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博物館館長的「抗疫日記」

2020-12-04 國家博物館

3月17日8:22,記者如約收到了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發來的「抗疫日記」。

春節剛過,記者就通過微信聯繫採訪,但方勤說:「這幾天正吃勁,過幾天吧。」然而,這「勁兒」一直「吃」著,始終沒松下來。偶然間記者發現他在寫工作日記,於是約定,「我一直在線,想到什麼、得空兒就發給我幾句」,太忙、太累,就把自己的「抗疫日記」發過來。

這本日記是從1月21日開始寫的,有時上千字,少的只有兩句話,都是大白話,可從字裡行間裡,透露出的是博物館人的責任與擔當。

呂佳歡每天兩次對館區各個角落進行消毒。熊波攝/光明圖片

「她病了,我無安」

「封館××天,真不容易!

進入『臨期戰時機制』微信群,安好!」

這是方勤日記固定不變的開頭。有幾天已累到不想寫日記,但仍是寫了這兩句,因為這是他最牽掛的事兒。

自1月23日閉館,湖北省博物館便建立了「臨期戰時機制」微信群,由館長和在館內執守的負責人組成。「館所領導正常。辦公室正常。史前考古部一切正常。社教部一切安好……」每天上午,23個部門在微信群接龍匯報各自情況,報平安。看到全部都安好,方勤才踏實一些。3月2日,他告訴我:「今天有個好消息」,科技考古部的一位同事,疑似病例,「今天解除。整整觀察14天,我們也擔心了14天!」

封館是從1月27日開始的,不能進出,75位工作人員吃住全在館中,被大家稱作「七十五勇士」。封館之初,方勤由於此前參加的一個會議中有確診病例,只能在家隔離,不能進館。他就讓同事每天早上發送館裡的情況照片,「看了館區現場發來的圖,心安。」他在日記裡寫道。待14天隔離期一到,他立刻逆行進館,與值守的同事們並肩作戰,成了第76位。之後的日記裡,第一句就加了「我進館封閉××天」。

但是他一直都沒對外說自己封在館區,「不然問候的人會很多。我要安心抗擊疫情!」他說。

方勤每天都要看三個數據:全國、湖北和武漢的病例數,館區值守人員是否安好,館裡下沉社區的黨員是否安好。他說自己的心總是靜不下來,「看到新增病例增高了,心就一緊,下降了,就高興。甚至天氣好一點,心裡也高興些。不是說病毒怕太陽麼。」「開始下雪了,天氣冷,不利於抗擊疫情,隱隱讓人不安。」他在2月10日的日記裡寫道:「各省市對口支援16個市州方案出來了,感謝全國人民。儘管這個城市有許多我們不滿意的地方,但我們感覺與這個城市患難與共:她病了,我無安!」

「我們是一家人」

疫情來得太突然,讓人猝不及防,什麼都缺。

為了保護好館裡執守人員,在武漢實在買不到口罩的情況下,1月23日20:56,方勤在微信群中發出了求助信息:「真的求援了!」

1月24日13:16,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發來消息,「捐贈的4000隻口罩今天寄出」。27日,國家博物館捐贈5000隻口罩。在收到方勤發去的感謝信後,國博館長王春法回信道:「不客氣。我們都是一家人。你們在一線作戰,國博除了道義上的聲援外,也應該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提供一些物質支援!話不多,情義在;東西不多,心意在。全國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29日,上海博物館的第二批2000隻醫用口罩運到了。2月2日,國家文物局支援的84消毒水到了。

2月4日,「臺灣佛光山藝術館館長如常法師問候,並通過佛光山下屬的佛光祖庭大覺寺給我們捐贈600隻口罩。臺灣的歷史博物館同仁陳勇誠先生也發來問候。有來自臺灣的問候,心裡還是感覺不一樣,暖暖的!經過貴州博物館館長陳順祥牽線,深圳華圖測控公司總經理給館裡捐贈300隻口罩,向他們的義舉致敬。」還有「浙江自然博物館、北京清尚展覽公司也給我們捐贈了口罩,卻做好事不留名。」3月15日,湖北博物館統計了捐贈物資情況。方勤在日記裡寫「兄弟館基本都伸手了,感動感激:你讓我們不孤單!」

感謝之餘,湖北省博物館也將這份愛傳遞了下去。2月3日,當時的武漢市文博單位物資奇缺。他們決定將國家文物局和國家博物館支援的物資分一部分給武漢市:84消毒水10桶、消毒片5000片、連花清瘟膠囊160盒。此後,又從自己並不充裕的物資中分出一部分,陸續支援湖北尤其是武漢的兄弟單位。比如,給辛亥革命紀念館500隻口罩,3桶84消毒液,60盒連花清瘟膠囊,還給黃岡地區分了300隻口罩,2桶84消毒液,30盒連花清瘟膠囊。在「戰備」物資極度缺乏的當時,這些數字真真切切地詮釋了什麼是「我們是一家人」。

支援自始至終都在進行,從最初的抗疫物資,到後來的日用品、食品,全國的文博人都在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為湖北的抗疫注入能量。就在記者寫稿過程中,方勤又發來消息,海南博物館捐贈的20噸水果蔬菜發車了,17號晚上10點左右到武漢。方勤有些激動地說:「他們是開車送來的。你不知道這有多難呀!司機到達卸貨後,需要在武漢隔離14天才能回家,回到海南還得隔離14天。但海南博物館的陳江館長還是堅持要送。」他發來的小視頻中,一輛8輪的重型卡車載著海南省博物館沉甸甸的心意出發了。瓊博的同行們齊聲高呼:「武漢加油!」陳江在給湖北省博物館的信中說:「君住長江頭,我居南海中,無百川之流,豈有南海之大。」他說送去這些果蔬「以表兩館兄弟之誼與瓊鄂文博界一條心」。

「不一樣的崗位,一樣的堅守」

3月4日,網上傳一張照片,是「鑽石公主」號遊輪的船長,最後一個下船。方勤很有感觸。他說:「是啊,你是船長,就得最後一個下船,這是職業操守。」文博人又何嘗不是呢!原本今年約好和妻兒一起陪老母親去鄉下過春節。那是母親的老家,很長時間沒回去了。然而,方勤失約了,他得跟博物館在一起。

其實,對家人說對不起的,何止方勤。

徐勇,一位上有老下有小的武漢人,「七十五勇士」中的非黨員。1月26日下午,博物館領導班子決定要執行完全意義的封館。唯一的障礙就是,設備樓有個崗位原本是由三個人輪流值班的,但若實施封館就必須有一個人長駐館區。原崗的三位職工確有困難。獲悉此事,徐勇主動站了出來。於是1月27日,湖北省博物館進入戰時封館期。

徐勇的這個決定並沒跟家裡人商量,回家整理行李時只說是館裡安排的。「你是騙了家人?」記者問。電話那頭,徐勇有點尷尬:「因為我知道,老人和妻子一定會反對。不過後來我跟他們道歉了,他們慢慢也理解了。」徐勇的妻子在物業工作,每天也是在小區忙防控,有時會無暇顧及家裡。在一次與家人的視頻中,他對18歲的兒子說:「老爸回不去,家裡的事要幫著做一點兒。」而兒子好像一夜之間成長了。以往不怎麼做家務的兒子,竟然可以做些簡單的飯菜,幫著照顧奶奶了。「兒子長大了,成熟了,這是我最欣慰的。」徐勇說。

湖北省博物館保安隊,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國寶衛士」。羅國萍,把家安在武漢的孝感人,已經當了15年國寶衛士。這次封館,作為大隊長,他當仁不讓留在館區。除了做好安保的本職工作,他還在儲備物資短缺的情況下,竭盡全力解決執守人員的後勤保障,從基本的油鹽醬醋,到後來的洗漱用品等,徹底解決了大家的後顧之憂。而面對家人每每問及的「什麼時候能回家呀」,他心存愧意,總是說「我挺好的,放心吧」。他告訴記者,每當看到那些奮戰在一線的醫護工作者和志願者,都極為佩服。「雖然我們和他們崗位不同,但大家是一樣的堅守,一樣的初心。」記者還想再了解一些他的情況,他卻堅持:「還是多寫寫兄弟們吧。」

呂佳歡,湖北省博物館保安隊特勤中隊長。從2015年入職以來,多年的春節,他都放棄休假,把與家人團聚的機會留給其他隊員。2020年春節前夕,父親從雲南老家打來電話,母親因病住院,特別希望兒子能回家。然而,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呂佳歡選擇了留守武漢。之後,兩天的電話溝通中,他不知說了多少遍對不起。最終,父母理解了兒子的選擇。在封館的日子裡,他每天背著這隻40斤重的噴霧器,上下午各一次,走遍館區的每個角落嚴格消毒。累,一圈走下來,汗水浸溼了內衣;嗆,強烈的消毒水氣味刺激得口鼻難受,但他一直堅持著。他說:「我們無畏無懼,堅守崗位,因為我們是強大的國寶衛士!」

「我們去擁抱春天」

「病毒快快散去,還我一個鮮花爛漫的江城!」方勤在3月8日的日記裡寫道。

3月16日,封館第50天,抑制不住的興奮之情從日記中湧出來。

「今天公布新增4例!太好了,連續5天個位數!從8例到5例到連續3天4例,看來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23日封城,到1月27日封館,迄今封館50天了!武漢市封城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蹟,湖北省博物館封館恐怕在博物館歷史上沒有的,整整50天!而這50天是歷經了恐慌、堅毅、平靜的過程。今天,抗疫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通過50天完全封閉,我們平安地度過來了。而現在局勢明顯好轉,人們已經在為迎接新階段的到來作準備,通過辦理綠色健康碼等辦法,開始有序通行。湖北以外其他省份開始有序地復工,湖北省除武漢市外多日0增長,有的市縣在開始有序地解封,春天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可以說,這個不許任何人進來與出去的完全封館模式,也該結束了。隨著局勢好轉,我們通過綠色健康碼等加強管理,完全可以做到疫情防控與博物館值守兩不誤了!

所以,我宣布,湖北省博物館封館50天歷史結束了!我也跟大家一起度過了難忘的33天!

我們將去迎接新的篇章!擁抱春天的到來!」

(本文原刊載於《光明日報》2020年03月18日第10版,記者/李韻。。)

(圖文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九鼎八簋」被砸 湖北省博物館原館長被判無罪
    「九鼎八簋」被砸 湖北省博物館原館長被判無罪
  • 成都博物館館長李明斌調任上海大學博物館館長
    今日(11月6日)下午,紅星新聞記者獲悉,成都博物館館長李明斌已調往上海大學博物館任館長。紅星新聞記者發現,9月25日,上海大學確實在網絡上發布了擬聘人員公示,其中提到了李明斌。 隨後,李明斌接受紅星新聞記者獨家專訪,並向紅星新聞記者證實他確實已在上海大學博物館走馬上任,擔任館長。
  • 湖北省博物館正式開館 "木乃伊"等古埃及文物來展
    湖北省博物館正式開館 "木乃伊"等古埃及文物來展發布時間:2018年10月03日 09:19 來源:湖北日報   湖北日報訊(記者海冰、通訊員孫夏)為豐富群眾國慶期間文化生活,此前因對接三期新館建設一度閉館的湖北省博物館,於10月1日下午試開放,10月2日正式開館
  • 名畫被竊,博物館館長在日記中寫下了神秘的一段話
    幾天以後,裡奇·奧迪現代美術館時任館長斯特凡諾·富加扎,在他的日記中寫下了奇怪的一段話: "我曾經想過如何能夠增加展覽的關注度,成功的吸引前所未有數量的觀眾,出現在我腦海裡的想法是,與警察合作組織一場盜竊,在展覽開始前,讓畫作消失,在展覽開始以後再重新找到。我的上帝,我想像的事居然真的發生了。」
  • 瑞士洛桑國際奧林匹克博物館館長訪問中國體育博物館
    瑞士洛桑國際奧林匹克博物館館長訪問中國體育博物館 發布時間:2018-08-14 來源:體育文化發展中心 字體:
  • 如何成為一名博物館/美術館館長
    3.比較看重學歷,更青睞本科或研究生學歷,大型博物館招聘大學畢業生作為實習館長工作場合:博物館,美術館,畫廊,遺址等做博物館館長需要高知識人才,需要他們在自身興趣與專業領域致力研究或教學,內行的知識與自身名譽可以給他們帶來更多機會,如管理更大規模,更有聲望的收藏展品或晉升博物館的高級管理職位。
  • 世界最牛的博物館館長是老子
    原標題:世界最牛的博物館館長是老子   孔子問禮老子   江南時報訊 (記者 程嵐嵐) 你知道全世界最最牛X的博物館館長是誰麼?提示一下:是他最先提出了「文物不能孤立的去研究,必須要還原於它的共生環境」的理論;他曾經寫過一本書,被《紐約時報》評為全世界十大著作之首,排名比《聖經》還靠前;他是第一個可以通過聽聲音去辨別和田玉真假的高手高高手,他的弟子繼承並將這一理論發揚光大……   一代文物鑑定專家   昨天,南京國學研究會副會長王濤告訴記者,全世界最牛的博物館館長其實是一個大家平時絕對想不到的人
  • 臺灣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來魯參訪
    4月2日至4日,臺灣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來魯參訪交流,先後拜訪了省臺港澳辦、省博物館、省教育廳和省實驗小學,探討加強魯臺青少年科普教育交流與合作,舉辦了「太空創新發展」講座。
  • 自貢恐龍博物館館長萬一:博物館教育讓冰冷的石頭「說話」
    立志成為恐龍專家的Jacob曾給萬一館長寫信表示想去博物館實習,熱愛博物館教育的萬一當即為他安排了為期三周的實習。在館內專家的指導下,Jacob學習了地質古生物學基礎知識,參與了恐龍化石的修理、模型製作、組裝、科普講解和野外化石點考察等工作,撰寫了一篇恐龍化石記述和對比的短文,熟悉了恐龍各部位骨骼的名稱和功能,初步掌握了古生物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術手段。
  • 真實的抗疫日常,折射不平凡的抗疫精神 《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
    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獲悉,《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已在全球著名網絡書店——亞馬遜開啟全球預售。這是全世界第一本由一線醫生撰寫的抗疫日記,對於各國讀者了解中國抗疫經驗和抗疫精神具有獨特作用。
  • 這才是中國最真實的抗疫日記 |《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開啟全球...
    這才是中國最真實的抗疫日記 |《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開啟全球預售 2020-07-03 03: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讓文物映照現實——對話蚌埠市博物館館長季永
    現任蚌埠市博物館館長、蚌埠市美術館館長。曾入中央美術學院書法蘭亭班、景德鎮陶瓷大學進修。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蚌埠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國家二級美術師。季永館長歲尾年初,蚌埠市博物館館長季永的微信朋友圈好消息不斷,首先是中國博物館協會發布第四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結果,蚌埠市博物館被核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這是目前博物館的最高等級;其次,蚌埠市博物館的10件藏品參加了「1420
  • 傳播中國文化「芳香」的法國博物館館長
    &nbsp&nbsp&nbsp&nbsp身為賽努奇博物館館長,埃裡克·勒菲弗本身就是中國藝術史專家,中文名「易凱」,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nbsp&nbsp&nbsp&nbsp「我們將通過器具和書畫,勾勒出從漢到晚清的中國香文化發展,還特別請法國香水師依照『古方』復原了一款中國『古香』,喚醒參觀者的嗅覺。」
  • 湖北省電力博物館「鐵坨坨」究竟為何物?
    在武昌紫陽湖公園發現的「鐵坨坨」(武昌新河舊城改造拆遷發現此物後移至此處),如今陳列在漢口合作路湖北省電力博物館,此為民國時期武昌水電廠的發電機部件,但究竟是發電機的哪一部分一直沒有明確的答案。他在1939年1月7日(時在宜昌)的日記中寫到「下午遇卓韻湘於途,晚去新新池浴後往訪,暢談漢口撤退時經過,伊去葛店曾目睹日軍艦,亦壯舉也!(10月)二十四日晚乘民船逃出,時我尚未離漢,竟未遇見,沿途較我辛苦多矣」。相關資料顯示建設廳航業局有一條輪船1938年10月25日撤離武漢。25日這天(日軍傍晚佔領漢口市郊岱家山),父親是坐船還是坐車離開武漢的不得而知。
  • 加拿大教師出版《凱哥日記》記錄中國抗疫故事
    凱哥在現場朗讀日記。(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新華社重慶1月2日電(記者陳青冰、趙宇飛)由生活在中國重慶的加拿大人喬納·凱·伍德,在去年1月20日到3月18日撰寫的疫情日記《凱哥日記》,中英文版本已在中國出版發行,英文版預計將於年初在加拿大出版。
  • 德國漢堡博物館館長為"兵馬俑贗品展"道歉(圖)
    德國漢堡展出假兵馬俑的新聞上周成為德國各大媒體的頭條,並受到各國關注,面對輿論的壓力,漢堡人類學博物館館長沃爾夫.柯帕克接受採訪時勇敢地承認了錯誤:「我當了15年的館長,今天卻犯了一個錯誤。」目前,博物館已經取消了兵馬俑展覽,給觀眾退票,並向提供展品的德國公司提起訴訟。不過,柯帕克同時強調自己不會因此事而引咎辭職。
  • 「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國家博物館開展 孔子博物館館長:從內容...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7日訊 今天,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和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在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拉開帷幕。這是國家博物館第一次舉辦以孔子文化為內容的展覽,同時也是孔府舊藏珍貴文物的首次集中外出展示。據介紹,本次展覽共展出包括「孔子燕居圖」、「杏壇講學圖」、「清黃地彩繪纏枝牡丹紋畫琺瑯五供」等精品文物240餘件(套),700餘件,通過文物的形式集中展現孔子思想形成、發展以及傳承的歷史。
  • 《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開啟全球預售!把最真實的抗疫過程告訴全...
    記者從出版方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獲悉,曾經引起熱議的《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已在全球著名網絡書店——亞馬遜開啟全球預售。這是全世界第一本由一線醫生撰寫的抗疫日記,對於各國讀者了解中國抗疫經驗和抗疫精神具有獨特作用。
  • 加拿大人權博物館被指種族主義和歧視 館長被迫辭職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當地時間26日,位於加拿大馬尼託巴省首府溫尼伯的加拿大人權博物館的館長和執行長約翰·楊格(John Young)宣布辭職。△位於溫尼伯的人權博物館 近來,這個人權博物館被多次公開指責存在種族主義、歧視少數族裔、對女性性騷擾等現象。楊格迫於壓力,表示自己將在8月份辭職。但是6月25日晚,博物館託管董事會發表的一份聲明表示,約翰·楊格立即辭職更符合博物館的利益。
  • 中國木雕博物館正式開館 陸光正出任首任館長
    中國木雕博物館正式開館 陸光正出任首任館長 2014-10-18 21:49:1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亞太地區手工藝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陸光正出任首任館長。  前來參觀者人頭攢動,很多市民稱讚博物館集知識與藝術為一體,讓人感覺很愜意。  「整個設計處處可見融合的東陽木雕風格元素,以及天圓地方的設計理念,將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相融合,曲水流觴,樹林四周再鋪上古人木構水井的造型,鋪排很有意境,加上整個格調的優雅、設計的流線和古典的音樂讓人感覺很輕鬆,很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