加。傳染病在主要城市迅速傳播。使用公共運輸工具的人彼此接觸密切。生活安排很擁擠。在許多國家,人口稠密的地區有貧民窟,那裡的人們生活在不衛生的環境中,這助長了細菌的生長和傳播。
2.抗生素耐藥性
在過去的70年裡,抗生素被用來治療由細菌引起的各種感染。但是隨著細菌變異並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這些藥物正在失去效力。抗生素抗性細菌引起的感染很難治療,有時甚至不可能治療。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前主任湯姆·弗裡登在2014年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抗生素抗性細菌可能導致下一次大流行。
CRE是一個非常令人擔憂的抗生素抗性細菌家族。CRE細菌因其對碳青黴烯類抗生素的耐藥性而得名,碳青黴烯類抗生素是一類非常有效的抗生素,通常對耐藥細菌有效。今年早些時候,世界衛生組織公布了12種最具抗生素耐藥性細菌的名單。在開發一種新的治療方法時,細菌是最需要立即關注的病原體。前三名被認為是「關鍵的」,都對碳青黴烯類抗生素有耐藥性。名單上剩餘的細菌菌株顯示出對某些抗生素的耐藥性,但不是最強的。這些病原體會導致肺炎、血液感染和淋病等疾病。
如果抗生素耐藥性問題得不到解決,許多容易治療的感染可能會被判死刑。不幸的是,製藥公司沒有優先開發新的抗生素。這一過程需要在研發成本上進行大量投資,並且由於患者僅在短時間內服用藥物,因此利潤較低。
3.持續的流感突變
專家指出,流感病毒是最有可能引發下一次大流行的病毒之一。不幸的是,這種知識並不意味著可以做任何事情來阻止它。
流感很難預測,也很難計劃。目前,最好的保護形式是季節性流感疫苗,這遠不可靠。科學家在流感季節開始前幾個月發明了年度疫苗。他們對哪些流感病毒株將會傳播做出有根據的猜測,並相應地準備疫苗。流感疫苗的效力每年都有所不同。在2015-2016年流感季節,大約有一半注射流感疫苗的人實際上受到了保護,免受了那一年活躍的病毒株的侵害。2014-2015年的流感季節更糟糕,只有19%的疫苗能夠預防當年的病毒。
只有少數流感病毒在世界範圍內傳播,但據信還有幾十種。每種病毒每年都會變異。菌株變異的程度是導致病毒危險程度的主要因素。一些流感突變非常輕微。人類免疫系統只需稍微改變一下就能識別出流感。這是季節性疫苗的創造者試圖預測和預防的。但是幾年後,流感經歷了如此劇烈的變異,以至於它幾乎成為一種全新的病毒。這些年導致了大流行,比如導致1918年西班牙流感的病毒突變。
4.旅行增加
現代旅行的頻率、速度和可及性是前所未有的。人們可以在一天內環遊世界。這意味著疾病可以同樣迅速地傳播。
旅行使人們面臨全新疾病或新的常見疾病的風險。去外國旅遊的人可能會無意中將細菌或病毒引入當地人口不太適應的地區。2014年伊波拉疫情在西非如此致命的一個原因是,該地區此前從未遇到過伊波拉病毒。他們毫無準備的衛生系統不熟悉如何治療這種疾病,當地居民也沒有自然免疫能力,也沒有因之前接觸過這種病毒而產生的耐受性。
此外,人們通常會花時間在為旅行期間傳染病傳播提供有利環境的地方,如飛機和酒店。這些環境迫使人們彼此密切接觸並分享細菌。在2003年非典爆發之初,一名被感染的中國醫生在生病和死亡之前住在香港的一家酒店。這種疾病傳播給住在同一家酒店的其他人,這些人隨後登上飛機,將病原體帶到其他國家。在中國醫生入住香港酒店的五個月內,非典已經感染了30多個國家的8000多人,其中774人死亡。
隨著全球旅行持續增加,傳染病的國際傳播也在增加。
5.森林砍伐
大約75%的新傳染病是人畜共患病,這意味著它們從動物傳播給人類。隨著人類和野生動物接觸頻率的增加,感染的風險也隨之增加。砍伐森林增加了伊波拉和瘧疾等疾病的發生,因為它破壞了宿主致病細菌的動物環境。當它們的棲息地被破壞時,動物們被迫到其他地方尋找食物和庇護,這通常會讓它們與人類有更密切的接觸。
認為砍伐森林會增加疾病傳播的想法並不新鮮。
90年代後期,一項對秘魯蚊子活動的研究表明,生活在森林砍伐地區的攜帶瘧疾的物種咬人的頻率比生活在未受影響的森林中的同類物種高出近300倍。根據2010年的一項研究,僅砍伐4%的巴西森林就導致瘧疾病例增加50%。砍伐森林也導致了巴西的極度乾旱。這導致人們將更多的水儲存在敞口容器中,這種做法會吸引蚊子,並被認為增加了寨卡病毒的傳播。
蚊子不是唯一受森林砍伐影響的疾病攜帶者。靈長類動物、蝙蝠和嚙齒類動物也充斥著感染人類的病原體。只要我們繼續侵佔動物的棲息地,我們就將繼續面臨新疾病的風險,其中一些疾病可能會被證明具有高度傳染性且無法治癒。
6.研究風險
2014年,美國科學家創造了一種與1918年西班牙流感非常相似的病毒。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研究人員利用一種叫做反向遺傳學的技術,從野生禽流感病毒株的碎片中製造出了這種病毒。他們還對病毒進行了變異,使其通過空氣傳播,這是最危險的致命疾病的特徵。
支持這項研究的科學家聲稱,重現這種危險的病毒是理解它給公眾帶來的風險的一個重要部分。但是許多科學家反對這些實驗,認為製造這些病毒的行為對人類構成了威脅。即使在安全性最高的實驗室裡,製造危險的病原體也是一項危險的活動。批評這種做法的人表示,幾乎沒有證據表明這些實驗確實有助於拯救生命,儘管它們肯定會危及生命。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流行病學教授警告說,如果一種危險的病毒從實驗室逃脫或被故意釋放,它可能會導致災難性的大流行。
7.世界衛生組織的回應
當下一種高傳染性和快速傳播的疾病開始在全球傳播時,準備將決定死亡人數。人們需要意識到威脅,以便採取預防措施。世界衛生組織是全球衛生的主要監督機構,他們負責在疫情爆發時發出警報。但是,不能相信世衛組織會及時這樣做。
最近的伊波拉疫情始於2014年初。世衛組織直到當年8月才宣布公共衛生緊急狀態。幾內亞和賴比瑞亞爆發疫情已經五個月了。一個由獨立的全球健康專家組成的小組稱,延誤造成了「不必要的痛苦和死亡」。
世衛組織因在伊波拉爆發期間反應遲緩而受到嚴厲批評。他們發誓要做出改進,這樣他們的響應時間和效率在將來會更好。我們將不得不希望這是真的,因為如果他們在識別下一次大流行時行動遲緩,那麼當他們為自己的拖延道歉的時候,危害就已經造成了。
8.氣候變化
媒介傳播的疾病是由跳蚤、蜱、蚊子或任何其他有機體傳播給人類的疾病。隨著氣候變化使全球變暖,這些疾病的發生率以及病例的地理範圍都有所增加。
瘧疾、寨卡病毒和登革熱只是蚊子傳播的許多致命病毒中的幾個,其中瘧疾是最致命的。蚊子在溫暖的氣候中茁壯成長。隨著越來越多的地區變得適合攜帶疾病的昆蟲,全球變暖會導致蚊子種群在地理上擴散。氣候變化也為蚊子的繁殖創造了更長的溫暖季節,產生了更多能夠將傳染病傳播給人類的管道。
跳蚤和扁蝨也在溫暖的氣候中茁壯成長,並傳播許多危險的疾病,包括剛果-克裡米亞出血熱、斑疹傷寒和萊姆病。
謹以此分析此次病毒的來源。
望: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