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傳播與溫度和緯度相關?模型預測社區傳播危險地區或北移

2021-01-07 騰訊網

3月9日,美國馬裡蘭大學和伊朗的研究人員在SSRN預印版平臺發表論文,分析了溫度和緯度與COVID-19的相關性,並通過簡化的天氣模型預測COVID-19的潛在擴散,幫助公共衛生工作集中在監測和遏制上。

https://ssrn.com/abstract=3550308

文章中指出,自新冠病毒疫情在中國湖北發生以來,其社區傳播主要沿著東西向展開,中心點均大致沿30-50°N分布,主要在韓國、日本、伊朗、義大利北部以及新出現社區傳播的美國西北部和法國等地區,而與上述溫帶地區相比,東南亞的患者數量和報告的死亡人數要少得多。這些地區的平均溫度(5-11℃)和相對溼度(RH,47-79%)的測量值具有驚人的相似性,除此之外,這些地區爆發的時機恰逢年度溫度周期的最低點且最低溫度低於0℃。

2018.11-2019.3世界溫度圖,黑圈代表有大量社區傳播的國家

考慮到溫度和緯度相似的地區之間的時間分布,可以初步預測未來幾周內COVID-19的潛在社區傳播。研究人員提出了一個簡化的模型,使用2019年3月和4月的溫度數據,預測社區蔓延的風險將影響當前危險地區北部的地區,可能包括(從東到西):東北亞、中亞、高加索地區、東歐、中歐、不列顛群島、美國東北和中西部以及卑詩省

2019.3-4月全球溫度圖,綠色區域為近期內可能出現大規模社區傳播的區域,黑色勾勒出輪廓(根據2019年的數據顯示為5-11℃區域),並將根據這段時間內的實際平均溫度變化。

但是,這種簡化的分析沒有考慮升溫的影響,北部地區的溫度分布可能會與目前面臨風險的地區重疊,但這只是短暫的,因為會迅速變暖。而且越往北人口密度也隨之降低,還未考慮雲層和最高溫度等氣候變量、人為因素、病毒突變率以及發病機理等因素,因此儘管當前病毒傳播與緯度和溫度之間的相關性似乎很強,但尚未證明直接因果關係,預測只是推測性的,仍須謹慎對待

沿著這種思路,進一步研究可著眼於利用整合的流行病-地球-人類系統模型,納入氣候和天氣過程和變量(例如溫度、溼度的動態)及其時空變化,以及模擬人類互動的場景(例如,旅行、人口密度造成的傳播)。這樣的模型可以吸收當前收集的數據,以加快在短時間範圍(即每天到季節性)上模型預測的改進。

End

參考資料:

[1] Temperature and Latitude Analysis to Predict Potential Spread and Seasonality for COVID-19

本文系生物探索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須在正文前註明來源生物探索。

相關焦點

  • 新研究:緯度和溫度與新冠傳播有關聯,這些地區未來或有風險
    研究者提出了一個簡化的模型,該模型能顯示一個區域內的新冠肺炎傳播風險是否增加。具體來說,就是通過使用天氣模型,預測在未來幾周內最有可能出現新冠肺炎社區嚴重傳播的高風險區,從而可以將公共衛生工作重點放在對這些區域的關注和遏制上。
  • 溫度、溼度、緯度 對病毒傳播發出「天氣預報」有何作用?
    (抗擊新冠肺炎)溫度、溼度、緯度 對病毒傳播發出「天氣預報」有何作用?中新社北京3月15日電 題:溫度、溼度、緯度 對病毒傳播發出「天氣預報」有何作用?中新社記者 張素溫度、溼度、緯度,一些科研團隊圍繞新冠病毒傳播的外部環境條件進行研究,並就疫情進展發出類似於「天氣預報」的「警報」。而這對當前防疫乃至未來「預防」有何作用?
  • 溫度、溼度、緯度……對病毒傳播發出「天氣預報」有何作用?
    【來源:中國新聞社】溫度、溼度、緯度,一些科研團隊圍繞新冠病毒傳播的外部環境條件進行研究,並就疫情進展發出類似於「天氣預報」的「警報」。而這對當前防疫乃至未來「預防」有何作用?這些地點還有共同點,「疫情暴發時間與年度溫度周期的最低點重合,在一個多月的時間內溫度相對穩定」。該科研團隊又使用天氣模型,預測未來幾周內最有可能出現新冠肺炎社區嚴重傳播的高風險區,包括東北亞、中亞、東歐、中歐、不列顛群島、美國東北部和中西部等。這份「走廊」地圖最早繪製於2月下旬。
  • 美預測新冠病毒傳播高風險場所
    科技日報北京11月11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10日發表了一項根據美國大數據開展的流行病學建模研究,結果顯示,重新開放餐館、健身房、咖啡館和酒店會帶來最大的新冠病毒傳播風險。模型顯示,降低這些場館的使用率,或能讓預測的感染人數大幅降低。
  • 新冠病毒會在夏天自然消失?跟溫度有啥關係?丨追問新冠肺炎
    ◎ 科技日報記者 劉園園17年前的SARS病毒,出現於冬季,消失於夏季,再也沒有回來。很多人據此推測甚至期盼:新冠病毒會不會也隨著氣溫的升高而自然消失?還是別瞎猜了,聽聽專家們怎麼說吧。前幾天,在線預印平臺SSRN發布了一篇論文,通過分析新冠肺炎疫情的氣溫和緯度特徵,預測了新冠肺炎潛在的季節性。
  • 疫情拐點何時出現——基於數學模型的新冠病毒傳播預測
    科學客觀地評估新冠肺炎的傳染性強弱以及預測患病人數規模和峰值時間,對決策者實施必要的防控措施、評估對經濟的影響以及投資者如何應對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作為數學建模的愛好者,而非流行病學的專業人員,作者通過搜集和學習海內外文獻,對經典的流行病傳播模型(SEIR)有了較準確的理解,通過適當的簡化,較直觀地向讀者介紹模型的原理和各參數的意義。
  • 《自然》論文:餐館健身房咖啡館酒店的新冠病毒傳播風險最高
    中新網北京11月11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流行病學研究論文稱,一項根據美國數據開展的建模研究顯示,重新開放餐館、健身房、咖啡館和酒店會帶來最大的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傳播風險。
  • 一種流感藥可阻斷雪貂體內新冠病毒傳播
    研究結果顯示,目前正作為新冠肺炎治療藥物進行Ⅱ/Ⅲ期臨床試驗的藥物MK-4482/EIDD-2801,或能用來阻斷新冠病毒的社區傳播。當前治療新冠肺炎的措施,如瑞德西韋和康復期血漿,並不適用於控制社區傳播,因為它們無法口服。
  • 印度科學家證實:冬季氣溫低致新冠傳播驟增,高緯度寒冷國家面臨更大風險
    科學家又一項研究證實,冬季氣溫較低將會導致新冠病毒傳播增加。來自印度的研究人員探討了一個國家的平均溫度與COVID-19病例數之間的關係。他們發現,環境溫度較低和大規模爆發的國家之間存在重大關聯:- 大多數COVID-19病例較高的國家/地區位於較高的緯度/寒冷地區。- 環境溫度與COVID-19病例數量之間存在負相關關係。
  • 不同種變異新冠病毒在多國傳播 我國正開展傳播風險等研究
    本報記者 孟慶偉 北京報導嚴重的新冠病毒變異體在英國部分地區被突然發現後,正在多個國家不受控制地快速傳播。英國、義大利、丹麥、荷蘭、澳大利亞等國都出現了與英國變異新冠病毒相關的確診病例。而在南非,又發現了一個與英國不同的變異病毒,這讓全球疫情防控形勢變得極為複雜嚴峻,封鎖、禁航成為數十個國家和地區阻止病毒擴大傳播的應急之舉。
  • 變異新冠病毒,或已在美國傳播
    當地時間22日,世衛組織發布英國上報的有關變異新冠病毒的相關信息所有國家都要評估當地病毒傳播水平,並採取適當的預防和控制措施。變異新冠病毒有哪些新特點?22日,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表示,鑑於美英之間持續不斷的人員往來及變異病毒的高度傳染性,變異新冠病毒輸入美國的可能性很大,很可能已在美國傳播。不過由於目前在美國展開的病毒測序數量較少,這種變異病毒還暫時沒有被發現。
  • 變異新冠病毒或已在美國傳播
    當地時間22日,世衛組織發布英國上報的有關變異新冠病毒的相關信息,稱該種變異病毒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世衛組織:多國已出現相關病例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技術主管瑪麗亞·范·科霍夫日前表示,目前各國已展開病毒測序,尋找感染了英國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病例,已有一些國家出現此類病例,包括澳大利亞、冰島、義大利、荷蘭和丹麥。
  • 變異新冠病毒或已在美傳播 變異新冠病毒是原始病毒的「升級版」嗎?
    在疫情早期,全球最主要的新冠病毒毒株被稱為「D株」。然而,病毒很快就發生了變異——其刺突蛋白上的第614位胺基酸由天冬氨酸(D)變成了甘氨酸(G)。有研究發現,發生這種被稱為D614G突變的病毒擁有更強的適應性。該變異病毒早在今年2月就已被鑑定,當時主要在歐洲和美洲傳播。
  • 變異病毒再現新突變!多國已現社區傳播,真正的黑暗時刻或將來臨
    連日來,關於「英國發現的新冠病毒變種再次發生新突變」的消息在社交平臺上持續發酵,隨之而來的是多個國家和地區出現變異病毒社區傳播的噩耗。
  • 北大研究團隊首次證實:人體呼吸是新冠病毒重要排放傳播方式
    目前世衛組織將大的呼吸液滴和直接接觸傳播作為新冠疫情的主要傳播途徑。相比之下,團隊研究發現新冠患者經常使用的手機表面(總樣本量n = 22)和各種手柄(總樣本量n = 35)的表面新冠病毒的檢出率較低(分別為9.0%和0%)。「不少研究通過流行病調查和回顧手段,間接證實新冠肺炎在半封閉環境中真實存在。
  • ...4482/EIDD-2801,或能用來阻斷新冠病毒的社區傳播。-FX168財經網
    文 / editor2020-12-09 07:25:04來源:FX168 【一種流感藥可阻斷雪貂體內新冠病毒傳播】英國《自然·微生物學》雜誌日前發表一項最新病毒學研究稱:一種流感藥物的再利用,能減少雪貂上呼吸道的新冠病毒載量,並抑制病毒傳播
  • ...微米級花粉化石、俄首款新冠疫苗、新冠病毒傳播、格陵蘭島冰蓋...
    【科技速覽】高分七號衛星、甲龍類恐龍、微米級花粉化石、俄首款新冠疫苗、新冠病毒傳播、格陵蘭島冰蓋等… 2020-08-21 20: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冠病例遍布美國50州高校,新冠病毒或於去年12月已在洛杉磯傳播
    新罕布夏大學校方說,該校男生社團8月29日舉辦一場聯誼活動,吸引100多人參加,其中少有人戴口罩,事後發現11名活動相關人員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伊利諾州的布拉德利大學新冠病例不足50例,已導致500人被隔離,校方8日通知全部4500多名學生在校內或校外住處隔離兩周,其間只能上網課,需要取餐或辦事時才允許出門。
  • 全球視野丨新冠病毒會通過蚊蟲傳播?鍾南山院士作出回應
    作者:七十新冠疫情繼續在國際上蔓延,隨著5月的到來,很多地區的溫度都有了顯著回升,伴隨著溫度的升高,蚊蟲也開始活躍起來。眾所周知,蚊蟲能加速某些病毒的傳播,就拿瘧疾來說,能通過蚊蟲傳播到人身上。在新冠病毒肆虐的當下,不少人也開始擔心,病毒會不會通過蚊蟲傳播。
  • 流感藥物再利用可阻斷雪貂內新冠病毒傳播
    研究結果顯示,目前正作為新冠肺炎(COVID-19)治療藥物進行II/III期臨床試驗的藥物MK-4482/EIDD-2801,或能用來阻斷新冠病毒的社區傳播。圖源:《自然·微生物學》在線版當前治療COVID-19的療法,如瑞德西韋和康復期血漿,並不適用於控制社區傳播,因為它們無法口服。MK-4482/EIDD-2801可以口服,並且已被證明能在豚鼠模型中預防流感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