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冰蓋有何變化 企鵝生存狀況如何?遙感告訴你

2020-12-01 騰訊網

南極冰蓋有何變化?企鵝生存狀況如何?糧食產量和供應怎樣?城市還在擴張嗎?這些頗有趣味的問題,在科技部11月27日組織發布的《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中均有答案。根據科技部總體部署,國家遙感中心聯合多家單位,使用包括海洋、高分、資源、氣象、環境、極地等國內外衛星的觀測數據,完成了2020年度報告的編制工作。

本年度報告聚焦「南極冰蓋變化」「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形勢」和「全球城市擴展與土地覆蓋變化」3個專題。

南極冰蓋融化顯著、企鵝棲息地穩定

監測南極冰蓋為何意義重大?因為它是地球氣候系統中最大的冷源,對全球氣候變化具有重要指示作用。

基於多源遙感數據監測,本世紀以來,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顯著,融化面積佔南極冰蓋總面積的19%。未來南極冰蓋表面融化將會繼續增加,尤其在西南極和南極半島地區,對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將變得顯著。此外,冰蓋表面融化加速,以及冰架底部融化加劇和海冰減少等又促使南極冰架崩解呈現明顯加劇趨勢。

企鵝被視為南極生態系統的指示物種。通過對2000、2014和2018年三期的帝企鵝監測發現,帝企鵝棲息地主要分布於南極固定冰上,且棲息地數量相對穩定。相比高大的帝企鵝,身高體型只有它一半的阿德利企鵝在南極更為常見,由於海冰和食物量的增加,位於羅斯海地區恩克斯堡島的阿德利企鵝數量顯著增加,棲息地呈現向高海拔地區擴展的趨勢。

大宗糧油作物生產和供應總體良好

受新冠肺炎疫情,加之自然災害影響,全球糧食安全有保障嗎?

從監測結果看,2019—2020年大宗糧油作物生產總體形勢良好,但2020年區域性極端氣候和農業災害多發,對全球糧油作物產量有一定影響。預計2020年全球玉米和小麥增產,大豆和水稻產量基本持平。2020年中國玉米、小麥、大豆預計同比增產,因8月以來農業氣象條件改善,水稻減產形勢有較大緩解,中國大宗糧油作物總產量預計同比增加。

從市場供應形勢來看,2019—2020年全球大宗糧油作物供應形勢良好,主要出口國供應量均呈增加態勢,預計全球糧食市場總體穩定。但全球新冠疫情給糧食供應鏈帶來影響,區域性糧食安全存在不確定性。

城市還在擴展、綠地面積上升

本世紀以來,全球城市持續擴展,人類賴以生存的城市還在生長嗎?

根據監測,近十年來全球城市擴展平均速度上升到1.75萬平方公裡/年。亞洲和北美洲是全球城市擴展的重點區域。與低收入國家相比,高收入國家城市土地面積增長速度顯著高於城市人口增長速度,具有更高的城市土地增長彈性係數。

從城市土地覆蓋組分結構來看,全球城市不透水面面積佔比由64.02%下降到60%,城市綠地空間面積佔比由27.36%上升到33.01%。土地資源豐富的高收入國家具有更高的城市綠地空間配置,部分低收入國家城市綠色基礎設施建設不足,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目標存在相當大的挑戰。

「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年度報告」編制工作,還將長期、持續地開展下去。這一工作充分彰顯了我國遙感科技界對服務人類社會、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解決全球生態環境問題的積極態度和獨特貢獻。

Science科學

了解未知 開啟認知

按此關注中文公眾號

Science科學英語平臺

THE SCIENCE OF EVERYTHING

按此關注英文公眾號

TechEdge

科技 點亮未來

按此關注中文公眾號

◢ 豁然開朗請打賞 ◣

分享票圈逢考必過,點亮在看SCI錄用率提高18%

相關焦點

  • 冰蓋融化企鵝可好?遙感告訴你
    本文轉自【新華網】;新華網北京11月27日電(凌紀偉)南極冰蓋有何變化?企鵝生存狀況如何?糧食產量和供應怎樣?城市還在擴張嗎?這些頗有趣味的問題,在科技部11月27日組織發布的《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中均有答案。
  • AI科學新聞|南極冰蓋20年融化19% 企鵝棲息地狀況如何?
    企鵝生存狀況如何?近日,由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揭開了這些問題的答案。圖為南極冰蓋融化隨時間變化規律  南極冰蓋是地球氣候系統中最大的冷源,對全球氣候變化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 《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發布 南極冰蓋正在發生哪些...
    央廣網北京11月28日消息(記者孫魯晉)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27日,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正式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聚焦氣候變化,糧食安全和城市可持續發展等全球化問題,圍繞南極冰蓋變化,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形勢和全球城市擴展與土地覆蓋變化三個專題開展了遙感監測與科學分析
  • 最新預測:未來南極冰蓋表面融化將會增加
    最新發布的《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中的「南極冰蓋變化」專題,基於衛星遙感技術,開展南極冰蓋表面融化、冰架崩解和企鵝棲息地的大範圍監測,進而分析南極冰蓋表面融化、冰架崩解和企鵝棲息地分布的時空變化特徵及其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響應。  南極冰蓋變得越來越不穩定  南極冰蓋表面融化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因子。
  • 南極企鵝安好 人類糧食不愁
    南極冰蓋融化了多少?企鵝們可還安好?今年大宗糧油作物形勢如何?日前,科技部《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正式發布,讓這項原本「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技術為我們帶來了一個個「最接地氣、最實用」的消息——21世紀以來南極冰蓋19%表面融化全球氣候變暖又添「實錘」。
  • 程曉:南極冰蓋正變得越來越不穩定
    27日,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正式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南極冰蓋變化」專題編委會執行主任、中山大學測繪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程曉在做客人民網科技視頻訪談欄目《智者有言》時表示,全球變暖的背景下,南極冰蓋變得越來越不穩定,也對生活在南極的企鵝造成了顯著影響。
  • 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二○二○年度報告顯示: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面積...
    原標題: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二○二○年度報告顯示: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面積佔比近兩成本報記者 劉 垠11月27日,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報告首次將「南極冰蓋變化」專題納入專題系列。一同發布的還有「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形勢」和「全球城市擴展與土地覆蓋變化」專題。
  • 南極冰蓋還在融化?新冠對糧食生產有何影響?科技部的這份文件給你...
    南極冰蓋有何變化?新冠肺炎疫情對糧食生產有何影響?全球城市還在擴張嗎?這些公眾都很關心的問題,在科技部11月27日發布的《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中均有答案。衛星遙感觀測地球根據科技部總體部署,國家遙感中心聯合多家單位,使用包括海洋、高分、資源、氣象、環境、極地等國內外衛星的觀測數據,完成了2020年度報告的編制工作。本年度報告聚焦「南極冰蓋變化」「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形勢」和「全球城市擴展與土地覆蓋變化」3個專題。
  • 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面積佔比近兩成
    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二○二○年度報告顯示: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面積佔比近兩成11月27日,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報告首次將「南極冰蓋變化」專題納入專題系列。一同發布的還有「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形勢」和「全球城市擴展與土地覆蓋變化」專題。
  • 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面積佔比近兩成
    11月27日,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報告首次將「南極冰蓋變化」專題納入專題系列。一同發布的還有「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形勢」和「全球城市擴展與土地覆蓋變化」專題。
  • 氣候變化對南極的真實影響 有關氣溫、企鵝和冰架的傳言
    , 2004)與《南極與南冰洋鳥類、哺乳類動物野外嚮導》等專著。  法布裡斯說:「如果從我25年前開始做極地哺乳類動物野外研究看,到現在為止,從經驗數據看,企鵝總體數量其實沒有太大的變化。南極企鵝家族有7種,包括帝企鵝、 阿德利企鵝、金圖企鵝、帽帶企鵝等,總共約有1.2億隻。一年有幾千個或者1-2萬個企鵝數量的減少,相對1.2億來講微不足道。
  • 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面積佔比近兩成 冰架底部融化加劇
    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面積佔比近兩成 冰架底部融化加劇 科技日報 | 2020-11-30 08:37:47 11月27日,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報告首次將「南極冰蓋變化」專題納入專題系列。
  • 氣候變化直接影響南極企鵝
    編者按被譽為「海洋之舟」的企鵝是一種古老的遊禽,它們大多分布於南半球。近年來,不斷傳來南極冰雪消融與企鵝數量減少的消息。一些科學家研究認為,企鵝數量的減少氣候變化「難辭其咎」。更有研究人員表示,由於不能適應南極持續上升的溫度,預計到2099年阿德利企鵝數量可年阿德利企鵝數量可能會減少58%。
  • 《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正式發布
    人民網北京11月27日電(趙竹青)「在生態環境監測中,衛星遙感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27日,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正式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南極冰蓋正在發生哪些變化?新冠肺炎疫情對糧食生產有何影響?全球城市擴展與土地覆蓋有何變化?
  • 未來南極冰蓋表面融化將會繼續增加,對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將變得顯著
    11月27日,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報告首次將「南極冰蓋變化」專題納入專題系列。一同發布的還有「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形勢」和「全球城市擴展與土地覆蓋變化」專題。「21世紀以來,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顯著,融化面積佔南極冰蓋總面積的19%。」「南極冰蓋變化」專題顯示,融化多分布於南極冰蓋邊緣及南極半島地區,並預測未來南極冰蓋表面融化將會繼續增加,尤其在西南極和南極半島地區,對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將變得顯著。
  • 氣候變化對南極的真實影響(組圖)
    , 2004)與《南極與南冰洋鳥類、哺乳類動物野外嚮導》等專著。  法布裡斯說:「如果從我25年前開始做極地哺乳類動物野外研究看,到現在為止,從經驗數據看,企鵝總體數量其實沒有太大的變化。南極企鵝家族有7種,包括帝企鵝、 阿德利企鵝、金圖企鵝、帽帶企鵝等,總共約有1.2億隻。一年有幾千個或者1-2萬個企鵝數量的減少,相對1.2億來講微不足道。
  • 衛星遙感、實地考察等方法可幫助人類觀察極地變化
    說到極地,你的腦海中可能會浮現出一片蒼茫的畫面——冰天雪地,浮冰飄蕩……但近些年來,氣候變化已成為全球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威脅之一,極地的生態環境也面臨著考驗。他介紹,在南極和北極,都生活著一些特有的動物:在北極,海豹、海象最為常見,北極熊生活在海冰上,時而出沒在陸地上,此外還有北極狐等其他動物。在南極的陸地上,高等動物較少,只能看到一些飛翔的鳥類,在陸地上行走的動物是沒有的。而在海洋裡,企鵝是主要的代表動物,但它們也會到陸地上來,此外還有海豹、海象生活在海洋中。「除了動物,在北極的陸地上,還有一些低矮的植被,我們稱為苔原植被。」
  • 中國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
    中新網北京11月27日電 (記者 孫自法)「本世紀以來,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顯著」「從作物產量來看,2019-2020年大宗糧油作物生產總體形勢良好」「近20年全球城市土地擴展面積為28.08萬平方公裡」……中國科學技術部國家遙感中心27日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聚焦「南極冰蓋變化」「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形勢
  • 荒原長草、鯨魚挨餓 南極正在發生的變化不容忽視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南極地區地理位置和生態環境極為特殊,對全球氣候變化和人類生存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事實上,近期有不少研究關注到氣候變化對南極的影響。從苔蘚到虎鯨,南極正在發生的變化不容忽視。
  • 我國公開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報告
    本年度報告聚焦「南極冰蓋變化」「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形勢」和「全球城市擴展與土地覆蓋變化」3個專題,開展了相關的遙感監測與分析,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推動區域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撐。報告和相關數據集產品均面向社會公開發布,並提供在線免費共享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