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些人是被誤診了!抗疫出現致命錯誤,張文宏給國人吃下定心丸

2020-12-08 海峽要聞

撰文丨花憐

編輯丨月七

2020年世界各國最為關注的事件便是新冠疫情,這次新型冠狀病毒來勢洶洶,中國作為率先完成有效抗疫的國家,為世界各國做了一個良好表率,如今各國已都開始實施居家隔離、加強檢測力度等措施。

但想要實施大規模的檢測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很多人因各種原因拒絕參加檢測,同時,如此大規模的檢測試劑對於某些國家來說無異於難上加難。其中,美國作為世界新冠病毒感染最為嚴重的國家,病情檢測雖然一直在執行,但仍舊有很多人沒有檢測,並且此前還由於檢測試劑有問題出現誤診現象。

除卻美國之外,很多西歐國家也存在同樣的問題,近日,英國被曝出有近一千多例新冠檢測出現問題,英國相關部門在第一時間通知這些人重新做檢測,但依舊在世界各地造成很大影響。

英國新冠檢測出現問題!

海外網報導,英國衛生部官員發出一則消息,負責人表示,由於此前檢測實驗室出現一些錯誤,導致1311人新冠病毒檢測被測定為陽性。

負責人說,此次檢測結果之所以會出現錯誤,是由於當時檢測中的一些化學藥品有問題,他表示其他檢測結果並無大礙,同時也已經通知這批人員擇日重新檢測。

英國檢測系統並不是第一次出錯,此前在9月份時,因機器出錯導致丟失近1.6萬人的病例,致使對一大批密切接觸者的追蹤延誤。

英國衛生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如今已經加大排查力度,爭取日後不會再次發生類似相關事件,同時他呼籲英國群眾一旦發現自身身體不適,一定要居家隔離、及時就診。

英國抗疫工作"敷衍"?

眾所周知,新型冠狀病毒在國外蔓延開來時,英國最開始試圖採用"群體免疫"政策,想要通過這種方式來使新型冠狀病毒自己消失,但由於"群體免疫"過於殘忍,致老弱病殘人民的生命於不顧,受到抵制。

並且英國衛生部在經過相關調查和發現,想要採取"群體免疫"將會致使國家人口減少將近1/3,隨即相關部門立刻展開防疫工作。

在英國展開相關防疫工作之後,雖然一直積極努力的在改進問題,但卻受到很大阻礙,無論是醫療體系還是醫用器械都不盡如人意。

英國政府為改善醫療系統投入近70億英鎊,但想要徹底改進醫療系統是一個漫長過程,仍需不斷努力。

而如今英國除面臨疫情嚴重外,還面臨著經濟不斷下降的難題,此次該事件發生更是引得英國群眾怨聲載道,很多群眾都指責政府辦事不利。

中國群眾擔心,張文宏給國人吃下定心丸

此次英國抗疫工作出現致命問題引起國內網友一眾熱議,他們紛紛表示,既然國外有著這種情況,那國內檢測是否也會有相同情況?

面對著廣大群眾的擔憂,上海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出面解釋,他表示,中國無論是檢測力度還是檢測能力都十分強大且精確,同樣的問題在中國不可能發生,因此國人無需擔心。

與此同時,他還呼籲中國群眾還是要做好防護工作,如今隨著寒冬來臨,第二波疫情隨時有可能反彈。

如今,中國作為世界上疫情防控工作最好的國家,不僅積極向其他國家傳授有關疫情防控的經驗,同時中國疫苗研發進度也在不斷推進。

然而就在這個世界各國對抗同一難關的時刻,依舊有部分國家在刻意針對中國,想要趁機打壓中國,當然,中國面對這些國家毫無理由的打壓在第一時間也做出回應。

中方多次呼籲,希望部分國家可以擺正心態,將重點放在疫情防控方面,而不是極力打壓中國。

免責聲明:本文由《海峽要聞》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

部分消息參考來源:海外網

相關焦點

  • 英國疫情二次暴發,1300多人卻被誤診感染新冠,詹森緊急補救
    ,1300多名英國人被誤診為感染新冠病毒。在歐洲疫情迎來第二次爆發的之時,確診的話題愈發敏感,各國都在小心應對,而用英國卻一次誤診了這麼多人,著實是"滑天下之大稽"。  英國抗疫出現的失誤在中國幾乎就不會出現,張文宏教授曾明確表示,我國的檢測能力和檢測精度十分可靠,國人對此無需擔心。
  • 英國出現超級變種病毒,張文宏做出最新研判後,鍾南山給出定心丸
    英國《衛報》12月22日刊文稱:"如果一種新病毒的出現會讓人恐懼,那麼這種病毒突然出現變種,或許會更加讓人驚恐。"如今,我們處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時期,而新冠病毒的變種病毒已經開始悄悄擴散。
  • 張文宏:「中國的抗疫經驗將被記錄」
    危難關頭,每個人都需要耿直和說真話的力量,更需要說到做到的責任和擔當,這段視頻贏得大家一片歡呼,人們瞬間記住了張文宏。  疫情暴發後,醫務工作人員趕赴前線、以一當十,與病毒近距離接觸。  張文宏站出來呼籲大家關愛他們,他說:「醫務工作者現在最缺乏的是關心,我就明確地跟大家講,領導對醫務人員的關心,一定要不斷地加強上去。
  • 張文宏的人生信條:正直、謙遜、踏實、節慾
    張文宏講過很多話。大眾耳熟能詳。許多人因為他的話語而識得這個人物。一是因了他的語言高度的辨識度;二是他的語言獨特背景——疫情暴發與全民戰疫。這些形成張文宏的敘事語境,也是他與大眾的共情力之所在。作家本能對語言敏感。
  • 張文宏給家有「神獸」的你吃定心丸
    要是再出現本地病例怎麼辦?張文宏也說了:大場面都見過了,小case不要一驚一乍!   在張文宏看來,上海市政府從頭到尾採取的措施都是非常嚴格的。今天起,入境來滬人員一律集中隔離健康觀察14天。(詳細)   將來是不是保證永遠沒有本地病例?張文宏表示,最好還是斷了這個念想。
  • ...抗疫與健康生活科普:復旦大學張文宏團隊出版一系列防控科普圖書
    張文宏及其團隊將本書版權無償授予復旦大學出版社,並授權將其海外多語種版權免費輸出全球,向國際社會分享中國的抗疫和救治經驗。其中,來自全球的諸多醫學和翻譯專家、復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等學生市民志願者都為書籍的多語種出版出力獻策。全球抗疫是一盤大棋。復旦大學黨委副書記徐徵表示,這本書的出版體現了一種純粹的國際主義精神,也是傳遞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一次偉大實踐。
  • 張文宏說除了這裡,哪都可以去……
    11月28日上午,在上海科普大講壇上,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進行了專題講座,並對這些熱點問題作出了回應。對於很多人而言,張文宏的回答就像是」定心丸」!合併感染:很常見,不必恐懼針對近日出現了新冠和流感一起得的病例,張文宏表示並不奇怪。
  • 從2020百度沸點人物系列榜單看國民的抗疫精神、奉獻精神
    處於疫情影響下的2020,在疫情爆發和中外博弈加劇的大背景下,國家內外都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和挑戰。但也正是這樣的外部考驗,將國人更緊密地凝聚在一起,無論是民族自信還是進取的信念都在這一年空前高漲。而貫穿這些國民意志的根基,則是深深紮根在國民精神土壤中的愛國主義精神。  以生命赴使命:抗疫精神收穫最多點讚  新冠肺炎在2020年初闖入大眾視野,並在一息之間打亂了人們的生活節奏,不僅讓全國人民共同經受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也讓國人有了關於戰勝困境的共同經歷。
  • 張文宏最新判斷!
    如果在4000萬左右的病例當中,只出現了9到10例的二次感染病例,那麼在整個疫情過程當中就不是非常重要的現象。「將來如果有越來越多這樣的病例出現,我們會重新評估感染以後的免疫會持續多久這個問題。目前,考慮因為病毒的變異或者免疫力的缺失導致的二次感染為時過早。」
  • 張文宏最新判斷
    關注2:荷蘭出現全球首例二次感染新冠死亡病例,新冠病毒是否在不斷變異?張文宏表示,海外報導了一些二次感染的病例,但是到目前為止,二次感染的病例沒有超過10例。全球整體疫情往4000萬的數量增長,還有很多病例並沒有被統計進來。
  • 2020冬天是否會出現第二次疫情?張文宏給出最新判斷
    北京時間4月22日14時(印度德裡時間11點30分),中國駐印度大使孫衛東邀請張文宏教授做客央視新聞,為華僑留學生答疑解惑。  今年冬天是否會出現第二次疫情?張文宏分析,全球採取的防控措施都與大流感時期策略比較接近,目前全球抗疫策略不是徹底的策略,未來歐洲、美國、印度的疫情都將在低水平波動。
  • 張文宏回應八大關注
    關注2:荷蘭出現全球首例二次感染新冠死亡病例,新冠病毒是否在不斷變異?張文宏表示,海外報導了一些二次感染的病例,但是到目前為止,二次感染的病例沒有超過10例。「目前這個階段,更多的是要借鑑全世界的抗疫經驗,包括中國的抗疫經驗。」張文宏說,中國的抗疫經驗是如何學會在最快的時間內把疫情控制住,國外的經驗是在疫情蔓延的過程中,讓患者的病死率不斷下降。
  • 為何國內多地出現本土病例?新冠肺炎疫情何時終止?張文宏給出最新判斷
    下階段我們應該怎麼做?21日下午,因忙於上海疫情防控工作而缺席「讀懂中國」國際會議的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通過視頻向大會分享他對疫情的最新研判。雖然病死率較低,但有一個顯著特點:在年紀大的、基礎疾病嚴重的群體裡,它的病死率確實很高,出現了明顯的年齡分層。張文宏說,在最近的一次國際學術交流會議中,有專家指出,很多人認為新冠病毒毒力減弱,病死率降低,實際原因是防控做得好,醫療資源沒有出現擠兌現象。在疫情早期,醫療資源出現嚴重擠兌的時候,這種病的病死率高達6%。
  • 演講中,張文宏停下來向女性醫護深鞠一躬:上電視的是男醫生多,幹活...
    圖說:張文宏在演講 來源/視頻截圖(下同)今天下午,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受邀參加上海市婦聯和新民周刊社聯合主辦的2020上海智慧女性讀書講壇,在一群女性演講者中,張文宏主任說自己是來「噶鬧猛」的。
  • 關於第二波疫情,鍾南山、張文宏作出最新判斷
    張文宏29日接受採訪時表示,按照中國當前的抗疫策略,新疆喀什這次疫情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鍾南山:中國暴發第二次疫情的可能性很低 鍾南山在河北省石家莊市舉行的一場醫藥健康峰會上以視頻連線的方式作出上述判斷。鍾南山表示,從全球視角而言,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實際上已經開始,一些國家已再度強制封城。
  • 關於近期疫情,鍾南山和張文宏最新研判來了
    張文宏昨日接受採訪時表示,按照中國當前的抗疫策略,新疆喀什這次疫情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張文宏表示,大家對無症狀感染者的定義非常模糊,很多人都認為,沒有症狀就是無症狀感染者,這只是表面現象。事實上,所謂的無症狀感染者中一定混雜了有病變的人群,只不過感染者本人和醫生第一眼都很難看得到。在新疆出現比較多的無症狀感染者,是我們主動篩查得到的結果。
  • 吃完木耳,7歲女孩多器官衰竭進了ICU!這致命錯誤很多人在犯
    炎炎夏日,涼拌黑木耳是很多人愛吃的家常菜。但前幾日,浙江一名 7 歲女孩雯雯(化名)因為吃了一盤泡發兩天的涼拌黑木耳,導致食物中毒,全身多器官衰竭,住進了 ICU 。黑木耳下肚 一家全中招7歲女孩多器官衰竭很多人愛吃黑木耳,吃之前要泡發一下。7月27日中午,雯雯的媽媽拿起了泡發好的黑木耳,略微焯水撈起,加入調料,涼拌給兩個孩子吃。雯雯愛吃黑木耳,一下就吃了不少,弟弟不愛吃,只動了幾筷子。一盤黑木耳下肚後,姐弟兩個照常玩樂。
  • 張文宏醫生烏鴉嘴?
    對一個龐大社會按下暫停鍵,必然引發一系列不確定的風險,停滯時間越長,風險可能指數級遞增。張文宏針對一些過度管控將產生的後果曾不無憂心說道「社會停滯造成的人口死亡將遠大於新冠肺炎」。偶然看到近半個來月幾例令人嘆惋的兒童不幸事件,這時候他們本來應該坐在教室裡朗朗書聲,那麼就不會遭遇這些致命的意外。這些大約僅僅是見諸於網絡的,不為人知的還不知幾何。或許認為雖然帶來這些不幸事件很遺憾,但為了千千萬萬孩子的安全,這些偶然中的必然,只能是必要的代價了。事實是這樣嗎?
  • 鍾南山和張文宏都強調的食物,很多人覺得太難吃?我決定每天吃了
    其實大家不知道咱們國家都是這些院士們衝鋒陷陣的,張文宏接種疫苗的動作,讓我想起來了顧方舟,可能大家都沒聽過他的名字,但是大家肯定聽過小兒麻痺,即脊髓灰質炎疫苗,他研發出來自己親自打,但是對大人沒副作用,他拿自己1歲孩子實驗,並且說出了一句話:自己都不敢使用的疫苗,怎麼拿出來給全國老百姓使用!
  • 張文宏又說大實話:不能迷信數據,要發揮人...
    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在這次抗疫中到底發揮了多大的作用在今天的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李蘭娟院士、張文宏、吳凡分別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人工智慧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但病例一旦指數級上升,到了一個超平臺期,就像現在有些國家,每天新增那麼多感染者時,此時大數據即便追蹤到了,也沒有那麼多人可以做事了。因此通過大數據,給我們人類提供了一個可以操作的時間窗口。這次上海抗疫的成功也是中國的成功,就是源於運用了許多科技和大數據模型,在合適的窗口裡面利用了這些技術,我覺得這非常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