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里斯多德悖論,一個思考下去會顛覆你的數學認知的難題

2020-12-05 科學信仰

科學誕生的三百年來,顛覆了過往人類對於世界的認知,但是由於現有的科學水平有限,人類對於世界的認知還存在著很多的局限,不論是在宏觀領域,還是在微觀世界,認知上的局限都存在著,而這種認知局限就會催生出很多的疑問,對於很多的問題,這種認知上的局限會導致悖論的產生。而悖論是對於人類大腦的一種挑戰。在諸多的科學領域之中,數學可謂是最為嚴謹的科學,也是最為精確的,但是在數學領域同樣存在著悖論,如果我們去思考這些悖論,那麼就能夠切身體會到頭痛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亞里斯多德是古希臘的一個著名的哲學家,他的成就不僅局限於哲學,在科學和教育方面同樣有著傑出的成績。而亞里斯多德悖論就是亞里斯多德所思考而出的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假如我們現在有兩個大小不一樣的圓,而這兩個圓擁有一個共同的圓心,也就是小圓套在大圓之中。現在我們讓這兩個同心圓在一個水平面上向前滾動,那麼當這個圓從A點滾向B點的時候,顯然大圓和小圓所經過的路線是相同的。這就非常有意思了。大圓和小圓經過的路線是相同的,而大圓和小圓在滾動過程中滾動的圈數也是相同的。

可是大圓和小圓的周長卻顯然是不同的。這是為什麼?這是一個很難解答的問題。我們可以換個方式來思考這個問題,如果我們從圓心處向外畫出一條射線,那麼射線必然經過小圓上的一點和大圓上的一點,如果我們再多畫幾條射線,一樣如此。不論我們畫多少條射線,小圓上的每一個點都與大圓上唯一的一個點相對應,這太奇怪了。大圓和小圓的周長相差很多,但是大圓和小圓上的點卻是一一對應的,這個問題在很長時間以來都讓無數的數學家無比困惑。這就是著名的亞里斯多德悖論了。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後來,伽利略也思考過同樣的問題,為了能夠將這個問題簡單直觀化,伽利略沒有使用同心圓,而是使用同心多邊形,這樣一看,問題就直觀得多了,伽利略發現,表面上看起來大小六邊形是一同滾動的,但是如果細看就會發現,小六邊形所經過的軌跡並不是一條直線,而是一個個線段,也就是說小六邊形的軌跡是被跳動著的小六邊形接觸的,小六邊形並沒有完全接觸路線的全部。

當然,圓形是最和諧的圖形,所以不會像六邊形這樣容易看出來。但是如果我們放慢速度,用顯微鏡觀察就會發現在小圓的接觸面同樣存在著空點,也就是沒有接觸到的地方。而通過亞里斯多德圓輪悖論,數學家們也逐漸認識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圓的周長和點的數量之間並不是絕對的關係,所以,後來才出現了測度論,這樣就可以對很多數學問題進行更為嚴格的定義了。無論在任何一個科學領域,都存在著悖論,而現在的悖論正是為了在未來揭開最終的真相,當世界不存在悖論之時,人類可能也就達到了認知的頂峰。

相關焦點

  • 史上著名的五個悖論,每一個都顛覆你的認知
    類似的還有一個希特勒悖論,或者說是謀殺希特勒悖論,這個想法曾被許多科幻小說運用: 主人公回到了二戰前,殺死了希特勒,成功阻止了二戰的爆發。 但矛盾之處在於,如果沒有發生二戰,為什麼我們要回到二戰前刺殺希特勒?
  • 這還是你認識的亞里斯多德嗎?
    伽利略的試驗,動搖了亞里斯多德在物理學中長期佔統治地位的臆斷,在觀眾中引起了極大的震動。從而我們認為亞里斯多德學派的觀點基本是唯心的,他是憑主觀思考和純推理方法作結論的,所以是充斥著謬誤。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新的量子悖論:量子力學的恐怖,皆來源於人對「真實」的認知
    古今中外有不少著名的悖論,它們震撼了邏輯和數學的基礎,激發了人們求知和精密的思考,吸引了古往今來許多注意力。解決悖論難題需要創造性的思考,悖論的解決又往往可以給人帶來全新的觀念。打個簡單比方說,如果一根針掉在地上,沒有人能聽到。會發出聲音嗎?有人說,不會有聲音。如果有人聽到此聲音呢?
  • 讓你燒腦讓你暈的阿基裡斯與烏龜的悖論
    悖論本來指的就是推理的結論與常識相矛盾,卻不能發現邏輯上的漏洞。同樣似是而非的東西,如果一眼就能看得穿,不需要什麼腦筋,叫「胡攪蠻纏」。如果讓人反覆思考仍不得其解,那就上了檔次,叫「悖論」。悖論的價值在於促進人們思考。它的解決往往帶來的觀念的突破和新的理論建立。而芝諾對於阿基裡斯追烏龜問題的解釋不是推出對立的結論,而是完全違背常理,其實稱為詭辯更加合適。
  • 體積很小,但面積無限大的物體——解釋了一個數學悖論
    這被稱為「伽利略悖論」,並引發了一場關於無窮大概念的新辯論。伽利略之後,他的學生託裡拆利成為比薩大學數學系的系主任。你可能聽過他的作品,因為他在大氣壓力和氣壓計的發明。由於託裡切利也對數學感興趣,他問道:有可能有一個有限體積和無限表面的物體嗎?首先,這樣的事情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似乎是不可能的。
  • 顛覆你思維認識的悖論,忒修斯之船
    倘若將一個物件從裡到外都換掉,那麼,它還是原來的那個物品嗎?這輛甲殼蟲還是原來的那輛嗎?這就是著名的忒修斯之船的悖論,悖論通常是在數學和哲學的交叉點上形成的,忒修斯之船就是最為著名的悖論之一,它質疑,一個所有組成部分都被替換的物體是否仍然是同一物體,你知道嗎?悖論是人類認知的奇蹟之一,它難以用數學和統計學來求解。
  • 如何用科學思維思考芝諾悖論
    2、你未觀測到的一切對你來說存不存在?對於第一個問題從思維的角度,的確有一個悖論,即芝諾悖論,這個悖論是是古希臘數學家芝諾(Zeno of Elea)提出的一系列關於運動的不可分性的哲學悖論。芝諾悖論:「一個人從A點走到B點,要先走完路程的1/2,再走完剩下總路程的1/2,再走完剩下的1/2……」如此循環下去,永遠不能到終點。
  • 讀這本2000多年前的《物理學》,看亞里斯多德如何理解「無限」
    我們總是在有限的時間裡走過有限的距離,一個物體的大小也總是有限的,我們如果對一個有確定大小的東西進行切割,這樣的切割也不可能真的無休止地進行下去。這樣看來,「無限」就好像既無處不在,又並不真的存在。那麼面對這個左右為難的局面,亞里斯多德的回答是,這兩個角度都有道理。
  • 讓我們一起來思考羅素悖論
    這些悖論的存在表面上看來除了讓數學這一最為嚴謹的科學變得不完美之外,似乎並沒有別的用處,但實際上不然,這些悖論的存在無論是對於數學,還是對於現實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即使它們目前處於一種無解的狀態。在羅素悖論中,最為被大家所熟知的就是說謊者悖論了。還記得那個梗嗎?如果你好久沒聽過了,讓我們來重新回憶起來,「我說的這句話是假話」。
  • 量子力學的新悖論,或許將顛覆你對現實世界的認知
    可能有人會說「沒有」。那如果有人在那裡聽到了樹木倒下的聲音呢?如果你認為這意味著這棵樹倒下發出了聲音,或許你錯了。但是,最近發表在《自然物理》雜誌上的一篇論文表明,這些不可能同時正確,否則量子力學本身在某種程度上會崩潰。量子力學這是量子力學又一次顛覆了我們對現實的認知,自從它誕生起,似乎就顯示出與眾不同。量子力學理論非常適用於描述微小物體的行為,例如原子或光子,但這些粒子的行為非常奇怪。
  • 亞里斯多德「輪子悖論」困擾當時數學界幾百年,現在看很容易理解
    今天說下亞里斯多德的《工具論》和輪子悖論。亞里斯多德的《工具論》《工具論》的功用並不在於告訴讀者何者為真,而是告訴讀者該採用什麼方式探索真理、該如何用有意義的方式理解世間萬物。三段論法是亞里斯多德最主要的分析工具之一,臂如以下這三段的論證句子:「所有女人都會死亡,埃及豔后是個女人,所以,埃及豔后也會死亡。」只要兩個前提為真,我們就可以確信接下來的結論也一定為真。
  • 芝諾的「神奇烏龜」,一個你明知道錯誤,卻無法反駁的悖論
    「時間」或許就是宇宙中最神奇的概念,時間的本質是「能量」的傳遞過程,也是「物質」的運動過程,在138億年前的宇宙大爆炸發生的瞬間就是宇宙時間的起點,在宇宙大爆炸發生之前並沒有時間的概念,目前我們並不知道,在未來會不會有一個時間的「終點」。
  • 芝諾的悖論
    讀到這裡,大家也許會覺得巴門尼德的學說不僅荒誕,而且詭辯,甚至還有些無賴。不過,可別小看這種學說,託年代久遠的福,巴門尼德這種以相當極端的方式重思辨輕實證的學說也算開啟了一個流派,這一流派對若干重要的哲學家產生過程度不等的影響,並經由他們影響了後世。
  • 認知被顛覆!無窮竟然可以比較大小?
    相信大家在上學的時候,一門讓人痛苦萬分的課,這門課就是數學。其實對於學渣來說,簡直就是一門大殺器。小編就屬於學渣中的一員,每回數學考試幾乎都讓小編絞盡腦汁,但是數學的成績卻一直都不理想。相信像小編這樣的人不只一個。
  • 亞里斯多德:人的本性在於求知,跟任何物質利益和外在目的無關!
    :人的本性在於求知亞里斯多德在《形上學》中的第一句話是:「每一個人在本性上都想求知。」正如亞里斯多德所說的那樣,求知是人的本性,人們為求知而求知,為智慧而求智慧,而不是一心想在哲學思考以後得到另外的東西。海德格爾也說,如果非要追問哲學的用途,我寧願說:哲學無用。
  • 最具爭議的幾個數學事實,顛覆你的思維
    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但是總有些出人意料的數學題,他們都具有悖論和概率的特性,而且總是能引起一些爭論。下面分享幾個有趣事實,顛覆你的思維?1.偶數(奇數)與自然數一樣多偶數與自然數,哪一種數多?這時,恐怕很多人都會說:「當然是自然數比偶數多了。」
  • 一個神奇的「悖論」, 你明知道這個理論不正確,但是又無法反駁
    「時間」或許就是宇宙中最神奇的概念,時間的本質是「能量」的傳遞過程,也是「物質」的運動過程,在138億年前的宇宙大爆炸發生的瞬間就是宇宙時間的起點,在宇宙大爆炸發生之前並沒有時間的概念,目前我們並不知道,在未來會不會有一個時間的「終點」。
  • 顛覆你對世界認識的悖論—理髮師悖論
    在一個小鎮上有一個理髮師。他在店門口掛了一個廣告牌。廣告牌上寫著:我只給本村不給自己刮鬍子的人刮鬍子。」於是乎,那些不給自己刮鬍子的人絡繹不絕,小店的生意也越來越好。可是有一天,一位顧客看著理髮師長長的鬍子問道,你給不給你自己刮鬍子呢?」這時候理髮師呆住了,如果不給自己刮鬍子,他就屬於那種不給自己刮鬍子的人,那麼他就要給自己刮鬍子。可是他假如給自己刮鬍子,他就屬於那種給自己刮鬍子的人,按照廣告牌,他就不該給自己刮鬍子。這就是理髮師悖論。
  • 數學史上10個備受質疑的偉大時刻,卻開闢了數學發展新的方向
    作者:[遇見數學] 核心成員 Atena我們難免會遇到人生中這樣或那樣令你錯愕的場景,出乎預料的事情撲面砸來,職場、社會壓力、生活焦慮……真的很想熬過那個時間,克服或忘記曾發生過什麼尷尬。如果作為一個數學人,當原本以為嚴謹、精確的數學卻發生令你大失所望的事情,又該怎麼面對呢?數學一直致力於對客觀世界的探求,無論是通過邏輯思考還是通過使用嚴格定義的數學語言去闡述的這種方式。
  • 科學界有趣的悖論:只要烏龜先跑,人無論怎麼追都追不上它
    古希臘喜歡研究科學理論的哲學家有很多,不止有時常出錯被反駁的亞里斯多德,還有一位哲學家芝諾提出的各種科學理論也引發人們的思考。他認為如果是烏龜先出發的比賽,那麼人無論如何都追不上烏龜,這樣的結論聽起來荒誕,但芝諾的理論卻又一時半會兒讓人們想不起要怎麼反駁,這樣的理論也被稱之為悖論。看似荒誕不經的悖論是怎樣讓人們陷入失語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