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到10000000,美國疫情進入「最糟糕的階段」

2020-12-01 千龍網

疫情暴發不到10個月,美國成為全球首個確診病例突破1000萬例的國家。

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數據,截至當地時間11月9日21時許,美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達到1003萬例。從900萬例到1000萬例,美國用時僅10天,平均每天新增確診病例10萬例。

從春季的第一波高峰,到夏季的第二波高峰,再到如今秋冬季的第三波高峰,美國的疫情完全沒有要好轉的跡象。1000萬這個數字對美國意味著什麼?美國各界又是如何看待這個數字的?新京報記者十問十答為你解讀美國當前疫情現狀。

十問十答:

美國新冠病例突破1000萬意味著什麼?

一問:具體疫情數字如何?

一答: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數據,截至北京時間11月10日11時30分許,美國累計確診病例達10107586例,累計死亡病例達238202例,兩項數據都高居全球首位。

在全球範圍內,累計確診病例已超過5000萬例,達到了50875289例,其中美國佔到了近20%;全球死亡病例超過126萬例,美國佔到了近19%。相比之下,美國人口大約為3.3億,大概僅佔全球人口的4.25%。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官網截圖。

二問:疫情蔓延有多快?

二答:據《華盛頓郵報》報導,美國累計確診病例從900萬例增長至1000萬例,僅用了10天的時間,比以往任何一個新增百萬用時都更短。

CNN則指出,近段時間,美國全國範圍內的疫情都呈指數級暴發,連續5天單日新增確診病例超過10萬例,其中上周六的單日新增確診病例達到創紀錄的12.8萬例。截至11月9日,43個州比上周新增至少10%確診病例,上周平均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比上上周增加了34%。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官網截圖。

三問:死亡病例有何變化?

三答:相比於三四月第一波疫情高峰期的高死亡率,美國的死亡病例曲線有所緩和。但近段時間以來,死亡病例出現不斷增加的趨勢。

據CNN報導,據「新冠病毒跟蹤項目」數據,截至11月8日,美國住院患者已達近5.7萬,通常滯後於確診病例和住院人數增長的死亡人數也開始上升,過去7天平均每日死亡人數為934人。僅在剛過去的周末,就有19個州報告了破紀錄的新冠住院病例數。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官網截圖。

四問:白宮疫情如何?

四答:當地時間11月6日晚,白宮幕僚長馬克·梅多斯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再次引發了外界對於白宮內部疫情情況的擔憂。

目前暫不清楚梅多斯是何時感染的,但他上周參加了川普的大選夜活動,一些媒體指出,這場活動或將再次成為一場「超級傳播事件」。此外,美國住房和城市發展部長本·卡森9日確診感染新冠病毒,他也參加了白宮的大選夜活動。

據CBS新聞報導,在梅多斯之後,另有4名未透露姓名的白宮工作人員確診感染,川普競選助理尼克·特雷納也已確診,另一名大選顧問戴維·博斯也已確診感染。

五問:各地採取了哪些新措施?

五答:猶他州是受最新一波疫情打擊最嚴重的州之一。州長蓋瑞·赫伯特11月8日發布行政命令,宣布全州進入緊急狀態,同時發布了面向所有猶他州居民的「口罩令」,並將社交聚集限制在家庭內部直至11月23日。

赫伯特的辦公室在一份聲明中稱,醫院ICU即將超負荷,如果疫情持續擴散,醫護人員將無法為猶他人民提供照料。「我們必須採取行動保護我們的醫院和醫護人員,以避免我們的家庭、社區、經濟遭遇更深的災難」。

此外,其他州也採取了新的限制舉措,包括限制餐廳堂食人數、要求企業允許遠程辦公、暫停前往老人院探訪等。

六問:美國衛生專家怎麼看?

六答:據美媒CNBC報導,美國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前局長斯科特·戈特利布稱,如果不在疫情最嚴重的一些州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控制傳染,疫情「不可能好轉」。「根據目前疫情增長趨勢,大家真的必須開始考慮12月會成為什麼樣子、1月會成為什麼樣子。」

還有一些衛生專家警告稱,美國已經進入了疫情「最糟糕的階段」。緊急藥學醫師梅根·蘭尼稱,美國正在進入「疫情暴發以來最糟糕的時期」,「我們即將看到各種局部暴發,然後就像朝火中倒汽油一樣導致情況越來越糟糕」。

更為嚴峻的是,許多專家指出,不斷增加的確診病例將轉化為更多的住院病例和死亡病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衛生安全中心主任湯姆·英格爾比稱,「情況正朝著錯誤的方向快速惡化……美國真的應該採取最佳的、團結的行動來控制疫情」。

七問:「當選總統」拜登怎麼說?

七答:據美聯社報導,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成立了一個13人的新冠疫情工作組,並於9日和疫情工作小組成員舉行視頻會議。

拜登強調,美國疫情將經歷一個「黑暗的冬天」,他的工作組將遵循科學指導,帶領美國人民戰勝疫情。拜登當天再次呼籲民眾佩戴口罩,「我懇請你們戴上口罩,這不僅是為了你,也是為了你的鄰居」,「口罩不是政治聲明,但卻是把國家團結起來的好方式」。

拜登團隊新成立的「過渡網站」上已經列出了「七點抗疫計劃」,包括測試、疫苗、全民戴口罩計劃等。

八問:現任總統川普怎麼看?

八答:在美媒紛紛報導拜登贏得此次大選之後,川普至今未承認敗選。目前,他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在各個關鍵搖擺州發起法律挑戰上,希望翻轉這一結果。

在疫情問題上,如今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美國有兩個疫情應對小組同時存在——一個是由副總統彭斯領導的白宮疫情應對小組,一個是拜登組建的疫情應對小組。

對於最新的疫情狀態,川普僅對疫苗問題作出回應。針對Pfizer公司宣布其研發的疫苗有效率達到90%,川普對此表示歡迎,同時指出「股市大漲、疫苗即將到來」等。但他同時也表示,Pfizer公司只會在大選後宣布疫苗研發成果,因為他們和民主黨人「不希望我在大選前獲得疫苗上的成功,所以它遲到了5天」,「如果拜登是總統,你們再等四年都不會有疫苗。」

九問:疫苗有何進展?

九答:當地時間11月9日,美國Pfizer公司宣布,其研發的候選新冠疫苗能阻止90%的感染,有效性超過90%。此前專家指出,疫苗效用達到50%-60%已屬可以接受。

不過,Pfizer公司表示,測試中的疫苗顯示有效,但不表示短期內疫苗就可以面世。接下來還需要向美國監管部門提出申請,在緊急情況下使用,但進一步的測試仍在進行中。

美國頂級傳染病專家安東尼·福奇表示,這一消息「非同尋常」,但警告美國民眾不要放鬆警惕。「這意味著我們知道隧道盡頭有曙光,但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放棄媒體持續在做的、重要的公共衛生措施」。但也有一些美國衛生官員認為,這個疫苗能夠幫助美國「有效結束這場疫情」。

除此之外,據《華盛頓郵報》報導,美國食藥監局緊急批准了Bamlanivimab的使用權,這是一種可以阻止輕症感染患者轉為重症的抗體治療藥物。

十問:預測數據如何?

十答:據美國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預測模型,基於目前的防控狀態,到明年2月1日,美國的新冠死亡人數將達到399163人,接近40萬人。若是進一步放鬆目前防控,這一數據將增加至51.3萬;若是採取全面的口罩令,則可降低至33.7萬。

美國疾控中心則提出預測,未來四周內,新增新冠死亡病例將進一步增加,11月最後一周的死亡病例可達到4600例至11000例。屆時,美國全國死亡病例可達到25萬-26.6萬例。

從1例到1000萬例

在美留學生都經歷了什麼?

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數據,截至當地時間11月9日,美國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1000萬例。

美國境內首次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為1月21日。在不到10個月的時間內,這個數字增長到了1000萬。

《紐約時報》:1000萬美國人感染新冠病毒。

美國疫情大規模暴發後,一些留學生選擇回國,也有一些留學生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回國。經歷了三波疫情的他們,面對1000萬確診病例這個可怕的數字,有什麼想說的呢?

新京報記者就此連線採訪了在美國華盛頓州華盛頓大學留學的雨辰、在伊利諾州立大學留學的孫博,以及輾轉多州的中國留學生田雨(疫情期間先後在加利福尼亞州、內華達州、喬治亞州、紐約州、佛羅裡達州學習及工作),聽他們講述疫情期間的心路歷程。

疫情期間心態有何變化?

雨辰:疫情已成「新常態」,留學生和當地人都不是很關注動態了

我對於疫情最焦慮的階段是,美國疫情最開始暴發時只有少數病例,他們普遍不是很重視的階段。當時作為中國留學生接觸的信息比較多,對疫情了解更全面,所以對疫情更重視。那段時間,中國學生都非常注重居家隔離,儘量在家上課,即便出行也非常注意戴口罩等自我防範。

但是,由於心態不統一和文化間的差異,美國人對疫情重視程度並不高,中國留學生的防護措施也很難得到當地人的理解,甚至由於疫情被「汙名化」,有時也會受到他人的非議。這段時間我們都比較焦慮,所以中國留學生建立了專門的檢測群、回國群,互相交流預約檢測的經驗和回國的流程。

真正感覺到美國人也開始重視疫情,是發現美國人出門也開始戴口罩了,但是重視程度也有限,他們也沒有因為疫情修改自己的出行計劃。

現在疫情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不論是當地人還是留學生都不是很關注疫情的動態了,留學生們更多關注的是疫情對以後學習生活就業產生的影響。

孫博:對美國疫情數據已經無感,1000萬也只是一個數字

2019年8月初到美國,今年1月份聽說國內的疫情,比較擔心國內情況。後來芝加哥開始出現病例,慢慢開始擔心這邊的情況並且開始重視起來。

今年三四月份,是身邊的中國留學生最焦慮、最緊張的時候,甚至開始去超市囤貨。有的人聽說同學去了敏感地區,就不再和同學見面了。雖然我沒有像他們這樣焦慮,但是也受到一定影響。

在我居家隔離期間,每天都在關注美國的確診病例、死亡病例等信息。到了四五月份的時候,我對於美國疫情數據就已經無感了,覺得只要保護好自己就好。現在的1000萬數據,對於我來說更多就是一個數字。

田雨:數字變得沒有意義,戴著口罩努力恢復正常生活

我心態上的變化主要有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在1月份的時候,美國只有少數案例,這時候了解情況的中國留學生都戴上了口罩,心裡也都蠻緊張的。

第二階段是,3月份美國疫情一下子大暴發,大家都變得更加緊張和焦慮,機票的價格也漲到1萬多人民幣。3月份的時候,我正在加州,聽說可能馬上要「封城」,就連夜去了拉斯維加斯(內華達州),和家人待在一起。

當時美國病例每天三四萬地漲,感覺像是沒有盡頭,甚至覺得有點絕望。而且我5月份就要畢業了,那個時候還沒有工作,身邊人也開始陸續回國,很多人也勸我回國,多重因素下,我每天都很焦慮。

不只是我,美國的留學生都是蠻緊張的狀態,大家在微信群經常通報各自的疫情信息。我在親戚家大概進行了三周的居家隔離,幾乎不出門。偶爾出去買菜,但是街上還是人來人往,最多只是戴個口罩。到4月份的時候,大家的生活就慢慢恢復正常了。

4月末我們陸續畢業,開始找工作面試,當時我對於坐飛機這件事還是比較牴觸,甚至想買一些防護服、護目鏡等設備,但是發現老闆、股東和經理都照常工作,到處跑,我也就慢慢沒那麼牴觸了。

第三個階段就是工作生活在疫情下慢慢恢復正常。我現在應該處於第四個階段,在我眼裡一切正常,生活已經和疫情前沒有太大不一樣,只是我出門需要戴個口罩而已。我現在生活的地方很空曠,基本看不到什麼人,出門散步也接觸不到人,一切如常。現在經濟也在慢慢恢復,工作崗位也越來越多,失業率也從4月份的14%到現在的6%。正常的失業率也就在3%-4%之間。

當地防控現狀如何?

雨辰:政府最初希望居家隔離,後來轉變為督促大家回去上班

華州早期疫情比較嚴重的時候,病例排名全美前幾,政府馬上頒布了「居家令」,後來控制得比較好,目前已經在逐步恢復經濟,商場、飯店基本都已經重開了。

我覺得政府防控做得比較好的舉措有兩個方面:一是及時測試。我就讀的華盛頓大學(UW)有個很著名的病毒實驗室,幾乎包攬了華州所有的核酸測試,但凡懷疑自己感染新冠病毒,都可以前往免費預約測試,出結果的速度也很快。

二是交通正常運營。即便在疫情很嚴重的時候,為了方便民眾出行,交通系統也還在正常運行,並且不再收取費用。公交車上給司機安裝了一道玻璃門作為物理間隔,前排車廂全部封上,乘客只能從後門上車,在後排間隔就坐。另外,政府也會在公共場合提示注意安全社交距離,商場也會限制人群流量。

整體而言,美國各個州的防控政策區別還是很大的,共和黨傾向比較明顯的州對疫情就沒有那麼重視,民主黨傾向的州就會號召大家居家隔離。

政府政策在疫情期間有個突出的變化:原來政府希望大家居家隔離,後來就變成督促大家都可以回去上班。我認為政策的變化背後是因美國經濟明顯停滯了,政府急於想恢復經濟。

田雨:美國的「嚴控」其實並不嚴,普通人擔憂經濟多於疫情

在疫情初期比較嚴重的時候,美國的防控稍微嚴一點,到後來就都放寬了。不過「嚴格」也是相對來說的,對於美國民眾來說很嚴的措施,在我們眼裡就和沒有一樣。

舉個例子,美國因為種族平等問題,衝突最劇烈的那段日子,洛杉磯號稱全城戒嚴「封城」,晚上8點以後不能出門。但是我有一天需要送朋友去機場,原本還擔心中途會不會出什麼意外,結果就是正常出門沒有碰到任何問題。所以,即便頒布了各種「嚴令」,但是他們管理並不嚴格。

就我觀察而言,由於觀念的不同,美國民眾對於疫情沒有那麼關心,他們甚至就把疫情當作流感,不認為這是多麼嚴重的事情。相比疫情,他們更關注的是經濟能不能恢復正常,大家能不能正常工作。

雖然現在我也覺得疫情沒有那麼嚴重,但是由於病毒的存在,我出門還是會戴口罩,去加油站、買菜也會戴手套做好防護。但是美國人是真的不在意病毒,很多人去餐館、超市都不做防護。我們公司其中一個老闆是一個在美國生活了20多年的華人,他除了在上飛機的時候戴口罩,平常都不會戴口罩,美國當地人就更不會做什麼防護措施了。

現在美國餐館重新營業了,雖然也會有一定的間隔標準,隔一桌坐一組,要求食客坐在餐位上不用戴口罩,去廁所就需要戴口罩。但是實際上,也沒有人嚴格要求你,不戴也可以。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事情是,前兩周,我跟著黑人同事到他住的街區去,同事就勸我最好不要戴口罩,我也是迫於當地壓力不敢戴口罩。因為所有人都不戴口罩,只有你一個人戴的話,就顯得很奇怪,我還是一個亞洲人,就更像是個異類了。

身邊的美國朋友雖然也覺得美國政府不控制疫情是不對的,但是美國人沒有存款,就必須重新工作。在我眼裡,美國當地人更多的態度是,只要別影響我正常生活,怎樣都行。

孫博:學生們防護意識不強,新學期開學後學生傳染特別快

疫情剛開始的時候,美國人對疫情還不是很重視,等到四五月份,美國確診病例暴發的時候,政府也頒布了「居家令」,他們才逐漸意識到疫情的嚴重性,會戴口罩和儘量注意社交距離。但是也有人絲毫不在意新冠疫情,日常活動都照常。

伊州的防控政策,首先餐館不能堂食,需要提前預訂再去餐館取或者外賣。快餐店都是開車點單,即點即走;而且還要求民眾在公共場合保持6英尺的社交距離;辦公場所和服務場所都要提供洗手液,人員要佩戴口罩。

3月春假之後,我們學校的絕大多數課程都改為網絡授課,學校也頻繁給學生發郵件做防護提示,還會對學校內部公共設施做日常消毒。但是學生們的防護意識沒有那麼強,依然保持正常社交,導致在8月中旬開學後,新冠病毒在學生之間傳播地特別快,半個月內學生確診病例增長率達到了全美第三。

抗擊疫情上對拜登有何期待?

雨辰:對拜登控制疫情期待不大

其實我對於拜登能夠控制疫情的期待不大。在他就職之前還會有很多變數與爭議,等到1月份他正式就職,那時候美國的確診基數會更大,扭轉局面的難度也更大。另外,民眾的重視程度一直不提升,拜登政策發揮作用的空間也有限。整個疫情的防控還是要依靠疫苗。

孫博:不認為拜登的政策能產生「奇蹟般」的效果

雖然拜登說他上臺之後的第一件事是對新冠疫情採取措施,但是基於美國疫情現狀,我並不期望拜登的政策能產生奇蹟般的效果,或許拜登的政策會減緩病例的增長速度。美國民眾如果一直不重視的話,僅靠總統重視也不會產生太大作用。相比期待拜登的政策,我更傾向於只有疫苗的研發才能改變美國的疫情走向。

疫情暴發不到10個月,美國成為全球首個確診病例突破1000萬例的國家。

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數據,截至當地時間11月9日21時許,美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達到1003萬例。從900萬例到1000萬例,美國用時僅10天,平均每天新增確診病例10萬例。

從春季的第一波高峰,到夏季的第二波高峰,再到如今秋冬季的第三波高峰,美國的疫情完全沒有要好轉的跡象。1000萬這個數字對美國意味著什麼?美國各界又是如何看待這個數字的?新京報記者十問十答為你解讀美國當前疫情現狀。

十問十答:

美國新冠病例突破1000萬意味著什麼?

一問:具體疫情數字如何?

一答: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數據,截至北京時間11月10日11時30分許,美國累計確診病例達10107586例,累計死亡病例達238202例,兩項數據都高居全球首位。

在全球範圍內,累計確診病例已超過5000萬例,達到了50875289例,其中美國佔到了近20%;全球死亡病例超過126萬例,美國佔到了近19%。相比之下,美國人口大約為3.3億,大概僅佔全球人口的4.25%。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官網截圖。

二問:疫情蔓延有多快?

二答:據《華盛頓郵報》報導,美國累計確診病例從900萬例增長至1000萬例,僅用了10天的時間,比以往任何一個新增百萬用時都更短。

CNN則指出,近段時間,美國全國範圍內的疫情都呈指數級暴發,連續5天單日新增確診病例超過10萬例,其中上周六的單日新增確診病例達到創紀錄的12.8萬例。截至11月9日,43個州比上周新增至少10%確診病例,上周平均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比上上周增加了34%。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官網截圖。

三問:死亡病例有何變化?

三答:相比於三四月第一波疫情高峰期的高死亡率,美國的死亡病例曲線有所緩和。但近段時間以來,死亡病例出現不斷增加的趨勢。

據CNN報導,據「新冠病毒跟蹤項目」數據,截至11月8日,美國住院患者已達近5.7萬,通常滯後於確診病例和住院人數增長的死亡人數也開始上升,過去7天平均每日死亡人數為934人。僅在剛過去的周末,就有19個州報告了破紀錄的新冠住院病例數。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官網截圖。

四問:白宮疫情如何?

四答:當地時間11月6日晚,白宮幕僚長馬克·梅多斯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再次引發了外界對於白宮內部疫情情況的擔憂。

目前暫不清楚梅多斯是何時感染的,但他上周參加了川普的大選夜活動,一些媒體指出,這場活動或將再次成為一場「超級傳播事件」。此外,美國住房和城市發展部長本·卡森9日確診感染新冠病毒,他也參加了白宮的大選夜活動。

據CBS新聞報導,在梅多斯之後,另有4名未透露姓名的白宮工作人員確診感染,川普競選助理尼克·特雷納也已確診,另一名大選顧問戴維·博斯也已確診感染。

五問:各地採取了哪些新措施?

五答:猶他州是受最新一波疫情打擊最嚴重的州之一。州長蓋瑞·赫伯特11月8日發布行政命令,宣布全州進入緊急狀態,同時發布了面向所有猶他州居民的「口罩令」,並將社交聚集限制在家庭內部直至11月23日。

赫伯特的辦公室在一份聲明中稱,醫院ICU即將超負荷,如果疫情持續擴散,醫護人員將無法為猶他人民提供照料。「我們必須採取行動保護我們的醫院和醫護人員,以避免我們的家庭、社區、經濟遭遇更深的災難」。

此外,其他州也採取了新的限制舉措,包括限制餐廳堂食人數、要求企業允許遠程辦公、暫停前往老人院探訪等。

六問:美國衛生專家怎麼看?

六答:據美媒CNBC報導,美國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前局長斯科特·戈特利布稱,如果不在疫情最嚴重的一些州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控制傳染,疫情「不可能好轉」。「根據目前疫情增長趨勢,大家真的必須開始考慮12月會成為什麼樣子、1月會成為什麼樣子。」

還有一些衛生專家警告稱,美國已經進入了疫情「最糟糕的階段」。緊急藥學醫師梅根·蘭尼稱,美國正在進入「疫情暴發以來最糟糕的時期」,「我們即將看到各種局部暴發,然後就像朝火中倒汽油一樣導致情況越來越糟糕」。

更為嚴峻的是,許多專家指出,不斷增加的確診病例將轉化為更多的住院病例和死亡病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衛生安全中心主任湯姆·英格爾比稱,「情況正朝著錯誤的方向快速惡化……美國真的應該採取最佳的、團結的行動來控制疫情」。

七問:「當選總統」拜登怎麼說?

七答:據美聯社報導,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成立了一個13人的新冠疫情工作組,並於9日和疫情工作小組成員舉行視頻會議。

拜登強調,美國疫情將經歷一個「黑暗的冬天」,他的工作組將遵循科學指導,帶領美國人民戰勝疫情。拜登當天再次呼籲民眾佩戴口罩,「我懇請你們戴上口罩,這不僅是為了你,也是為了你的鄰居」,「口罩不是政治聲明,但卻是把國家團結起來的好方式」。

拜登團隊新成立的「過渡網站」上已經列出了「七點抗疫計劃」,包括測試、疫苗、全民戴口罩計劃等。

八問:現任總統川普怎麼看?

八答:在美媒紛紛報導拜登贏得此次大選之後,川普至今未承認敗選。目前,他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在各個關鍵搖擺州發起法律挑戰上,希望翻轉這一結果。

在疫情問題上,如今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美國有兩個疫情應對小組同時存在——一個是由副總統彭斯領導的白宮疫情應對小組,一個是拜登組建的疫情應對小組。

對於最新的疫情狀態,川普僅對疫苗問題作出回應。針對Pfizer公司宣布其研發的疫苗有效率達到90%,川普對此表示歡迎,同時指出「股市大漲、疫苗即將到來」等。但他同時也表示,Pfizer公司只會在大選後宣布疫苗研發成果,因為他們和民主黨人「不希望我在大選前獲得疫苗上的成功,所以它遲到了5天」,「如果拜登是總統,你們再等四年都不會有疫苗。」

九問:疫苗有何進展?

九答:當地時間11月9日,美國Pfizer公司宣布,其研發的候選新冠疫苗能阻止90%的感染,有效性超過90%。此前專家指出,疫苗效用達到50%-60%已屬可以接受。

不過,Pfizer公司表示,測試中的疫苗顯示有效,但不表示短期內疫苗就可以面世。接下來還需要向美國監管部門提出申請,在緊急情況下使用,但進一步的測試仍在進行中。

美國頂級傳染病專家安東尼·福奇表示,這一消息「非同尋常」,但警告美國民眾不要放鬆警惕。「這意味著我們知道隧道盡頭有曙光,但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放棄媒體持續在做的、重要的公共衛生措施」。但也有一些美國衛生官員認為,這個疫苗能夠幫助美國「有效結束這場疫情」。

除此之外,據《華盛頓郵報》報導,美國食藥監局緊急批准了Bamlanivimab的使用權,這是一種可以阻止輕症感染患者轉為重症的抗體治療藥物。

十問:預測數據如何?

十答:據美國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預測模型,基於目前的防控狀態,到明年2月1日,美國的新冠死亡人數將達到399163人,接近40萬人。若是進一步放鬆目前防控,這一數據將增加至51.3萬;若是採取全面的口罩令,則可降低至33.7萬。

美國疾控中心則提出預測,未來四周內,新增新冠死亡病例將進一步增加,11月最後一周的死亡病例可達到4600例至11000例。屆時,美國全國死亡病例可達到25萬-26.6萬例。

從1例到1000萬例

在美留學生都經歷了什麼?

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數據,截至當地時間11月9日,美國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1000萬例。

美國境內首次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為1月21日。在不到10個月的時間內,這個數字增長到了1000萬。

《紐約時報》:1000萬美國人感染新冠病毒。

美國疫情大規模暴發後,一些留學生選擇回國,也有一些留學生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回國。經歷了三波疫情的他們,面對1000萬確診病例這個可怕的數字,有什麼想說的呢?

新京報記者就此連線採訪了在美國華盛頓州華盛頓大學留學的雨辰、在伊利諾州立大學留學的孫博,以及輾轉多州的中國留學生田雨(疫情期間先後在加利福尼亞州、內華達州、喬治亞州、紐約州、佛羅裡達州學習及工作),聽他們講述疫情期間的心路歷程。

疫情期間心態有何變化?

雨辰:疫情已成「新常態」,留學生和當地人都不是很關注動態了

我對於疫情最焦慮的階段是,美國疫情最開始暴發時只有少數病例,他們普遍不是很重視的階段。當時作為中國留學生接觸的信息比較多,對疫情了解更全面,所以對疫情更重視。那段時間,中國學生都非常注重居家隔離,儘量在家上課,即便出行也非常注意戴口罩等自我防範。

但是,由於心態不統一和文化間的差異,美國人對疫情重視程度並不高,中國留學生的防護措施也很難得到當地人的理解,甚至由於疫情被「汙名化」,有時也會受到他人的非議。這段時間我們都比較焦慮,所以中國留學生建立了專門的檢測群、回國群,互相交流預約檢測的經驗和回國的流程。

真正感覺到美國人也開始重視疫情,是發現美國人出門也開始戴口罩了,但是重視程度也有限,他們也沒有因為疫情修改自己的出行計劃。

現在疫情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不論是當地人還是留學生都不是很關注疫情的動態了,留學生們更多關注的是疫情對以後學習生活就業產生的影響。

孫博:對美國疫情數據已經無感,1000萬也只是一個數字

2019年8月初到美國,今年1月份聽說國內的疫情,比較擔心國內情況。後來芝加哥開始出現病例,慢慢開始擔心這邊的情況並且開始重視起來。

今年三四月份,是身邊的中國留學生最焦慮、最緊張的時候,甚至開始去超市囤貨。有的人聽說同學去了敏感地區,就不再和同學見面了。雖然我沒有像他們這樣焦慮,但是也受到一定影響。

在我居家隔離期間,每天都在關注美國的確診病例、死亡病例等信息。到了四五月份的時候,我對於美國疫情數據就已經無感了,覺得只要保護好自己就好。現在的1000萬數據,對於我來說更多就是一個數字。

田雨:數字變得沒有意義,戴著口罩努力恢復正常生活

我心態上的變化主要有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在1月份的時候,美國只有少數案例,這時候了解情況的中國留學生都戴上了口罩,心裡也都蠻緊張的。

第二階段是,3月份美國疫情一下子大暴發,大家都變得更加緊張和焦慮,機票的價格也漲到1萬多人民幣。3月份的時候,我正在加州,聽說可能馬上要「封城」,就連夜去了拉斯維加斯(內華達州),和家人待在一起。

當時美國病例每天三四萬地漲,感覺像是沒有盡頭,甚至覺得有點絕望。而且我5月份就要畢業了,那個時候還沒有工作,身邊人也開始陸續回國,很多人也勸我回國,多重因素下,我每天都很焦慮。

不只是我,美國的留學生都是蠻緊張的狀態,大家在微信群經常通報各自的疫情信息。我在親戚家大概進行了三周的居家隔離,幾乎不出門。偶爾出去買菜,但是街上還是人來人往,最多只是戴個口罩。到4月份的時候,大家的生活就慢慢恢復正常了。

4月末我們陸續畢業,開始找工作面試,當時我對於坐飛機這件事還是比較牴觸,甚至想買一些防護服、護目鏡等設備,但是發現老闆、股東和經理都照常工作,到處跑,我也就慢慢沒那麼牴觸了。

第三個階段就是工作生活在疫情下慢慢恢復正常。我現在應該處於第四個階段,在我眼裡一切正常,生活已經和疫情前沒有太大不一樣,只是我出門需要戴個口罩而已。我現在生活的地方很空曠,基本看不到什麼人,出門散步也接觸不到人,一切如常。現在經濟也在慢慢恢復,工作崗位也越來越多,失業率也從4月份的14%到現在的6%。正常的失業率也就在3%-4%之間。

當地防控現狀如何?

雨辰:政府最初希望居家隔離,後來轉變為督促大家回去上班

華州早期疫情比較嚴重的時候,病例排名全美前幾,政府馬上頒布了「居家令」,後來控制得比較好,目前已經在逐步恢復經濟,商場、飯店基本都已經重開了。

我覺得政府防控做得比較好的舉措有兩個方面:一是及時測試。我就讀的華盛頓大學(UW)有個很著名的病毒實驗室,幾乎包攬了華州所有的核酸測試,但凡懷疑自己感染新冠病毒,都可以前往免費預約測試,出結果的速度也很快。

二是交通正常運營。即便在疫情很嚴重的時候,為了方便民眾出行,交通系統也還在正常運行,並且不再收取費用。公交車上給司機安裝了一道玻璃門作為物理間隔,前排車廂全部封上,乘客只能從後門上車,在後排間隔就坐。另外,政府也會在公共場合提示注意安全社交距離,商場也會限制人群流量。

整體而言,美國各個州的防控政策區別還是很大的,共和黨傾向比較明顯的州對疫情就沒有那麼重視,民主黨傾向的州就會號召大家居家隔離。

政府政策在疫情期間有個突出的變化:原來政府希望大家居家隔離,後來就變成督促大家都可以回去上班。我認為政策的變化背後是因美國經濟明顯停滯了,政府急於想恢復經濟。

田雨:美國的「嚴控」其實並不嚴,普通人擔憂經濟多於疫情

在疫情初期比較嚴重的時候,美國的防控稍微嚴一點,到後來就都放寬了。不過「嚴格」也是相對來說的,對於美國民眾來說很嚴的措施,在我們眼裡就和沒有一樣。

舉個例子,美國因為種族平等問題,衝突最劇烈的那段日子,洛杉磯號稱全城戒嚴「封城」,晚上8點以後不能出門。但是我有一天需要送朋友去機場,原本還擔心中途會不會出什麼意外,結果就是正常出門沒有碰到任何問題。所以,即便頒布了各種「嚴令」,但是他們管理並不嚴格。

就我觀察而言,由於觀念的不同,美國民眾對於疫情沒有那麼關心,他們甚至就把疫情當作流感,不認為這是多麼嚴重的事情。相比疫情,他們更關注的是經濟能不能恢復正常,大家能不能正常工作。

雖然現在我也覺得疫情沒有那麼嚴重,但是由於病毒的存在,我出門還是會戴口罩,去加油站、買菜也會戴手套做好防護。但是美國人是真的不在意病毒,很多人去餐館、超市都不做防護。我們公司其中一個老闆是一個在美國生活了20多年的華人,他除了在上飛機的時候戴口罩,平常都不會戴口罩,美國當地人就更不會做什麼防護措施了。

現在美國餐館重新營業了,雖然也會有一定的間隔標準,隔一桌坐一組,要求食客坐在餐位上不用戴口罩,去廁所就需要戴口罩。但是實際上,也沒有人嚴格要求你,不戴也可以。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事情是,前兩周,我跟著黑人同事到他住的街區去,同事就勸我最好不要戴口罩,我也是迫於當地壓力不敢戴口罩。因為所有人都不戴口罩,只有你一個人戴的話,就顯得很奇怪,我還是一個亞洲人,就更像是個異類了。

身邊的美國朋友雖然也覺得美國政府不控制疫情是不對的,但是美國人沒有存款,就必須重新工作。在我眼裡,美國當地人更多的態度是,只要別影響我正常生活,怎樣都行。

孫博:學生們防護意識不強,新學期開學後學生傳染特別快

疫情剛開始的時候,美國人對疫情還不是很重視,等到四五月份,美國確診病例暴發的時候,政府也頒布了「居家令」,他們才逐漸意識到疫情的嚴重性,會戴口罩和儘量注意社交距離。但是也有人絲毫不在意新冠疫情,日常活動都照常。

伊州的防控政策,首先餐館不能堂食,需要提前預訂再去餐館取或者外賣。快餐店都是開車點單,即點即走;而且還要求民眾在公共場合保持6英尺的社交距離;辦公場所和服務場所都要提供洗手液,人員要佩戴口罩。

3月春假之後,我們學校的絕大多數課程都改為網絡授課,學校也頻繁給學生發郵件做防護提示,還會對學校內部公共設施做日常消毒。但是學生們的防護意識沒有那麼強,依然保持正常社交,導致在8月中旬開學後,新冠病毒在學生之間傳播地特別快,半個月內學生確診病例增長率達到了全美第三。

抗擊疫情上對拜登有何期待?

雨辰:對拜登控制疫情期待不大

其實我對於拜登能夠控制疫情的期待不大。在他就職之前還會有很多變數與爭議,等到1月份他正式就職,那時候美國的確診基數會更大,扭轉局面的難度也更大。另外,民眾的重視程度一直不提升,拜登政策發揮作用的空間也有限。整個疫情的防控還是要依靠疫苗。

孫博:不認為拜登的政策能產生「奇蹟般」的效果

雖然拜登說他上臺之後的第一件事是對新冠疫情採取措施,但是基於美國疫情現狀,我並不期望拜登的政策能產生奇蹟般的效果,或許拜登的政策會減緩病例的增長速度。美國民眾如果一直不重視的話,僅靠總統重視也不會產生太大作用。相比期待拜登的政策,我更傾向於只有疫苗的研發才能改變美國的疫情走向。

相關焦點

  • 美國的十字路口|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的疫情應對太糟糕
    但同時,美聯儲9月發布的數據顯示,受股市上漲等因素推動,今年第二季度美國家庭財富淨值環比增長近7%,達119萬億美元,這些收益主要流向最富裕家庭,而另外還有許多民眾則收入縮水甚至失業。截至3月底,最富有的10%美國人擁有該國三分之二以上的財富,前1%的富人擁有全美國31%的財富。民粹主義、種族主義、貿易保護主義在美國的呼聲持續高漲。
  • 疫情籠罩紐約:「最糟糕的時刻還沒有到來」
    中新社紐約3月30日電 題:全球戰疫:疫情籠罩紐約:「最糟糕的時刻還沒有到來」中新社記者 馬德林30日早晨,美國海軍醫院艦安慰號(USNS Comfort)在滿天陰雲下緩緩駛過自由女神像,開進哈德遜河。遠處帝國大廈的塔尖在淡淡的雲霧中若隱若現。
  • 美多地新冠狀動脈疾病統計出現失誤 亞太進入疫情新階段?
    中新網8月19日電據報導,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最新統計數據顯示,連續北京時間19日8時27分,全球新冠確診病例逐漸超2204萬例,累積死亡超過77.8萬例。世衛專家稱亞太地區進入疫情新階段;美國多地新冠數據統計現失誤;俄能源部長感染新冠,芬蘭總理自我隔離。
  • 全球疫情daily速報丨世衛組織:最糟糕時刻即將到來
    CDC早期產出的試劑盒大部分無效,不得不花費1個多月時間來糾錯。美國與加拿大和墨西哥邊境的「非必要旅行」限制延長30天美國國土安全部20日宣布,為應對新冠疫情,美國與加拿大和墨西哥邊境的「非必要旅行」限制延長30天。
  • 美國第1的專家:新冠病毒是「最可怕的噩夢」!比伊波拉愛滋還兇猛
    10日,美國著名傳染病專家福西博士說: 新型病毒是「最糟糕的噩夢」,比伊波拉、愛滋病都更兇猛! 美國國立過敏與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安東尼·福西表示,新型病毒疫情是「我最糟糕的噩夢」,在某種程度上比伊波拉病毒或愛滋病毒都更糟
  • 全球疫情進入第二階段,死亡率或許更高
    (健康時報記者 梁緣 孔天驕)「現在這個時間點很特殊,正好是新冠在西方世界流行的高峰,預計從這一階段開始到全球人們普遍獲得對新冠免疫力的時間要遠遠超過第一階段,可能發病率、死亡率也要遠遠超過第一階段。」
  • 美國新冠疫情「新階段」有何特徵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美國東部時間9日上午,美國新冠累計確診病例已突破500萬例,累計死亡病例超過16萬例;確診病例從400萬例飆升至500萬例僅耗時17天。美國流行病學家認為,美國當前處於應對新冠疫情的「新階段」,疫情正在「極其廣泛地蔓延」。
  • 誰是全球「最差遊客」?美國人自評「最糟糕」
    誰是全球「最差遊客」  最近,美國在線旅遊網站Triposo對數千名用戶進行了一項調查訪問,讓受訪者回答「你認為哪國遊客最糟糕」這個問題。調查結果顯示,遊客名聲最堪憂的10個國家分別是:美國、英國、俄羅斯、中國、澳大利亞、德國、印度、法國、義大利和巴西。
  • 美國人體試驗的第一個疫苗進入最後測試階段
    美國人體試驗的第一個疫苗進入最後測試階段心路獨舞據美聯社(The Associated Press)今天證實,進入美國人體測試的第一個
  • 【突發】20家大醫院停診,全球疫情進入第二階段
    導 讀: 來源:賽柏藍器械 / 人民日報 / 健康時報 編輯:米克 據健康時報消息,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指出,疫情現在開始將進入第二階段
  • 單日新增確診近1萬例 美國佛羅裡達州成為全球新的疫情震中!
    中國日報網7月9日電(孫若男) 據美國《國會山》網站8日報導,美國佛羅裡達州已經成為全球新冠病毒疫情新的震中,這也引起外界對共和黨全國大會將遷往該州舉行的安全性提出質疑。儘管4月和5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不斷激增,然而佛羅裡達州州長羅恩·德桑蒂斯卻早早表示該州已經取得抗疫的勝利。
  • 美國積敝達臨界點!錢全到1%的人手裡了:若撐不過疫情將轟然倒塌
    這個定律對當前的美國並不適用,美國現在的情況非常極端,財富全部集中在了1%的少數人手中,之所以會發展成這樣,是數十年以來的積敝造成的。這個積敝就是分配不均,蘭德公司研究了1945年至今的美國收入分配和經濟增長,發現1%的極其富有者,"竊取"了90%的大眾手中的財富,金額大約有50萬億美元。
  • 美國紐約中產開奔馳排隊領救濟 隊伍延伸到1英裡外
    據CNBC當地時間5月21日報導,來自美國勞工部的數據顯示,申請失業救濟的美國公民增加到3860萬人。研究部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即使各州已經逐步重新開放經濟並放鬆了部分社交隔離措施,勞動力市場仍在疫情影響下繼續掙扎。截至目前為止,全美50個州都已經不同程度地重新開放經濟。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日前悲觀預測,二季度GDP將大幅萎縮38%。鮑威爾則預計,美國二季度GDP萎縮幅度達20%-30%,而且,經濟全面復甦需要經歷一段時間,可能會持續到明年年底。
  • 美國疫情創下春季疫情爆發以來新高
    美國新冠肺炎疫情再創紀錄,美國2日的單日死亡數達3157人,創下春季疫情爆發以來新高,在此之前的最高紀錄是4月15日的2752人。看到這屢次破紀錄的數據,拜登估計要頭疼了,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就算他上臺以後想要控制疫情,在短時間內恐怕也難以控制住。
  • 侯明揚:美國頁巖油產業進入「規模化」發展新階段
    不僅如此,隨著頁巖油開發在技術和管理兩個層面的不斷取得進步,以及生產企業在經營策略上的持續調整,頁巖油產業已逐步進入「規模化」發展新階段。從頁巖油開發的角度看,首先,技術進步為頁巖油「規模化」開發提供了支撐。
  • 疫情中的英國社會:最糟糕的人管制著最壞的時代
    此刻,「新冠」疫情正在與由來已久的資本主義痼疾結合起來,向這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發出致命一擊。英國的下層階級還要為疫情做出多少犧牲?而高枕無憂的上層階級要袖手旁觀到什麼時候?今天的推送,作家王梆從英國發來了疫情中的觀察與記錄。
  • 破500萬 美國新冠疫情「新階段」有何特徵
    新華社華盛頓8月9日電(記者譚晶晶)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美國東部時間9日上午,美國新冠累計確診病例已突破500萬例,累計死亡病例超過16萬例;確診病例從400萬例飆升至500萬例僅耗時17天。美國流行病學家認為,美國當前處於應對新冠疫情的「新階段」,疫情正在「極其廣泛地蔓延」。
  • 譚德塞忍不住說了實話,疫情發展到這步田地,美國人確實值得同情
    作者:滕飛審稿:淺夢當北半球正式進入冬季後,新冠疫情也開始在全球多國展開第二波攻勢。此外,作為全球疫情最為嚴重的國家,美國的疫情局勢更是糟糕。比如在12月2日這一天,美國的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就超過20萬例,而且現有住院患者也突破10萬人。對此,美國CDC主任羅伯特·雷德菲爾德更是公開發表警告稱,預計在2021年2月份,美國國內因新冠病毒而死亡的人數可能會達到45萬。所以2020年12月到2021年2月,將是美國有史以來最為艱難的三個月。
  • 聯合國總部進入疫情後重啟第一階段,每天進樓人數不超400
    受新冠疫情影響而實行遠程辦公4個多月的紐約聯合國總部20日進入重啟第一階段。按規定,該階段每天進入總部大樓人數不能超過400人。聯合國秘書長發言人迪雅裡克當天在例行記者會上說,在此前的重啟零階段,每天約有200至300人進入大樓,主要包括安全、維護和清潔人員及其他聯合國工作人員、一些國家的外交官。進入第一階段後,人數上限為400人,約為正常工作日在樓內辦公人數的10%。絕大部分工作人員仍將遠程辦公。
  • ...1、全球疫情: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稱,正以閃電般的速度推進...
    【盤中回顧】4月30日歐市盤中要點回顧:1、全球疫情: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稱,正以閃電般的速度推進吉利德抗病毒藥物工作。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局長Hahn拒絕就「瑞德西韋何時上市」提供時間表。2、歐洲央行宣布維持利率不變,下調TLTRO利率,且稱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的條件進一步放寬,維持疫情緊急購買計劃規模在7500億歐元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