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教師出版《凱哥日記》記錄中國抗疫故事

2021-01-08 騰訊網

凱哥在現場朗讀日記。(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新華社重慶1月2日電(記者陳青冰、趙宇飛)由生活在中國重慶的加拿大人喬納·凱·伍德,在去年1月20日到3月18日撰寫的疫情日記《凱哥日記》,中英文版本已在中國出版發行,英文版預計將於年初在加拿大出版。

近日在重慶舉辦的《凱哥日記》新書發布分享會上,喬納·凱·伍德正式發布了新書出版的消息,並與讀者分享了該書的寫作故事,以及對中國防疫抗疫工作的感受。

40歲出頭的喬納·凱·伍德,6年前來到重慶定居,目前在重慶外國語學校擔任教師,兼職做當地英文網站ichongqing的審稿編輯。大家親切地稱他「凱哥」。

去年初疫情期間,凱哥以一個在華外國人的視角,通過記錄居民如何去超市、社區幹部如何勸導大家居家隔離、如何幫助老人和有困難的人買菜送貨等生活細節,真實還原大家從不了解、恐慌,到理性認識、有效應對,再到生活逐步恢復正常的全過程。

當時,凱哥的日記發布在海外社交媒體後,收到大量海外用戶留言,並且受到加拿大媒體關注。

凱哥在新書發布分享會上,用三個關鍵詞「小心謹慎」「盡職盡責」「保持警惕」概括中國抗疫防疫工作。「在疫情之初,中國就迅速做出關閉離漢通道等決定,疫情中也一直做到應檢盡檢、流調溯源。如今大家可以自由外出,但政府仍然沒有鬆懈,一直在堅持做好防疫抗疫工作。」他說。

現場另一位來自加拿大的小學英語教師麥克·普龍克說:「我和凱哥的感受一樣,我們很慶幸在疫情暴發之初留在了中國。這場疫情就像一輛失控的卡車,中國以最快的速度踩住了『剎車』,在全世界範圍內率先控制住了疫情。」

凱哥希望,《凱哥日記》中呈現的中國戰疫經驗能夠幫助各國政府和人民有效應對疫情。「我們需要對身邊的人和這個世界負責。」他說。

來源:新華社

相關焦點

  • 《凱哥日記》講述一個加拿大人眼中的中國戰「疫」故事
    他是一個在重慶生活了六年的加拿大人。現在,他推出了一本《凱哥日記》,這本書還有個副標題:「一個加拿大人的重慶戰『疫』」。《凱哥日記》作者喬拉·凱·伍德(Jorah Kai Wood,中文名:王凱)自2014年8月起,與妻子王曉琳在重慶生活,就職於重慶外語學校,是重慶國際傳播中心iChongqing的兼職審稿編輯,被大家暱稱為「凱哥」。
  • 外國人講述中國抗疫故事《凱哥日記》中英文版新書發布分享會在渝...
    2020年12月27日,由重慶國際傳播中心、新世界出版社舉辦的《凱哥日記》(中、英文版)新書發布分享會在重慶鍾書閣書店舉辦。《凱哥日記》作者喬拉凱伍德(Jorah Kai Wood,中文名:王凱)在現場與讀者分享了他的創作經歷。
  • 這才是中國最真實的抗疫日記 |《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開啟全球...
    這是全世界第一本由一線醫生撰寫的抗疫日記,對於各國讀者了解中國抗疫經驗和抗疫精神具有獨特作用。▲圖為《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封面《查醫生援鄂日記》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主編,我院呼吸科醫生、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查瓊芳撰寫。
  • 真實的抗疫日常,折射不平凡的抗疫精神 《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
    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獲悉,《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已在全球著名網絡書店——亞馬遜開啟全球預售。這是全世界第一本由一線醫生撰寫的抗疫日記,對於各國讀者了解中國抗疫經驗和抗疫精神具有獨特作用。
  • 《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開啟全球預售!把最真實的抗疫過程告訴全...
    記者從出版方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獲悉,曾經引起熱議的《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已在全球著名網絡書店——亞馬遜開啟全球預售。這是全世界第一本由一線醫生撰寫的抗疫日記,對於各國讀者了解中國抗疫經驗和抗疫精神具有獨特作用。
  • 中國一線醫生抗擊新冠肺炎日記英文版全球預售
    中國一線醫生抗擊新冠肺炎日記英文版全球預售 多語種版完成版權輸出中新網上海7月2日電 (記者 陳靜)由中國一線醫生撰寫的抗擊新冠肺炎日記《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全球預售,讓各國讀者了解中國抗疫經驗和抗疫精神。《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全球預售。
  • 華中科大黎巴嫩博士生出版「武漢抗疫」紀實,向世界傳遞他眼中的中國力量
    這本書記錄了他疫情防控期間在武漢居家隔離時的見聞和感悟。通過他的文章和視頻,全球網友見證了中國人民在兩個月時間內同新冠病毒展開生死競速,成功扭轉抗疫形勢的歷程。通過他的帖子,很多人關注到中國各地醫護人員火線馳援,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快速建成,方艙醫院大量收治輕症病例等中國抗疫故事。
  • 新聞日記《瞬間的永恆》在武漢出版發行
    新華網武漢1月3日電 (汪智勇 陳棟)《瞬間的永恆--新華社高級記者方政軍新聞日記五十年》新書發布會日前在華中科技大學舉行。中國新聞教育界泰鬥方漢奇先生等業內專家學者紛紛為之點評。《瞬間的永恆--方政軍新聞日記五十年》整理了方政軍50多年來所寫的日記選編及發表的部分重要新聞,講述了新聞背後的故事,記錄了作者半個多世紀不忘初心的新聞歷程和社會不平凡的變遷,小到對百姓生活的細微觀察,大到對社會與歷史發展的思考。多位新聞界專家對《瞬間的永恆——方政軍新聞日記五十年》給予高度評價。
  • 2020年「原動力」中國原創動漫出版扶持計劃作品入選創新高
    日前,2020年「原動力」中國原創動漫出版扶持計劃入選作品出爐,在全國119個入選扶持作品中,我市有12個項目入選,再創入選數量新高。其中,由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選送的《走向勝利》,天津人民出版社選送的《遊俠小木客:決戰屠龍谷》,天津人美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選送的《木本逢生》《大牛日記》,新經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選送的《等等我爸爸》《SHOOT!
  • <中國古代100位科學家故事><中國古代科學家畫像>出版
    在今天舉行的《中國古代100位科學家故事》和《中國古代科學家畫像》出版座談會上,與會專家們認為這兩本書記錄了我國古代傑出科學家的不朽業績和奮鬥歷程,大力營造了「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的濃厚氛圍,弘揚了科學精神和民族精神,值得向全社會推介。
  • 一位中國專家的義大利戰「疫」日記 | 戰「疫」故事
    事情還要從幾天前說起:3月10日,疫情形勢十分嚴峻的義大利緊急向中國求援。中國隨即派出醫療專家組前往義大利,協助意方抗擊疫情。  3月12日晚,東航MU787包機航班將中國政府和中國紅十字會向義大利派遣的抗疫專家組一行9人以及30餘噸醫療物資(包含ICU病房設備、醫療防護用品、抗病毒藥劑等)運抵羅馬,來自中國生物的血液製品專家楊匯川正是專家組成員之一。
  • 方方口稱與國家沒有張力,卻被自己的封城日記英文版推介給出賣了
    修改後的英文版書名Wuhan Diary: Dispatches from a Quarantined City,可以直譯為《武漢日記:來自隔離城市的報導》。與中文原標題《方方日記——封城?記錄》相比,顯然,除了武漢日記和介詞之外,dispatches是報導的意思(前面已經解釋過),與記錄(record)並不對應,quarantined city是被隔離城市的意思,與封城並不那麼契合。
  • 湖北省博物館館長的「抗疫日記」
    3月17日8:22,記者如約收到了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發來的「抗疫日記」。春節剛過,記者就通過微信聯繫採訪,但方勤說:「這幾天正吃勁,過幾天吧。」然而,這「勁兒」一直「吃」著,始終沒松下來。偶然間記者發現他在寫工作日記,於是約定,「我一直在線,想到什麼、得空兒就發給我幾句」,太忙、太累,就把自己的「抗疫日記」發過來。
  • 說說「耀哥」背後的故事
    徐耀榮先生出版的作品集說說「耀哥″背後的故事文/雲淡風輕近來連續讀了文化戰線2O餘位著名專家學者評價中國故事家、「湖北故事大王」徐榮耀的文章,讓我對這位在傳承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方面作出傑出貢獻的傳奇英雄人物產生了無比崇敬的心情。
  • 抗疫一線快遞小哥走進上海書展 親述那些動人的「逆行」故事
    抗疫一線快遞小哥走進上海書展 親述那些動人的「逆行」故事 2020-08-14 17:11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在醫院支持下,我在醫院門口臨時搭起了一個貨櫃,用於暫時存放、安排快件。
  • 張文宏:「中國的抗疫經驗將被記錄」
    張文宏跟記者細數中國此次抗疫過程中很多值得去記錄的地方。  首先是中國科研的支撐。2019年12月,疫情在武漢暴發,2020年1月初,國家一些科研團隊就前往武漢,一個星期就把病毒序列全部鑑定出來,速度相當快。序列公布後,新加坡、日本、美國、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馬上開始研製診斷試劑。
  • 英文版《中國名村志叢書·中洪村志》在加拿大出版
    英文版《中國名村志叢書·中洪村志》在加拿大出版 2020-12-27 12: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觀察記錄日記:菜粉蝶
    今年,我寫的第一篇蝴蝶觀察日記是東方菜粉蝶。東方菜粉蝶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蝴蝶,可以說是上海地區最常見的蝴蝶之一。
  • 《晨間日記的奇蹟》:晨間日記的N次方
    《晨間日記的奇蹟》是2009年5月1日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佐藤轉。本書全面公開寫晨間日記的三大原則和七大作戰法則。發明了「九宮格日記」,成為上班一族、金融管理者、創意人員的最愛。1.「過去+未來日記」讓你變得更堅定「晨間日記」分為兩部分。
  • 知乎啟動「職業故事大賽」 獲獎作品可出版拍劇-中新網
    知乎啟動「職業故事大賽」 獲獎作品可出版拍劇 2019-11-26 16:34:42   中新網11月26日電 今日,知乎啟動職業故事大賽第一季,以「講述親歷故事,記錄真實人生」為主題,面向全網徵集真實的職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