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極端氣候和新冠肺炎疫情加劇南部非洲糧食危機
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和世界衛生組織聯手編寫的最新版《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預測,全球範圍內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經濟衰退將使2020年飢餓人數至少新增約8300萬,甚至可能新增1.32億。而據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SADC)28日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其13個成員國的城市和農村地區共有近4480萬人面臨糧食危機,而疫情將讓更多人挨餓。
極端氣候導致南部非洲收成下降
由於經常遭受極端氣候衝擊,南部非洲被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認定為極端天氣多發區域,在過去五個種植季節只有一次出現了正常降雨。2020年,儘管經受了降雨遲到、旱期延長、零星強降雨以及蟲害暴發的影響,南部非洲的玉米收成同比增長了8%,主要因為尚比亞的收成提高了69%,南非的收成增長了38%。這是南非有記錄以來的第二大豐收期,過去10年,南非每年的主要穀類作物產量佔該地區總產量的30%以上。
在國際上,預計玉米、小麥和大米的產量將創歷史新高,這意味著,如果全球糧食供應鏈不因疫情而出現故障,糧食短缺國家可能會從較低的世界糧食價格中獲益。然而,由於降雨量不足和經濟困難,辛巴威的玉米產量下降了57%,而乾旱也影響了史瓦帝尼、賴索托、安哥拉東南部、馬達加斯加南部和莫三比克的糧食產量。
農村地區糧食缺口預計將在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達到峰值,屆時小農家庭將耗儘自己的糧食儲備,而下一次豐收預計要等到2021年4月。在辛巴威大部分地區、馬達加斯加南部和莫三比克南部等受旱災嚴重影響的地區,青黃不接的時間預計還要更長。
糧食危機引發整體通脹
據南共體報告顯示,疫情不僅導致人們收入下降,由於全國封鎖和其他限制流動措施,糧食供應鏈也受到影響,導致糧食價格上漲。據辛巴威先驅報報導,恐慌性購買和封鎖驅動的價格上漲推高了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經濟體的食品價格,而食品價格上漲也是導致非洲國家出現整體通脹的主要原因之一。
非洲最大經濟體之一的奈及利亞,為了遏制病毒傳播限制貿易,牧民和農民之間出現衝突,導致食品通脹加速,進一步導致其貨幣奈拉貶值。佔通脹指數一半以上的食品指數6月份上漲15.2%,創2018年3月以來最大漲幅。奈及利亞國家統計局的一份報告顯示,上個月約有30%的家庭面臨嚴重的糧食短缺,而2019年初的這一比例為5.9%。進口食品如優質大米的價格比一年前上漲了28%,迫使許多人改變飲食習慣。
南非執行的長達100多天的全國封鎖也加劇了糧食危機。南非經濟中心約翰尼斯堡市長表示,由於全國封鎖,城市商業中心有近100萬人需要糧食援助。而在一項國民收入動態研究中,47%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家庭在4月份就沒錢買食物了。
面臨糧食危機人口比去年同期增長10%
為了遏制新冠肺炎疫情,非洲各國不得不採取全國封鎖,限制各類經濟活動,造成本國失業率升高,生產活動嚴重受阻。許多貧民失去基本的謀生手段,只能靠社會救濟度日。
而在疫情發生之前,非洲各國就已經面臨極端氣候(如乾旱、洪澇等)影響和宏觀經濟挑戰。據南共體報告顯示,面臨糧食危機的人口數相比於去年同期增長了10%,而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結束,預計面臨饑荒的人口將繼續增長。
南共體地區承受營養不良的三重負擔,分別是營養不良、過度肥胖和缺乏必需營養素。5歲以下的兒童缺乏必須的營養,南共體16個成員國中有9個國家的營養不良人口超過30%,而缺乏必需營養素現象普遍存在。
新冠肺炎疫情進一步增加了營養不良的風險。全國封鎖減少了人們獲得食物的機會。隨著各國採取更多的限制措施,糧食多樣性也受到限制,貧困家庭無法獲得或負擔不起。還有家庭可能被迫採取消極的飲食習慣,包括減少進食頻率、數量和質量,以適應全國封鎖和其他措施帶來的影響。
據預測,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多維影響可能會使整個南部非洲地區的急性營養不良在2021年前增加25%或更多。綜合各方面因素,2020年會有840萬名兒童面臨嚴重營養不良,其中約230萬兒童將因嚴重急性營養不良而需要接受治療。
學齡兒童的糧食和營養安全在疫情期間也受到特別影響。該區域的學校和學校膳食計劃由於疫情而中斷,對學齡兒童獲取充足食物和營養產生不利影響。根據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關於學校膳食的全球監測報告,估計南共體有2 050萬名學齡兒童因學校關閉而無法獲得正常的學校衛生和營養服務。
南共體建議各國立刻採取措施
南共體建議各國立刻採取措施,緊急援助正遭受糧食危機的人民。各成員國應加強聯動,通過減少對農業活動的幹擾,為農戶提供必要幫助,來儘量減輕疫情對糧食供應鏈和相關生產的影響。
與此同時,南共體還建議擴大學校膳食覆蓋面,為學齡兒童和青少年提供安全膳食網,間接轉移家庭和社區的收入壓力。如果無法現場分發食物,可考慮一次領取多日口糧或分發現金。
南共體還提醒成員國警惕疫情期間不斷增加的家庭暴力和性別暴力事件,這些事件將嚴重影響家庭內部氛圍、收入以及兒童關愛。政府應提供收容所和虐待受害者求助熱線等基本服務,以及必要的財政和其他支持。南共體還特別提到會員國應對所有性別一視同仁,在疫情期間和之後採取的行動都是旨在建立更加平等、包容和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和社會。
除了這些短期措施,各國還可以構建農業多樣化體系,豐富國民膳食結構;改善和發展道路基礎設施,鼓勵農業相關行業向農民靠攏;興修水利,確保全年農業生產;提高農業抵抗力,包括在農村地區創造就業機會,引進氣候智能技術等。
(文章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DF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