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宏:「中國的抗疫經驗將被記錄」

2021-01-09 今晚報

  2020年上海科普教育創新獎表彰上海市為科普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組織。張文宏,這位在新冠疫情防控過程中金句頻出、廣受民眾喜愛的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醫生,獲得了「科普傑出人物獎」。

  「超高專業能力」「超強表達能力」「硬核醫生」,這是疫情期間網友對張文宏的評價。

  這個評價來自他一連串的發言,其中有表態,有科普,有建議,無不贏得大家的支持。

  疫情暴發之初,全國上下的醫務工作者同新冠病毒進行殊死搏鬥,公眾的情緒非常焦灼。

  面對媒體,張文宏說了一番話:「(我)把科室所有崗位的醫生全部換下來,全部換成共產黨員。」他自己也是一名黨員,帶著科室黨員一起衝上去。他說:「我們華山醫院的病房不需要我查房,我去查房的主要原因有一點,要消除我們醫生的恐懼,主任老是在後面指手畫腳,不進去跟病人親密接觸,讓我們老是在危險的第一線,我們怎麼可以接受呢?」危難關頭,每個人都需要耿直和說真話的力量,更需要說到做到的責任和擔當,這段視頻贏得大家一片歡呼,人們瞬間記住了張文宏。

  疫情暴發後,醫務工作人員趕赴前線、以一當十,與病毒近距離接觸。

  張文宏站出來呼籲大家關愛他們,他說:「醫務工作者現在最缺乏的是關心,我就明確地跟大家講,領導對醫務人員的關心,一定要不斷地加強上去。第一步關心是防護,第二是(防止)疲勞,第三是(注意)工作環境。今天,我還要提一條,如果再讓我們看到打打殺殺的,我個人認為,廣大醫生在搶救病人的時候,就不會那麼熱情了,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醫生應該有一個免於受傷害的權利。」

  記者採訪張文宏時,曾提到網友對他的稱呼「硬核醫生」,他聽後卻笑著回答:「哪有什麼硬核?我跟你一樣!都是普通人。我如果整天裝大尾巴狼,那很容易的,你還會說我硬核嗎?」

  張文宏也跟記者介紹他所在的華山醫院感染科。他說,從最早建科開始,這個團隊一直保持平戰結合的狀態,保持對疑難傳染病的診斷,實驗室的鑑定做得非常前沿。提到自己所在的團隊參加了多次抗疫,他也有些觸動。

  採訪中,張文宏對記者講述了他對此次抗擊疫情的看法。如果將實驗室資料庫中所有病毒都比作一種猛獸,他說非典病毒就像是老虎或者惡龍,一看就嚇得要死,病人很快出現重症死亡,新冠病毒表面上看起來沒有非典病毒那麼厲害,最初不會造成很高的死亡率,造成的傷害卻比非典廣。

  他把「表面上看似溫和,但很狡猾,又可能造成嚴重的傷害」的新冠病毒比作狼,「既厲害,又狡猾,一開始甚至會被誤認為是狗,不會引起你的注意」。

  張文宏跟記者細數中國此次抗疫過程中很多值得去記錄的地方。

  首先是中國科研的支撐。2019年12月,疫情在武漢暴發,2020年1月初,國家一些科研團隊就前往武漢,一個星期就把病毒序列全部鑑定出來,速度相當快。序列公布後,新加坡、日本、美國、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馬上開始研製診斷試劑。

  其次,武漢早期病死率高,我們就舉全國之力投入進去,創造性地建立了方艙醫院,在短時間實現了應收盡收、隔離救治,這也是抗疫史上非常重要的一筆。

  再次,這次抗疫過程中,除了武漢以外,其他地方都是輸入性病例,兩個月的時間,全國人民採取了一個「悶」的戰術。這麼大的國家,居然通過這樣一個簡單的方法,讓整個工作生活節奏放慢,把病毒找出來,然後隔離掉,最後治療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活活把病毒「悶」死了。這在人類傳染病歷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這些將來一定會被反覆拿出來學習。

  疫情期間,張文宏多次與別國專家醫生交流抗疫情況,發現中國在診斷、治療方面站在了國際前列。

  當有些國家診斷試劑都沒普及時,我國已做到了普遍篩查、應收盡收,而且有足夠多的呼吸機,甚至有人工肺。

  他跟記者講述中國經驗對世界的影響。他說:「以前我們都覺得好像中國的醫療沒有國外發達,特別是和一些發達的歐美國家比。這一次,中國在醫療資源方面,反而成為世界上最充足的。所以很多世界同行都在問:中國經驗是什麼?現在,不論是美國、義大利還是德國,他們在病人的篩查、診斷和隔離方面都比前一階段明顯加快了速度。美國從實施公共衛生緊急狀態後,除了社區聯防聯控,我認為其他做法已經與中國十分接近。這些都是中國經驗對世界的影響。」

  一些國家曾經實行放棄積極抗疫的「群體免疫」政策。

  張文宏說:「我們給出一個『群體免疫』 的新概念。那就是,(中國的抗疫)是醫生、護士、居委會幹部、警察乃至海關、道口的無數抗疫民眾組成的免疫屏障,阻擋了疾病的蔓延,每個人都是戰士,每個人都是英雄。」

  (摘自《環球人物》)

相關焦點

  • ...抗疫與健康生活科普:復旦大學張文宏團隊出版一系列防控科普圖書
    醫者仁心,用抗疫經驗「傳遞命運共同體」2020年初,全球戰「疫」開始。在這場全人類與傳染病抗爭的戰鬥中,及時總結和分享經驗、開展國家間的互助與合作顯得尤為重要。由張文宏主編的《2019冠狀病毒病——從基礎到臨床》是國際第一部新冠肺炎專業介紹書籍,零版稅翻譯成西班牙語、英語和法語發行。「在社會、民眾最恐慌的時候,他是一個『定海神針』。」
  • 抗疫出現致命錯誤,張文宏給國人吃下定心丸
    中國群眾擔心,張文宏給國人吃下定心丸此次英國抗疫工作出現致命問題引起國內網友一眾熱議,他們紛紛表示,既然國外有著這種情況,那國內檢測是否也會有相同情況?,中國無論是檢測力度還是檢測能力都十分強大且精確,同樣的問題在中國不可能發生,因此國人無需擔心。
  • 張文宏最新判斷!
    「目前這個階段,更多的是要借鑑全世界的抗疫經驗,包括中國的抗疫經驗。」張文宏說,中國的抗疫經驗是如何學會在最快的時間內把疫情控制住,國外的經驗是在疫情蔓延的過程中,讓患者的病死率不斷下降。所以無論是中國的經驗還是國際的經驗,對於合作抗疫都同等重要。
  • 張文宏最新判斷
    國際疫情整體病死率出現下降趨勢關注3:中國的防疫措施獲得海外點讚,有哪些值得借鑑的地方?「目前這個階段,更多的是要借鑑全世界的抗疫經驗,包括中國的抗疫經驗。」張文宏說,中國的抗疫經驗是如何學會在最快的時間內把疫情控制住,國外的經驗是在疫情蔓延的過程中,讓患者的病死率不斷下降。要注意到的是,國際疫情雖然繼續在蔓延,但近期整體病死率出現了不斷下降的趨勢。所以無論是中國的經驗還是國際的經驗,對於合作抗疫都同等重要。關注4:針對青島疫情案例,其他地方應該採取怎樣的應對措施?
  • 關於疫情,鍾南山、張文宏發出重要提醒!
    鍾南山、張文宏發出最新提醒↓↓↓11月8日,在2020騰訊醫學ME大會上,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表示,「很顯然,中國要依靠疫苗的普遍接種張文宏強調,當疫苗問世後,國際範圍內不會百分之百接種的,有些國家接種30%,有些40%,但最危險的人群得到了保護,所以整個社會群體的病死率就會大幅度的下降,「我們就(將)開始迎接世界的重啟」。
  • 張文宏回應八大關注
    「目前這個階段,更多的是要借鑑全世界的抗疫經驗,包括中國的抗疫經驗。」張文宏說,中國的抗疫經驗是如何學會在最快的時間內把疫情控制住,國外的經驗是在疫情蔓延的過程中,讓患者的病死率不斷下降。所以無論是中國的經驗還是國際的經驗,對於合作抗疫都同等重要。關注4:針對青島疫情案例,其他地方應該採取怎樣的應對措施?
  • 張文宏專家門診重開,新書外文版翻譯獲全球志願者助力
    新書中文版推出僅三個月,「網紅」張文宏又出英文、法文和西班牙文版,向海外介紹中國新冠疫情治療的科學經驗。6月5日下午,由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主編的《2019冠狀病毒病——從基礎到臨床》海外版新書發布會暨捐贈儀式在復旦大學圖書館醫科館舉行。
  • 白衣作戰袍,書寫抗疫中國答卷
    在過去的200多個日夜,他們在抗疫一線書寫精誠大愛,以生命守護生命,以生命之名護佑人民健康,成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火線上的中流砥柱」。在這場影響世界的重大公共衛生危機中,中國醫務工作者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以專業素養和人道主義精神贏得世界讚譽。
  • 張文宏最新分析衝上熱搜
    各國抗疫策略有何不同?消息一出,隨即上了熱搜 ↓↓↓張文宏認為,疫情結束的時間,目前沒有標準答案,新冠肺炎疫情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最美好的季節將會是今年的金秋10月,這個時候可能是個低谷,後面可能會有個高峰,所以今年基本上是綿延不斷。」
  • 張文宏總結的兩句話,很關鍵
    1月28日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的肺炎病例監測方案(第三版)》中,就將「無症狀感染者」與疑似病例、確診病例、輕症病例進行了區分,如果新冠病毒核酸檢查呈陽性,但沒有症狀,不納入每天發布的確診病例中。但對無症狀感染者依然要實施嚴格的管理措施,無症狀感染者應隔離14天,等隔離期滿後,原則上兩次連續標本核酸檢測陰性者,可解除隔離。隔離期間出現症狀的,立即收治醫院。
  • 加拿大教師出版《凱哥日記》記錄中國抗疫故事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新華社重慶1月2日電(記者陳青冰、趙宇飛)由生活在中國重慶的加拿大人喬納·凱·伍德,在去年1月20日到3月18日撰寫的疫情日記《凱哥日記》,中英文版本已在中國出版發行,英文版預計將於年初在加拿大出版。
  • 張文宏:提高疫苗接種率,迎接世界重啟與開放
    大會上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表示,我們需要比病毒跑得更快,通過提高疫苗接種率迎接世界重啟與開放。對於下一步的疫情防控,張文宏表示,在這場疫情中,全球成為抗疫的共同體,當世界的疫情沒有結束,中國無法獨立於世界之外。中國經驗就是「比病毒跑得更快」的策略。 「我們接下去要做的一件事情,是要跑得比病毒更快,迅速對出現疫情的地方進行控制並對相關接觸人群進行檢測,直到發現每一個病例。
  • 劉家銅官窯《鴻運尊》意義深遠,見證抗疫國士張文宏教授祈福中國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國際工作委員會主任、聯合國秘書處高級參贊、大會國際獨立顧問團主席杜暉賢(Fred Dubee)為大會發表致辭。大會組委會特邀請劉家銅官窯胡武強大師以抗疫為主題特別創作了祈福中國、致敬抗疫英雄的作品《鴻運尊》並出席了大會,在現場作品《鴻運尊》贈送給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以此作品感謝他在
  • 張文宏:大數據給人類錦上添花,而不是剝奪人類工作
    吳凡說,但這種模型在不同地區由於參數不同,傳染病模式不同,傳播動力不同,是存在差異的,這就需要經驗和科學發揮作用。「所以一開始國外有研究機構根據模型測算上海將有80萬人感染新冠,但最終由於及時阻斷了病毒的傳播鏈,上海這座擁有近2500萬常住人口的密集型大都市到目前為止僅有本土病例300多例。上海的成功,應當說也是全國抗疫的成功案例。」
  • ...中國由於早期抗疫比較成功,目前全國範圍內基本沒有本土傳播...
    2020-10-12 09:38:16來源:FX168 【張文宏發文提及青島疫情:可以通過擴大檢測獲得「動態清零」】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10月12日在其微博上發表文章稱,中國由於早期抗疫比較成功,目前全國範圍內基本沒有本土傳播病例,即便出現青島這樣的局部疫情,也可以通過擴大檢測來獲得「動態清零」。
  • 張文宏:新冠病毒已是常駐病毒,不大可能在全世界範圍消除
    以色列生物學家、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龍·切哈諾沃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等嘉賓,聚焦今年新冠疫情背景下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科技戰「疫」、未來醫學人才培養等話題展開討論。
  • 演講中,張文宏停下來向女性醫護深鞠一躬:上電視的是男醫生多,幹活...
    圖說:張文宏在演講 來源/視頻截圖(下同)今天下午,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受邀參加上海市婦聯和新民周刊社聯合主辦的2020上海智慧女性讀書講壇,在一群女性演講者中,張文宏主任說自己是來「噶鬧猛」的。
  • 張文宏又說大實話:不能迷信數據,要發揮人...
    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在這次抗疫中到底發揮了多大的作用在今天的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李蘭娟院士、張文宏、吳凡分別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人工智慧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這次上海抗疫的成功也是中國的成功,就是源於運用了許多科技和大數據模型,在合適的窗口裡面利用了這些技術,我覺得這非常關鍵。」當大數據和人工智慧不斷發展醫生會不會被AI取代呢?
  • 西班牙衛生大臣薩爾瓦多·伊利亞:中國抗疫經驗值得學習
    新華社馬德裡12月29日電 專訪:中國抗疫經驗值得學習——訪西班牙衛生大臣薩爾瓦多·伊利亞新華社記者馮俊偉西班牙衛生大臣薩爾瓦多·伊利亞28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書面專訪時說,中國為遏制新冠病毒的傳播付出了努力,中國的做法值得西班牙學習。
  • 張文宏主任對話楊煥明院士:第十五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精彩片段
    近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上海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研究員在武漢召開的「第十五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ICG-15)上,帶來了一場題為精彩報告,談組學技術對感染性疾病防控模式的影響與改變。未來,人類怎樣和微生物共生、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