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被顛覆!無窮竟然可以比較大小?

2020-11-29 科技知識狗

相信大家在上學的時候,一門讓人痛苦萬分的課,這門課就是數學。其實對於學渣來說,簡直就是一門大殺器。小編就屬於學渣中的一員,每回數學考試幾乎都讓小編絞盡腦汁,但是數學的成績卻一直都不理想。相信像小編這樣的人不只一個。對於那些腦洞大開的數學家來說,數學並不像學生學習的那樣無聊,甚至是十分的有趣,但是卻為我們的考試添加了許多的難度。

其實,數學在生活中必不可少,沒有數學就沒有我們現在的高科技的生活。作為一門高難度的學科,是有了數學和物理,我們如今的生活才能這樣的美好。今天的我們是生活在前輩打拼的世界下的,希望大家可以珍惜如今的生活,對於數學不要放棄。

要了解關於能影響我們數學世界震動的大事,我們必須知道了解一下關於數學的發展的過程。關於引起數學界第一次震動的事,有一個人不得不談,這個人就是畢達格拉斯。著名的勾股定理就是他提出來的。格拉斯的觀點是:一切的數都可以用整數表示。然而有一次講課的過程中,他的一個學生提出問題:兩個直角邊都為一的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斜邊如何表示?畢達哥拉斯無法解答,非常生氣的把自己的學生投下海餵魚去了。然而事實證明,畢達哥拉斯是錯的,這次的關於數學界的震動,以質疑的學生的被投入大海結束。

關於數學的又一次危機,開始的時間處於文藝復興時期。當時流傳著一個著名的悖論,講的是一個故事。說的是一隻烏龜和人賽跑,烏龜先跑一段距離,人再跑 ,當人到達烏龜剛才跑的地方的時候,烏龜又跑了一段,如此循環,人不可能追上烏龜。這當然是一個悖論,但是在數學家眼裡,是一個數學模型。數學家通過這個悖論。提出了無窮的概念。既然是無窮的,當然不可以比較大小。

這一次的數學大危機。表面上為數學建立起了一座大廈的,可是後來的微積分為第三次揭開了序幕。由於牛頓和萊布尼茲創立的微積分,證明過程十分的嚴格。不少人都望而卻步,有許多人,因為積分的正確性。這就需要人們了解無窮,對無窮的性質更加的熟悉,以解釋牛頓和萊布尼茨創立的微積分。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數學家康託義無反顧的扛下來研究無窮性質的這面大旗。和許多偉人一樣,在數學上天賦卓絕的康託,憑藉著自己的天賦和努力,解決了第三次的數學危機。他創造性地運用對角的方法研究集合。說無窮也是有大小的。

然而康拖的一生並沒有因為他的成就而在他生前給他帶來好運,只能說天才的一生都是生不逢時。由於他的理論太過顛覆,幾乎同時代沒有人可以理解,甚至對認為他有病,就連自己信任的老師也對他十分的看不起,甚至認為他有病,說他在胡說八道。連自己最信任的人也同樣如此,這是多麼的令人心痛。

其實科學的進步大多是被這些人帶動的,他們有才華,但是當時的人不了解,科學的進步是曲折的,這些敢於犧牲自己的偉人,慢慢的促進著科學的進步,我們能有今天也是由科學的偉人慢慢摸索的,所以我們今天再難也不至於會被人不理解,相比於前輩,我們好多了。

聽說數學,真的很難學,所以小編想通過這種方式讓大家知道,我們的先輩為未來做出了多大的犧牲,藉此來鼓勵我們的學習。

認知被顛覆!無窮竟然可以比較大小?

相關焦點

  • 哈勃望遠鏡告訴你答案,看完顛覆認知
    但是這個說法立即遭到了科學家的駁斥,一方面因為人類真正探索宇宙根本沒有多少年,另一方面則是宇宙的浩瀚遠不是人類能夠想像的,甚至可以說已經超出、顛覆了人類的認知。下面就用幾幅圖帶大家認識一下宇宙的廣闊以及人類的渺小。
  • 科學家發現秘密將原子放大千萬倍後,顛覆認知
    根據科學家研究,宇宙在一直加速膨脹,現如今宇宙的直徑已經是達到了920億光年,對於人類來說,宇宙的範圍是無窮的。
  • 顛覆認知,蠶絲蛋白還可以作為硬碟一樣的存儲器
    顛覆認知,蠶絲蛋白還可以作為硬碟一樣的存儲器 發表時間:2020/8/18
  • (顛覆認知)
    還真難為前人有如此想像力,這個想像出來的與誰也不相關的客觀世界竟然困擾智慧的人類直至今天。用我們主觀的感知認識是永遠無法證明客觀的,因為存在一經我們感知,它就成了感知存在。即便如此,我們寧可忽略感知,也要把感知存在作為客觀存在,並不斷用感知的方法予以證明。我們竟然不顧用感知方法來證明客觀存在的荒謬性,那是我們賦予了客觀以感知的屬性,我們認為感知是客觀的。
  • 看到後顛覆以往認知!
    看到後顛覆以往認知!宇宙中存在太多的未知事物,這些東西需要人類進行全新的探索。想必大家都聽說過太歲的名號,卻根本不清楚太歲是個什麼樣的東西,無論動物還是植物,有一點肯定的是,太歲擁有頑強的生命力,否則也不會有這種名稱了,很多人都心生疑惑,那麼它到底是動物還是植物呢?
  • 地球上第二個世界被發現,連科學家都不相信,顛覆對生命的認知
    完全顛覆了人類對於地球生命的認知。在此之前,人類一直認為在南極極端的氣候下,幾乎不存在生命。而這次的發現卻推翻了這個觀點。竟然在南極冰下800米的位置,發現了數千種微生物的存在。在這種極端的環境下,竟然有生命存在,而且還有數千種。科學家還發現,這個位置常年沒有陽光照射。這些微生物能存活已經顛覆了人們對生命的認知。
  • 無窮有大小之分嗎?它是一個固定的數嗎?
    同樣是無窮有大小之分嗎?讓我們來分析一下。無窮間運算(+∞)-(+∞)=?,答案是不確定,為什麼呢?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發現,無窮並不是一個固定的數字,他是有大小之分的。那麼無窮所表示的大小究竟是什麼意思呢?讓我們仔細看看上面的兩個式子,第一個為何等於5呢?原因是x+5比x到達正無窮時早5。
  • 兩個實數可以比較大小,為何兩個複數不能比較大小?
    複數無法比較大小,這是因為我們無法把複數定義為一個自洽的有序域,使得它在加法和乘法上相容。 實數是可以比較大小的,但是學過複數的人會發現,對於兩個複數我們無法比較大小,甚至我們不知道虛數單位「i」和「0」哪個大。
  • 「無窮」的魅力,數學家知道
    19世紀末,德國數學家康託爾發明了集合論,無窮被賦予新的含義,原來「不可理喻」的「無窮」是可以進行大小比較的。康託爾的集合論,使近現代數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境界。希爾伯特在1900年舉辦的第二次國際數學家大會上,高度讚揚康託爾的集合論是「人類純粹智力活動的最高成就之一」。希爾伯特在本次大會上提出了指引未來數學發展的23個問題,其中第一個問題便是康託爾的連續統假設。
  • 土星探測器詭異遭遇,發現的事實顛覆認知
    因為科學家們在某顆衛星上發現了一件顛覆認知的事情,在發現這件事情之前,科學家們普遍認為這件事不會出現在衛星上。它也因此成為了人類已知的「唯一」。事情起源於NASA、歐洲航天局和義大利航天局,合作發射的「卡西尼號」探測器一次詭異的遭遇。「卡西尼號」的任務是對土星以及土星周圍環境進行深入觀察。
  • 科學家的回答,顛覆你的認知!
    科學家的回答,顛覆你的認知!從古代開始,人類的探索一直都在進行中。我們所處的是怎樣一個世界,這個世界因何存在,又何從而來。古代的盤古開天可能是最早的宇宙認知啟蒙了。在公元前五世紀到公元140年的時候,地心說從提出到完整,人類的探索歷程又向前進了一大步。十六世紀時,廣傳著日心說的理論,讓他們覺得所有的東西都是圍著太陽轉的。這與地心說剛好相反,雙方產生了很大的分歧,一直爭論不休。
  • 地球竟然是扁平的?地平黨宣稱天圓地方,顛覆科學家認知
    在古代,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古人們都堅信地球是平的,我們腳踩著這片大地是扁平存在的,也真是因為它扁平,地球上的生物才可以自由在上面活動,房子不會顛倒,世界不會混亂。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地圓說也被提了出來,這個說法的出現衝擊了當時的神學,也引起了軒然大波,隨著海航時代的開啟,地圓說也被證實成立。
  • 科學家一旦揭開這四大未解之謎,可能會完全顛覆人們的認知
    而科技時代的到來讓人們開始認知科學力量的強大,它可以破解世界萬物的奧秘,可以揭開這個宇宙一切的謎團。可是由於科學的發展是需要漫長時間的,人類現在的所掌握的科學還不夠強大,仍然有很多的謎團困擾著我們,其中有四大謎團最讓科學家著迷,它們每一個一旦揭開都將顛覆人們的認知,改變人類文明。一、思維意識的奧秘,生命大體可以分為兩種,一種非智慧生命,一種是智慧生命。
  • 顛覆常識的數學
    首先我們看一些不可思議的數學知識,今天要介紹的第一個顛覆常識的數學知識是,有些無窮集合要大於其他無窮集合。你可能會納悶了,無窮集合不都是無窮嗎?怎麼還有大於小於這一說,事實上所有無窮集合的大小並不都是相同的,數學家可以將它們從大到小進行排列,比如說整數集合(1,2,3,...)
  • 部分等於整體,說無窮,道無窮,無窮世界的封印,康託的悲鳴
    到了19世紀,由於分析的嚴格化和函數論的發展,數學家們對無理數理論、不連續函數理論的研究更是需要理解無窮集合的性質。了解「無窮」並深入「無窮」成了迫在眉睫的需求。時代呼喚著天才。真正從本質上認識「無限」的, 是年輕的德國數學家,29歲的柏林大學教授喬治康託爾(G。Cantor,1845年3月3日—1918年1月6日)。他的出色工作,起於公元1874年。
  • 顛覆物理學基本認知:量子躍遷可以被預測了
    2019年的一項研究顯示,量子躍遷的過程可以被預測,且開始後可以被阻斷。這一發現顛覆了傳統的量子躍遷觀念。研究人員在耶魯大學實施了這項實驗,他們通過一種幹擾度最小的裝置來監測量子躍遷進程。每一次躍遷都發生在一個超導量子比特(superconducting qubit,量子計算機的基本單位)的兩個能態之間,這個小循環可用於模擬原子中離散量子能態的超導微環路。
  • 亞里斯多德悖論,一個思考下去會顛覆你的數學認知的難題
    科學誕生的三百年來,顛覆了過往人類對於世界的認知,但是由於現有的科學水平有限,人類對於世界的認知還存在著很多的局限,不論是在宏觀領域,還是在微觀世界,認知上的局限都存在著,而這種認知局限就會催生出很多的疑問,對於很多的問題,這種認知上的局限會導致悖論的產生。
  • 科學家的回答,再次顛覆人類從前認知!
    科學家的回答,再次顛覆人類從前認知!一直以來人類都非常好奇自己究竟是怎麼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也很好奇地球上有這麼多千奇百怪的生物,他們又是怎麼來到地球上的?可是人類由於技術比較落後,文明等級也比較低的緣故,就促使的人類一直陷在地球上,無法獲得更多的認知!
  • 木棉樹上的蝸牛顛覆了我對螢火蟲的認知
    再說如果能走那麼長的路程,可以找其它喜歡的植物吃,又何必一定要矮的木棉樹呢?至於它身上的螺殼,那是蝸牛的祖先遺傳給它躲避的敵人侵害的武器。因為它天敵多,雞、鴨、鳥、蟾蜍、龜、蛇、刺蝟、老鼠隨時可能吃掉它,而它又走得慢,武器必須隨身攜帶。如果敵人來犯時,它可以立即躲進螺殼裡。如果不是隨身背著螺殼保護自己,可能自然界早已沒有蝸牛這個種群。為了躲避天敵的視線,蝸牛養成了晝伏夜出的生活習慣。
  • 宇宙中可能存在二種奇特的天體,每一個都可能顛覆我們的認知
    有可能在宇宙未知的區域,在我們還沒有觀測到的區域,存在著一些奇特的天體,科學家對此提出了三個可能的猜測,宇宙中可能還存在著二種奇特的天體,每一個都有可能顛覆我們的認知。一、環狀行星,說起行星,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太陽系有八大行星,而宇宙中每一個恆星的周圍基本都有數量不等的行星環繞運行。可以說行星是宇宙中數量最多,普遍存在的一種天體,而生命誕生的地方也往往就在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