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轉軸傾角不斷變化影響南極冰蓋融化速度

2020-11-26 cnBeta

北京時間1月2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隨著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濃度不斷增加、全球持續變暖,南極冰蓋越來越容易受天文學尺度的循環周期影響,尤其是地球自轉軸傾角。

約1500萬年前,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介於百萬分之400至600之間,在此期間,南極洲周圍不存在海冰。如今南極周圍雖被海冰圍繞,但受到氣候變化的嚴重威脅。

新研究發現,3000萬年來,南極冰蓋延伸入海時,對地球自轉軸傾角的反應最為強烈,因為延伸入海的冰蓋會與溫度較高的洋流接觸,從而加速融化進程。假如人類對二氧化碳排放不加以控制,到了下個世紀時,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便會接近歷史上自轉軸傾角對冰蓋融化速度達到最高峰時的二氧化碳濃度。

1月14日發表在期刊《自然地質科學》(Nature Geoscience)上的一篇研究報告指出,隨著二氧化碳濃度突破百萬分之400,全球氣候對地球自轉軸傾角的反應將變得更加敏感。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最關鍵的一點。」該研究的共同作者、威斯康星大學考古氣候學家史蒂芬•梅耶斯(Stephen Meyers)指出。若二氧化碳濃度高、自轉傾角大兩個條件同時具備,將對厚達數公裡的南極冰蓋造成致命性打擊。

重構過去

4萬多年來,地球自轉軸傾角一直在不斷變化,「就像一把安樂椅般前俯後仰」。目前該傾角約為23.4度,但它一度曾小至22.1度,或大至24.5度。自轉軸傾角決定了陽光直射地面的時間和位置,因此會對氣候造成影響。

為重新構建南極冰蓋對自轉軸傾角的反應歷史,梅耶斯和共同作者們利用了幾個不同的、有關地球氣候歷史的信息來源。其中之一是由一種名叫「底棲有孔蟲」的單細胞生物留在海底的碳酸鈣。該生物會圍繞著自己分泌出一層碳酸鈣外殼,相當於留下了一份遍及全球、持續不斷的海洋與大氣化學記錄。

南極周圍的沉積物記錄也為氣候歷史提供了另一信息來源。(氣候歷史正是本研究的共同作者、紐西蘭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的古氣候學家理察•勒維(Richard Levy)研究的專業。)這些沉積物由研究人員通過鑽探從海底取出,同樣記錄了過去的氣候信息。例如,冰川會在其所在位置上留下獨特的泥土、沙子與碎石混合物。因此這些鑽核可以詳細體現出冰川曾經所在的位置。不過,這些記錄中也存在一定缺口。

冰循環

利用從這兩處來源獲取的數據,研究人員成功拼湊出了3400萬至500萬年前的南極歷史。勒維指出,南極的首個大型冰蓋約形成於3400萬年前,而常年存在的海冰一直到300萬年前方才成為常態,正是在300萬年前,二氧化碳濃度跌落到了百萬分之400以下。

從3400萬年至2500萬年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一直非常高(百萬分之600至800),且南極的大部分冰都位於陸地上,不與海洋接觸。在這一時期,南極洲冰蓋的變化對地球自轉軸傾角相對來說並不敏感。

在1300萬至500萬年前,二氧化碳濃度再次下降,達到了百萬分之200左右。此時海面浮冰變得更加普遍,冬季可在整個開放海域構成一層冰殼,只有夏天才會有所變薄。在這一時期,冰層對地球自轉軸傾角的敏感度進一步下降。

科學家目前還不完全清楚為何冰蓋對自轉軸傾角的敏感度會發生變化,不過答案似乎與冰蓋和海洋之間的相互作用有關。當傾角較大時,極地地區溫度更高,赤道與兩極之間的溫差也相對較小。因此風和洋流規律也會隨之變化(其規律主要由溫差決定),最終導致更多溫暖的海水流向南極邊緣。

當冰蓋主要位於陸地上時,海水並不會觸及冰蓋。但一旦冰蓋與海水接觸,溫暖的海水便會造成重大影響。海上浮冰似乎能擋住一部分海水,減緩冰蓋的融化趨勢。但如果二氧化碳濃度足夠高、致使海水浮冰紛紛融化,這些暖流就如入無人之境。在這種情況下,地球自轉軸傾角的影響似乎便可達到最大。上次這種情況約發生在2450萬年至1400萬年前。

從這段歷史來看,南極的未來恐怕不容樂觀。2016年,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超過了百萬分之400,並將永久維持在這一水平之上。勒維指出,上次二氧化碳達到這麼高濃度時,南極周圍不存在全年浮冰。假如溫室氣體排放照現在這樣持續下去,目前的海冰也會日益減少。「我們將一下子跳回數百萬年前的那個世界。」

「南極脆弱的海上冰蓋會感受到目前較大的自轉軸傾角的影響,南極邊緣的海洋變暖也會繼續加劇。」勒維表示。

1月14日,另一組研究人員報告稱,南極冰蓋融化速度已經比10年前快了10倍。研究人員發現,在1979至1990年間,南極洲每年約損失400億噸冰。但在2009年至2017年間,南極冰蓋的年均流失量已經達到了2520億噸。

研究人員正在尋找上述三段時期中、影響冰蓋對地球自轉軸傾角敏感度的小規模變量。但主要信息已經昭然若揭。「南極海冰顯然非常重要,」勒維表示,「我們還要繼續努力,設法實現減排目標。」(葉子)

相關焦點

  • 地球自轉軸傾角不斷變化:加速南極冰蓋融化速度
    隨著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濃度不斷增加、全球持續變暖,南極冰蓋越來越容易受天文學尺度的循環周期影響,尤其是地球自轉軸傾角。新研究發現,3000萬年來,南極冰蓋延伸入海時,對地球自轉軸傾角的反應最為強烈,因為延伸入海的冰蓋會與溫度較高的洋流接觸,從而加速融化進程。
  • 地球傾角的稍微變化都會影響全球氣候!!
    據國外媒體報導,近日,由於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全球變暖,使得南極冰蓋越來越容易受地球自轉軸傾角影響。
  • 地球自轉傾角對人類發出警告,再不控制溫室效應,世界將淪為汪洋
    如今南極周圍雖被海冰圍繞,但受到氣候變化的嚴重威脅。據最新國外媒體報導,隨著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濃度不斷增加、全球持續變暖,南極冰蓋越來越容易受天文學尺度的循環周期影響,尤其是地球自轉軸傾角。新研究發現,3000萬年來,南極冰蓋延伸入海時,對地球自轉軸傾角的反應最為強烈,因為延伸入海的冰蓋會與溫度較高的洋流接觸,從而加速融化進程。假如人類對二氧化碳排放不加以控制,到了下個世紀時,南極冰川或快速融化。若二氧化碳濃度高、自轉傾角大兩個條件同時具備,將對厚達數公裡的南極冰蓋造成致命性打擊。
  • 南極西部冰蓋融化速度驚人
    根據伯德科研工作站的記錄,半個世紀以來全球氣溫呈現上升的趨勢,如果南極西部冰蓋全部融化,那麼全球海平面將上升至少3.3米,約為11英尺,圖2中顯示的是伯德科研工作站所監測的南極區域,顏色深度代表了升溫的幅度,可以看出南極洲西部較周期區域而言升溫非常明顯。當然,要使南極冰蓋全部融化的進程可能需要幾個世紀,但這意味著全球沿海城市和低洼區域遲早會面臨威脅。
  • 氣候變化如何影響地球自轉速度?
    ○氣候變化如何影響地球自轉速度?答:根據角動量(動量矩)守恆原理,地球自轉的角速度與地球轉動慣量成反相關關係。轉動慣量:物體轉動時其慣性的量度。它的大小等於組成物體各質點的質量分別與它們到轉軸的垂直距離的平方乘積的總和。其值越大,轉動狀態越不易改變。
  • 地球自轉軸偏移為啥會偏移?與人類產生氣候變化有關
    目前科學家發現人類活動對前兩個成因的影響很小,對於地球自轉搖擺的第三個成因卻可能是人類活動,近代人類活動導致冰層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尤其是格陵蘭島,人為性活動所致的氣候變化使格陵蘭島冰川消融。由於冰川消融和減輕地面負荷,從而導致地球陸地向上隆起,最終地幔緩慢攪動出現錯層,地幔是地球的粘性中間層。
  • 地球自轉速度有變化嗎?一年是固定的365天嗎?
    在無邊無際的太空中,地球一方面繞太陽公轉,一方面又繞貫穿地球南北極的軸線象陀螺般地自轉,它自轉的速度相對於太陽來說,每天自轉一周。億萬年來,地球不停地自轉著。很少有人懷疑地球自轉速度會有什麼變化。歸納起來,有兩類原因∶一類是地球本身的"自轉慣性"有變化;一類是影響地球自轉的外界作用有變化。一個物體的自轉慣性,與物體各部分離開自轉軸的距離分布有關。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實驗來說明它。
  • 電腦模擬顯示南極冰蓋融化致海平面上升超過預期
    加拿大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報告說,他們進行的電腦模擬實驗表明,如果氣候變暖使南極西部冰蓋全部融化,部分沿海地區的海平面上升幅度將比原先預計高出25%。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報告中指出,南極西部的冰架(陸地冰延伸到海洋的那部分)發揮著穩定冰蓋的作用,但冰架對氣候變暖十分敏感,近些年來其融化速度加快,一旦冰架全部融化,冰蓋也將全部或部分崩塌,造成全球部分沿海地區的海平面上升6米至7米。  聯合國的一個氣候變化問題研究小組曾在2007年發布預測報告說,南極西部冰蓋一旦全部融化,將導致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5米。
  • 研究顯示:南極冰蓋融化將「讓海平面上升50釐米」
    據《澳大利亞人報》網站8月25日報導,由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和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科學家主持的這項全球合作研究顯示,南極冰蓋周圍的大氣和海洋環流模式發生了「重大變化」。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塔斯馬尼亞大學海洋與南極研究所的塔琳·諾布爾博士說:「這些變化明顯影響了南極冰蓋,導致海平面上升。」
  • 南極冰蓋還在融化?新冠對糧食生產有何影響?科技部的這份文件給你...
    南極冰蓋有何變化?新冠肺炎疫情對糧食生產有何影響?全球城市還在擴張嗎?這些公眾都很關心的問題,在科技部11月27日發布的《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中均有答案。衛星遙感觀測地球根據科技部總體部署,國家遙感中心聯合多家單位,使用包括海洋、高分、資源、氣象、環境、極地等國內外衛星的觀測數據,完成了2020年度報告的編制工作。本年度報告聚焦「南極冰蓋變化」「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形勢」和「全球城市擴展與土地覆蓋變化」3個專題。
  • 地球自轉軸偏移 10.5 米,科學家認為人類要對此負主要責任
    而對於氣候的變化,人類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科學家早就知道,地球表面的質量分布會極大地影響的自轉,就像旋轉陀螺的形狀和重量分布如何決定它的運動方式一樣。此外,地球的旋轉並不是完全均勻的,因為數千年前以來就有發現星空在輕微擺動的記錄。自 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基於空間的測量也證實了地球的旋轉軸每年漂移幾釐米。
  • 地球的自轉軸為什麼一直在漂?科學家終於弄明白了
    地軸是一條通過地心,連接南北兩極和赤道面垂直的假想軸,地球始終不停地繞著這個軸旋轉。它一直在漂移,科學家們終於知道那是為什麼了。和塑料地球儀不同,真正的地球沒有圓得那麼規整,自轉也沒有那麼滑溜。
  • 氣候變化衝擊!NASA預測:未來300年,南極冰川融化速度將會放緩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一項最新研究驚人地宣稱,對未來500年氣候變化的預測高估了南極冰層融化對海平面上升的影響。氣候變化:美國宇航局估計南極洲的融化速度將比之前認為的要慢。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的氣候專家認為,到2250年,自然過程將抵消海平面上升的影響。科學家目前估計,南極洲冰蓋的融化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20%至25%。這個可怕的數字很大程度上是由水溫升高造成的,水溫升高影響了南極洲冰蓋和冰川的完整性。此前對未來500年的氣候預測發現,影響南極洲斯韋茨冰川的冰川融化面積正在迅速擴大。
  • 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面積佔比近兩成
    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二○二○年度報告顯示: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面積佔比近兩成11月27日,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報告首次將「南極冰蓋變化」專題納入專題系列。一同發布的還有「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形勢」和「全球城市擴展與土地覆蓋變化」專題。
  • 新研究稱南極冰蓋消融與北極的冰蓋變化有關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近日一項新研究發現,南極的冰蓋消融與北極的冰蓋變化有關。它們可能相隔數萬公裡,但南北極的冰蓋覆蓋率可能比以前認為的更密切。科學家們挖掘了地質記錄,模擬了地球兩端冰蓋的歷史變化,並首次展示了過去4萬年中,其中一個冰蓋的融化是如何影響另一個冰層的。
  • 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面積佔比近兩成 冰架底部融化加劇
    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面積佔比近兩成 冰架底部融化加劇 科技日報 | 2020-11-30 08:37:47 11月27日,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報告首次將「南極冰蓋變化」專題納入專題系列。
  • 未來南極冰蓋表面融化將會繼續增加,對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將變得顯著
    未來南極冰蓋表面融化將會繼續增加,對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將變得顯著 來源:科技日報時間:2020-11-30 09:54:43 11月27日,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報告首次將「南極冰蓋變化」專題納入專題系列。
  • 最新預測:未來南極冰蓋表面融化將會增加
    最新發布的《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中的「南極冰蓋變化」專題,基於衛星遙感技術,開展南極冰蓋表面融化、冰架崩解和企鵝棲息地的大範圍監測,進而分析南極冰蓋表面融化、冰架崩解和企鵝棲息地分布的時空變化特徵及其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響應。  南極冰蓋變得越來越不穩定  南極冰蓋表面融化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因子。
  • 科學家發現地球自轉速度異常,而變化可能才剛剛開始
    地球正轉得越來越快。 科學家發現地球自轉速度異常,而變化可能才剛剛開始 著名的「地出」照片。NASA
  • 研究發現過去4萬年中北半球海平面變化一直在影響南極冰蓋
    研究發現過去4萬年中北半球海平面變化一直在影響南極冰蓋  Winnie Lee • 2020-11-26 18:27:09 來源:前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