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科普教育創新獎表彰上海市為科普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組織。張文宏,這位在新冠疫情防控過程中金句頻出、廣受民眾喜愛的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醫生,獲得了「科普傑出人物獎」。
「超高專業能力」「超強表達能力」「硬核醫生」,這是疫情期間網友對張文宏的評價。
這個評價來自他一連串的發言,其中有表態,有科普,有建議,無不贏得大家的支持。
疫情暴發之初,全國上下的醫務工作者同新冠病毒進行殊死搏鬥,公眾的情緒非常焦灼。
面對媒體,張文宏說了一番話:「(我)把科室所有崗位的醫生全部換下來,全部換成共產黨員。」他自己也是一名黨員,帶著科室黨員一起衝上去。他說:「我們華山醫院的病房不需要我查房,我去查房的主要原因有一點,要消除我們醫生的恐懼,主任老是在後面指手畫腳,不進去跟病人親密接觸,讓我們老是在危險的第一線,我們怎麼可以接受呢?」危難關頭,每個人都需要耿直和說真話的力量,更需要說到做到的責任和擔當,這段視頻贏得大家一片歡呼,人們瞬間記住了張文宏。
疫情暴發後,醫務工作人員趕赴前線、以一當十,與病毒近距離接觸。
張文宏站出來呼籲大家關愛他們,他說:「醫務工作者現在最缺乏的是關心,我就明確地跟大家講,領導對醫務人員的關心,一定要不斷地加強上去。第一步關心是防護,第二是(防止)疲勞,第三是(注意)工作環境。今天,我還要提一條,如果再讓我們看到打打殺殺的,我個人認為,廣大醫生在搶救病人的時候,就不會那麼熱情了,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醫生應該有一個免於受傷害的權利。」
記者採訪張文宏時,曾提到網友對他的稱呼「硬核醫生」,他聽後卻笑著回答:「哪有什麼硬核?我跟你一樣!都是普通人。我如果整天裝大尾巴狼,那很容易的,你還會說我硬核嗎?」
張文宏也跟記者介紹他所在的華山醫院感染科。他說,從最早建科開始,這個團隊一直保持平戰結合的狀態,保持對疑難傳染病的診斷,實驗室的鑑定做得非常前沿。提到自己所在的團隊參加了多次抗疫,他也有些觸動。
採訪中,張文宏對記者講述了他對此次抗擊疫情的看法。如果將實驗室資料庫中所有病毒都比作一種猛獸,他說非典病毒就像是老虎或者惡龍,一看就嚇得要死,病人很快出現重症死亡,新冠病毒表面上看起來沒有非典病毒那麼厲害,最初不會造成很高的死亡率,造成的傷害卻比非典廣。
他把「表面上看似溫和,但很狡猾,又可能造成嚴重的傷害」的新冠病毒比作狼,「既厲害,又狡猾,一開始甚至會被誤認為是狗,不會引起你的注意」。
張文宏跟記者細數中國此次抗疫過程中很多值得去記錄的地方。
首先是中國科研的支撐。2019年12月,疫情在武漢暴發,2020年1月初,國家一些科研團隊就前往武漢,一個星期就把病毒序列全部鑑定出來,速度相當快。序列公布後,新加坡、日本、美國、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馬上開始研製診斷試劑。
其次,武漢早期病死率高,我們就舉全國之力投入進去,創造性地建立了方艙醫院,在短時間實現了應收盡收、隔離救治,這也是抗疫史上非常重要的一筆。
再次,這次抗疫過程中,除了武漢以外,其他地方都是輸入性病例,兩個月的時間,全國人民採取了一個「悶」的戰術。這麼大的國家,居然通過這樣一個簡單的方法,讓整個工作生活節奏放慢,把病毒找出來,然後隔離掉,最後治療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活活把病毒「悶」死了。這在人類傳染病歷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這些將來一定會被反覆拿出來學習。
疫情期間,張文宏多次與別國專家醫生交流抗疫情況,發現中國在診斷、治療方面站在了國際前列。
當有些國家診斷試劑都沒普及時,我國已做到了普遍篩查、應收盡收,而且有足夠多的呼吸機,甚至有人工肺。
他跟記者講述中國經驗對世界的影響。他說:「以前我們都覺得好像中國的醫療沒有國外發達,特別是和一些發達的歐美國家比。這一次,中國在醫療資源方面,反而成為世界上最充足的。所以很多世界同行都在問:中國經驗是什麼?現在,不論是美國、義大利還是德國,他們在病人的篩查、診斷和隔離方面都比前一階段明顯加快了速度。美國從實施公共衛生緊急狀態後,除了社區聯防聯控,我認為其他做法已經與中國十分接近。這些都是中國經驗對世界的影響。」
一些國家曾經實行放棄積極抗疫的「群體免疫」政策。
張文宏說:「我們給出一個『群體免疫』 的新概念。那就是,(中國的抗疫)是醫生、護士、居委會幹部、警察乃至海關、道口的無數抗疫民眾組成的免疫屏障,阻擋了疾病的蔓延,每個人都是戰士,每個人都是英雄。」
(摘自《環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