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張文宏談新冠疫情科普是一套組合拳 科普持續跟進

2021-01-20 中華網

「作為一名醫務人員,這是我第一次有機會跟大家進行科普方面的交流。」在近日舉行的中國科普作家協會2020年會現場,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作了一場題為《從新冠疫情應對看科普》的視頻報告。報告中,他復盤了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他的團隊做科普的過程,並分享了自己由科普實踐引發的思考。以下為報告內容。

張文宏作視頻報告

新冠疫情的到來非常突然。2019年12月底,一些醫生開始在臨床上看到新冠病毒所引起的一些病毒性肺炎的臨床表現。隨即,公眾產生了嚴重的恐慌。

網絡上到處充斥著各種各樣的謠言,大家都在猜測到底發生了什麼。而這個時候,我們對所有的事情也並不清楚,所以還談不上做什麼科普。但是顯然,在當時,科普的需求已經存在了。

那麼,我們是在什麼時候進入到科普的時間節點呢?

抓住恰當時機,回應公眾需求

回到新冠疫情發生之初,2020年1月初,媒體開始有一些報導。1月10日,中國政府向國際公布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序列。然而此時,我們對於這個病毒是否存在非常嚴重的人傳人仍不清楚。

如果在這個時候做科普,說實話,我們缺乏非常明顯的科學證據,一旦信息有偏差,就可能會把公眾導向錯誤的方向。

我們一直在尋找一個好的科普著力點,也就是找到確切的科學證據作為科普的基礎。這個著力點在1月16日被我們抓住了。

1月16日,央視等媒體不斷報導來自武漢的消息,當時的病例數似乎不多,只有幾十例,所有的情況仍是未明的。此時,上海輸入了第一例病例,而這個病例正好被我們「抓住」了。

我們團隊針對新冠病毒,協助疾控部門做了一個全基因組的測序,對病毒的來龍去脈和特點有了初步的把握。但即便如此,我們的科普也很難抓住一個核心,因為掌握了基因序列,並不代表就可以告訴公眾應該怎樣做、不能怎麼做了,我們掌握的證據還不夠多。

但就在此時,世界衛生組織開始發聲,公布了對這次疫情的第一個指南。

世衛組織始終與中國政府站在同一立場,對全球抗疫持有類似的意見,認為全球是一個抗疫共同體。所以,對這一抗疫思想進行科普,我們認為是非常重要的。

1月16日,我們團隊連夜把世衛組織的指南翻譯成中文,在1月17日零點22分發在了微信公眾號上。這個時間,我把它視為我們在新冠疫情中科普的第一個時間節點。

這篇題為《最新指南!WHO 2019 新型冠狀病毒指南(中文首譯版)新鮮出爐!》的文章發布8小時後,閱讀量突破了300萬。

緊接著,1月18日,我們發布了《WHO:大眾如何預防新型冠狀病毒》,6小時後閱讀量超過了1550萬。

從這兩個數據可以看出,抓住適當時機,第一時間回應公眾需求,發布大家關心的科學數據,非常重要。

科普是一套組合拳

1月20日,鍾南山院士宣布新冠病毒人傳人,全民的情緒開始調動起來,針對新冠疫情的科普也進入了一個高潮期。

除夕之夜,一位網友的話引起了大家的共鳴:「除夕之夜,電視上放著春晚,而我只想知道武漢怎麼樣。」這時,科普已經成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需求。

這個階段,我們要做的就是回應公眾關心的事件。我們在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系列支援武漢的消息,明確地告訴公眾,支援武漢,我們到底要做什麼。

我們給公眾科普什麼叫封城,根據中國政府對武漢封城、方艙醫院的建立等決策不折不扣的執行,我給出了一個預測——中國有可能會在2~4個月內結束這場戰鬥。事實上,武漢戰「疫」的結束只花了兩個月不到的時間。

我們的科普還在持續跟進。1月31日,世衛組織宣布,中國本次新冠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

我們就給大家科普,什麼叫做PHEIC、世衛組織為什麼宣布新冠疫情是PHEIC、此舉對我們有何影響等。我們還通過出版書籍等形式,與公眾進行快速充分的溝通。

4月,國內進入復工復產階段,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武漢戰「疫」已經結束,但大家對復工復產仍存在較大的恐懼。在復工復產的新常態下如何防疫,我們又進行了一系列的科普。

到了8月,中國疫情總體得到很好的控制,這又把科普引向了一個新的方向。這時,我們把科普重點放在了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公眾傳染病科學素養培訓等方面。

從最早的預警到戰「疫」進入深水區,再到取得初步勝利、復工復產,我們的科普是一套組合拳。

科普在疫情中的作用超出預期

很多人認為,科普無非是把科學事實用比較淺顯的語言說出來,好像很簡單。但事實上,科普並不簡單,做好科普必須要深入到科學最深處,真正能回應公眾的需求。

我們的科普要及時回應公眾熱議的話題,比如當糞口傳播開始掛上熱搜時,我們馬上進行科普,包括不宜過度解讀新冠病毒的糞口傳播、如果糞便檢測是陽性怎麼辦、新冠病毒會不會通過糞口傳播等問題。

而回答這些問題,我們依據的是最新的科學報告。

科普不僅是國內的需求,也是一個全球性的需求。

當新冠疫情向全球蔓延,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中國。所以,我們把當時在國內最暢銷的科普書翻譯成18國語言,分別在18個國家進行傳播,產生了很好的宣傳效果。

作為上海市新冠肺炎臨床救治專家組組長,我也把我們在救治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實踐的生命至上的理念,通過科普傳遞到國內外公眾中。

我還與其他國家進行了一系列連線,包括美國、德國、義大利、法國、印度等。其中,參加中國駐美大使館的科普活動話題閱讀量達3.6億,參與人民日報兩會雲直播的話題閱讀量達4億。基於多個平臺的統計,我們所做的有關新冠疫情的科普話題閱讀量超過了60億。

去年年底,我還只是一個臨床一線的醫生,而今年的很多時候,我是以科普人的身份站在公眾面前的。科普實踐也讓我有了一些體會。

首先,科普必須要從科學的角度來闡明世界的本質,我們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把科學的本質闡述給公眾。

第二,科普具有很大的新聞性,但科普不是新聞。除了反映事實外,實際上,我們在每一次科普時都會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給公眾防控疫情帶來希望和信心。

最後,實踐告訴我們,科普的作用不可低估。同時,我們也應該去探索科普傳播形式的多樣性。

現在可以說,在世界各國家的公眾中,對新冠疫情了解最深的可能就是中國的百姓。這與中國政府不遺餘力地進行科普宣講有著很大的關係。疫情中,科普起到的作用往往超出了我們自己的預期。

這次新冠疫情的科普,為科普工作者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例。希望我們做的工作可以供大家參考,也希望大家的經驗能夠幫助我們在今後的傳染性疾病科普方面,做出更好的工作。

內容來源:中國科學報

原標題:《張文宏:面對新冠疫情要打「科普組合拳」》

相關焦點

  • 張文宏:面對新冠疫情要打「科普組合拳」
    在近日舉行的中國科普作家協會2020年會現場,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作了一場題為《從新冠疫情應對看科普》的視頻報告。報告中,他復盤了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他的團隊做科普的過程,並分享了自己由科普實踐引發的思考。以下為報告內容。張文宏作視頻報告新冠疫情的到來非常突然。
  • ...抗疫與健康生活科普:復旦大學張文宏團隊出版一系列防控科普圖書
    「今年大家都看到了新冠病毒的產生、蔓延,一個新的病原體就這樣來到了人世間。無論你在哪一個行業,你都會受到影響。除了新冠,還有大量的其他的傳染病事實上一直在,只不過你不注意而已。」令人恐懼的其實不是病毒,而是未知。如何抵禦這種未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用行動給出了答案:寫一本人人都看得懂、信得過、用得上的科普書。
  • 張文宏:了解傳染病,跑在病毒前面,人類才能走得更遠
    日前,張文宏受抖音和中信出版集團之邀,作為「都來讀書」全民閱讀計劃的領讀人,攜新書《張文宏說傳染》來到抖音直播間,與主持人張泉靈發起「未來會好嗎」公益直播,向網友介紹新常態下的抗疫防控知識,暢談作為醫者對人類命運的思考。
  • 流感新冠合併感染怎麼辦?元旦寒假能否出行?張文宏這樣說
    昨天,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上海科普大講壇開展了專題講座,並對熱點問題作出了回應。,當下要應對新冠肺炎與冬季流感共同感染的問題,「在疫情防控中,我們發現了流感與新冠共同感染。」
  • 「新冠+流感」怎麼辦?何時能打疫苗?聽聽張文宏怎麼說?
    昨天,鍾南山透露:已發現流感與新冠共同感染病例↓11月27日,首屆中國衛生健康科技創新發展大會在深圳召開,鍾南山在演講中透露,新冠病毒在短期內並不會被徹底消滅。「在疫情防控中,我們發現了流感與新冠共同感染」。
  • 醫學科普有多重要?看看中國的防控經驗,最高一項閱讀超過30億次
    50多場直播、500多條視頻、1600篇原創內容,騰訊防疫科普很給力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大家對 「我們通過社區的聯防聯控策略,迅速的遏制疫情,很大的程度上得益於社會各界在醫學科普上的大力投入,這個我想比國外做的更好,讓公眾消除了恐慌的情緒,並且理解和遵守各種的防禦措施,從而有效的應對了疫情。」鍾南山還表示:「AI、大數據、5G、網絡,在疫情的預報,疫苗的研發,病情的診斷方面都會給予我們巨大的幫助。」
  • 關於疫情,鍾南山、張文宏發出重要提醒!
    未來我們將如何來面對重啟世界的挑戰和世界上仍然存在的新冠病毒鍾南山、張文宏發出最新提醒↓↓↓11月8日,在2020騰訊醫學ME大會上,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表示,「很顯然,中國要依靠疫苗的普遍接種張文宏強調,當疫苗問世後,國際範圍內不會百分之百接種的,有些國家接種30%,有些40%,但最危險的人群得到了保護,所以整個社會群體的病死率就會大幅度的下降,「我們就(將)開始迎接世界的重啟」。
  • 張文宏:目前沒發現新冠特異性後遺症,發熱即去門診救人救己
    11月28日,在上海科普大講壇2020年度特別活動暨第154講「人類如何才能打敗新冠病毒」活動中,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進行了專題講座澎湃新聞記者 朱奕奕 圖 「新冠病毒治療到目前為止,沒有發現新冠特異性的後遺症。」張文宏說。 11月28日上午,在上海科普大講壇2020年度特別活動暨第154講「人類如何才能打敗新冠病毒」活動中,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進行了專題講座,並回答了聽眾提問。
  • 何時能打上新冠疫苗?張文宏最新判斷!
    張文宏稱,最近國際疫情持續蔓延,證明新冠病毒獲得了非常強的在人類社會中生存的能力。「最早大家希望在夏季時新冠病毒能離我們而去,現在看起來,我們得學會如何與病毒共存,人類要增強對疫情控制的智慧,最終真正控制住疫情
  • 何時能打上新冠疫苗?張文宏最新判斷
    張文宏稱,最近國際疫情持續蔓延,證明新冠病毒獲得了非常強的在人類社會中生存的能力。很多流行病學專家一致同意,它已經成為一個常駐病毒,就像大家熟知的流感病毒一樣。「最早大家希望在夏季時新冠病毒能離我們而去,現在看起來,我們得學會如何與病毒共存,人類要增強對疫情控制的智慧,最終真正控制住疫情,讓生活回歸正常。」關注2:荷蘭出現全球首例二次感染新冠死亡病例,新冠病毒是否在不斷變異?
  • ...河北石家莊新增9地為中風險地區;張文宏接種第二劑新冠疫苗
    3丨比亞迪王傳福:相信2021年將成為我國電動車快速發展的元年  比亞迪王傳福表示,汽車工業面臨百年未有的大變革,面臨產業鏈、創新鏈的重構,目前全球新冠疫情仍在加劇,汽車工業大變革正在加速演進,電動化的方向非常明確,趨勢不可逆轉。
  • 張文宏:「中國的抗疫經驗將被記錄」
    張文宏,這位在新冠疫情防控過程中金句頻出、廣受民眾喜愛的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醫生,獲得了「科普傑出人物獎」。  「超高專業能力」「超強表達能力」「硬核醫生」,這是疫情期間網友對張文宏的評價。  這個評價來自他一連串的發言,其中有表態,有科普,有建議,無不贏得大家的支持。
  • 新冠和流感出現合併感染,已發現4例!鍾南山、張文宏給出建議
    11月27日,在深圳舉行的首屆中國衛生健康科技創新發展大會上,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發表《中國臨床科技進展與新冠疫情防控》主旨演講,對當前疫情、新冠病毒與冬季流感共同感染等問題作出最新研判。
  • 新冠科普篇:你還不了解的新冠疫情!
    2020年12月22日,大連新增8例本土無症狀感染者,12月23日,大連疫情登上熱搜,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大連疫情還在全城控制,瀋陽疫情又在升溫,12月23日2時40分,瀋陽通報1例韓國返沈人員解除隔離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患者。疫情沒有結束,疫苗還未真正到來,掌握新冠病毒科普知識,認真保護自我,共克時艱!
  • 新冠病毒已成常駐病毒?何時能打上新冠疫苗?張文宏回應
    鍾南山說,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不管在醫療方面還是在科學領域,青年科學家和醫護人員佔了百分之六七十以上,在疫情早期社區層面的群防群控、建立方艙醫院及時將患者和健康人分開、及時救助重症病人、早期快速診斷、預測病情、救治手段、疫苗研發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
  • 新冠疫苗怎麼打?病毒是否在變異?張文宏回應八大關注
    張文宏稱,最近國際疫情持續蔓延,證明新冠病毒獲得了非常強的在人類社會中生存的能力。很多流行病學專家一致同意,它已經成為一個常駐病毒,就像大家熟知的流感病毒一樣。「最早大家希望在夏季時新冠病毒能離我們而去,現在看起來,我們得學會如何與病毒共存,人類要增強對疫情控制的智慧,最終真正控制住疫情,讓生活回歸正常。」關注2:荷蘭出現全球首例二次感染新冠死亡病例,新冠病毒是否在不斷變異?
  • 新冠病毒已變異毒性更強?張文宏發博了
    今天中午,張文宏發微博談29%新冠病毒樣本現D614G變異。無證據證實D614G變異毒株毒性更強張文宏表示:最近大家都在關注新冠病毒是否發生了變異,引起了更大範圍的傳播,而且還沒有上市的疫苗是不是也面臨無效的威脅。
  • 疫情防控如何做?上海39家市級醫院請市民和學生現場體驗
    現場圖 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圖2020年的活動以「卓越申城 健康先行——防疫新常態 品質新生活」為主題,首次採用線上與線下相融合的呈現方式,聚焦抗疫、防病和公共衛生領域,線上積極打造市級醫院智慧健康科普平臺,線下持續升級市級醫院沉浸式體驗的開放度和市民體驗感。
  • 騰訊醫學ME大會:從生命痛點出發 探索醫學科普進化之路
    11月8日,2020騰訊醫學ME大會(以下簡稱「ME大會」)正式上線,全球頂尖醫學領軍者共聚,從「痛點」出發,聚焦新冠疫情、心臟病、癌症、生殖醫學、抑鬱症等前沿醫學,結合網際網路科技對用戶痛點的洞察,為大眾解碼生命的前沿思考。
  • 張文宏:目前沒發現新冠特異性後遺症 發熱即去門診救人救己
    原標題:張文宏:目前沒發現新冠特異性後遺症,發熱即去門診救人救己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11月28日上午,在上海科普大講壇2020年度特別活動暨第154講「人類如何才能打敗新冠病毒」活動中,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進行了專題講座,並回答了聽眾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