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新階段科普20問,專家來解答

2020-11-30 上觀

編者按:當前,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已取得階段性成效,進入「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為重點的新階段。圍繞公眾關注的熱點,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採訪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院長王慧教授、鄧曉蓓副教授。她們用通俗的語言回答了20個問題,希望為公眾答疑解惑,普及科學知識。

1.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一級、二級、三級和四級響應有什麼區別?

根據《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劃分為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和一般(Ⅳ級)四級。I級響應是指發生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省指揮部根據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和統一指揮,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內應急處置工作;Ⅱ級響應是指發生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省指揮部立即組織指揮部成員和專家進行分析研判,由省人民政府決定啟動應急響應,省指揮部立即派出工作組趕赴事發地開展應急處置工作,並將有關情況迅速報告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Ⅲ級響應是指發生較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地級以上市、省直管縣(市、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機構立即組織各單位成員和專家進行分析研判,由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決定啟動應急響應;Ⅳ級響應是指發生一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縣(市、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機構立即組織各單位成員和專家進行分析研判,由縣級人民政府決定啟動應急響應。

今年1月底,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發展,全國31個省份相繼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目前,各省份已分別下調疫情應急響應等級,表明疫情的危害程度、涉及範圍已經減小。省級政府可實行對本行政區更多事項的決定權,推動當地逐步復工復產。

2. 如何看待此次疫情從「流行」發展成「大流行」?

世衛組織宣布此次疫情為大流行的主要依據,是新型冠狀病毒已經在世衛組織劃分的另一個全球區域內至少一個國家造成持續的社區級疫情暴發。被評估為全球大流行,表明此次疫情的擴散廣度、爆發強度都達到極高水平,需要舉全球之力才能進行高效防治。

3. 境外輸入對國內防控局面有何影響? 

在目前積極防控、保持警惕的前提下,國內疫情應該不會出現第二波高峰。現階段聯防聯控的重點是境外輸入者。境外人員入關時,對其積極篩查診斷;人員入境後,在固定的醫院、賓館等場所進行14天隔離;感染者出現症狀後,積極就診。三道防線應該能有效防範輸入病例,避免再次流行。

4. 無症狀感染者是確診患者嗎?

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第七版診療方案,疑似和確診病例需要具備臨床表現。新冠病毒的無症狀感染者,是指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但沒有發病。因此,無症狀感染者不被界定為確診患者。如果無症狀感染者在隔離期間出現了症狀,要將其作為確診病例報告並公布。由於無症狀感染者攜帶病毒,很可能成為傳染源感染他人,造成疫情傳播,應當引起高度重視。

5. 「復陽」患者是否有傳染性? 

「復陽」患者絕大部分是沒有症狀的,儘管檢測呈陽性,但實際上已經康復,沒有任何呼吸道和發熱表現。從這個角度來說,公眾對「復陽」患者沒必要感到恐慌。

這類患者需要重新隔離或入院,再根據情況進行觀察,包括複查一些化驗指標:血常規、核酸、CT影像等。隔離14天後,如果病毒核酸檢測呈陰性,即可出院。

6. 哪些場合可以摘下口罩,而不會有感染風險?

在我國疫情低流行地區,理論上說,環境中基本上沒有病毒,可以恢復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公眾在居家、戶外,無人員聚集、通風良好的情況下,可以不戴口罩;在醫療機構、人員密集場所和室內密閉空間中,建議戴口罩。

新冠肺炎的傳染性,在症狀前期的「潛伏期末」和「臨床症狀前期」最高。健康人在封閉環境中,如家裡、電梯和公交工具裡,如果接觸到未就診的無症狀感染者或新冠肺炎病人,容易被感染,因此建議在封閉環境中戴口罩。

7. 吃什麼能增強人體免疫力?

人體免疫系統要正常發揮作用,需攝入足量且比例恰當的營養素。提高免疫力並不需要昂貴的食材,可以從以下四點出發:食物多樣,穀類為主;多吃蔬果、奶類、大豆;適量吃魚、禽、蛋、瘦肉;少鹽、少油、控糖,保證飲水充足。

8. 回顧歷史,人類如何才能戰勝傳染病?

傳染病是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與人、動物與動物、人與動物之間相互傳播的一類疾病。回顧世界上發生的重大傳染病事件,從鼠疫、霍亂到「非典」(SARS)、伊波拉病毒,再到新冠肺炎,可以看出,人類歷史包含著一部人與傳染病鬥爭史。人類戰勝傳染病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徹底消滅病毒,二是通過疫苗或藥物長期控制它。到目前為止,唯一被消滅的只有天花病毒。

9. 傳染病的防控措施主要有哪些?

傳染病的流行必須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三個要素,所以傳染病的防控措施主要是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只要限制了其中一個要素,傳染病就能得到有效控制。對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無症狀感染者的早隔離,是控制傳染源、防止疫情擴散的重要措施。

10. 有外國專家提出群體免疫策略,是什麼意思?

群體免疫是指人群或動物群體因接種疫苗或者普遍感染病毒後痊癒獲得免疫力,那些在個體之間傳播的傳染病的感染鏈就會中斷,使其他沒有免疫力的個體不會被傳染。由於疫苗研發所需時間較長,此次疫情還不能通過疫苗來實現群體免疫。

如果採用自然感染方式,那麼當60%—70%的人具有新冠病毒特異性免疫力後,才能用群體免疫來控制它的流行。這種群體免疫策略不僅是科學問題,還可能涉及人性和倫理問題,存在巨大隱患。

11. 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為什麼會出現反覆?

核酸檢測結果的不穩定有多種原因,如試劑盒的穩定性、採樣部位以及咽拭子、保存試管、保存液等採樣工具的質量問題。採完運送,需要將樣本保存在零下20攝氏度環境中,這是影響檢測結果的另一個因素。實驗室操作的質控問題,也會影響到核酸檢測結果。

12. 病毒入侵人體後,免疫系統會有哪些反應?

人體免疫系統中,黏膜系統是第一道防線。如果病毒進入鼻腔,免疫細胞就會通過識別病毒發出警報,釋放免疫因子,從而刺激鼻黏膜的神經末梢,引起打噴嚏,將入侵病毒排出。未被排出的病毒將挑戰第二道屏障,即人的先天免疫系統。大量吞噬細胞會入侵病毒,並把病毒的一些特異性信息傳遞給第三道屏障,即人的獲得性免疫系統。獲得性免疫好比一支精準部隊,由B細胞和T細胞組成。B細胞能產生大量特異性抗體,包裹並清除病毒;T細胞則清除感染受損的細胞。

13. 新冠病毒為什麼會快速傳播?

如果把人體細胞比作一間房屋,把新冠病毒比作強盜,那麼人體細胞表面的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蛋白受體就是這間房屋的門把手。新冠病毒表面的S蛋白與ACE2結合,就能打開門,闖入人體細胞,進行大量擴增,造成器官和機體損傷。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S蛋白與ACE2的親和力是SARS病毒的10—20倍,所以傳染能力很強。統計分析發現,平均1個新冠病毒感染者可傳染3.77個人。這個數值高於SARS和普通的季節性流感。

14. 新冠病毒除了攻擊肺組織,還攻擊人體哪些組織?

新冠病毒通過ACE2進入細胞,因此高表達ACE2又容易進入的肺組織成為這種病毒的主要入侵對象。除了肺部,ACE2還在血管內皮細胞、心臟、腎臟、肝臟、消化道等器官高表達,這些器官都可能是新冠病毒與免疫細胞的戰場。病毒如攻擊消化道,就會出現噁心、腹瀉症狀。鼻腔、口腔、眼睛黏膜也有ACE2表達,所以戴口罩、勤洗手、不用手揉眼睛是非常重要的個人防護方法。

15. 什麼是新冠肺炎的「炎症風暴」?

「炎症風暴」即全身炎症反應症候群,也叫「細胞因子風暴」,是由感染、藥物或某些疾病引起的免疫系統過度激活,可以導致各個器官功能衰竭,最終威脅生命。

新冠病毒進入人體後,隨著病情進展,機體免疫細胞可能過度活化,產生大量炎症因子,通過正反饋調控機制形成「炎症風暴」。這是一把雙刃劍,過度免疫反應在清除病毒的同時,也損害正常細胞。它可能會嚴重損傷肺的換氣功能,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也會誘發急性心肌損傷、心率失常、急性腎損傷等併發症,進而促進循環休克、血管滲漏、瀰漫性血管內凝血和多器官衰竭,可導致死亡。可見免疫治療是對抗病毒的關鍵,抗炎和抗病毒同樣重要。

16. 新冠病毒活性與氣溫有什麼關係? 

天氣炎熱後,新冠病毒在外界存活的時間會降低,病毒在附著物上可較快地自行代謝以致消亡。然而溫度升高並不是影響疫情發展的最主要因素。今年,很多熱帶國家出現了新冠肺炎疫情,說明炎熱的天氣並不能讓疫情自發消失。

17. 開發抗病毒藥物的科學原理是什麼?

病毒是一種個體微小、結構簡單、只含一種核酸(DNA或RNA),必須在活細胞內寄生並以複製方式增殖的非細胞型微生物。簡而言之,病毒的生命歷程分為進入宿主細胞、自我複製、離開宿主細胞等三個步驟。如能阻止其中任何一個步驟發生,就會干擾病毒的瘋狂繁殖和傳播。

根據這一思路,人類已開發出幾十種抗病毒藥物。如愛滋病藥物恩夫韋地,能夠阻止愛滋病毒進入人體細胞。又如流感藥物奧司他韋,能影響流感病毒離開細胞。有些藥物只能用於某種病毒,有些則具備一定程度的廣譜性。

18. 開發新冠肺炎疫苗的科學原理是什麼? 

疫苗是特殊處理過的病毒,保留了病原的抗原特性,可以刺激機體發生免疫反應,產生保護性抗體。正在研發的新冠肺炎疫苗有5種:滅活疫苗、減毒疫苗、核酸疫苗、載體疫苗和重組蛋白疫苗。中國科學家研發的重組新冠疫苗以腺病毒為載體,把新冠病毒S蛋白基因轉到腺病毒裡,做出重組疫苗。美國科學家研發的「mRNA-1273」是一種核酸疫苗,通過新冠病毒基因誘導人體內的蛋白質產生保護性抗體。

疫苗研發是一項耗時長、風險高、投入高的工作,需經歷候選疫苗設計、樣品製備、動物免疫反應測試和動物保護性測試、生產工藝和質量標準建立、毒理研究等臨床前研究步驟;再進行臨床申報,開展三期臨床試驗,完成後才有望獲準上市。根據不同的病毒種類和技術路徑,時間耗費數年甚至更長。緊急疫情情況下,可以按照有關法律進行應急審評審批,但所需步驟並不能減少。樂觀估計,新冠病毒疫苗有望在12至18個月內問世。

19. 在患者康複方面,中醫藥能發揮什麼作用?

康復期治療是中醫一大特色。經過前段時間救治工作,7萬多名新冠肺炎患者已進入康復期。許多康復期患者還有一些症狀,如乏力、納差、厭食、心慌、氣短、失眠、抑鬱,可以通過中醫辨證論治、中藥治療和中醫特色技術進行幹預。這方面,中醫藥積累了幾千年的經驗和行之有效的方藥、技術,廣為應用。

20. 疫情期間學到了很多知識,「抗疫科普」對全民健康有什麼意義?

進行全民健康教育是疾病預防與控制的首要措施。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作為全面健康和疾病防控的重要學科,追求的終極目標也是全民健康。可見,進行全民健康教育與公共衛生學科建設相輔相成,事關國計民生和社會發展。希望每位公民從我做起,通過各種渠道獲取科學知識,把健康通識教育貫穿於生命全周期,積極踐行健康生活方式。

相關焦點

  • 防疫新科普 | 疫情防控新階段科普20問,專家來解答
    編者按:當前,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已取得階段性成效,進入「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為重點的新階段。圍繞公眾關注的熱點,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院長王慧教授、鄧曉蓓副教授用通俗的語言回答了20個問題,希望為公眾答疑解惑,普及科學知識。一起看看這20個問答,其中有你的疑惑麼?
  • @所有人,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優秀科普作品評選活動開始啦!
    活動宗旨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市各級科協組織、有關單位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組織動員全市科技工作者、科技志願者積極開展應急科普工作,在提高人民群眾防控意識和能力,營造疫情防控良好氛圍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並湧現出一批優秀科普作品。
  • 健康科普|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有哪些總體要求?
    健康科普|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有哪些總體要求? — 齊魯師範學院—來源:《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健康教育手冊
  • 科普||疫情防控小知識
    科普||疫情防控小知識 2021-01-16 11: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突發】20家大醫院停診,全球疫情進入第二階段
    其中,遼寧省新增7例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均屬普通型病例,其中瀋陽市報告3例、大連市報告4例;新增3例本土無症狀感染者,其中瀋陽市報告1例,大連市報告2例。 26日,北京市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疫情防控最新情況。北京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北京疫情防控形勢較為嚴峻,不排除進一步發現病例的可能。
  • 謝曉亮:助力全球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給全世界帶來了極大挑戰,科學的價值也因此尤為凸顯。為增進科學對人類重要性的認識,「科學之光,溫暖世界」被定為今年未來科學大獎周的主題。 終結疫情的「殺手鐧」是什麼?動物模型在突發傳染病防控中有著怎樣的作用?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在未來科學大獎周「病毒與人類健康主題論壇」上得到答案。
  • 【防控疫情】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七件事須了解
    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健康教育和健康科普工作,中宣部宣教局會同國家衛健委宣傳司製作了一批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系列海報。大家一起來學習學習吧!5.倡導文明健康飲食新風尚7.新冠疫情常態化防控
  • 首都疫情防控怎麼做?今日北京市疫情防控發布會權威解答都在這裡
    12日20日下午,北京市召開第189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會上,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劉曉峰介紹,12月19日0時至24時,北京市新增報告2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目前,已對上述確診病例居住的集中隔離酒店進行消毒。
  • 強世功:疫情防控為全球化時代的國家治理提出新挑戰
    【導言】近日,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強世功為三聯中讀錄製了一期節目,講述了本次疫情防控對全球化時代的國家治理提出的新挑戰。本文根據2月12日三聯中讀的錄音整理。今天我想把武漢疫情的防控作為一個個案,和大家一起來思考全球化時代我們國家治理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我們中間有不少人都經歷過2003年的SARS,但是和十幾年前的這場災難相比,今天的疫情防控面臨著新的形勢和挑戰。
  • 【疾控科普】疫情防控常態化 怎麼洗手很重要
    【疾控科普】疫情防控常態化 怎麼洗手很重要 2020-12-02 16: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安徽省與俄羅斯伏爾加河沿岸聯邦區新冠疫情防控視頻會議成功舉辦
    中新網合肥7月2日電 (趙強 王鈞)安徽省與俄羅斯伏爾加河沿岸聯邦區新冠疫情防控視頻會議2日下午(莫斯科時間7月2日上午10時)在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舉行。中國駐喀山總領館總領事吳穎欽、安徽省外辦主任雍成瀚、省衛健委副主任杜昌智,安醫大一附院院長梁朝朝以及多位具有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線經驗的專家醫生,與下諾夫哥羅德州、韃靼斯坦共和國、薩馬拉州、巴什科爾託斯坦共和國、楚瓦什共和國等9個俄羅斯聯邦主體衛生部官員、醫療專家代表參加會議。
  • 直播:張文宏談新冠疫情科普是一套組合拳 科普持續跟進
    而這個時候,我們對所有的事情也並不清楚,所以還談不上做什麼科普。但是顯然,在當時,科普的需求已經存在了。那麼,我們是在什麼時候進入到科普的時間節點呢?抓住恰當時機,回應公眾需求回到新冠疫情發生之初,2020年1月初,媒體開始有一些報導。1月10日,中國政府向國際公布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序列。
  • 河北省計量院檢定校準疫情防控用計量器具35830臺件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馬彥銘)「三創四建」活動開展以來,河北省計量監督檢測研究院緊密結合疫情防控和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圍繞服務疫情防控、服務重點工作推進、服務計量品牌建設,創新工作思路,制定系列發展舉措,紮實推動各項工作高效有序開展。
  • 從1到10000000,美國疫情進入「最糟糕的階段」
    六問:美國衛生專家怎麼看?六答:據美媒CNBC報導,美國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前局長斯科特·戈特利布稱,如果不在疫情最嚴重的一些州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控制傳染,疫情「不可能好轉」。「根據目前疫情增長趨勢,大家真的必須開始考慮12月會成為什麼樣子、1月會成為什麼樣子。」還有一些衛生專家警告稱,美國已經進入了疫情「最糟糕的階段」。
  • 熱線回音——您關心的有關疫情防控問題,12345幫您解答!
    ▲青島市政務服務熱線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工作第九期——疫情防控期間怎麼辦理行政審批業務更方便?稅收服務方面有哪些新舉措?12345幫您解答!近日,一些市民來電諮詢如何既便捷又安全的辦理行政審批相關業務。
  • 美國新冠疫情「新階段」有何特徵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美國東部時間9日上午,美國新冠累計確診病例已突破500萬例,累計死亡病例超過16萬例;確診病例從400萬例飆升至500萬例僅耗時17天。美國流行病學家認為,美國當前處於應對新冠疫情的「新階段」,疫情正在「極其廣泛地蔓延」。
  • 關於核酸檢測的幾個熱門問題,專家解答來了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核酸檢測成為確診是否患有新冠肺炎的病原學檢測主要方法。核酸檢測是如何進行的?學校復學後是否有必要對學生進行全面的核酸檢測?……關於「核酸檢測」的這些問題,專家的解答來了。核酸檢測的原理是什麼?是如何進行的?
  • 健康報:普及科學防疫知識 深入報導疫情防控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健康報社啟動新聞報導應急機制,在戰「疫」打響第一時間即把「兵力」投入到主戰場武漢,利用報紙、微博、微信以及「健康中國」政務新媒體平臺,全方位立體化報導疫情防控阻擊戰。
  • 人工智慧如何助力疫情防控?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形勢,如何理解和準確分析其傳播過程,如何迅速開發診斷技術和有效藥物,如何使用信息技術推動復工復產是疫情防治防控的關鍵。上周末,「疫情與人工智慧」公開學術講座在網上直播平臺開播,來自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深圳市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院(AIRS)和深圳市大數據研究院的專家學者在直播中分享了人工智慧在疫情防控工作方面的應用。
  • 河北省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
    1月8日下午,河北省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副省長徐建培通報了河北省新冠肺炎處置工作情況;省衛建委、省公安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有關負責同志和專家,圍繞疫情防控、交通運輸和個人防護等情況作介紹,並答記者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