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邏輯學家的柏拉圖

2021-01-08 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為邏輯學家的柏拉圖

2019年09月10日 08:2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朱建平

字號

內容摘要:評價柏拉圖在邏輯史上的地位是一件十分困難而複雜的事情。首先,人們會問我們能夠在何種意義上談論柏拉圖的邏輯,在柏拉圖之前有芝諾的辯證法和蘇格拉底的定義、劃分理論,在柏拉圖之後有亞里斯多德的三段論邏輯,而柏拉圖本人的邏輯學說似乎是不清晰的。

關鍵詞:

作者簡介:

  評價柏拉圖在邏輯史上的地位是一件十分困難而複雜的事情。首先,人們會問我們能夠在何種意義上談論柏拉圖的邏輯,在柏拉圖之前有芝諾的辯證法和蘇格拉底的定義、劃分理論,在柏拉圖之後有亞里斯多德的三段論邏輯,而柏拉圖本人的邏輯學說似乎是不清晰的。其次,雖然前蘇格拉底哲學家對邏輯的理做了最基本的勘探,但總體上看,公元前4世紀雅典的理智活動還未被區分和得到清楚的表現,在「思想的叢林野莽中和荒蕪的邊疆上」,邏輯的路標還未豎立,因而在柏拉圖所處的時代,產生邏輯的理智環境尚不夠成熟。最後,儘管柏拉圖的哲學對話錄中不乏精妙的論證和對思想一致性的嚴格檢驗,但也充斥著大量諸神對話、滑稽反諷和近乎神秘主義的文字。一方面,柏拉圖對思想的縝密性予以高度評價;另一方面,他對詩和宗教想像力的應用同樣重視,這對一個嚴格遵循並習慣於邏輯分析方法的現代學者來說,無論如何都很不適應。

  理念論哲學助益邏輯學的誕生

  歷史以這種方式展示出它無盡的豐富性和深刻性。我們在考察柏拉圖的邏輯學說時,除需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和進行細緻的分析,還需要一種超邏輯語境的視野,用歷史的情懷、恢弘的氣度來實現一種分析意義上的「視域融合」。否則,對柏拉圖邏輯思想的考察不是陷入一廂情願的自說自話,就是因對上述諸不確定因素缺乏充分估計,而使得任何向著這一目標努力的企圖早早就被扼殺在萌芽狀態。可以這樣說,對柏拉圖這樣一位哲學史上的特殊人物而言,他本人在邏輯方面的重要性一方面在於他做了什麼,但更重要的是他為即將誕生的邏輯學帶來了什麼,而這正是我們應探討的重點之所在。與亞里斯多德相比,柏拉圖「也許不喜歡形式邏輯有其為自己的目的的研究」,但他所創立的理念論哲學卻使邏輯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柏拉圖的邏輯思想鮮明地體現了他對所處時代哲學思想的批判性繼承。早期對赫拉克利特觀念的熟知,使他不相信任何為依據感覺經驗的知識提供根據的企圖;受埃利亞學派哲學的影響,柏拉圖試圖為知識和實在尋找一種永恆、不變的,只能根據智力加以理解的基礎;在蘇格拉底那裡,他學到了使聲稱是真理的東西接受嚴格探討和分析的需要,特別是蘇格拉底追求一般術語,尤其是追求價值術語清楚貼切的定義,使柏拉圖對道德和政治生活理想的本性和基礎問題具有特殊的興趣,進而幫助他建立起定義、劃分、分類、範疇、謬誤分析以及更為系統的謂述理論,並將辯證法的研究和應用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特別重要的是,柏拉圖以對蘇格拉底倫理學術語的討論以及對絕對定義的探索為起點,最終建立起一種關於實在的無所不包的理論。在柏拉圖看來,作為講道德的行為者,人們需要正義的「相」和「善」來妥善處理自己的生活,而「相」的概念也為人們理解各種不同的實際推理提供了「完美性」的標準。

  柏拉圖哲學蘊含豐富邏輯學內容

  柏拉圖創造了一種被稱為「邏輯的哲學對話體」的文體,第歐根尼·拉爾修在《名哲言行錄》中,稱柏拉圖的哲學對話是「邏輯性的對話」,而邏輯性的對話是指檢查每個事物的「所是」及其「偶性」的基本原理的論辯術對話。另外,根據公元2世紀注釋學家、中期柏拉圖主義者阿爾基努斯的記載,柏拉圖的對話錄不僅有直言三段論的例子,還有說明「純假言三段論」(泰奧弗拉斯託斯)和「混合三段論」(斯多亞學派)的例子。由此,阿爾基努斯認為,關於「後來漫步學派邏輯學的最有用的闡釋,這種邏輯學以一種貌似本質上是柏拉圖主義邏輯學的方式呈現出來」。此外,阿爾基努斯《柏拉圖學說指南》將柏拉圖的哲學分為論辯哲學、靜觀哲學和實踐哲學三大類,其中論辯哲學包括劃分(屬/種、整體/部分)和定義;分析(可感知事物/可理知事物、間接證明/直接證明、假設本原/非假設本原)和歸納(相似性、個別/普遍),以及三段論(直言、假言和混合三段論)。我們從中可以窺見柏拉圖邏輯的豐富性,它幾乎囊括了當時已知的所有邏輯類型。

  柏拉圖的邏輯思想主要體現在他的後期著作中。柏拉圖早期對話論述的中心建立在對蘇格拉底本質定義的探討上,即通過運用蘇格拉底的置問法和定義來探索事物的本質;中期對話的很大部分在於從本體論上對由普遍定義所確立的事物的本質存在所作的形上學論證;而後期則深入到這一形上學領域內部,對理念本身的存在方式,對其作為一個融貫系統的存在邏輯進行正面的論證。

  威廉·涅爾和瑪莎·涅爾將柏拉圖的邏輯貢獻歸結為三個方面:其一,什麼才能恰當地稱為真或假;其二,有效推理之所以可能的關鍵在哪裡,或者什麼是必然的聯繫;其三,定義的本性是什麼,以及我們為之下定義的對象是什麼。然而,我們最好不要認為柏拉圖是在一種專門的意義上談論這些問題的。恰恰相反,與他的哲學前輩截然不同,柏拉圖並不關注某個單一的哲學問題,而是將這些論題整合在一個連貫的知識體系之中。邏輯的情況也是如此,在我們看來,柏拉圖討論了一些關鍵而又重要的邏輯問題,但在柏拉圖那裡,他似乎並沒有直接地研究這些問題,這些問題都是在後來的研究中,經對柏拉圖的理論進行整體分析之後得出的,而且同他探索的其他問題一樣,這些邏輯問題即便對於他來說也是含糊不清的。

  柏拉圖的工作預示

  真正邏輯學的出現

  透過柏拉圖的著作,我們能夠大致窺測到其邏輯觀:他區分了兩種邏輯學,一種是在「事物之中」,一種是在「規則之中」。在事物中的是哲學,是對世界的揭示;在規則中的是形式邏輯,是一種工具,一種與存在對應的思維形式。柏拉圖強調邏輯的哲學性,他的邏輯觀與亞里斯多德的證明邏輯不同,後者構成注重形式推演的現代邏輯的主要和關鍵性來源,而前者則成為黑格爾意義上的邏輯學的主要來源。黑格爾與柏拉圖一樣都強調作為哲學的邏輯學,而不是作為工具的邏輯學的核心地位。從這種意義上可以看出,柏拉圖的辯證法不是今日的邏輯學,而是古代前邏輯學階段的哲學邏輯,但古代邏輯學恰恰又根源於它。

  亞里斯多德說,在他之前更早的時間,沒有人研究推理。但是,根據柏拉圖的說法,在柏拉圖之前科奧斯的普羅迪克已經研究了正確使用語詞的句法。邏輯似乎在辯證法中已經出現了。早期的哲學家使用了歸謬法作為推理的規則,但他們從未理解它的邏輯意蘊。即便是柏拉圖在邏輯問題上也遇到了困難。儘管他也有構造演繹系統的想法,但他從未成功地構造出哪怕一個系統。他不得不依賴於(使用)他的辯證法,而後者在柏拉圖那裡只是一個不同科學和方法之間的混合體。柏拉圖認為演繹將簡單地從前提中推出,所以他注重一個好的前提,以使得結論被推出。之後,柏拉圖認識到,為獲得結論,方法將是重要的,但他從沒有獲得這樣一種方法,他的最好的嘗試是在《智者篇》一書中引入的劃分方法。

  儘管就形式邏輯而言,柏拉圖並沒有發展出一種關於有效推理理論的系統學說。但是,他的後期邏輯思想在概念辯證法探討方面體現出很強的連貫性和統一性。此外,柏拉圖關於演繹必然性的原型論解釋;對邏輯推理的性質的清晰理解;要求根據一些公認的原理做出演繹證明;承認邏輯法則對思維的制約力,這一切都預示著一門新的學科即將誕生。但是這門學科到底應該是什麼樣子,尤其是如果它是一門關於正確推理的科學,那麼邏輯系統究竟應當如何構造?對於這些要害問題,柏拉圖要麼根本未被觸動,要麼對問題的認識尚未透徹明朗,要麼由於問題的複雜性和各種因素的相互交錯,而在抽象力和分離程度上顯得不足。

 

  (作者單位: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相關焦點

  • 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
    或者說,你是個柏拉圖主義者還是亞里斯多德主義者呢?思索這些問題之前,你肯定充滿了疑惑。別著急,我們先一起回到公元前300多年的古希臘。在了解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之前,我們要從蘇格拉底說起。蘇格拉底是古希臘最具智慧的思想家之一,可他的思想主要集中在倫理和政治上,與科學哲學並沒有太大關係。那麼為什麼還要提到蘇格拉底?
  • 柏拉圖:二元論與優生哲學
    柏拉圖作為古希臘最為優秀的哲學家之一,柏拉圖的哲學觀至今仍然影響深遠,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被譽為古希臘「哲學三賢」。哲學是一門關於世界的學科,是關於一切問題的學科。那麼柏拉圖的哲學觀有哪些?柏拉圖雖然最典型的二元論哲學家是笛卡爾,但是早在兩千多年前,柏拉圖就表達了二元論的觀點。二元論是對宇宙存在事物的回答,一般二元論認為世界由物質和意識同時存在,無論是平行存在還是相互交叉,都為二元論。
  • 從哥德爾與他人的書信往來看這位20世紀最偉大的邏輯學家
    邏輯學家的書信往來(哥德爾)想要享受音樂只需懂得傾聽,想要欣賞電影則需學會觀看,想要鑑賞文學需要能夠閱讀,想要理解哲學則需善於思考。但是對於科學和數學來說,僅有主觀的感知和思維是遠遠不夠的,尚需許多基於經驗和理論的客觀認識。所以,在文化市場中,音樂大腕佔領了音樂廳,電影明星統治了電影院,知名作家霸佔著暢銷榜,哲學大師則佔據著報紙的文化版面。
  • 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的理想國
    柏拉圖:西方哲學的奠基人作為蘇格拉底的學生以及史上記載首座高等學府「柏拉圖學園」(Academy)的創始人,柏拉圖(Plato)在哲學史上的廣泛影響無人能及。阿弗烈·諾夫·懷海德(Alfred North Whitehead)曾義正辭嚴地宣稱,對西方哲學特徵最穩妥的描述便是,它不過是對柏拉圖的一系列註腳。沒有哪一個哲學問題是在柏拉圖的文集中找不到相關論述的。因此,要對如此龐大而全面的思想體系進行特徵描述絕非易事。不過,柏拉圖的許多作品都是圍繞其對於理想形式的概念展開的。
  • 柏拉圖的「三觀」
    柏拉圖出身於貴族家庭,青少年時曾隨蘇格拉底學習八年。他的政治觀念與蘇格拉底一致,公元前387年在雅典創辦了一個學園,並在這裡講學達40年之久。他的教育思想主要集中在其《理想國》和《法律篇》中,而且柏拉圖的教育「觀點」也非常多,今天老師總結了柏拉圖的「三觀」,讓我們一起來走進柏拉圖的世界。一、學習觀-「學習即回憶」柏拉圖是一個客觀唯心主義者。
  • 什麼是柏拉圖立體?柏拉圖立體又稱正多面體,世界上只有五種
    在哲學領域,柏拉圖的名字可謂是家喻戶曉,但大多數人可能並不知道,柏拉圖除了在哲學領域造詣匪淺,他還是一名優秀的幾何學家,因為柏拉圖提出了正多面體只有五種這個概念,所以正多面體又被稱之為柏拉圖立體。什麼是柏拉圖立體呢?組成正多面體的正多邊形既然是無窮多的,為什么正多面體只有五種呢?
  • 柏拉圖問蘇格拉底:「什麼是愛情?」
    希臘三聖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依次是師生關係。柏拉圖曾師從蘇格拉底8年時間,直到公元前399年,蘇格拉底被處死。柏拉圖有一次,柏拉圖問蘇格拉底:「什麼是愛情?」自稱思想「助產婆」的蘇格拉底怎麼會直接告訴柏拉圖答案呢?
  • 柏拉圖為何寫作對話錄?體現蘇格拉底哲學觀念
    所以,柏拉圖的《蒂邁歐》是與《理想國》放在一起進行構思的。根據這樣一個線索,特拉敘魯斯將36部作品分成了九個四聯組,這是目前大家最能接受的一個分法。  現代學者對於柏拉圖對話錄的劃分更傾向於以其寫作年代來作為依據,有「早期、中期、晚期」之分。在這一方面,尤其以19世紀的德國學者貢獻卓著。他們劃分這些作品的依據是按照所謂的柏拉圖的思想。他們認為,早期的柏拉圖比較忠實於蘇格拉底的思想。
  • 柏拉圖的宇宙觀探索,是否很大一部分契合了現代科學?
    宇宙觀是柏拉圖提出的一個重要觀點,在《蒂邁歐篇》中,柏拉圖介紹了宇宙形成的具體過程,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概念。而且神既是善的,所以他就按照永恆的模型來創造世界,也就是說,造物者選擇了永恆的、完美的模式來作為宇宙世界的模式。理念世界到感性世界的過程就是從真理到意見的過程,整個的可見世界並不是靜止的,而是處於一種不規則和無秩序的運動之中,於是造物者就從無秩序之中造出秩序來。造物者相信在可見事物中有理性的存在,整體上優於沒理性的存在,理性又存在於人的靈魂內。
  • 【寒假班】古代科學之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
    柏拉圖和老師蘇格拉底,學生亞里斯多德並稱為希臘三賢。
  • 柏拉圖的意見與知識割裂、洞穴囚徒比喻及靈魂說分析
    柏拉圖(公元前427-347年)綜合了前人的哲學成果,提出了豐富的哲學思想。「分離學說」是柏拉圖主義的要義,它肯定在可感的個別事物組成的整體之外,還有一個理智可知的更加真實的領域。把意見與知識割裂開來,把可感與理智作為兩個分離區域,注意到它們的不同,卻並不清楚他們之間本來同一的必然聯繫。(39、40頁)在人類的生命裡,的確理性與感性並存,但是它們並不是割裂的存在,而只是心性的兩種表現。由於執著心的存在和增加,本性被掩蓋、表現出來的正念被減少,但是本性作為根本永遠都在最後起作用。
  • 消失的神秘大陸「亞特蘭蒂斯」,是真實存在還是柏拉圖在說謊?
    豫薦你|文【全文1209字,圖片5張】消失的神秘大陸「亞特蘭蒂斯」,是真實存在還是柏拉圖在說謊?神秘大陸亞特蘭蒂斯的名字,最早出現在著名哲學家柏拉圖的《對話錄》中。《對話錄》,顧名思義以對話的形式記錄下來的文字。
  • 柏拉圖式的愛情如何解釋愛情與婚姻,蘇格拉底這個比喻令人信服!
    很多人嚮往柏拉圖式的愛情,就像年少無知的我們活在自己的理想國裡面,實際上柏拉圖的世界也是一個理想國。柏拉圖公元前427年出生於雅典一個名門貴族家庭,他早年追隨蘇格拉底,潛心學習老師的學說。奇怪的是蘇格拉底從不著書寫作,他只從事口頭說教,作為學生的柏拉圖,便有心地將老師的言行一字一句記錄下來,並把他的觀點加以系統化。後來,蘇格拉底因反對雅典民主制,攻擊民主派領袖,而被雅典民主政府判處死刑。老師的死也使這位忠心耿耿的學生大禍臨頭,於是柏拉圖逃離了雅典,前往西西里島,他試圖在那裡實現師生倆的意願:建立奴隸主貴族政治。
  • 老QC手法系列之柏拉圖
    更多時候人們叫叫柏拉圖,於是有人想到柏拉圖式的XX。小夥子你的思想有點危險啊!6、繪累計比率:現在繪製柏拉圖的工具比較多,比如ECXEL,MINITAB軟體都可以,但是重點是,軟體只是在給我們繪製圖形時帶來方便,如果不了解質量工具本身構成,那麼軟體也發揮不了它應用的作用。
  • 波斐利試圖融合亞里斯多德範疇學說,和柏拉圖普羅提諾的本體論
    波斐利則試圖融合亞里斯多德範疇學說和柏拉圖與普羅提諾的本體論,而且是在不徵引和依賴任何柏拉圖文本的情況下,雖然很有趣但的確困難重重。他首先批評普羅提諾,是將本來用於描述自然世界的亞里斯多德範疇論,錯誤地運用到了理智和超自然領域,然後再指責其不適用;其次,非法地將亞里斯多德十範疇理論和柏拉圖的五個屬相比較,這是在本體論上嚴厲的批評。
  • 柏拉圖:世界可以濃縮成字典
    柏拉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活在公元前427年到公元前347年之間,他首先創立學院,是著名的詩人和神話學家,它將世界二元化,劃分為理念世界和事物世界或者可知世界和可感世界。柏拉圖主要探討永恆與變化的關係,認為永恆不變的東西並非一種基礎物質,而是形成各種事物模樣的抽象模式,它包含在於自然界各種現象背後,是永恆不變的模式。
  • 柏拉圖說:「不懂幾何學者不得入內!」,你知道說的是什麼嗎?
    柏拉圖柏拉圖哲學思想的政治活動在公園前427年,柏拉圖出生於希臘雅典的一個貴族家庭。他們父輩都在政府中擔任要職,他們為柏拉圖提供了那個時代最理想的教育環境,充斥著財富和閒暇伴隨了他的一生。受家庭的影響,青年時代的柏拉圖便對政治產生興趣,希望城邦局勢的發展,成為他關注的對象。小編想和你談談其中他生活的背景。柏拉圖出生前,希臘發生了伯羅奔尼撒戰爭。這場戰爭持續了近30年,以雅典同盟的慘敗告終。這一結局,充分暴露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也讓柏拉圖感到失望。為此,柏拉圖希望雅典實行一種類似斯巴達那樣的政體,讓國家大權掌握在少數明智、富有才幹、具有道德的人手中。戰後不久,雅典又恢復了民主制。
  • 坤鵬論:柏拉圖的著作原本只是為了普及哲學?
    自柏拉圖之後,希臘人、羅馬人以及後來的其他歐洲人,都常常用對話的形式表達哲學思想。不過,能夠達到柏拉圖那般語言極其優美,人物性格突出且觀點鮮明,又飽含頂級哲學思想的,幾乎沒有。所以,柏拉圖的著作堪稱世界哲學與文學雙料的不朽之作。
  • 坤鵬論:讀柏拉圖早期著作 理解蘇格拉底(中)
    柏拉圖筆下的蘇格拉底為我們進一步剖陳了他的心靈世界,談到了他對公民道德和責任的理解。特別講了對法律的尊重,論證了「以錯還錯」、「以惡報惡」、「惡法亦法」,為什麼審判不公,他也不能做出逃跑這等不當行為。可以說,自柏拉圖之後,直到今天,幾乎所有的政治義務理論僅僅只是柏拉圖政治義務論的「註腳」,它們都很難擺脫柏拉圖思想的影響。正如《政治思想導讀》一書中所說:「這些主張都能在柏拉圖筆下的蘇格拉底口中發現,沒有一絲新意,有新意的是爭論使用的詞彙發生了轉移。」
  • 西方哲學思想的真正開創者,柏拉圖的核心思想講了什麼?
    今天,我給大家介紹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柏拉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但是柏拉圖在西方哲學的影響力,一點都不亞於他們的老師蘇格拉底。英國哲學家懷特海曾經說:一部西方哲學史,不過是為柏拉圖作註腳而已。理念論是柏拉圖哲學思想的核心,在柏拉圖的名著《理想國》裡面,柏拉圖將世界分為:「理念世界」和「現象世界」,兩個世界。理念的世界是真實的存在,永恆不變,而人類感官所接觸到的這個現實世界,只不過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柏拉圖用了一個著名的洞穴比喻來解釋他們的:「理念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