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和環境有關係嗎?專家:疫情創造了一項「自然實驗」

2020-09-10 光明網

參考消息網9月10日報導西班牙《先鋒報》網站9月7日刊載題為《新冠肺炎和環境有關係嗎?》的報導,作者系記者內烏斯·帕洛。報導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資助8名研究人員開展項目,以確定新冠肺炎隔離措施如何對環境產生影響,以及環境如何影響病毒的傳播方式。文章編譯如下:

全世界因新冠肺炎疫情宣布嚴格隔離的幾個月間,科學研究停滯不前,但衛星仍在軌道上觀察著地球,並向地球傳輸大量有助於揭示疫情與環境關係的圖像和數據。

美國馬裡蘭大學研究助理教授漢娜·克納說:「衛星時時刻刻收集數據,不需要我們去任何地方。」

為此,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決定資助8名研究人員開展快速響應項目,以確定新冠肺炎隔離措施如何對環境產生影響,以及環境如何影響病毒的傳播方式。

6個項目組尋找衛星圖像,幫助揭示隔離措施如何影響食品安全、火災生態、城市地表熱量、雲層和變暖、空氣汙染和降水,以及水質和水生生態系統。兩個項目組通過監測灰塵和氣候,研究環境如何影響病毒的傳播方式。

波多黎各大學教授巴勃羅·門德斯-拉薩羅研究環境如何影響新冠病毒的傳播。更確切地說,他想知道每年5月至8月飄向加勒比地區的非洲季節性沙塵是否會對與新冠病毒相關的疾病病情和死亡率產生極大的影響。

非洲沙塵從撒哈拉沙漠出發,經由大西洋,最終到達波多黎各和加勒比地區。沙塵微粒中的微生物可能與很多傳染病有關。

團隊藉助可見紅外成像輻射計套件(VIIRS)測量大氣中的氣溶膠,以估測到達加勒比地區的灰塵雲,還使用中解析度成像光譜輻射計(MODIS)和歐盟委員會的哥白尼大氣監測系統來描述氣溶膠的特點。

門德斯-拉薩羅正與波多黎各衛生部以及醫生和患者共同合作,收集因與非洲沙塵接觸而患呼吸道疾病的人群信息。

門德斯-拉薩羅說:「我們認為非洲沙塵期間,加勒比地區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情可能會加重。」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教授尤利婭·R·格爾和其他合作者希望探究哪些環境因素可能導致第二輪疫情暴發,並預測第二輪疫情的嚴重程度。

這個跨學科團隊正在研究地表空氣的溫度和溼度是否會對傳播率產生影響,如果有影響,又是如何進行的。他們還在研究氣溶膠與病毒嚴重性和死亡率之間的潛在關聯。

團隊還通過不同的人口特點——如年齡、性別、民族和收入等——追蹤病毒傳播模式。

格爾團隊使用了「阿誇」水文氣象衛星大氣紅外探測儀以及索米國家極地軌道夥伴衛星跨軌道紅外探測儀收集到的氣象數據。團隊將獲取多角度成像光譜輻射計和MODIS的氣溶膠數據,並使用機器學習算法和高級分析來追蹤病毒傳播動態以及病毒的死亡率。

格爾希望提供強有力的軟體工具來預測新冠病毒的季節性演變,同時對大量與之相關的不確定因素進行量化分析。

美國阿拉巴馬大學教授羅伯特·格裡芬正參與NASA的一個項目,旨在研究隔離措施實行時,中美洲國家貝里斯沿海地區礁石的健康狀況。格裡芬說:「疫情創造了一項自然實驗,可以更好地理解城市汙染物如何影響水質以及珊瑚礁石的健康。」

貝里斯沿海地區囊括了北半球最大的堡礁、近海環礁、數百個沙洲、紅樹林、沿海瀉湖和河口,是大西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方之一。

除地面數據外,該團隊還使用陸地衛星影像觀察疫情如何影響土地使用的變化,這個因素會影響產生和可能進入水體和生態系統的汙染物數量。格裡芬還使用VIIRS和MODIS的數據來監測水質。

資料圖:在衣索比亞東南部靠近索馬利亞邊境的多洛阿多,風吹過乾旱已久的大地,掀起沙塵。新華社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西媒:新冠肺炎和環境有關係嗎?
    西班牙《先鋒報》網站9月7日發表題為《新冠肺炎和環境有關係嗎?》的報導稱,全世界因新冠肺炎疫情宣布嚴格隔離的幾個月間,科學研究停滯不前,但衛星仍在軌道上觀察著地球,並向地球傳輸大量有助於揭示疫情與環境關係的圖像和數據。
  • 新冠病毒會在夏天自然消失?跟溫度有啥關係?丨追問新冠肺炎
    很多人據此推測甚至期盼:新冠病毒會不會也隨著氣溫的升高而自然消失?還是別瞎猜了,聽聽專家們怎麼說吧。前幾天,在線預印平臺SSRN發布了一篇論文,通過分析新冠肺炎疫情的氣溫和緯度特徵,預測了新冠肺炎潛在的季節性。論文作者來自美國馬裡蘭大學醫學院人類病毒研究所、馬裡蘭大學地球系統科學跨學科中心等研究機構。目前該論文還未經過正式同行評議。
  • 【戰「疫」說理】人與自然關係理論對戰勝疫情的啟示
    2020年初,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來襲。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感染人群最多,傳播速度最快,治療和防禦難度最大的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人類自有歷史記載以來,疫病便如影隨形般地與人類相伴隨。面對疫情,人類又將何去何從呢?
  • 新冠肺炎疫情中關於中國的16個謠言和真相
    世衛組織指出,所有現有證據表明,新冠病毒源於自然,而非人工合成。目前,科學界尚未澄清新冠病毒的具體自然來源,只有關於該病毒可能與蝙蝠和穿山甲相關聯的猜測。https://www. 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院長、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袁志明在2020年4月18日接受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採訪時明確指出,新冠病毒絕非源自武漢病毒研究所。在2019年12月30日接收新冠肺炎患者的首批檢測試樣前,武漢病毒研究所的實驗室內並無新冠病毒。截至目前,該研究所內也無人感染新冠肺炎。袁志明表示,能夠理解武漢的實驗室會引發民眾聯想。
  • 外交部介紹中國-紐西蘭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專家視頻會議情況
    有記者提問,據報導,中國和紐西蘭日前舉行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專家視頻會。你能否介紹一下具體情況?趙立堅介紹道,7月3日,中國-紐西蘭舉行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專家視頻會議。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已經發布了相關消息。會上,中新雙方專家就新冠肺炎疫情防治開展了研討,分別介紹了新冠肺炎疫情最新發展形勢、防控經驗和復工復產採取的相關舉措。
  • 曹雪濤專訪 | 新發《自然》子刊評述文章,談新冠肺炎免疫病理和...
    曹雪濤專訪 | 新發《自然》子刊評述文章,談新冠肺炎免疫病理和治療啟示
  •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科學教育變革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世界範圍內大規模的學校停課導致教育環境、教育方式、教育效果都受到巨大的影響。本文聚焦科學教育領域,參考經合組織(OECD)和美國科學教師協會(NSTA)相關報告,關注全球科學教育在這一罕見重大公共衛生安全危機下的最新變革和應對策略。
  • Cirium:新冠肺炎疫情對飛機市場價值和租賃費率的影響
    新冠肺炎疫情究竟對目前的飛機市場價值和租賃費率有何影響?Cirium行業公認的ISTAT評估師專家團隊每天都在處理這些棘手的問題,努力通過一流的數據和分析提供卓越的估值及專長,幫助客戶找到業務復甦的路徑。新冠肺炎疫情如何影響當前飛機的市場價值?一言以蔽之——影響極大!
  • 朱嘉明:新冠肺炎疫情如何改變社會成本觀念和結構
    現在,本公眾號獲得《二十一世紀》和作者本人授權,發表此文。雖然,兩個月過去,儘管此次全球性新冠疫情有了更大規模蔓延和演變,但是,作者在此文中所提出和闡述的問題,仍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特推薦給繼續關注新冠病毒和其他病毒對人類影響的讀者們。
  • 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鞍山血站溫馨提示
    進入冬季,流行性感冒和新冠肺炎症狀相似,國家衛健委近日發布了《血站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鞍山市中心血站根據要求嚴格執行,為確保血站工作人員和無償獻血者安全,保障血液安全供應,血站將做到個人防護、手衛生、環境管理、物體表面清潔消毒和醫療廢物管理等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降低採供血感染的發生風險。
  • 疫情防控新階段科普20問,專家來解答
    哪些場合可以摘下口罩,而不會有感染風險?在我國疫情低流行地區,理論上說,環境中基本上沒有病毒,可以恢復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公眾在居家、戶外,無人員聚集、通風良好的情況下,可以不戴口罩;在醫療機構、人員密集場所和室內密閉空間中,建議戴口罩。新冠肺炎的傳染性,在症狀前期的「潛伏期末」和「臨床症狀前期」最高。
  • 《關於新冠肺炎患者的醫學營養治療專家建議》的解讀
    呼吸系統感染患者表現為從普通感冒到重症肺炎等不同臨床症狀,如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和本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3-4]。目前,針對冠狀病毒的特效治療仍然在實驗中[5],支持治療、對症處理是主要治療方法[6]。
  • 極端氣候和新冠肺炎疫情加劇南部非洲糧食危機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和世界衛生組織聯手編寫的最新版《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預測,全球範圍內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經濟衰退將使2020年飢餓人數至少新增約8300萬,甚至可能新增1.32億。  而在疫情發生之前,非洲各國就已經面臨極端氣候(如乾旱、洪澇等)影響和宏觀經濟挑戰。據南共體報告顯示,面臨糧食危機的人口數相比於去年同期增長了10%,而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結束,預計面臨饑荒的人口將繼續增長。   南共體地區承受營養不良的三重負擔,分別是營養不良、過度肥胖和缺乏必需營養素。
  • 疫情之下和孩子談談人與自然的關係
    於是,有的人詆毀蝙蝠,有的人譴責那些吃野生動物的人······在許多禁止和指責的言論中,我們讀到是人們對自然的恐懼,以及徵服自然的野心。人類越來越把自己圈養於城市之中,人類和自然的脫節愈演愈烈。 然而,人和自然的關係自古以來就是敬畏和共生,古老的故事說盤古開天闢地,他呼出的氣息化成了風化成了雲、他的聲音變成隆隆的雷聲、他的肌膚就是我們遼闊的大地、他的血液幻化成江河、他揮灑的汗水是滋養世間萬物的甘霖。
  • 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
    由於部分國家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抬頭,以加徵關稅為特徵的全球經濟政策不確定性上升,貿易摩擦在主要經濟體之間不斷擴大升級。這些變化共同導致了全球貿易的顯著放緩。2020年1月,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定的正式籤署,為中美兩國和世界經濟注入了穩定因素,有利於增強全球市場信心,穩定市場預期,為正常的國際貿易活動創造良好環境。
  • 新冠肺炎喜冷怕熱?為什麼新加坡、印度這些熱帶國家也有?
    新冠肺炎,已然成為全球性公共衛生事件。(新加坡13日新增9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來源:央視網)除中國和受到「鑽石公主號」郵輪疫情影響的日本外,新加坡是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最多的國家。新加坡衛生部長顏金勇公開表示:「我們必須為最壞的情況作好準備」。另一邊的印度也陷入新冠肺炎的危機中。
  • 樓春豪:新冠肺炎疫情與印度對外戰略新態勢
    鑑於莫迪政府的執政穩定性,上述對外戰略新態勢將在較長時間內延續下去。當然,新冠肺炎疫情對印度國內政治、經濟、社會造成全方位衝擊,宗教矛盾激化、經濟雪上加霜、政策資源有限、外部環境深刻調整等勢必影響其對外戰略實施和國家崛起前景。印度對外戰略的調整使其對華政策競爭性乃至冒險性增強。中印需要保持戰略謹慎,確保雙邊關係戰略穩定。
  • 防疫新科普 | 疫情防控新階段科普20問,專家來解答
    編者按:當前,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已取得階段性成效,進入「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為重點的新階段。圍繞公眾關注的熱點,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院長王慧教授、鄧曉蓓副教授用通俗的語言回答了20個問題,希望為公眾答疑解惑,普及科學知識。一起看看這20個問答,其中有你的疑惑麼?
  • ...研究院院長研究肅清謠言:新冠肺炎病毒源於自然,是自然產生的!
    來源:央視新聞當地時間3月26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院長弗朗西斯·柯林斯(Francis Collins)發表名為《基因研究顯示 新冠肺炎病毒起源於自然》博客文章,援引併力挺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支持的國際研究小組在對比幾種冠狀病毒
  • 中國人民大學召開新冠肺炎疫情專項課題匯報研討會
    5月19日下午,中國人民大學科研處聯合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組織召開新冠肺炎疫情專項課題匯報研討會。副校長劉元春出席,科研處處長兼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嚴金明教授主持會議。劉元春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如其來,給整個國家和社會帶來了很多挑戰,同時也為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出了一份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