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牛的博物館館長是老子

2021-01-09 人民網

原標題:世界最牛的博物館館長是老子

  孔子問禮老子

  江南時報訊 (記者 程嵐嵐) 你知道全世界最最牛X的博物館館長是誰麼?提示一下:是他最先提出了「文物不能孤立的去研究,必須要還原於它的共生環境」的理論;他曾經寫過一本書,被《紐約時報》評為全世界十大著作之首,排名比《聖經》還靠前;他是第一個可以通過聽聲音去辨別和田玉真假的高手高高手,他的弟子繼承並將這一理論發揚光大……

  一代文物鑑定專家

  昨天,南京國學研究會副會長王濤告訴記者,全世界最牛的博物館館長其實是一個大家平時絕對想不到的人—老子。「老子寫的那本暢銷書就是我們今天的曠世聖典《道德經》。據司馬遷《史記》記載:老子,原為周朝"守藏室官",即:看守收藏品處所的官員。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國家歷史博物館的館長。」

  作為一名國家歷史博物館的館長,對於文物鑑定,老子自然是駕輕就熟。王濤介紹,針對市場上用石頭冒充和田玉這種伎倆,早在2500多年前,老子就已經指出:「琭琭如玉,硌硌如石。」「這句話的意思是:只要敲一敲,聽聽聲音,就能分辨出是石頭還是玉。後來,受過老子真傳的孔子,在談到玉器辨偽時,說"扣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

  真正的古玩收藏大家

  如果談及古玩收藏,老子更不乏真知灼見。王濤表示,老子曾說過「上德不德,下德執德。」意思是:真正有的收藏家,從不炫耀藏品;而周身掛滿「古董」,到處叫囂「我是收藏家」的人,保不齊就是贗品集散地。「老子還說過"聖人被褐而懷玉。"意思是:真正的實力派藏家表面極其樸素,而實際上其藏品的品質,或許連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都無法望其項背。」

  如今,很多在收藏過程中摸爬滾打,經歷過吃虧上當等階段的藏家,都不一定明白:收藏肯定是要花費大量心血和金錢的,但即便傾家蕩產搞收藏,相對於文物而言,藏家只不過是其中一個過客而已的道理,老子卻早就提出:「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金玉滿堂,莫之能守。」,並用「魚不可脫於淵!」這句話來提醒藏家:文物不能孤立的去研究,必須要還原於它的共生環境。

  這樣來看,全世界最牛的博物館館長絕對非老子莫屬。

相關焦點

  • 成都博物館館長李明斌調任上海大學博物館館長
    今日(11月6日)下午,紅星新聞記者獲悉,成都博物館館長李明斌已調往上海大學博物館任館長。紅星新聞記者發現,9月25日,上海大學確實在網絡上發布了擬聘人員公示,其中提到了李明斌。 隨後,李明斌接受紅星新聞記者獨家專訪,並向紅星新聞記者證實他確實已在上海大學博物館走馬上任,擔任館長。
  • 《<老子>新說——馬王堆帛書老子賞讀》
    因而可以總結為老子,又作老萊子,姓李氏,名耳,做過「周朝國家圖書館館長那一天,官員尹喜正例行公事把守函谷關,卻見紫氣東來很是蹊蹺,他見一老者騎青牛飄飄而來,心想:莫不是天將降貴人於此?得知是老子將要歸隱西去之後,便說: 「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 尹喜好說歹說之後,老子留下五千字便揚長而去。 至此,其同名長篇著作《老子》,就在此時此地問世了。
  • 自貢恐龍博物館館長萬一:博物館教育讓冰冷的石頭「說話」
    實習結束後,他的母親專門來信告訴館長,這次實習將是一個改變Jacob人生的體驗。「我認為博物館教育是一件偉大的事兒。對很多公眾來說,恐龍化石不過是一堆冰冷冷的石頭,我要想辦法讓他們變得鮮活起來。希望自貢恐龍博物館可以成為科學家與公眾之間的橋梁,我想用有趣、通俗的方式傳遞知識,同時培養青少年的科學精神。」這位中文系出身的館長日前接受中國日報採訪時分享了他自己的博物館教育理念。
  • 瑞士洛桑國際奧林匹克博物館館長訪問中國體育博物館
    瑞士洛桑國際奧林匹克博物館館長訪問中國體育博物館 發布時間:2018-08-14 來源:體育文化發展中心 字體:
  • 如何成為一名博物館/美術館館長
    3.比較看重學歷,更青睞本科或研究生學歷,大型博物館招聘大學畢業生作為實習館長工作場合:博物館,美術館,畫廊,遺址等做博物館館長需要高知識人才,需要他們在自身興趣與專業領域致力研究或教學,內行的知識與自身名譽可以給他們帶來更多機會,如管理更大規模,更有聲望的收藏展品或晉升博物館的高級管理職位。
  • 湖北省博物館館長的「抗疫日記」
    有幾天已累到不想寫日記,但仍是寫了這兩句,因為這是他最牽掛的事兒。自1月23日閉館,湖北省博物館便建立了「臨期戰時機制」微信群,由館長和在館內執守的負責人組成。「館所領導正常。辦公室正常。史前考古部一切正常。社教部一切安好……」每天上午,23個部門在微信群接龍匯報各自情況,報平安。看到全部都安好,方勤才踏實一些。
  • 臺灣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來魯參訪
    4月2日至4日,臺灣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來魯參訪交流,先後拜訪了省臺港澳辦、省博物館、省教育廳和省實驗小學,探討加強魯臺青少年科普教育交流與合作,舉辦了「太空創新發展」講座。
  • 5.18國際博物館日,帶你走進老子歷史博物館
    2020年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今年博物館日的主題是「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這一主題反映了當今博物館對於自身定位和功能的新思考和新認識,該主題聚焦博物館與社會的緊密聯繫,倡導博物館為不同群體提供有意義的體驗,尤其在多元化的社會環境下,博物館應通過豐富的形式與公眾對話,展示多樣化的觀點,充分發揮博物館在文化傳承中的樞紐作用。
  • 昆蟲博物館館長在扇貝中竟吃出「世界最小種類螃蟹」:可遇不可求
    以為是吃到了石子,吐出來卻發現是只螃蟹,還是被稱作世界上最小的螃蟹種類——豆蟹。趙力吃過了上千個扇貝,這還是第一回。據他介紹,自己一個朋友為了找豆蟹,買過幾十斤扇貝也沒有覓得。12月31日,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打開了一袋蒜蓉扇貝。因為喜歡吃海鮮,趙力特意從網上買了開袋即食的蒜蓉扇貝。晚上7點左右,他打開包裝開始吃。趙力吃出來的豆蟹趙力吃到一個扇貝的時候,據他回憶:舌頭在扇貝裡碰到了異物,「以為是石子。」
  • 讓文物映照現實——對話蚌埠市博物館館長季永
    現任蚌埠市博物館館長、蚌埠市美術館館長。曾入中央美術學院書法蘭亭班、景德鎮陶瓷大學進修。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蚌埠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國家二級美術師。季永館長歲尾年初,蚌埠市博物館館長季永的微信朋友圈好消息不斷,首先是中國博物館協會發布第四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結果,蚌埠市博物館被核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這是目前博物館的最高等級;其次,蚌埠市博物館的10件藏品參加了「1420
  • 傳播中國文化「芳香」的法國博物館館長
    &nbsp&nbsp&nbsp&nbsp身為賽努奇博物館館長,埃裡克·勒菲弗本身就是中國藝術史專家,中文名「易凱」,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nbsp&nbsp&nbsp&nbsp「我們將通過器具和書畫,勾勒出從漢到晚清的中國香文化發展,還特別請法國香水師依照『古方』復原了一款中國『古香』,喚醒參觀者的嗅覺。」
  • 北京自然博物館原館長周國興教授:軍山變樣了
    北京自然博物館原館長周國興教授:軍山變樣了 2019-09-13 06:53:16 來源: 南通網     曾任北京自然博物館館長的周國興,長期從事人類學與博物館學研究,先後倡議並參與籌建了7座自然科學技術博物館。10多年前,他開始關注軍山東南麓這塊自然生態保留地,持續記錄相關物種及自然生態環境的變化。    「這裡可是世界上獨特的、『江海平原上難得的野生生物基因庫』!」軍山居南通五山東首,也是長江北岸最東面的一座山。
  • 中國木雕博物館正式開館 陸光正出任首任館長
    中國木雕博物館正式開館 陸光正出任首任館長 2014-10-18 21:49:1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網金華10月18日電(記者 胡豐盛)18日,「2014世界工藝文化節」開幕當天,浙江東陽首個國字號博物館——中國木雕博物館也正式對外開放。
  • 「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國家博物館開展 孔子博物館館長:從內容...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7日訊 今天,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和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在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拉開帷幕。這是國家博物館第一次舉辦以孔子文化為內容的展覽,同時也是孔府舊藏珍貴文物的首次集中外出展示。據介紹,本次展覽共展出包括「孔子燕居圖」、「杏壇講學圖」、「清黃地彩繪纏枝牡丹紋畫琺瑯五供」等精品文物240餘件(套),700餘件,通過文物的形式集中展現孔子思想形成、發展以及傳承的歷史。
  • 「九鼎八簋」被砸 湖北省博物館原館長被判無罪
    「九鼎八簋」被砸 湖北省博物館原館長被判無罪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香港視角演繹故宮文化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由香港建築師嚴迅奇設計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依照香港空間緊湊的特點,以縱向的空間呈現中國古代建築的藝術。 吳志華介紹,從外觀到內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兼備香港的現代特色,盡顯「陰陽平衡」「剛柔並濟」的中國宇宙觀。
  • 蘇州園林博物館館長薛志堅談拙政園夜遊項目拙政問雅
    帶著疑問,小編拜訪了蘇州園林博物館館長薛志堅先生,他也是拙政園管理處主任。 拙政問雅在夜經濟中綻放 蘇州園林博物館館長薛志堅先生說,拙政園夜園「拙政問雅」的開放,是蘇州園林在推動夜經濟活動發展中的一次嘗試,拙政園管理處在積極推動拙政園夜景提升項目
  • 德國漢堡博物館館長為"兵馬俑贗品展"道歉(圖)
    德國漢堡展出假兵馬俑的新聞上周成為德國各大媒體的頭條,並受到各國關注,面對輿論的壓力,漢堡人類學博物館館長沃爾夫.柯帕克接受採訪時勇敢地承認了錯誤:「我當了15年的館長,今天卻犯了一個錯誤。」目前,博物館已經取消了兵馬俑展覽,給觀眾退票,並向提供展品的德國公司提起訴訟。不過,柯帕克同時強調自己不會因此事而引咎辭職。
  • 老子天下第一?老子願意?道家始祖「老子」之名,到底作何解釋
    ·那麼問題來了,老子為什麼叫老子呢?總不可能是「老子天下第一」這個老子吧?未免太粗俗!當然,這是快看君的玩笑話,大家萬不可當真。老子【說法一】老子原名「老季聃」「老」才是老子的姓,老子不姓太史公的《史記》裡,是這麼寫的:「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裡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但這個說法,有很多存疑之處。首先,如果老子姓李,為什麼叫老子而不叫李子?其次,周王室有大量王族處於失業狀態,守藏室不僅是國家圖書館,而且是國家文物館,而且是中央文獻博物館。守藏室之史,是一個極重要的職位,怎麼會給一個外人?
  • 每座博物館都需要一位「單館長」
    7年間,他最愛說的兩個詞,一個是開放,一個是尊嚴。開放只是一個過程,更多體現在物的層面,只要有足夠的文物、場館與投入,擴大開放就不是一件難事。尊嚴則進入更高境界,落在人的層面。文物有尊嚴,破損得不到有效的保護或修復,狀況不斷變壞;長年得不到展出,蓬頭垢面躺在庫房裡「煎熬」;鑑定不準確、展出不合理,或讓贗品魚目混珠……都有傷文物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