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公共衛生學院Science論文:新冠病毒大流行後的傳播動態預測

2020-06-30 生命and科學

大家知道科學都講究依據科研事實,但是科研事實都是已經發生過的事情,都是過去時。但是很多情況下,科學研究要預測未來,所以依據過去發生過的事實,建立模型來預測未來成為很多科學領域研究的一種手段。美國《科學》雜誌5月份,發表了一篇根據模型預測新冠病毒流行後的動態,很遺憾的告訴大家結果是悲觀的,病毒很可能會一直存在,即便疫苗研發出來,新冠病毒也很可能每年爆發一次或者每幾年爆發一次。

哈佛公共衛生學院Science論文:新冠病毒大流行後的傳播動態預測

因為疫苗還沒有研發出來,而且對於新冠病毒的變異情況也沒有長時間的觀測研究,所以論文作者估計了幾種情形。


哈佛公共衛生學院Science論文:新冠病毒大流行後的傳播動態預測

灰色為新冠病毒,另外兩種顏色屬於已知的有深入研究與新冠病毒類似的病毒

第一種,最為悲觀的情形,病毒變異周期比較短,疫苗有效期只有40周(疫苗研發周期甚至都比這個長),那麼新冠病毒很可能會一直存在,新冠病毒將每年爆發一次。

哈佛公共衛生學院Science論文:新冠病毒大流行後的傳播動態預測

終身免疫,病毒被消滅

這是第四種預計,這種預期是最為樂觀的,病毒不會發生變異,或者研發出的疫苗可以持久有效,那麼很高興告訴大家21年後,病毒可能會被消滅。

哈佛公共衛生學院Science論文:新冠病毒大流行後的傳播動態預測

疫苗有效期2年的情形

當然可能的情形是介於二者之間,科學家假設疫苗有效期長達104周,也就是兩年,那麼下一次大爆發的時間很可能是2024年,但每年也仍然會有小規模的疫情出現。

哈佛公共衛生學院Science論文:新冠病毒大流行後的傳播動態預測

但,新冠病毒是一種RNA病毒,這種病毒變異性很大,就跟流感病毒一樣,今年剛注射完疫苗,可以預防了,但是病毒發生變異,疫苗對於新的病毒無效了,需要新的疫苗來針對新變異出來的病毒。這也正是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注射的根本原因。論文中的,對比對象就是引起流感的HCoV-OC43和HCoV-HKU1病毒,而他們的免疫周期就是40周。而SARS病毒免疫力由於樣本缺乏,沒有數據,但是普遍認為,可能免疫力時間比較長。

哈佛公共衛生學院Science論文:新冠病毒大流行後的傳播動態預測

所以免疫力持續時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它將決定今後新冠病毒未來走向,這也突出疫苗的重要性,科學家正在加班加點再進行疫苗研究,好消息是當前,幾種疫苗已經進入臨床測試階段。讓我們期待疫苗使人類能夠產生長久的抗體,徹底消滅新冠病毒。同時也期待類似的RNA病毒,如HIV的研究等等,也獲得借鑑,徹底解決這些惱人的「惡魔」。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往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8/6493/860,察看原文。

相關焦點

  • 許多地方流行的新冠病毒已不同於原始病毒…
    然而,病毒的突變對人類而言絕非好事,典型例子就是流感病毒的突變,它使得上一年還頂呱呱的疫苗到了第二年,面對變異後的新毒株就「武功全廢」、效力大減。病毒在複製時,同樣不可避免地發生錯誤,且大多數錯誤「無關痛癢」,也就是說許多突變對感染者沒有影響,但有些突變可能會改變其複製效率,改變其感染人類細胞的速度或種類。變異後的新冠病毒是否更易傳播?
  • 每經連線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員Stephen Kissler:目前沒有...
    上周,新冠病毒變體持續擴散,已有近30個國家和地區發現了變體感染病例。疫情的擴散讓多國居民度過了一個冷清的跨年夜。英國率先批准了阿斯利康/牛津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歐盟國家也拉開了疫苗接種的序幕。病毒變異給疫情帶來了怎樣的複雜性,疫苗接種需要多大範圍才能終結疫情?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連線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員Stephen Kissler展開分析。
  • 華中大最新研究成果揭示新冠病毒的傳播特徵
    新冠病毒  新華社武漢8月25日電(記者李偉)國際學術期刊《自然》近日正式刊印了華中科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這一研究是在前期總結武漢市公共衛生幹預措施與疫情流行趨勢關聯性的論文基礎上,進一步通過數學模型評估了防控效果,揭示了新冠病毒的傳播特徵。
  • 科學家如何看待新冠病毒的來龍去脈
    倫敦大學學院遺傳學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分析了來自全球新冠病毒感染者的超過7500個病毒基因組數據,發現新冠病毒2019年年底可能已在全球傳播。新華社發 朱禹/製圖「對病毒來源的調查要『以科學為中心』」。《自然》雜誌發表社論指出,許多國家領導人都希望聽取專家的科學意見,據此採取行動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挽救生命。
  • 新冠病毒傳播與溫度和緯度相關?模型預測社區傳播危險地區或北移
    3月9日,美國馬裡蘭大學和伊朗的研究人員在SSRN預印版平臺發表論文,分析了溫度和緯度與COVID-19的相關性,並通過簡化的天氣模型預測COVID-19的潛在擴散,幫助公共衛生工作集中在監測和遏制上。
  • 新冠病毒傳播速度有多快?在餐廳的這個實驗太直觀了!
    新冠病毒在餐廳的傳播速度有多快?近日,日本NHK電視臺發布了一個模擬病毒傳播視頻,展示了新冠病毒在餐廳中的傳播速度。十名志願者參與實驗,其中一位是「感染者」,他的手上塗了螢光材料,試圖模擬新冠病毒是如何在室內傳播的。
  • 新研究:緯度和溫度與新冠傳播有關聯,這些地區未來或有風險
    該論文根據模型預測:隨著氣溫升高,目前疫情地區將有所緩解,而目前疫情區以北的區域則可能進入流行風險,從東至西分別是:東北亞、中亞、高加索地區、東歐、中歐、不列顛群島、美國東北部和中西部、以及卑詩省。該論文的通訊作者為馬裡蘭大學醫學院人類病毒研究所、全球病毒網絡(GVN)卓越中心副教授Mohammad Sajadi博士。該論文未經同行評議。
  • @三亞 科學家如何看待新冠病毒的來龍去脈
    新華社發 朱禹/製圖  「對病毒來源的調查要『以科學為中心』」。《自然》雜誌發表社論指出,許多國家領導人都希望聽取專家的科學意見,據此採取行動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挽救生命。世界衛生組織衛生緊急項目執行主任麥可·瑞安表示,對新冠病毒來源的相關調查對防止疫情捲土重來非常重要,對病毒來源的調查要「以科學為中心」,讓科學家主導。
  • 最新研究成果揭示新冠病毒的傳播特徵
    新華社武漢8月25日電(記者李偉)國際學術期刊《自然》近日正式刊印了華中科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這一研究是在前期總結武漢市公共衛生幹預措施與疫情流行趨勢關聯性的論文基礎上,進一步通過數學模型評估了防控效果,揭示了新冠病毒的傳播特徵。
  • 病毒大流行的幾大原因
    公共衛生官員表示,在未來15年內,一種快速傳播的病原體有可能在全球範圍內爆發。自此,我們國家近期的新冠病毒好像就驗證了這個道理。我們無從知曉到底是否是因為飲食所導致的。可是下列因素真的是病毒流行的重要原因。(以下觀點僅代表我個人)1.人口增長在1918年西班牙流感爆發期間,地球上的人口不到20億。
  • 重磅 | 影響新冠病毒後疫情時代傳播的四大因素!需深入研究
    >近日,哥倫比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在」的文章討論了4種可能造成後疫情時代COVID-19出現散發流行和疫情反覆出現的情況,這篇文章對現階段下的國內疫情防控很有借鑑意義。即使這種效應是短暫的,但放到群體規模上也可能很強,並能暫時降低病毒的流行率或改變其傳播的時間。作者根據SARS-CoV-2和其他冠狀病毒之間的免疫和交叉免疫持續時間,對SARS-CoV-2的幾種後病期情況進行了建模。
  • Science頭條:新變異毒株或將引發新一波「非常糟糕」的疫情
    對於研究新冠病毒的科學家來說,進入新的一年並沒有看到新氣象,而是帶來了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正如2020年初一樣,全世界都在焦慮地注視著一種新病毒在一個國家傳播,並競相為其他國家分析風險。這一次,它不是一種全新的威脅,而是一種迅速傳播的新冠病毒變異毒株——B.1.1.7。
  • Science|復旦大學餘宏傑課題組在新冠肺炎的傳播動力學與非藥物性...
    近期,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餘宏傑課題組牽頭,聯合湖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等團隊,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傳播動力學與非藥物性幹預措施的防控效果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Transmissionheterogeneities, kinetics, and controllability of SARS-CoV-2」為題,於11月
  • 為什麼總有人幻想新冠病毒能被天氣「熱死」?
    (圖源:路透社)儘管「季節不會影響新冠病毒的傳播」這種說法已經強調過多次,但仍有許多人認為夏季的炎熱高溫會影響新冠病毒的傳播鏈圖源:cnbeta(7種不同冠狀病毒的特點)密西根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人員於今年
  • 針對新冠病毒,Science期刊最新研究進展一覽
    在初次感染後一個多月後,他們讓這些恆河猴再次暴露在病毒中。在第二次暴露後,它們近乎完全預防這種病毒的再次感染。這些數據表明這種動物模型在初次感染後對COVID-19具有天然的保護性免疫力。
  • 為什麼科學家們會認為,新冠病毒是來自太空?
    根據一個中外國際研究團隊的研究文章,導致全球新冠大流行的新冠病毒,是搭乘來自太空的隕石,來到地球的!???關於導致今年全球大流行的新冠病毒,我們已經聽到了很多奇怪的說法,比如有陰謀論者認為,該病毒是從中國實驗室製造並意外洩露的,還有國外網友認為中國在他們國家建設的 5G 基站,能夠傳播病毒。但是,和 「新冠病毒來自太空」 相比,這些謠言都 「爛透了」。
  • 新冠病毒會在夏天自然消失?跟溫度有啥關係?丨追問新冠肺炎
    ◎ 科技日報記者 劉園園17年前的SARS病毒,出現於冬季,消失於夏季,再也沒有回來。很多人據此推測甚至期盼:新冠病毒會不會也隨著氣溫的升高而自然消失?還是別瞎猜了,聽聽專家們怎麼說吧。前幾天,在線預印平臺SSRN發布了一篇論文,通過分析新冠肺炎疫情的氣溫和緯度特徵,預測了新冠肺炎潛在的季節性。
  • 新冠病毒如何由水貂向人傳播?中國科學家揭謎
    據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網站消息,哈爾濱獸醫所步志高團隊近日聯合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及國家獸用藥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揭示了新冠病毒由水貂向人傳播的機理,為水貂新冠病毒防控提供了重要指導。研究證明有希望通過疫苗免疫阻斷新冠病毒在水貂的流行傳播,為新冠病毒感染和致病機制研究、疫苗和藥物研發提供更加理想的新型動物感染模型。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據步志高介紹,新冠肺炎在全球持續流行,不斷危害人類生命健康。水貂作為經濟動物在全球廣泛飼養。
  • 新冠病毒源自中國?別讓虛假信息也跟著「大流行」
    針對近期在媒體和社交平臺上流傳的一些有關新冠病毒起源的謬論,世界衛生組織發言人21日在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就現有證據來看,這一病毒起源自動物而非實驗室人為製造。她同時表示,該組織目前正與兩種「大流行」鬥爭,分別是新冠疫情大流行和「虛假信息大流行」。
  • 哈獸研揭開新冠病毒水貂傳人機理
    生活報訊 目前,歐美出現水貂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的個案,近2000萬隻水貂被撲殺。那麼,水貂是如何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的?應該如何阻斷這種傳播?12月8日,《國家科學評論》在線刊出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步志高團隊領銜的研究論文《新冠病毒在水貂中的複製、致病及傳播能力研究》,闡釋了水貂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背後的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