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里斯多德是希臘古代世界最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

2020-12-05 中庸歷史科

亞里斯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臘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是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的老師。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辦了一所叫呂克昂的學校,被稱為逍遙學派。馬克思曾稱亞里斯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博學的人物,恩格斯稱他是古代的黑格爾。

亞里斯多德首先是個偉大的哲學家,他雖然是柏拉圖的學生,但卻拋棄了他的老師所持的唯心主義觀點。柏拉圖認為理念是實物的原型,它不依賴於實物而獨立存在。亞里斯多德則認為實在界乃是由各種本身的形式與質料和諧一致的事物所組成的。「質料」是事物組成的材料,「形式」則是每一件事物的個別特徵。就像是現在有一隻鼓翅亂飛的雞,這隻雞的「形式」是它會鼓翅、會咕咕叫、會下蛋等。當這隻雞死時,「形式」也就不再存在,唯一剩下的就是雞的物質。柏拉圖斷言感覺不可能是真實知識的源泉。亞里斯多德卻認為知識起源於感覺。

這些思想已經包含了一些唯物主義的因素。亞里斯多德和柏拉圖一樣,認為理性方案和目的是一切自然過程的指導原理。可是亞里斯多德對因果性的看法比柏拉圖的更為豐富,因為他接受了一些古希臘時期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他指出,因主要有四種,第一種是質料因,即形成物體的主要物質。第二種是形式因,即主要物質被賦予的設計圖案和形狀。第三種是動力因,即為實現這類設計而提供的機構和作用。第四種是目的因,即設計物體所要達到的目的。舉個例子來說,制陶者的陶土為陶器提供其質料因,而陶器的設計樣式則是它的形式因,制陶者的輪子和雙手是動力因,而陶器打算派的用途是目的因。亞里斯多德本人看中的是物體的形式因和目的因,他相信形式因蘊藏在一切自然物體和作用之內。

開始這些形式因是潛伏著的,但是物體或者生物一旦有了發展,這些形式因就顯露出來了。最後,物體或者生物達到完成階段,其製成品就被用來實現原來設計的目的,即為目的因服務。他還認為,在具體事物中,沒有無質料的形式,也沒有無形式的質料,質料與形式的結合過程,就是潛能轉化為現實的運動。這一理論表現出自發的辯證法的思想。

亞里斯多德在哲學上最大的貢獻在於創立了形式邏輯這一重要分支學科。邏輯思維是亞里斯多德在眾多領域建樹卓越的支柱,這種思維方式自始至終貫穿於他的研究、統計和思考之中。當然,他也犯錯誤,但次數很少。

亞里斯多德認為運行的天體是物質的實體,地球是球形的,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天體由不同的物質組成,地球上的物質是由水氣火土四種元素組成,天體由第五種元素「以太」構成。

亞里斯多德反對原子論;不承認有真空存在;他還認為物體只有在外力推動下才運動,外力停止,運動也就停止;還認為作自由落體運動的物體重的比輕的落得快(此結論後被伽利略推翻)!

1. 地上世界由土、水、氣、火,四大元素組成。其中每種元素都代表四種基本特性(幹、溼、冷、熱)中兩種特性的組合。土=幹+冷;水=溼+冷;氣=溼+熱;火=幹+熱。

2. 天上世界由以太組成(行星等)。

在物理學的力學上,亞裡斯多德的成就也不少,但是最常被提到的,卻是他所犯的錯誤。亞裡斯多德提出的假設是「凡是運動的物體,一定有推動者在推著它運動——是建立在日常經驗上。若你看到一個東西在移動,你就會尋找一個推動它的東西(像是我們的手、身體)。當沒什麼東西推它時,它就會停止移動,是一個推著一個,不能無限制地追溯上去,「必然存在第一推動者」,中古世紀的基督教說「第一推動者」 就是指上帝,並將亞裡斯多德的學說,與基督教教義結合。這樣的結合讓亞裡斯多德的學說成為權威學說,一直到了牛頓手裡,才建立正確的力學學說。另外,亞裡斯多德又認為較重物體的下墜速度會比較輕物體的快,這個錯誤觀點要到十六世紀,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從比薩塔上擲下兩個不同重量圓球的實驗中才被推翻。

還有亞里斯多德認為白色是一種再純不過的光,而平常我們所見到的各種顏色是因為某種原因而發生變化的光,是不純淨的,這種結論直到17世紀大家對這一種結論堅信不移,為了驗證之一觀點,牛頓把一個三稜鏡放在陽光下,陽光透過三稜鏡後形成了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組成的光帶照射在光屏上,牛頓得到了跟人們原先一直認為正確的觀點完全相反的結論:白光是由這七種顏色的光組成的,這七種光才是純淨的。

他對五百多種不同的植物動物進行了分類,至少對五十多種動物進行了解剖研究,指出鯨魚是胎生的,還考察了小雞胚胎的發育過程。亞歷山大大帝在遠徵途中經常給他捎回各種動植物標本。

在達爾文之前沒有一個人比亞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對我們了解生物界作出的貢獻更多。他的生物學知識很廣博,知識來源也很廣泛。他在少年時期曾當過醫師的學徒,後來又在勒斯波斯島居住過三年,花了很多時間研究海洋生物。生物學史的各個方面幾乎都得從亞里斯多德開始。他是將生物學分門別類的一第一個人,並為之寫出了專門著作(如動物分類,動物繁殖等一等),他首先發現了比較法的啟發意義並理所當然地被尊稱為比較法的創始人。他也是詳細敘述很多種動物生活史的第一個人。他寫出了關於生殖生物學和生活史的第一本書。他特別注意生物多樣性現象以及動植物之間的區別的意義。雖然他沒有提出正式的分類(法),但是他按一定的標準對動物進行了分類,而且他對無脊椎動物的分類比兩千年後林奈的分類更合理。在生理學上他大都採用了傳統觀點因而並不出色。和他的前輩比較起來,他是一個堅定的經驗主義者。他的推論總是植根於他過去的觀察。他在《動物繁殖》(De generatione animalium 760b28)一文中曾明確表示從感官所得到的信息(知識)是首位的,超過理智思考所能提供的信息。在這一方面他和經院哲學家中的亞里斯多德派完全不同,後者認為單憑推論就能推論出一切問題。

亞里斯多德的顯著特點是追究原因,他並不滿足於僅僅提出「怎樣」的問題,而且還提出「為什麼」的問題,這在當時來說是非常了不起的。為什麼有機體從一個受精卵發育成完整的成體?為什麼生物界中目的導向的活動和行為如此之多?他清楚地了解僅僅構成軀體的原材料並不具備發展成複雜有機體的能力。必然有某種額外的東西存在,他稱之為eidos。和柏拉圖所下的定義完全不同,亞里斯多德的eidos是程序目的性原則,在他的思想中這詞所表示的意思和現代生物學家的遺傳程序所表達的完全一樣。和柏拉圖相反,柏拉圖認定有一種外在的力量用來解釋自然界的秩序,特別是它的趨向於複雜化和達到目標的傾向,而亞里斯多德則認為自然物按本身的性質而行動,所有的自然現象都是作用過程或過程的表現。由於任何過程都有目的,所以他認為對目的的研究是研究自然的主要組成部分。

因此對亞里斯多德來說,一切結構和生物性活動都有其生物學意義,或者就像我們現在所說的,有其適應意義。亞里斯多德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解釋這些意義。亞里斯多德的「為什麼」問題在生物學史上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為什麼?」是進化生物學家在其研究中所提出的最重要的問題。關於世界的起源和性質有四種設想:(1)持續時間短的靜止世界(猶太-基督教創造的世界);(2)持續時間無限的靜止世界(亞里斯多德的世界觀);(3)循環變化的世界,鼎盛時期與衰敗時期交相更替;(4)逐漸進化的世界(拉馬克,達爾文的觀點)。亞里斯多德堅信世界基本完美無缺從而排除了進化的觀點。亞里斯多德的先進思想只是近幾十年才得到充分肯定。他在過去幾個世紀中之所以聲名狼藉有幾個原因。一個原因是託馬斯主義者奉他為他們的權威哲學家,後來當經院哲學聲譽掃地時,亞里斯多德也就自然地跟著倒了黴。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在十六,十七世紀科學革命時期中幾乎全部著重點都放在物理科學上。由於亞里斯多德發展了著名的生物學哲學,同時不幸地認為宏觀世界與微觀世界可以同樣看待,人們便將他的生物學思想引用於物理學和宇宙學。

這樣一來就產生了可悲的後果,正如十六、十七、十八世紀中培根,笛卡爾以及許多其它學者一再指責的那樣。考慮到亞里斯多德的大部分研究是如此出色,如此富有創造性,這些學者對他的百般非難與嘲諷真是難以令人理解。隨著生物科學從物理科學中解放出來的程度,現代對亞里斯多德的重要性的重新評價也隨之增長。只是當現在對生物有機體的雙重性充分認識了之後才領悟到生長發育和功能的設計藍圖——遺傳程序就相當於亞里斯多德所假定的造型因素(formative-principle)。幾百年來哲學界和物理學界一直對亞里斯多德這樣的一些博物學家的意見充耳不聞,這些博物學家認為為了從蛙卵形成青蛙,從雞蛋變成雞,就必需要有比物理學定律更多的一些東西(Mayr,1976)。

這並不需要任何精靈妖魔,所需要的只是承認複雜的生物系統是具有三十多億年歷史的遺傳程序的產物。般有什麼東西比宏觀世界與微觀世界遵從同一法則的荒誕說法更能引起消耗無謂精力的爭論。現在還沒有跡象表明這種見識已經波及到大多數哲學家,不過在生物學家中已經開始認識到這一點。希臘的三種生物學傳統在亞里斯多德之後仍然繼續流行。博物學,特別是植物的描述和分類在TheophrastusS和Dioscorides的著作中達到了新的高度,而Pliny(公元23-79)則對動物學感興趣,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編纂者。生物醫學傳統到蓋論(Galen,公元131~200)時達到高峰,他的影響一直持續到19世紀。亞里斯多德以後的哲學界中,在伊壁鳩魯學派和斯多噶學派之間產生了分化。伊壁鳩魯(公元前342—271)及其學派以德謨克利特的觀點為依據,認為萬物都由不變的原子構成,原子不停地旋轉並隨機地相互碰撞。伊壁鳩魯對生物和非生物世界作出了深思熟慮的唯物主義解釋,認為一切事物都經由自然原因發生。就地看來生命是由於無生命物質運動的結果。生命如何表現則取決於構型合適的原子如何裝配,他的這種解釋是非常現代化的。

Lucretius(公元前99-55)是他的追隨者之一,也是一位同樣毫不妥協的原子論唯物主義者。他們兩人都反對亞里斯多德的目的論思想。Lucretius提出了一種理由充分的論點來反對設計概念。此外他還發表過一些論點,這些論點在十八、十九世紀又一再被提及。然而他在批評某些原子論者時又極力為亞里斯多德辯護,這些原子論者認為通過水與火的偶然相互作用可以產生獅子和橡樹。在這個方面,蓋倫同意他的意見。

伊壁鳩魯學派的論點主要是針對斯多噶學派的,後者支持泛神論(多神論)並深信世界是為了人類的利益而被設計創造出來的。按照他們的意見,哲學的目的是認識和了解世界的秩序,後來自然神學就導源於斯多噶學派。斯多噶學派不承認機遇是世界的因素之一;認為任何事物都是有目的,決定論的。他們是嚴格的人類中心論者,十分強調有智慧的人類和由本能驅使的動物之間的區別(Pohlenz,1948)。

Lucretius和蓋倫以後一直到文藝復興,生物學中並沒有出現真正有意義的事態。就我所知阿拉伯人對生物學沒有作出重要貢獻,即使有兩位著名的,對生物學極感興趣的阿拉伯學者Avicenna(980—1037)和Aberrhos(Ibn Rosh,1120-1198)也是如此。不過,通過阿拉伯人的翻譯才使得西方世界重新認識亞里斯多德,這可能是阿拉伯人對生物學史所作出的最偉大貢獻,其它的貢獻則是更間接的。希臘人是偉大的思想家,但並不重視實驗。(Regenbogen,1931)。與之相反,阿拉伯人是偉大的實驗家,甚至可以說他們奠定了以後興起的實驗科學的基礎。然而通向這最後目標的路程極為曲折,冶金術就是最重要的中間站。

亞里斯多德認為分析學或邏輯學是一切科學的工具。他是形式邏輯學的奠基人,他力圖把思維形式和存在聯繫起來,並按照客觀實際來闡明邏輯的範疇。亞里斯多德把他的發現運用到科學理論上來。作為例證,他選擇了數學學科,特別是幾何學,因為幾何學當時已經從泰勒斯想對土地測量的經驗規則給予合理說明的早期試驗階段,過渡到後來的具有比較完備的演繹形式的階段。但是,邏輯學的三段論法對實驗科學確實毫無用處的。因為實驗科學所追求的目標是發現,而不是從公認的前提得到形式證明。從元素不能再分割為更簡單的物體的前提出發,在1890年未嘗不可提出一個正確的已知元素表,但是到1920年,再運用這個前提就會把一切放射性元素排除在外。前提既然已經改變,「元素」一詞的意義也就改變了。但是,這個事實並不能證明三段論是沒用的,也不能就此認定現代物理學是錯誤的。幸運的是,現代的實驗家並不再為邏輯形式而耗費心神了,但希臘和中古時代的科學界卻在亞里斯多德的權威下,運用演繹法把許多錯誤的權威說成是絕對正確的,並用欺騙性的邏輯形式進行了許多錯誤的推論。

亞里斯多德認為理性的發展是教育的最終目的,主張國家應對奴隸主子弟進行公共教育。使他們的身體、德行和智慧得以和諧地發展。在教學方法上,亞里斯多德重視練習與實踐的作用。如在音樂教學中,他經常安排兒童登臺演奏,現場體驗,熟練技術,提高水平。在師生關係上,亞里斯多德不是對導師一味言聽計從,唯唯諾諾,而是在繼承的基礎上敢於思考、堅持真理、勇於挑戰。他那「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的品格,鼓舞著他把柏拉圖建立起來的教學理論推進到了一個更高的水平。

亞里斯多德的教學思想是建立在他的人性論、認識論及其對於兒童身心發展考察的基礎之上的。他把人的靈魂分為兩個部分,一是非理性靈魂,其功能是本能、感覺、欲望等,二是理性靈魂,其功能是思維、理解、認識等。他認為在人的認識過程中,靈魂的主要功能是感覺和思考。靈魂藉助於感覺器官而感知外界事物,那被感覺的東西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從而承認感覺在認識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他又認為感覺在這裡只起到一種誘發的作用,真理和知識只有通過理性的思考才能獲得。因此,亞里斯多德的教學目的是發展靈魂高級部分的理性。

亞里斯多德為其哲學學校設立了「百科全書」式的課程。他主張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且在不同時期各有所側重。幼兒期以身體發展(體育)為主;少年期以音樂教育為核心、以德、智、美為主要內容;高年級要學習文法、修辭、詩歌、文學、哲學、倫理學、政治學以及算術、幾何、天文、音樂等學科。但不管怎樣,重心都應放在發展學生的智力上。他特別強調音樂在培養兒童一般修養上的作用。認為音樂具有娛樂、陶冶性情、涵養理性三種功能,它能使人解疲乏、煉心智、塑造性格、激蕩心靈,進而通過沉思進入理性的、高尚的道德境界。在體育教學中,他不同意教師只讓學生進行嚴酷甚至痛苦的訓練,要教「簡便的體操」和「輕巧的武藝」,著重於讓兒童身體正常發展。

《政治學》是古希臘思想家最重要的政治學論著。成書於公元前326年。中譯本由吳頌皋、吳旭初據英國B.喬維特英譯本(1921年修訂版)譯出,商務印書館於1934年出版。1965年8月商務印書館出版吳壽彭譯本。全書在對100多個城邦政制分析比較的基礎上,從人是天然的政治動物這一前提出發,系統論述了什麼是對公民最好的國家。全書共8卷103章,按內容可分4部分。①第1、3卷,探討城邦、政體等基本理論。認為城邦是至高而廣涵的一種社會團體,追求最高最廣的善業。人類是天生的政治動物,經家庭、村坊而組成城邦。政體按其宗旨及最高統治權執行者的人數,分為正宗與變態兩大類。前者為君主、貴族、共和3種,後者為僭主、寡頭、平民3種。②第2卷,批駁取消私有財產和家庭的主張,評析當時的各種政制。③第4、5、6卷,論述現實中的平民、寡頭、共和等政體的具體形態、變革原因及其防範措施,提出以中產階級為主體的共和政體是最穩定的政體。④第7、8卷,論述理想城邦中的道德、人口、疆域、民族性和教育等問題。《政治學》被公認為西方傳統政治學的開創之作。它所建立的體系和一系列政治觀點,對西方政治思想的發展產生過深遠影響。

相關焦點

  • 百科全書式的哲學家-亞里斯多德
    亞里斯多德,世界古代史上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稱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圖的學生,柏拉圖又是蘇格拉底的學生,三者並稱為「古希臘三哲」。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涉及柏拉圖的知識主要以客觀題為主,主要考查人物與觀點、著作等匹配與辨別。1.稱號:百科全書式的哲學家。【教綜易錯1000題】領取注意事項!
  • 這還是你認識的亞里斯多德嗎?
    伽利略的試驗,動搖了亞里斯多德在物理學中長期佔統治地位的臆斷,在觀眾中引起了極大的震動。從而我們認為亞里斯多德學派的觀點基本是唯心的,他是憑主觀思考和純推理方法作結論的,所以是充斥著謬誤。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希臘文化和阿拉伯文化在西歐學術復興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薩拉諾學校作為一個希臘、阿拉伯和猶太影響的匯集地,特別是在醫學研究方面翻譯、保留和吸收了許多希臘和東方的醫學思想。在西西里諾曼第王國,伊斯蘭、猶太和希臘文化同樣受到重視,腓特烈二世本人就懂阿拉伯文、希臘文、拉丁文等多種語言,他將伊斯蘭教和猶太教的科學家及哲學家帶到他的宮廷,酬以巨款,要他們將希臘和阿拉伯的科學古籍翻譯成拉丁文。
  • 地心說集大成者亞里斯多德
    ,古希臘人,世界古代史上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稱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他與柏拉圖、蘇格拉底並稱「希臘三賢」。亞里斯多德出生於公元前384年,父親是一位御醫,算是當時的中產階級。18歲時被送到柏拉圖學院學習,一學就是20年。在這20年的苦學,為他以後的博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最博學的人「亞里斯多德」,20句經典名言,有深度的思想值得擁有
    今天為大家分享一位,被稱為「最博學的人」,一位百科全書式的科學家。他是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的老師。也是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馬克思曾稱亞里斯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博學的人物,恩格斯稱他是"古代的黑格爾"。他和柏拉圖、蘇格拉底一起被譽為西方哲學的奠基者。
  • 各國選最偉大科學家,四個國家竟然爭一個人,中國你選誰呢
    再說說希臘,希臘這個國家在在現代是個小國,雖是發達國家,但人均GDP也並不太高,就像是一個沒落的貴族。雖然在現代相對平庸,但古代希臘卻是一個經濟、文化、科學等領域全方位領先世界的文明古國。所以現代希臘人要選自己最偉大的科學家,也只能回到數千年前了。畢達哥拉斯、亞里斯多德、歐幾裡德、阿基米德等。古希臘的科學家簡直一拉就是一個團隊,不勝枚舉。
  • 亞里斯多德所在屬相最多
    進化論的先驅 2.牛 柏拉圖(Plato)公元前428-348,希臘哲學家 阿維羅意(Averroes)1126-1198,阿拉伯醫學家、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著作的整理和注釋者 第谷·布拉赫(TychoBrahe)1546-1601,丹麥天文學家 赫舍爾(Herschel)1738-1822,德國-英國天文學家,發現天王星
  • 亞里斯多德:經典語錄中的其人其事,應當知曉的智慧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依次為一脈相承的師生關係。他們是古希臘哲學的重要代表人物。而亞里斯多德被譽為古希臘「百科全書式」的學者。黑格爾、馬克思、恩格斯等為他奉上「最偉大」「最博學」等溢美之詞。最早聽說「亞裡士多」這個名字是在物理課上。
  • 科學改變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十位科學家,每一個都能撼動地球!
    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之中,科學可以說是其最無可替代的推進器,從一開始的鑽木取火,到如今的上天下海,科學的發展日新月異,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盤點一下歷史上最偉大的十位科學家,他們之中的每一位都足以去撼動這個地球。
  • 世界最偉大的十位科學家你知道是哪十位嗎?
    還發明的擺針和溫度計,是近代實驗科學的奠基人之一,為動力學和材料強度的科學奠定的基礎,是世界最偉大的思維科學家之一。他是放射化學領域的先驅科學家,發現的放射性元素的核同質異能,他於1944年被授予諾貝爾化學獎,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十位科學家之一。
  • 人類史上十大最具影響力科學家!
    科學家霍金先生2018/3/14去世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離開這個世界。一個國家如要強大,科學是首要追尋的,世界各國無一例外,今天我們選出了十大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家。在這個排名中,我們主要選出的是那些在科學上和生活上具有長遠、重大影響力的科學家。
  • 世界上最偉大的十個文化名人,牛頓第五,第一是中國人
    作家、哲學家,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其學說深深影響近代西方哲學,並開啟了德國古典哲學和康德主義等諸多流派。康德是啟蒙運動時期最後一位主要哲學家,是德國思想界的代表人物。他調和了勒內·笛卡兒的理性主義與弗朗西斯·培根的經驗主義,被認為是繼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後,西方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九、伏爾泰法國人。
  • 希臘最偉大的雄辯家德謨斯提尼,會經抄寫過修昔底德的著作八遍
    修昔底德的著作是世界歷史文庫中少有的一部著作。但是他死後三百多年中古代作家很少提到過他。公元二世紀中葉的羅馬作家琉細安說到,希臘最偉大的雄辯家德謨斯提尼會經抄寫過修昔底德的著作八遍,但是這個傳說在德謨斯提尼本人的著作中找不出根據。
  • 這位2000多年前的大哲學家,其實是個解剖高手
    2000多年前,大概相當於中國古代的春秋時期吧,古希臘也出現了一位相當於咱們孔子的偉人,他就是咱們今天要畫說的大伽,亞里斯多德。亞里斯多德畫像提起亞里斯多德,大家都知道他是世界古代史上偉大的哲學家,也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
  • 《萬國覺醒》伽利略的鐵球實驗推翻了哪位古希臘科學家的理論答案...
    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伽利略的鐵球實驗推翻了哪位古希臘科學家的理論答案吧,一起來看... 「伽利略的鐵球實驗推翻了哪位古希臘科學家的理論?」,在《萬國覺醒》中,很多小夥伴都不是很了解這些題目的答案是什麼?
  • 《影響世界歷史100名人》十大思想巨匠,「世界上不分國籍的人」
    他們就是思想家,說一說影響世界歷史的十大思想巨匠。第一位: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李耳中國春秋時代思想家、哲學家,老聃曾擔任守藏史(藏書室室長)。著有《道德經》一書,是道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他的學說後被莊周發展。道家後人將老子視為宗師,與儒家的孔子相比擬,史載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關於禮的問題。老子的著作、思想早已成為世界歷史文化遺產的寶貴財富。
  • 一個持續而深入的偏見:亞里斯多德很不科學
    一個持續而深入的偏見:「亞里斯多德很不科學」。公元1590年,義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做了「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實驗,推翻了亞里斯多德「物體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正比」的論斷,將這個持續了1900年的錯誤糾正過來。
  • 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徵服者: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他一人佔據三個!
    文 | 藝軒要說起世界上著名的帝王,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他就是著名的——亞歷山大大帝。他是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軍事家、軍事家和政治家;不僅如此,他還是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四大軍事統帥之首。他一生最偉大的成就主要還是體現在他的軍事能力上面,他曾一度徵服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中的三個;他統一希臘,橫掃中東,佔領埃及,打垮波斯,兵臨印度河流域等等,這些足以使他名垂青史的戰績還在一步步書寫著應有的華章。不得不承認,亞歷山大大帝確實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徵服者。當然了,畢竟能稱得上世界級大帝的人物也就是幾個而已。
  •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排行榜 英國佔三個 第一名是中國人
    德國哲學家、天文學家,星雲說的創立者之一,德國古典哲學的創始人,德國古典美學的奠定者。他被認為是對現代歐洲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啟蒙運動最後一位主要哲學家和集大成者。3 亞里斯多德亞里斯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古代先哲,古希臘人,世界古代史上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稱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的老師。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辦了一所叫呂克昂的學校,被稱為逍遙學派。
  • 《時代周刊》評選世界最偉大人物前20名,第一名竟然是中國人!
    文/格瓦拉同志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的世界最偉大歷史人物排名榜前20名(人類所有時期所有人物評選),中國有三人上榜:第20位是蓋烏斯·尤裡烏斯·愷撒·奧古斯都(前63-14年)。原名屋大維,凱撒侄孫兼養子,羅馬帝國的締造者,元首制的創始人。屋大維統治羅馬長達43年,給羅馬世界帶來了兩個世紀的和平與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