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會在夏天自然消失?跟溫度有啥關係?丨追問新冠肺炎

2021-01-19 科技日報

◎ 科技日報記者 劉園園

17年前的SARS病毒,出現於冬季,消失於夏季,再也沒有回來。

很多人據此推測甚至期盼:新冠病毒會不會也隨著氣溫的升高而自然消失?

還是別瞎猜了,聽聽專家們怎麼說吧。

前幾天,在線預印平臺SSRN發布了一篇論文,通過分析新冠肺炎疫情的氣溫和緯度特徵,預測了新冠肺炎潛在的季節性。

論文作者來自美國馬裡蘭大學醫學院人類病毒研究所、馬裡蘭大學地球系統科學跨學科中心等研究機構。目前該論文還未經過正式同行評議。

我們先看看這篇國外論文有哪些研究發現,再邀請國內的權威病毒學專家為大家解答。

格局:沿東西方向分布,北緯30至50度

「相當多的傳染病在發病率上表現出季節性特徵,包括人類冠狀病毒。」 這篇論文提到,229E、HKU1、NL63和OC43,這些人類冠狀病毒通常引起常見的感冒症狀。其在12月到4月之間表現出強烈的冬季季節性,在溫帶地區的夏季卻難以檢測到。

目前在全球大流行的新冠肺炎疫情,與氣溫和緯度有哪些關聯?論文作者總結了一些規律。

「由於地理位置接近和重要的旅行聯繫,疫情中心的流行病學模型曾預測,東南亞地區特別是曼谷地區,將繼武漢和中國之後成為疫情重災區。」研究人員寫道。

然而,疫情發展與此前預測並不一致。相反,這篇論文指出,新冠肺炎的社區傳播呈現出沿東西方向分布的格局。

論文指出,新的疫情中心地區大致都在北緯30至50度範圍內。

韓國、日本、伊朗和義大利北部陸續出現明顯疫情。此後,美國西北部和法國也出現顯著社區傳播。

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全球氣溫地圖,單位為攝氏度。黑色圓圈代表出現顯著社區傳播的地區。圖源:美國緬因大學氣候變化研究所的氣候再分析器

氣候:平均氣溫5-11度,相對溼度47-79%

「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一時間,新冠肺炎未能顯著傳播到中國南部的國家。與上述更多溫帶地區相比,東南亞的病例數和報告的死亡人數要少得多。」研究人員指出。

那些出現顯著疫情的地區,在氣候特徵上又有哪些規律?

研究人員發現,在2020年1月的中國武漢,以及2月份受疫情影響的其他地區,具有相似的平均氣溫和相對溼度:平均氣溫在5到11攝氏度之間,相對溼度在47%到79%之間。

「這些地點還表現出一個共同點,即疫情暴發時間與年度溫度周期的最低點重合,因此在一個多月的時間內溫度相對穩定。」研究人員指出,此外,沒有一個疫區城市的最低氣溫低於0攝氏度。

他們還提出,疫區城市的平均溫度和相對溼度,與已知有利於冠狀病毒存活的實驗室條件相似——溫度為4攝氏度,相對溼度20%-80%。

2020年1月至2020年2月的全球2米氣溫圖,單位為攝氏度。白色圓圈代表出現顯著社區傳播的地區。紅色等值線劃出了氣溫在5到11攝氏度的地區。圖片基於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信息2020製作。

未來:北半球升溫,疫區更北部風險增加

研究人員認為,在這種溫度條件下,較長時間段內出現新的疫情暴發,可能表明:長期處於此溫度範圍內,疫情暴發的風險在增加。

而疫區城市的溫度沒有降到0攝氏度以下,說明存在潛在的最低溫度範圍。這樣就避免了可能影響病毒生存能力的凍融循環或其他因素。

「所有這些都表明,溫度與2019新冠病毒的環境生存與傳播之間,存在潛在的直接關係。」研究人員稱。

根據以上發現,論文作者對未來幾周新冠病毒的傳播進行了預測。

他們基於去年3月和4月的氣溫數據預測,疫情社區傳播的風險將影響當前疫區以北的地區。這些地區從東到西可能包括中國東北地區、中亞、東歐、中歐、不列顛群島、美國東北部和中西部等等。

「未來兩個月,北半球許多地區的氣溫將大幅上升。然而,隨著北部地區快速升溫,這些地區的溫度曲線會快速與當前處於危險中的地區重疊。」論文指出。

2019年11月至2020年2月,出現新冠肺炎社區傳播的城市,以及存在潛在風險城市的平均氣溫和溼度。數據來自worldweatheronline.com。

結局:可能在夏天消失,也可能捲土重來

論文作者根據其他人類冠狀病毒的季節性特徵預測,今後幾個月內,新冠肺炎病例可能會在北緯30度以上疫區顯著減少。

他們提出了兩種可能:

一種可能是,新冠肺炎在熱帶地區像流感一樣以低水平流行,並在秋末和冬季在溫帶地區再次捲土重來;另一種可能性是,到了夏季,新冠肺炎無法在熱帶和南半球維持生存並消失。值得注意的是,這篇論文並沒有考慮氣候異常、人為幹預、病毒變異等因素。

「這意味著,儘管目前疫情與緯度和溫度之間的相關性似乎很強,但直接原因尚未得到證實,而且近期的預測是推測性的,必須極其謹慎地加以考慮。」論文作者強調。

2019年3月至4月的全球2米氣溫圖,單位為攝氏度。綠色地帶為短期內可能出現大規模社區傳播的區域。圖源:美國緬因大學氣候變化研究所的氣候再分析器

【中國權威專家觀點】

舒躍龍:夏季可能降低流行強度,不太可能自然消失

如何看待新冠病毒與氣溫之間的關係?新冠病毒真的會在夏天自然消失嗎?

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深圳)院長、中華醫學會醫學病毒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舒躍龍對這一問題進行了解答。

「提出病毒會在夏天消失的主要理由,是基於對2003年SARS疫情表面現象的理解,因為2003年SARS就是當年7月份世界衛生組織宣布疫情結束,SARS病毒也沒有再出現。」 舒躍龍說。

舒躍龍強調,但是大家不應該忘記的是,當年發生SARS疫情時,全球特別是中國也採取了強有力的防控措施,才成功防控疫情。

「氣溫的上升可能會對病毒在自然條件下的存活有一定影響,比如每年夏季在溫帶地區,流感活動很低就是證明。因此可以推測,夏天氣溫上升可能會降低疫情的流行強度,但是不太可能自然消失。」 舒躍龍說。

舒躍龍認為,新冠病毒的未來命運有幾種可能。

一是病毒只在人群中流行,但是毒力減弱,只引起人群普通感冒症狀,類似於人群中流行的229E和OC43等冠狀病毒。二是今年冬天捲土重來,致病力和傳播力沒有明顯改變,但隨著人群群體免疫水平的升高,疫情逐步減弱,對人的健康威脅越來越小。「更期待今年冬天來臨之前疫苗能夠研發成功,通過接種疫苗降低疾病負擔,甚至控制其流行。」 舒躍龍說。三是新冠病毒不僅在人群中流行,而且可以跨種傳播到其它動物。因為多種動物都可以表達ACE2受體,包括非人靈長類動物、雪貂、豬和貓等。「不排除病毒傳播到其它動物,從而演化成一種新的人畜共患病,長期存在於自然界中的可能。應加強對動物中新冠病毒的監測。」 舒躍龍說。消滅新冠病毒,群體免疫是否可行?丨追問新冠肺炎

新冠病毒或因毒力太強而逐漸滅絕?概率有多大?丨追問新冠肺炎

香港寵物狗確診感染新冠病毒!專家稱其具備傳染性的可能很小丨追問新冠肺炎

龜鱉或是新冠病毒中間宿主?專家回應不可能丨追問新冠肺炎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嶽靚

審核:朱麗

終審:冷文生

相關焦點

  • 新冠肺炎是自限性疾病,不用治療就可以痊癒?丨追問新冠肺炎
    尤其是一些重症患者,趙衛解釋,這些患者本身就有一些基礎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以及一些其他併發症等,免疫力比較低,當病毒進入體內後,由於免疫力較差,免疫因子響應沒有那麼迅速,等免疫力激發以後,體內被病毒感染的細胞數量已經很多,免疫力激發後會大量破化宿主細胞,表現出來的症狀會很重,如呼吸不暢、器官衰竭等,如果不及時治療,就很容易引發死亡
  • 新冠肺炎夏天會自動消失?世衛組織:不應假設新冠肺炎具有「季節性...
    每經編輯:彭水萍夏天來了,多數國家的疫情呈現出下降趨勢,這與氣溫上升是否有關?新型冠狀病毒是否會隨著夏天到來、因氣溫上升而消失?對此,世衛組織強調,不應假設新冠肺炎具有「季節性」特點。據央視,當地時間5月25日,世衛組織召開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技術主管瑪麗亞·范·科霍夫表示,目前新冠肺炎大流行五個月,僅有此五個月的疫情數據,現階段無證據表明其會在冬天復甦。流行病學研究顯示許多人仍易感,意味著如果病毒存在,無論溫度和月份,就可以感染人類,如果人們互相密切接觸,疫情就會復甦。
  • SARS病毒進入夏天就自動消失了?新冠病毒為什麼還在肆虐?
    首先,沒有任何證據證明SARS病毒的消失與夏天有因果關係,SARS病毒在夏天小時,可能僅僅是一種耦合關係。那麼,SARS病毒為什麼會消失呢?簡單一句話說,就「怪」SARS病毒傳播力太弱。只要三者之中有一個被完全控制,疾病傳播都會停止。我們還知道,病毒必須進入宿主細胞才能進行複製繁殖,傳播停止意味著病毒不能繼續感染宿主細胞,不能繼續繁殖自然就會全部死亡並最終消失。
  • 天熱了,新冠病毒為什麼沒有像非典那樣消失
    很多人仍記得,當年的非典,越到夏天疫情形勢越好,隨著天氣越來越熱,到了相對比較高溫的5、6月份,SARS病毒好像莫名地突然消失了。這讓很多人覺得,SARS病毒的消失其實是因為「夏天」的到來。世界衛生組織也把天氣回暖看作是SARS消失的原因之一。
  • ...消失的領先優勢一定會回來;變異新冠病毒貂傳人是否影響疫苗?世...
    每經編輯:步靜1丨川普:隨著法律訴訟展開,消失的領先優勢一定會回來據環球網,剛剛,川普在推特上說:「在選舉日夜晚到來前,我在所有這些州都有如此大的領先優勢,之後幾天,這些優勢奇蹟般地消失了。 隨著我們的法律訴訟的進行,這些領先優勢一定還會回來!」
  • 找到新冠病毒死穴,快速戰勝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跟人類的較量,已經持續一年多了。在人類發展史上,有很多病毒和細菌,曾經給人類製造了巨大的災難,甚至是長期的傷害。人類和新冠病毒,是地球生物圈裡的兩種生命。最近一年多,二者產生了密切的相互影響和作用。可以說,隨著新冠病毒跟人類交往越來越多,新冠病毒的真相,將會被看得越來越清楚。新冠病毒被看清,就會被戰勝。
  • 新冠病毒跟蝙蝠啥關係?最新研究說——
    來源:新華國際頭條一個國際團隊28日在英國期刊《自然·微生物學》發表報告說,新冠病毒可能在40至70年前從與之關係最緊密的蝙蝠病毒中分化出來,這意味著產生新冠病毒的病毒譜系可能已在蝙蝠中傳播幾十年了。7月27日,旅客在德國杜塞道夫國際機場等候接受新冠病毒檢測。新華社/路透 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演化歷史有不小難度,因為不同病毒之間會交換遺傳物質而重組,病毒基因組亞區可能起源於不同的祖先。已有的研究將蝙蝠病毒RaTG13鑑定為與新冠病毒關係最密切的病毒,也有研究在穿山甲體內發現了相似的冠狀病毒。
  • 新冠病毒跟蝙蝠啥關係?最新研究說
    一個國際團隊28日在英國期刊《自然·微生物學》發表報告說,新冠病毒可能在40至70年前從與之關係最緊密的蝙蝠病毒中分化出來,這意味著產生新冠病毒的病毒譜系可能已在蝙蝠中傳播幾十年了。7月27日,旅客在德國杜塞道夫國際機場等候接受新冠病毒檢測。新華社/路透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演化歷史有不小難度,因為不同病毒之間會交換遺傳物質而重組,病毒基因組亞區可能起源於不同的祖先。已有的研究將蝙蝠病毒RaTG13鑑定為與新冠病毒關係最密切的病毒,也有研究在穿山甲體內發現了相似的冠狀病毒。
  • 新冠病毒竟殺死了癌細胞?晚期患者感染新冠,大部分腫瘤奇蹟消失
    從去年就在全球肆虐的新冠病毒,時隔一年依然沒有偃旗息鼓之意。提到新冠肺炎,很多人腦海中會不自覺浮現出呼吸急促的患者、穿著防護服的醫護人員等畫面。即便是康復後的患者,也依然將長期遭受後遺症的困擾。可以說,大家目前依然對新冠肺炎談之色變。
  • 尋找新冠病毒死穴,讓先行動者先戰勝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跟人類的較量,已經持續一年多了。在人類發展史上,有很多病毒和細菌,曾經給人類製造了巨大的災難,甚至是長期的傷害。新冠病毒會給人類製造多少災難和傷害,眾說紛紜。人類和新冠病毒,是地球生物圈裡的兩種生命。最近一年多,二者產生了密切的相互影響和作用。可以說,隨著新冠病毒跟人類交往越來越多,新冠病毒的真相,將會被看得越來越清楚。新冠病毒被看清,就會被戰勝。
  • 新冠病毒會不會與人類長期共存
    專家認為:新冠病毒的發展趨勢可能有兩種情況:第一就是像2003年的SARS病毒,自動消失;第二就是像流感一樣,與人類長期共存,最後通過疫苗控制。並且他們認為第二種可能更大。但也有人指出,新冠病毒是RNA病毒,RNA是單鏈,更容易發生變異,因為如果是DNA雙鏈病毒,它的另一條鏈在病毒在複製時會進行糾錯,而RNA病毒不會。那麼,它常常通過變異會變成什麼樣呢?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只有那些最適應環境的物種才能生存下去。病毒無法獨立生存,必須要寄生在有生命活性的細胞內才能繁殖複製,延續自己的基因。
  • 新冠病毒會隨著氣溫升高而消失?這幾個國家的情況證明不容樂觀!
    面對日益嚴峻的傳播形勢,有人提出「新冠病毒會隨著氣溫升高而逐漸消失」的觀點,並以2003年肆虐的sars冠狀病毒為例。包括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健康安全中心傳染病專家阿梅什·阿達爾賈在內的多個家園支持「新冠病毒具有季節性」的觀點,認為溫度、溼度等季節性因素會對病毒傳播造成影響。因此部分網友認為夏天到來會對控制新冠病毒傳播具有積極的作用。
  • 新冠病毒和SARS到底是啥關係?你想知道的都在這兒
    新冠病毒和SARS啥關係?——「東北虎與華南虎」對於SARS病毒和新冠病毒的關係,新京報記者詢問了有關專家。北京一家三甲醫院呼吸科專家解釋,SARS是急性嚴重呼吸症候群的英文縮寫,致病原是一種冠狀病毒,但這個SARS冠狀病毒和2019武漢新型冠狀病毒在分子遺傳學背景上有很大相似性,但不能說是同一種病毒。
  • 新冠病毒溯源,有新發現!
    米蘭大學研究團隊的論文指出,新冠肺炎的症狀會出現類似「川崎病」的多系統炎症,並伴隨水痘、麻疹等病毒感染,而年紀較小的患者通常發病較晚。義大利的新冠病毒溯源工作屢有突破。上個月,米蘭國家腫瘤研究所的一項研究意外發現,去年9月採集的義大利居民血液樣本中就有新冠病毒抗體,這意味著新冠病毒在義大利的傳播時間遠早於今年2月,可能要追溯至去年夏天。而義大利高等衛生研究院6月發布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米蘭和都靈兩座城市去年12月的廢水樣本中都檢測出新冠病毒的核糖核酸。
  • 新冠病毒成常客?疫苗研製開始「賽跑」
    人們尚未從根本上將新冠肺炎病毒的傳播進行抑制。並且自從進入秋冬季節以來,世界上不少國家和地區均出現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彈和反覆不斷的現象。僅僅在歐洲地區,由於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多個國家已經再次加強了他們的管控措施。
  • 病毒抗體會快速消失?做好防護最安全新冠
    8月15日,上海吉祥航空公司HO1606新加坡至上海航班共有8名旅客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根據《民航局關於調整國際客運航班的通知》第七條第三款之規定,對該公司該航班實施熔斷措施,自8月24日起,暫停該公司該航線航班運行一周,熔斷的航班量不得用於其他航線。
  • 如何才能讓新冠病毒徹底消失?或要具備三個基本條件,缺一不可
    如果現在新冠病毒能夠徹底消失,所有地方的人都可以不用戴口罩回到從前的生活狀態,恐怕很多人做夢都能笑醒。因為即便是很多地方已經不用戴口罩了,但公交車、地鐵、火車或飛機上還依然需要,這些地方本就空氣流動困難,夏天戴著口罩只嫌憋悶。
  • 世衛組織:病毒會在夏天消失是錯誤幻想 有20種疫苗正在開發
    根據世衛組織3月6日發布的數據,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已近10萬。日內瓦時間6日,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發布針對新冠肺炎的全球研發路線圖,指出應將9個關鍵領域設為研究優先事項。這些領域包括病毒的自然史、流行病學、疫苗、診斷、治療、臨床管理、道德考量以及社會科學等。
  • 新冠肺炎和環境有關係嗎?專家:疫情創造了一項「自然實驗」
    參考消息網9月10日報導西班牙《先鋒報》網站9月7日刊載題為《新冠肺炎和環境有關係嗎?》的報導,作者系記者內烏斯·帕洛。報導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資助8名研究人員開展項目,以確定新冠肺炎隔離措施如何對環境產生影響,以及環境如何影響病毒的傳播方式。
  • 新研究:緯度和溫度與新冠傳播有關聯,這些地區未來或有風險
    當地時間3月9日,論文預印網站SSRN發表了馬裡蘭大學醫學院人類病毒研究所、全球病毒網絡(GVN)卓越中心的一篇論文,發現新冠肺炎疫情與緯度、溫度之間存在相關性。該論文的通訊作者為馬裡蘭大學醫學院人類病毒研究所、全球病毒網絡(GVN)卓越中心副教授Mohammad Sajadi博士。該論文未經同行評議。研究者提出了一個簡化的模型,該模型能顯示一個區域內的新冠肺炎傳播風險是否增加。具體來說,就是通過使用天氣模型,預測在未來幾周內最有可能出現新冠肺炎社區嚴重傳播的高風險區,從而可以將公共衛生工作重點放在對這些區域的關注和遏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