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一名博物館/美術館館長

2021-01-09 蘭格星

競爭激烈 永久職位較少

崗位要求:1.管理(獲取,管理,展示和解釋)歷史文物和藝術作品收藏,監督展覽,實施各種新舉措(有趣的方式)吸引遊客,做好營銷和籌款活動,管理預算和人員,與捐款人和合作機構建立良好關係。

2.溝通力強,書面文字技能強,能夠開講座,演講,撰寫文章和報告,能創建各種網絡和印刷材料,通常工作時間固定,籌備展覽時偶爾需要在晚上和周末加班。

3.比較看重學歷,更青睞本科或研究生學歷,大型博物館招聘大學畢業生作為實習館長

工作場合:博物館,美術館,畫廊,遺址等

做博物館館長需要高知識人才,需要他們在自身興趣與專業領域致力研究或教學,內行的知識與自身名譽可以給他們帶來更多機會,如管理更大規模,更有聲望的收藏展品或晉升博物館的高級管理職位。

博物館館長 需要進行至少兩年的助理工作,可以選擇某一學生研究領域或進入高級管理崗位

總館長 管理館長團隊的活動並監督他們實施各自的部門職能,通常在大型博物館或畫廊工作

博物館主管 負責藏品,管理人員與活動,確保實現博物館董事會的目標

博物館助理 可以在校申請做一名文書助理或遊客服務助理,需要擅長歷史,語言或相關學科展覽部主任 專門從事博物館永久展覽或臨時展覽的策劃,組織與營銷

博物館管理員 通過控制存儲環境,保存文物或藝術作品,使用保護措施恢復損壞的藏品

大學畢業生 獲得專業學位有助其申請初期或助理策劃

還可以做

古董商(為拍賣行工作或獨立經營,購買和出售古董,有深厚的歷史經驗和敏銳的商業頭腦);考古學家(通過挖掘和分析遺蹟研究歷史人類的活動,負責記錄,保存和解釋遺蹟,出版研究結果,增加人們對過去的認識和理解);檔案管理員(存儲,登記並保存文件和其他具有歷史意義的材料,為藏有豐富檔案的國家機構和具有私人藏品的富豪工作)

相關焦點

  • 對話|日本西洋美術館館長:浮世繪、型紙如何影響了西方藝術
    在此之前,「融合的視界——亞歐經典版畫展」國際論壇在上海大學舉行,來自日本國立西洋美術館館長馬淵明子女士在接受「澎湃新聞·古代藝術」分享了孕育日本主義(Japonism)的浮世繪版畫、繪本、型紙,以及日本主義對西方現代藝術的影響。
  • 名畫被竊,博物館館長在日記中寫下了神秘的一段話
    幾天以後,裡奇·奧迪現代美術館時任館長斯特凡諾·富加扎,在他的日記中寫下了奇怪的一段話: "我曾經想過如何能夠增加展覽的關注度,成功的吸引前所未有數量的觀眾,出現在我腦海裡的想法是,與警察合作組織一場盜竊,在展覽開始前,讓畫作消失,在展覽開始以後再重新找到。我的上帝,我想像的事居然真的發生了。」
  • 讓文物映照現實——對話蚌埠市博物館館長季永
    現任蚌埠市博物館館長、蚌埠市美術館館長。曾入中央美術學院書法蘭亭班、景德鎮陶瓷大學進修。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蚌埠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國家二級美術師。深讀周刊:博物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場所,已與市民、遊客深度互動,在互動中,達到社會教育功能。請你介紹下這方面的情況。季永:蚌埠市博物館正常年份的接待量達八、九十萬人次,去年因疫情影響,也有二、三十萬人次。這麼大的接待量,對如何利用歷史文物做好社會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 成都博物館館長李明斌調任上海大學博物館館長
    今日(11月6日)下午,紅星新聞記者獲悉,成都博物館館長李明斌已調往上海大學博物館任館長。紅星新聞記者發現,9月25日,上海大學確實在網絡上發布了擬聘人員公示,其中提到了李明斌。 隨後,李明斌接受紅星新聞記者獨家專訪,並向紅星新聞記者證實他確實已在上海大學博物館走馬上任,擔任館長。
  • 倫勃朗蝕刻版畫展在艾倫紀念美術館拉開帷幕
    「探究:倫勃朗的蝕刻版畫展」於2018年2月6日至5月13日在俄亥俄州的奧柏林學院艾倫紀念美術館舉辦,此次展覽共展出這位十七世紀荷蘭大師的60幅版畫。這次展覽由艾倫紀念美術館與康奈爾大學的赫伯特·F·詹森藝術博物館聯合舉辦。
  • 世界最牛的博物館館長是老子
    原標題:世界最牛的博物館館長是老子   孔子問禮老子   江南時報訊 (記者 程嵐嵐) 你知道全世界最最牛X的博物館館長是誰麼?提示一下:是他最先提出了「文物不能孤立的去研究,必須要還原於它的共生環境」的理論;他曾經寫過一本書,被《紐約時報》評為全世界十大著作之首,排名比《聖經》還靠前;他是第一個可以通過聽聲音去辨別和田玉真假的高手高高手,他的弟子繼承並將這一理論發揚光大……   一代文物鑑定專家   昨天,南京國學研究會副會長王濤告訴記者,全世界最牛的博物館館長其實是一個大家平時絕對想不到的人
  • 木心美術館慘遭抄襲?館長陳丹青回應:天下建築一大抄
    汪曾祺紀念館被指和木心美術館太過雷同,網友聲稱有抄襲嫌疑? 木心美術館館長陳丹青回應: 「就是很像吧,我笑出來了。」 「木心生前很欣賞汪曾祺老先生。」
  • 瑞士洛桑國際奧林匹克博物館館長訪問中國體育博物館
    他說,中國體育博物館作為OMN的創始成員,十多年來與聯盟保持著密切的業務交流。他詳細介紹了中國體育博物館聯盟,中國體育博物館新館建設進展以及中國體育文化博覽會·中國體育旅遊博覽會等方面的情況,邀請加貝館長作為嘉賓出席2018中國體育文化博覽會·中國體育旅遊博覽會,並參加博物館館長高峰論壇。
  • 臺灣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來魯參訪
    4月2日至4日,臺灣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來魯參訪交流,先後拜訪了省臺港澳辦、省博物館、省教育廳和省實驗小學,探討加強魯臺青少年科普教育交流與合作,舉辦了「太空創新發展」講座。
  • 私人美術館:從「自我定製」到公共化獲得公眾認可
    這些年來,公眾與私人美術館之間的聯繫越來越緊密。全球各地的藝術收藏家們不在滿足於將自己藏品陳放在家中或是捐贈博物館,紛紛建造自己的私人美術館,這一舉措無形中影響民營藝術機構的發展。中國私人美術館起步較晚,但數量增長迅速,而如何實現「公眾化」發展是其研究和實踐的課題。
  • 自貢恐龍博物館館長萬一:博物館教育讓冰冷的石頭「說話」
    立志成為恐龍專家的Jacob曾給萬一館長寫信表示想去博物館實習,熱愛博物館教育的萬一當即為他安排了為期三周的實習。在館內專家的指導下,Jacob學習了地質古生物學基礎知識,參與了恐龍化石的修理、模型製作、組裝、科普講解和野外化石點考察等工作,撰寫了一篇恐龍化石記述和對比的短文,熟悉了恐龍各部位骨骼的名稱和功能,初步掌握了古生物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術手段。
  • 國際博物館人「雲上對話」:疫情下博物館的力量
    疫情之下博物館何去何從?開放、財政、人員有哪些困境?展覽、教育、研究會發生哪些轉向?當線上活動成為主流,博物館能否超越線上?博物館如何以自身核心價值,再次證明其在人類歷史社會中無可替代的作用?博物館之間如何相互連結,彰顯博物館聯盟的力量?為探討這些問題,上海博物館發起並主辦「博物館的力量——國際博物館人云上對話」,該對話由上海市人才服務中心承辦。
  • 墨爾本博物館Pauline Gandel兒童美術館
    UAP與墨爾本博物館及博物館資深策展設計師Pete Wilson合作為Pauline Gandel新兒童美術館完成了一個綜合遊樂設施項目
  • 湖北省博物館館長的「抗疫日記」
    3月17日8:22,記者如約收到了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發來的「抗疫日記」。春節剛過,記者就通過微信聯繫採訪,但方勤說:「這幾天正吃勁,過幾天吧。」然而,這「勁兒」一直「吃」著,始終沒松下來。偶然間記者發現他在寫工作日記,於是約定,「我一直在線,想到什麼、得空兒就發給我幾句」,太忙、太累,就把自己的「抗疫日記」發過來。
  • Topic:Banksy 被收入大英博物館,不過進這兒倒不是第一次
    3 天之後,直到博物館的一名工作人員在Banksy 的網站上看到這幅畫後,博物館才意識到這件展品混進了展廳。去年 5 月,大英博物館館長 Tom Hockenhull 在接受《衛報》採訪時說:「這件事讓當時的大英博物館非常尷尬,當班克斯要求歸還時,我們非常高興地答應了。」
  • 俄羅斯國立特列季亞科夫美術館:借區塊鏈技術開創公眾參與藝術新形式
    日前,俄羅斯國立特列季亞科夫美術館(以下簡稱「特列季亞科夫美術館」)館長澤爾菲拉·特列古洛娃在第七屆聖彼得堡國際文化論壇上公布了一則重磅消息——特列季亞科夫美術館將委託RDI數字集團、區塊鏈解決方案公司Riddle&Code共同推出一個名為「我的特列季亞科夫」的應用程式,利用區塊鏈技術讓「全世界」成為美術館數位化建設的贊助者和畫廊藝術品的收藏者
  • 傳播中國文化「芳香」的法國博物館館長
    &nbsp&nbsp&nbsp&nbsp身為賽努奇博物館館長,埃裡克·勒菲弗本身就是中國藝術史專家,中文名「易凱」,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nbsp&nbsp&nbsp&nbsp「我們將通過器具和書畫,勾勒出從漢到晚清的中國香文化發展,還特別請法國香水師依照『古方』復原了一款中國『古香』,喚醒參觀者的嗅覺。」
  • 德國漢堡博物館館長為"兵馬俑贗品展"道歉(圖)
    德國漢堡展出假兵馬俑的新聞上周成為德國各大媒體的頭條,並受到各國關注,面對輿論的壓力,漢堡人類學博物館館長沃爾夫.柯帕克接受採訪時勇敢地承認了錯誤:「我當了15年的館長,今天卻犯了一個錯誤。」目前,博物館已經取消了兵馬俑展覽,給觀眾退票,並向提供展品的德國公司提起訴訟。不過,柯帕克同時強調自己不會因此事而引咎辭職。
  • 外媒:疫情致美國多家博物館賣藏品求生
    新華社北京11月3日新媒體專電 西班牙《世界報》網站10月24日發表題為《當博物館割捨藏品以求生存》的報導稱,疫情導致政府債臺高築,博物館也未能倖免,一些私人經營的美術館甚至採取了一種合法但令人不解的做法:處理藏品以確保生存。
  • 廣州各美術館推出線上虛擬大展
    在全國上下萬眾一心遏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特殊日子裡,如何更好地滿足大家的精神需求?廣州各美術館積極行動,推出了線上虛擬展廳,讓市民足不出戶也能身臨其境,360度無死角觀展。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副館長胡斌表示,現在越發感覺到數字展廳的重要,以後好的展覽都要提前準備做虛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