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里斯多德在大流行中會怎麼做?

2021-01-10 騰訊網

版式設計| 飛花領策劃| Johnny

2271 字 | 10 分鐘閱讀

大流行讓我們對道德有了更多思考

為生存而思考道德問題的人——道德哲學家——經常編造一些包含極不可能場景的思維實驗,來強調我們的理論。考慮一下我們應該採取任何必要的行動來拯救大多數生命的規則,這似乎是顯而易見的。

但是現在假設一個健康的年輕人來醫院做常規檢查。湊巧的是,這家醫院正在治療6名身患絕症的病人,每個人都需要不同的重要器官。所以醫生們決定對這個年輕人實施安樂死,用他的器官把6個病人從死亡邊緣救出來。這種情況是對功利主義的挑戰,功利主義認為,做正確的事就是為了實現大多數人的最大利益而行動。醫生們已經這麼做了——但他們做對了嗎?

使現在這個時刻如此超現實的原因是,在我們面對大流行的時候,道德哲學家們幻想出來的古怪情形已經變成了現實。面臨呼吸機等關鍵設備短缺的醫生們被要求做出一個可怕的決定:為了其他人的生命,他們應該犧牲誰的生命。

在社會層面,我們也面臨著不可能的選擇。為了遏制病毒的傳播,需要無情的社交隔離,這與拯救經濟的需要是不一致的,因為經濟對健康和福祉的好處是分散的。

是否應該鼓勵那些能更好地在病毒中生存下來的健康的年輕人重返社會,恢復正常活動,即使這將延長病毒的循環,並對那些不那麼頑強的人造成致命的後果?

儘管新冠病毒在很多方面都是獨一無二的,但瘟疫和人類一樣古老,個人和社會之間的權利和利益的緊張關係也一樣古老。偉大的思想家們已經對這些矛盾思考了幾千年,我們可以從他們中最優秀的人身上學到東西:亞里斯多德、約翰·斯圖亞特·穆勒和伊曼努爾·康德,他們每個人都對永恆的道德問題提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法。

救命還是救經濟?亞里斯多德會怎麼想

密爾,一個細微差別的功利主義者,會對思想實驗中假想的醫生說,功利主義的計算必須應用於規則,而不是具體的行為。考慮到人類行動者的知識和善良有限,一項允許醫生為拯救他人而殺死一些生命的醫院政策,最終傷害的人會比那些說「不傷害」的人更多。

美國各州州長是否可以向密爾提出申訴,證明他們在流感大流行期間保持宗教場所開放的決定是合理的,因為這一決定承認人們有自主決定的自由。當然不是。密爾像所有人一樣頌揚自由,但他繼續寫道:「唯一配得上這個名字的自由,就是以自己的方式追求自己的利益,只要我們不試圖剝奪他人的利益。」是的,敬拜的人應該有敬拜的自由,但是疾病的傳染性意味著他們會剝奪他人的自由,特別是他們選擇健康地生存的自由。

伊曼努爾·康德不是功利主義者。他認為某些行為本質上是正確的,其他行為本質上是錯誤的,與它們的後果無關,這些後果往往過於複雜,我們無法計算。那麼我們如何判斷一個行為是否具有內在價值呢?

哲學家約翰·斯圖亞特·穆勒

康德提出了兩個檢驗。首先是普遍化。每一個行為的背後都隱藏著一個格言,它默默地支配著人們做出行動的決定。對於康德來說,我們判斷一個行為的道德價值是通過看它的準則是否可以被普遍化為一個所有人都可以遵循的規則。

想想流感大流行引發的恐慌性購買吧。一個人因為擔心衛生紙短缺而多買了幾卷衛生紙,這本身並不會對任何人造成傷害。但他或她的行為準則是,如果有潛在的供應短缺,那就儲備起來。這條規則通不過通用化測試。不管什麼商品,當每個人都囤積它時,它就會造成人們正在對衝的短缺。

康德的第二個標準是目的自為檢驗:無論你對待自己還是他人,都不要簡單地把他們當作達到目的的手段,而是當作目的本身。要理解康德的思想,我們必須明白,康德和密爾一樣,認為自由的行使是人類尊嚴的基礎。把某人僅僅當作一種手段,就是把他們捲入一項他們原則上不能同意的行動計劃。通過篡奪他們的自由,你在削弱他們的人性。

這可能適用於優先發展經濟的社會困境,因為經濟給許多人帶來了廣泛的好處,而第一批重返工作崗位的先驅者卻為此付出了代價。如果年輕人和健康的人被派去推動經濟,他們不是被當作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嗎?他們會同意自己接觸到新冠病毒,還是會同意將疾病傳染給自己的親人?

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

功利主義和康德主義的區別不應掩蓋二者的相似之處。兩人都認為道德的意義在於,通過承認他人的私利來調節個人的私利。儘管兩人都認為個人的選擇權對人的尊嚴至關重要,但兩人也都認為,道德要求我們以對公共利益的承認來調和這種個人主義。在這兩種觀點的背後,我們發現了關鍵的道德洞察力,即所有人都是重要的。

第三種選擇,與這兩位啟蒙哲學家的信念相反,是亞里斯多德的美德倫理學。亞裡斯多德特別指出了自我美德的培養,包括節制、勇氣、公正和寬宏大量。我們應該培養這些美德的原因完全是出於自我利益:過最好的生活,過富足的生活,或者他所說的幸福的生活。同時,有道德的人也有益於他的社會,雖然這可能使他受到愛戴和尊重,但這些副作用並不是使他成為有道德的人的原因。

慷慨的美德在我們當前的困境中尤為重要。這不僅僅是做出犧牲的意願。寬宏大量的人會給予,亞里斯多德寫道,「正確的,因為他會給予正確的人,正確的數量,在正確的時間,並滿足所有其他條件的權利給予。他寫道,在所有善良的人當中,慷慨的人「或許是最受愛戴的,因為他們對他人有益」。

因此,我們感到醫護人員晝夜不停地工作以拯救他們的病人,科學家們把他們通常研究的問題放在一邊,轉而研究病毒,製造商們把他們的生產線從小部件轉向呼吸機和N95口罩。你們不僅僅是在表現一種慷慨的精神,而是在運用獨特的、不可替代的資產,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數量,給合適的人。

無論他們給予我們的好處是他們行動的目標,還是他們美德的快樂副產品,他們的慷慨公正地贏得了我們的愛和尊重。

相關焦點

  • 鬍子悅:解讀亞里斯多德哲學理論中的行動
    亞里斯多德認為德性是使事物的狀態變好,且其實現活動出色的完成的品質。而對於人而言,亞里斯多德認為德性在於人的靈魂的實現活動,促使人把握行動的程度,達到人的情感與行動的相對平衡。德性也可用於人們對出色的實踐行動的稱讚,它是對人的行動能適度出色地完成的稱讚。幸福作為最高的善,會以人的一生為參考的時間,且其他實踐中的善受到這個最高的善的指引,這種指引就是稱讚。
  • 亞里斯多德範疇理論中的符號指謂問題
    這條對於「是」的區分之路到亞里斯多德展開為一個大的局面,這就是他的範疇理論。亞里斯多德的範疇理論緊扣「s是p」的指謂結構去考察諸「是」的區別,切中了符號指謂問題的關鍵。在這個意義上,他使希臘語的自然特質跟符號指謂的一般本質高度契合起來。 當然,希臘文的「是」也只是人類符號指謂達到自我意識的一條便捷路徑,而不是必要條件。
  • 亞里斯多德詳解
    考情分析:亞里斯多德的教育觀在教師招聘考試過程中出題形式主要為客觀題,題目類型大多為識記性題目,題型為單選、多選、判斷等。對於近幾年考試過程中不僅會考察一些教材常見的知識點,另外其中的細節和更深層次的歷史淵源也很重要,幫助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之上進行識記。
  • 亞里斯多德:經典語錄中的其人其事,應當知曉的智慧
    當兩個小球同時落地時,在場的所有人都驚呆了,這一實驗推翻了亞里斯多德影響了2000多年的理論。(亞裡士多理論:物體下滑的快慢由物體本身的重量決定。)那個時候,我們會以一個人某一觀點的錯誤去否定他的全部,這真是管中窺豹。
  • 亞里斯多德的錯誤
    他私下裡做了多次驗證實驗後發現,關於自由落體的速度這個問題,很不幸亞里斯多德這位古希臘的聖人沒有言中。為了向世人證明自己的這一重大發現,伽利格特意選了一個風和日麗的好日子,請到了一些大學的老教授們來到比薩斜塔下。他帶了兩個重量相差懸殊的鐵球登上了樓頂,當眾進行了一次自由落體實驗。實驗結果表明,年輕的伽利略推翻了近兩千歲的亞里斯多德。
  • 亞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
    亞里斯多德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也是很有影響的教育家。他知識廣泛,被稱為百科全書式的思想家。17歲求學於柏拉圖,是柏拉圖的得意門生。一方面繼承了柏拉圖的靈魂論和培養哲學王的思想,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獨特的教育思想,其教育觀點散見於他的《政治學》和《尼各馬科倫理學》兩部著作中。中公教育為各位考生總結了教師考試中關於亞里斯多德的重要考點。
  • 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
    在了解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之前,我們要從蘇格拉底說起。蘇格拉底是古希臘最具智慧的思想家之一,可他的思想主要集中在倫理和政治上,與科學哲學並沒有太大關係。那麼為什麼還要提到蘇格拉底?因為他是柏拉圖的老師,而柏拉圖又是亞里斯多德的老師,他們二人正是西方科學哲學的源頭。蘇格拉底似乎不是一個喜歡動筆的哲學家,他生前連一本著作都沒有!
  • 亞里斯多德的「卡塔西斯」
    趙新宇  天津財經大學教師 柏拉圖弟子亞里斯多德(公元前384-前322),不僅是偉大的哲學家,在醫學上,也是一位偉大的先驅者。亞里斯多德是古希臘醫聖阿斯克勒庇奧斯後裔,其父尼各馬科是馬其頓宮廷御醫。
  • 亞里斯多德:歸因是人思維的習慣
    例如當危機迫近時,我們情緒上既焦慮又恐懼,行為上會產生懦弱並想要退縮,而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用勇氣來平衡它們,再例如與他人意見不合時,我們情緒上既焦躁又憤怒,並產生想要攻擊對方的行為,而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用耐心來平衡它們,亞里斯多德說想要擁有道德美善,則是習慣的結果,這需要時間、練習和勇氣。
  • 亞里斯多德文論思想
    亞里斯多德先生是古希臘時期著名哲學家,文藝理論家,他是現實主義文學理論的奠基者。他的著作主要有《詩學》和《修辭學》。老先生的文藝理論也是很有意思的。下面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我們討論的是亞里斯多德的文論思想,那麼問題就來了,文藝理論是什麼呢?老先生給了我們答案。
  • 亞里斯多德——古希臘美學的集大成者
    亞里斯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著作等身,內容系統、廣泛和豐富,並是古希臘美學的集大成者,他與蘇格拉底、柏拉圖一起被譽為西方哲學的奠基人。亞里斯多德是柏拉圖的學生,在「柏拉圖學園」學習20年,他對自己的老師充滿崇敬之情,但是,亞里斯多德不盲目崇拜老師,他有一句名言:「吾愛吾師,但吾更愛真理」。亞里斯多德出於對事實的尊重和力求簡明透徹的理解,他發現柏拉圖的理論存在著矛盾與混亂。他對老師進行了批判,提出了自己的哲學觀點:一般就在個體之中,一般是不能脫離開具體事物而存在的。
  • 百科全書式的哲學家-亞里斯多德
    亞里斯多德,世界古代史上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稱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圖的學生,柏拉圖又是蘇格拉底的學生,三者並稱為「古希臘三哲」。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涉及柏拉圖的知識主要以客觀題為主,主要考查人物與觀點、著作等匹配與辨別。1.稱號:百科全書式的哲學家。【教綜易錯1000題】領取注意事項!
  • 亞里斯多德《政治學》讀書筆記
    二、亞里斯多德關於政體的判斷亞里斯多德的政治學中影響最為深遠的就是其對於政體的分類和描述了。在亞里斯多德這本《政治學》中,最重要的章節是第三、四兩卷。第三卷中,亞里斯多德辨析了城邦政治的幾種模式和標準,並進行了優劣的比較。卷四承接上文,著重分析了平民政制和寡頭政制,並褒揚了共和政製作為一種較為穩定的混合政制。
  • 邏輯思維與亞里斯多德的形上學
    於是,這不可避免的會變成「是」與「真」的考量。所以,從泰勒斯之後,一直到畢達哥拉斯和柏拉圖,尤其體現在巴門尼德,哲學家們在討論中發現了一些線索,它與認識相關,與真相相關。我們怎麼來研究形上學,怎麼定義形上學的基礎?我們又怎麼把「什麼』是』什麼」這種判斷的句子抽象成一個概念呢?
  • 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的理想國
    亞里斯多德17歲的時候進入柏拉圖學園接受教育,並在那兒度過了20多年光景,直至柏拉圖逝世。後來他成立了自己的學園「呂克昂」(Lyceum),在其中講授的哲學不管是在方法還是內容上都與尊師截然不同。在學問研究中,亞里斯多德比之前任何一位哲學家都要重視觀察以及數據的嚴格分類。因此他常被視為實證科學及科學方法之父。
  • 亞里斯多德是希臘古代世界最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
    亞里斯多德首先是個偉大的哲學家,他雖然是柏拉圖的學生,但卻拋棄了他的老師所持的唯心主義觀點。柏拉圖認為理念是實物的原型,它不依賴於實物而獨立存在。亞里斯多德則認為實在界乃是由各種本身的形式與質料和諧一致的事物所組成的。「質料」是事物組成的材料,「形式」則是每一件事物的個別特徵。就像是現在有一隻鼓翅亂飛的雞,這隻雞的「形式」是它會鼓翅、會咕咕叫、會下蛋等。
  • 亞里斯多德悖論,一個思考下去會顛覆你的數學認知的難題
    科學誕生的三百年來,顛覆了過往人類對於世界的認知,但是由於現有的科學水平有限,人類對於世界的認知還存在著很多的局限,不論是在宏觀領域,還是在微觀世界,認知上的局限都存在著,而這種認知局限就會催生出很多的疑問,對於很多的問題,這種認知上的局限會導致悖論的產生。
  • 比薩斜塔伽利略鐵球落體實驗,亞里斯多德為什麼會犯錯,是他蠢?
    實驗推翻了亞里斯多德「物體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學說。課堂上老師對亞里斯多德鄙夷的眼光基本上是一般中國人對亞里斯多德的最初印象,亞里斯多德在年少的我們心中基本是反科學的代名詞。然詭異之處這個簡單實驗可以推翻的結論在亞里斯多德之後1900年內被奉為圭臬,讓年少的我們常常感慨生不逢時失去了青史留名的機會。
  • 這還是你認識的亞里斯多德嗎?
    伽利略的試驗,動搖了亞里斯多德在物理學中長期佔統治地位的臆斷,在觀眾中引起了極大的震動。從而我們認為亞里斯多德學派的觀點基本是唯心的,他是憑主觀思考和純推理方法作結論的,所以是充斥著謬誤。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亞里斯多德有關實體的幾種分法
    至於系動詞ειμι,我們知道,它在希臘語中具有兩層內涵,一個是作系詞用,相當於「是」,另一個是作動詞用,表示「存在」。亞里斯多德的邏輯學著作以《工具論》為總名,包括《範疇篇》《解釋篇》《前分析篇》《後分析篇》《辯謬篇》《論題篇》,它們分別研究了謂詞邏輯、命題邏輯、三段論推理邏輯和辯證邏輯,奠定了形式邏輯的基本理論框架和理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