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世界最牛的博物館館長是老子
孔子問禮老子
江南時報訊 (記者 程嵐嵐) 你知道全世界最最牛X的博物館館長是誰麼?提示一下:是他最先提出了「文物不能孤立的去研究,必須要還原於它的共生環境」的理論;他曾經寫過一本書,被《紐約時報》評為全世界十大著作之首,排名比《聖經》還靠前;他是第一個可以通過聽聲音去辨別和田玉真假的高手高高手,他的弟子繼承並將這一理論發揚光大……
一代文物鑑定專家
昨天,南京國學研究會副會長王濤告訴記者,全世界最牛的博物館館長其實是一個大家平時絕對想不到的人—老子。「老子寫的那本暢銷書就是我們今天的曠世聖典《道德經》。據司馬遷《史記》記載:老子,原為周朝"守藏室官",即:看守收藏品處所的官員。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國家歷史博物館的館長。」
作為一名國家歷史博物館的館長,對於文物鑑定,老子自然是駕輕就熟。王濤介紹,針對市場上用石頭冒充和田玉這種伎倆,早在2500多年前,老子就已經指出:「琭琭如玉,硌硌如石。」「這句話的意思是:只要敲一敲,聽聽聲音,就能分辨出是石頭還是玉。後來,受過老子真傳的孔子,在談到玉器辨偽時,說"扣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
真正的古玩收藏大家
如果談及古玩收藏,老子更不乏真知灼見。王濤表示,老子曾說過「上德不德,下德執德。」意思是:真正有的收藏家,從不炫耀藏品;而周身掛滿「古董」,到處叫囂「我是收藏家」的人,保不齊就是贗品集散地。「老子還說過"聖人被褐而懷玉。"意思是:真正的實力派藏家表面極其樸素,而實際上其藏品的品質,或許連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都無法望其項背。」
如今,很多在收藏過程中摸爬滾打,經歷過吃虧上當等階段的藏家,都不一定明白:收藏肯定是要花費大量心血和金錢的,但即便傾家蕩產搞收藏,相對於文物而言,藏家只不過是其中一個過客而已的道理,老子卻早就提出:「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金玉滿堂,莫之能守。」,並用「魚不可脫於淵!」這句話來提醒藏家:文物不能孤立的去研究,必須要還原於它的共生環境。
這樣來看,全世界最牛的博物館館長絕對非老子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