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冰蓋還在融化?新冠對糧食生產有何影響?科技部的這份文件給你...

2020-12-03 北晚新視覺網

南極冰蓋有何變化?新冠肺炎疫情對糧食生產有何影響?全球城市還在擴張嗎?這些公眾都很關心的問題,在科技部11月27日發布的《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中均有答案。

衛星遙感觀測地球

根據科技部總體部署,國家遙感中心聯合多家單位,使用包括海洋、高分、資源、氣象、環境、極地等國內外衛星的觀測數據,完成了2020年度報告的編制工作。本年度報告聚焦「南極冰蓋變化」「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形勢」和「全球城市擴展與土地覆蓋變化」3個專題。

南極冰蓋融化顯著

監測南極冰蓋為何意義重大?因為它是地球氣候系統中最大的冷源,對全球氣候變化具有重要指示作用。

基於多源遙感數據監測,本世紀以來,南極冰蓋表面融化明顯,融化面積佔南極冰蓋總面積的19%。未來南極冰蓋表面融化將會繼續增加,尤其在西南極和南極半島地區,對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將變得顯著。此外,冰蓋表面融化加速,以及冰架底部融化加劇和海冰減少等又促使南極冰架崩解呈現明顯加劇趨勢。

南極大陸上的冰蓋在重力作用下發生流動,漂浮在海上的部分被稱為冰架。報告顯示,2005年以來,南極冰架年均崩解面積3411.4平方公裡,年均崩解質量7711億噸。南極大型冰架持續向外擴張,崩解頻次較低;而分布於南極半島、西南極和東南極威爾克斯地的中小型冰架退縮顯著,崩解頻繁,是南極冰架崩解的主要貢獻者。冰架底部融化加劇、冰蓋表面融化加速和海冰減少使得崩解呈現明顯加劇趨勢,大氣和海洋的增暖是其主要驅動因素。冰架崩解加速,必然會引起海平面上升。

全球玉米小麥增產

受新冠肺炎疫情加之自然災害影響,全球糧食安全有保障嗎?

從監測結果看,2019-2020年大宗糧油作物生產總體形勢良好,但2020年區域性極端氣候和農業災害多發,對全球糧油作物產量有一定影響。預計2020年全球玉米和小麥增產,大豆和水稻產量基本持平。2020年中國玉米、小麥、大豆預計同比增產,因8月以來農業氣象條件改善,水稻減產形勢有較大緩解,中國大宗糧油作物總產量預計同比增加。

從市場供應形勢來看,2019-2020年全球大宗糧油作物供應形勢良好,主要出口國供應量均呈增加態勢,預計全球糧食市場總體穩定。但全球新冠疫情給糧食供應鏈帶來影響,區域性糧食安全存在不確定性。

城市還在快速擴展

本世紀以來,全球城市持續擴展,人類賴以生存的城市還在生長嗎?

根據監測,21世紀全球城市持續快速擴展,土地面積由2000年的23.90萬平方公裡增加到了2020年的51.98萬平方公裡,擴展了117.49%。第二個十年相對第一個十年,具有更快的城市擴展速度,近十年來全球城市擴展平均速度上升到1.75萬平方公裡/年。亞洲和北美洲是全球城市擴展的重點區域。

從城市土地覆蓋組分結構來看,全球城市不透水面積佔比由64.02%下降到60%,城市綠地空間面積佔比由27.36%上升到33.01%。土地資源豐富的高收入國家具有更高的城市綠地空間配置。

(原標題:科技部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全球城市面積20年間擴展一倍多)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辛華

流程編輯:u018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相關焦點

  • 南極冰蓋有何變化 企鵝生存狀況如何?遙感告訴你
    ▼ 南極冰蓋有何變化?企鵝生存狀況如何?糧食產量和供應怎樣?城市還在擴張嗎?這些頗有趣味的問題,在科技部11月27日組織發布的《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中均有答案。
  • 冰蓋融化企鵝可好?遙感告訴你
    本文轉自【新華網】;新華網北京11月27日電(凌紀偉)南極冰蓋有何變化?企鵝生存狀況如何?糧食產量和供應怎樣?城市還在擴張嗎?這些頗有趣味的問題,在科技部11月27日組織發布的《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中均有答案。
  • 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面積佔比近兩成
    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二○二○年度報告顯示: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面積佔比近兩成11月27日,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報告首次將「南極冰蓋變化」專題納入專題系列。一同發布的還有「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形勢」和「全球城市擴展與土地覆蓋變化」專題。
  • 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面積佔比近兩成 冰架底部融化加劇
    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面積佔比近兩成 冰架底部融化加劇 科技日報 | 2020-11-30 08:37:47 11月27日,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報告首次將「南極冰蓋變化」專題納入專題系列。
  • 未來南極冰蓋表面融化將會繼續增加,對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將變得顯著
    未來南極冰蓋表面融化將會繼續增加,對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將變得顯著 來源:科技日報時間:2020-11-30 09:54:43 11月27日,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報告首次將「南極冰蓋變化」專題納入專題系列。
  • 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面積佔比近兩成
    「21世紀以來,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顯著,融化面積佔南極冰蓋總面積的19%。」「南極冰蓋變化」專題顯示,融化多分布於南極冰蓋邊緣及南極半島地區,並預測未來南極冰蓋表面融化將會繼續增加,尤其在西南極和南極半島地區,對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將變得顯著。專題報告還顯示,2005年以來,南極冰架年均崩解面積3411.4平方公裡,年均崩解質量為7711億噸。
  • 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二○二○年度報告顯示: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面積...
    原標題: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二○二○年度報告顯示: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面積佔比近兩成本報記者 劉 垠11月27日,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報告首次將「南極冰蓋變化」專題納入專題系列。一同發布的還有「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形勢」和「全球城市擴展與土地覆蓋變化」專題。
  • 南極企鵝安好 人類糧食不愁
    南極冰蓋融化了多少?企鵝們可還安好?今年大宗糧油作物形勢如何?日前,科技部《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正式發布,讓這項原本「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技術為我們帶來了一個個「最接地氣、最實用」的消息——21世紀以來南極冰蓋19%表面融化全球氣候變暖又添「實錘」。
  • 《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發布 南極冰蓋正在發生哪些...
    最新的報告顯示,南極冰蓋正在發生哪些變化?新冠肺炎疫情對糧食生產有何影響?衛星搭載的傳感器,類似於照相機,不僅能看到可見光,還能看到微波、紅外光等,在衛星圍繞地球轉的時候,它們可以隨時隨地對地球表面進行成像、拍照,獲取地面的水、植物、土地、大氣等一系列生態環境狀況。通過比較不同時期所拍的「照片」,就可以幫助我們掌握生態環境的變化情況。
  • 研究顯示:南極冰蓋融化將「讓海平面上升50釐米」
    新華社北京8月31日新媒體專電 一項新研究顯示,南極冰蓋融化可能「保守地」導致下個世紀海平面上升0.5米,這一數字大大高於此前的一些估計。據《澳大利亞人報》網站8月25日報導,由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和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科學家主持的這項全球合作研究顯示,南極冰蓋周圍的大氣和海洋環流模式發生了「重大變化」。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塔斯馬尼亞大學海洋與南極研究所的塔琳·諾布爾博士說:「這些變化明顯影響了南極冰蓋,導致海平面上升。」
  • AI科學新聞|南極冰蓋20年融化19% 企鵝棲息地狀況如何?
    近日,由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揭開了這些問題的答案。圖為南極冰蓋融化隨時間變化規律  南極冰蓋是地球氣候系統中最大的冷源,對全球氣候變化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南極冰蓋變化」專題基於多源遙感數據,分析了南極冰蓋表面融化、冰架崩解和企鵝棲息地分布的時空變化特徵及其之間的關聯性,發現:  本世紀以來,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顯著,融化面積佔南極冰蓋總面積的19%。融化多分布於南極冰蓋邊緣及南極半島地區,且呈增加趨勢。南極半島融化最為劇烈,且冬季焚風事件的增加和異常環流現象造成了融化趨勢增強。
  • 地球自轉軸傾角不斷變化影響南極冰蓋融化速度
    如今南極周圍雖被海冰圍繞,但受到氣候變化的嚴重威脅。新研究發現,3000萬年來,南極冰蓋延伸入海時,對地球自轉軸傾角的反應最為強烈,因為延伸入海的冰蓋會與溫度較高的洋流接觸,從而加速融化進程。假如人類對二氧化碳排放不加以控制,到了下個世紀時,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便會接近歷史上自轉軸傾角對冰蓋融化速度達到最高峰時的二氧化碳濃度。
  • 本世紀以來南極近五分之一冰蓋表面發生融化
    南極大陸上長年積雪形成的冰層叫做冰蓋,南極冰蓋表面融化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因子。科技部27日發布的《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顯示,1999年至2019年,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顯著,融化面積達263.4萬平方公裡,約佔南極冰蓋總面積的19%。
  • 南極西部冰蓋融化速度驚人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們發現自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以來,全球平均溫度上升了2.4攝氏度,而南極西部冰蓋將在新一輪升溫進程中加速融化,這些冰情況可導致海平面上升3.3米,在過去的一個世紀內,全球海平面上升了約20釐米左右。南極洲西部升溫進程卻是此前預計的兩倍,從舊金山到上海,全球多個沿海城市將面臨災難性的海平面上升的威脅。
  • 最新預測:未來南極冰蓋表面融化將會增加
    《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顯示,基於多源數據生成的南極冰蓋表面凍融產品,近20年來,南極冰蓋表面融化的分布、變化趨勢及其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呈現以下特點:  從空間分布上看,融化區域多分布於南極半島及冰蓋邊緣地區,向南可發展到南緯85度的高緯地區;從季節分布上看,南極冰蓋融化現象多發生在南半球夏季
  • 程曉:南極冰蓋正變得越來越不穩定
    27日,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正式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南極冰蓋變化」專題編委會執行主任、中山大學測繪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程曉在做客人民網科技視頻訪談欄目《智者有言》時表示,全球變暖的背景下,南極冰蓋變得越來越不穩定,也對生活在南極的企鵝造成了顯著影響。
  • 研究顯示:南極冰蓋融化將「讓海平面上升50釐米」
    參考消息網8月26日報導 一項新研究顯示,南極冰蓋融化可能「保守地」導致下個世紀海平面上升0.5米,這一數字大大高於此前的一些估計。據《澳大利亞人報》網站8月25日報導,由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和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科學家主持的這項全球合作研究顯示,南極冰蓋周圍的大氣和海洋環流模式發生了「重大變化」。
  • 南極近五分之一冰面本世紀以來發生融化
    據新華社電 南極大陸上長年積雪形成的冰層叫做冰蓋,南極冰蓋表面融化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因子。科技部27日發布的《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顯示,1999年至2019年,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顯著,融化面積達263.4萬平方公裡,約佔南極冰蓋總面積的19%。
  • 地球自轉軸傾角不斷變化:加速南極冰蓋融化速度
    隨著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濃度不斷增加、全球持續變暖,南極冰蓋越來越容易受天文學尺度的循環周期影響,尤其是地球自轉軸傾角。新研究發現,3000萬年來,南極冰蓋延伸入海時,對地球自轉軸傾角的反應最為強烈,因為延伸入海的冰蓋會與溫度較高的洋流接觸,從而加速融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