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爾的名畫《雅典學院》(來源:wikipedia)
你喜歡先提出理論、再找證據慢慢去證明?還是喜歡先細心觀察、再得出結論?你想逃脫感官的世界,去探索永恆的思想?還是對體驗自然界事物的變化,而充滿興趣?你是個理想主義者還是經驗主義者?或者說,你是個柏拉圖主義者還是亞里斯多德主義者呢?
思索這些問題之前,你肯定充滿了疑惑。別著急,我們先一起回到公元前300多年的古希臘。
在了解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之前,我們要從蘇格拉底說起。蘇格拉底是古希臘最具智慧的思想家之一,可他的思想主要集中在倫理和政治上,與科學哲學並沒有太大關係。那麼為什麼還要提到蘇格拉底?因為他是柏拉圖的老師,而柏拉圖又是亞里斯多德的老師,他們二人正是西方科學哲學的源頭。
蘇格拉底似乎不是一個喜歡動筆的哲學家,他生前連一本著作都沒有!還多虧了柏拉圖,他記錄了老師生前的許多故事與對話,並整理成書,命名為《理想國》。在理想的國度中,柏拉圖認為國家應由哲學家治理。而現實中,柏拉圖追求永恆不變的理念,認為這個變化的世界之外,一定存在另一個穩定的、絕對的和永恆的世界。這種理想主義雖然有些不切實際,但卻是早期哲學極為重要的思想。
與柏拉圖脫離現實的理想國不同,他最出名的學生——亞里斯多德則把哲學更多地放在了自然上。亞里斯多德的愛好是觀察事物,他觀察一切,思考一切。他認為每個生命都有靈魂,動物有觸覺、嗅覺、味覺、聽覺,植物有營養機制,這些都是靈魂的體現,他把這些寫進書中,取名《論靈魂》,而這也是第一本將哲學與生物學結合起來的著作。也是通過觀察動物,亞里斯多德在另一本著作《動物志》中,對動物進行了分類研究,這種分類的方法與後來著名的三段論十分相似,是科學與哲學相關聯的重要表現。
世界是由什麼構成的?哲學家們對此討論紛紛。在柏拉圖之前,就有哲學家提出世界由火、地、水、風四種元素構成。但柏拉圖首次提出了「元素」的概念,使得「四元素說」更加清晰、易懂。而後,亞里斯多德在老師的基礎上,又構想出五元素說,在四種元素中再加上了「乙太」——一種在天空之上大量存在的元素。這些哲學理論在當時是十分先進的,以至於有人感嘆道,亞里斯多德一定是個外星人,不然怎麼會擁有這麼多超前的想法!
在教書育人上,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也都有著巨大的貢獻。為了教人們正確學習蘇格拉底思想,柏拉圖創立了「柏拉圖學院」,又叫「阿加德米」學院。學院不僅鑽研哲學、政治、法律,對動物學、植物學、地理學、天文學也進行了初步的研究。而今天,阿基德米(academy)已經是高等教育的代名詞了。而亞里斯多德不喜歡刻板的學習,在他後來創立的「呂克昂學院」中,亞里斯多德為學院開造了許多林蔭路。據說,在他的學院中,大家都是邊走路邊學習的。也正在這樣瀟灑的學習方式,呂克昂學院又有了「逍遙派學院」的稱呼。
同科學一樣,哲學也是一個不斷質疑、不斷追尋真理的過程。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作為西方科學哲學的源頭,為以後伽利略、培根、笛卡爾、牛頓等人對科學的哲學探索,提供了思想的寶庫。從此,科學哲學漸漸成熟、豐富,成為了獨立的學科。
參考資料:
https://wiki.mbalib.com/wiki/%E7%A7%91%E5%AD%A6%E5%93%B2%E5%AD%A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F%A4%E5%85%B8%E5%85%83%E7%B4%A0
作者:董依明
審稿:魏瀟,中科院心理所博士後研究員、中山大學神經生物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