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暖實錘!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面積佔比近兩成

2020-12-01 千龍網

11月27日,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報告首次將「南極冰蓋變化」專題納入專題系列。一同發布的還有「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形勢」和「全球城市擴展與土地覆蓋變化」專題。

「21世紀以來,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顯著,融化面積佔南極冰蓋總面積的19%。」「南極冰蓋變化」專題顯示,融化多分布於南極冰蓋邊緣及南極半島地區,並預測未來南極冰蓋表面融化將會繼續增加,尤其在西南極和南極半島地區,對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將變得顯著。

專題報告還顯示,2005年以來,南極冰架年均崩解面積3411.4平方公裡,年均崩解質量為7711億噸。冰架底部融化加劇、冰蓋表面融化加速和海冰減少使得崩解呈現明顯加劇趨勢,大氣和海洋的增暖是其主要驅動因素。

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顯著,被視為南極生態系統指示物種的企鵝還好嗎?通過對2000年、2014年和2018年三期的帝企鵝監測發現,帝企鵝棲息地主要分布於南極固定冰上,且棲息地數量相對穩定。由於海冰和食物量的增加,阿德利企鵝數量顯著增加,棲息地呈現向高海拔地區擴展趨勢。

據介紹,《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年度報告》圍繞全球生態環境典型要素、全球性生態環境熱點問題和全球重點區域3大主題,分8期陸續發布包括全球陸地植被、全球陸表水域、全球城鄉建設與發展、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形勢、全球典型重大災害、大型國際重要溼地、全球碳源匯時空分布狀況、非洲土地覆蓋、中國—東協生態環境狀況以及「一帶一路」生態環境狀況10個專題系列共22個專題報告,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推動區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撐。

「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形勢」專題報告指出,從作物產量來看,2019年—2020年大宗糧油作物生產總體形勢良好。但2020年區域性極端氣候和農業災害多發,對全球糧油作物產量有一定影響,預計2020年全球玉米和小麥增產,大豆和水稻產量基本持平。報告預計,全球糧食市場總體穩定,但全球新冠疫情給糧食供應鏈帶來影響,區域性糧食安全存在不確定性。

「全球城市擴展與土地覆蓋變化」專題,是2013年城鄉建設專題的拓展和延伸。研究顯示,21世紀以來全球城市持續擴展並呈現加速態勢,近20年全球城市土地擴展面積為28.08萬平方公裡,亞洲和北美洲是全球城市擴展的重點區域。與低收入國家相比,高收入國家城市土地面積增長速度顯著高於城市人口增長速度。

與此同時,近20年全球城市土地覆蓋組分結構有所優化,全球城市不透水面積佔比由64.02%下降到60%,城市綠地空間面積佔比由27.36%上升到33.01%。

11月27日,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報告首次將「南極冰蓋變化」專題納入專題系列。一同發布的還有「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形勢」和「全球城市擴展與土地覆蓋變化」專題。

「21世紀以來,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顯著,融化面積佔南極冰蓋總面積的19%。」「南極冰蓋變化」專題顯示,融化多分布於南極冰蓋邊緣及南極半島地區,並預測未來南極冰蓋表面融化將會繼續增加,尤其在西南極和南極半島地區,對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將變得顯著。

專題報告還顯示,2005年以來,南極冰架年均崩解面積3411.4平方公裡,年均崩解質量為7711億噸。冰架底部融化加劇、冰蓋表面融化加速和海冰減少使得崩解呈現明顯加劇趨勢,大氣和海洋的增暖是其主要驅動因素。

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顯著,被視為南極生態系統指示物種的企鵝還好嗎?通過對2000年、2014年和2018年三期的帝企鵝監測發現,帝企鵝棲息地主要分布於南極固定冰上,且棲息地數量相對穩定。由於海冰和食物量的增加,阿德利企鵝數量顯著增加,棲息地呈現向高海拔地區擴展趨勢。

據介紹,《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年度報告》圍繞全球生態環境典型要素、全球性生態環境熱點問題和全球重點區域3大主題,分8期陸續發布包括全球陸地植被、全球陸表水域、全球城鄉建設與發展、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形勢、全球典型重大災害、大型國際重要溼地、全球碳源匯時空分布狀況、非洲土地覆蓋、中國—東協生態環境狀況以及「一帶一路」生態環境狀況10個專題系列共22個專題報告,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推動區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撐。

「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形勢」專題報告指出,從作物產量來看,2019年—2020年大宗糧油作物生產總體形勢良好。但2020年區域性極端氣候和農業災害多發,對全球糧油作物產量有一定影響,預計2020年全球玉米和小麥增產,大豆和水稻產量基本持平。報告預計,全球糧食市場總體穩定,但全球新冠疫情給糧食供應鏈帶來影響,區域性糧食安全存在不確定性。

「全球城市擴展與土地覆蓋變化」專題,是2013年城鄉建設專題的拓展和延伸。研究顯示,21世紀以來全球城市持續擴展並呈現加速態勢,近20年全球城市土地擴展面積為28.08萬平方公裡,亞洲和北美洲是全球城市擴展的重點區域。與低收入國家相比,高收入國家城市土地面積增長速度顯著高於城市人口增長速度。

與此同時,近20年全球城市土地覆蓋組分結構有所優化,全球城市不透水面積佔比由64.02%下降到60%,城市綠地空間面積佔比由27.36%上升到33.01%。

相關焦點

  • 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面積佔比近兩成
    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二○二○年度報告顯示: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面積佔比近兩成11月27日,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報告首次將「南極冰蓋變化」專題納入專題系列。一同發布的還有「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形勢」和「全球城市擴展與土地覆蓋變化」專題。
  • 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面積佔比近兩成 冰架底部融化加劇
    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面積佔比近兩成 冰架底部融化加劇 科技日報 | 2020-11-30 08:37:47 11月27日,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報告首次將「南極冰蓋變化」專題納入專題系列。
  • 最新預測:未來南極冰蓋表面融化將會增加
    而這樣的景象,正是全球氣候變化的反饋。  南極大陸面積約為1392.4萬平方千米,其上覆蓋著巨大的南極冰蓋,冰蓋面積約為1229.5萬平方千米,總冰量約為2654萬立方千米,佔世界淡水儲量的70%。隨著全球變暖,南極冰蓋正發生著快速變化,若全部融化可使全球海平面上升58.3米。南極冰蓋巨大的冷儲和相變潛熱,以及對海平面上升的潛在作用,使其成為全球氣候變化研究中最受關注的研究對象之一。
  • 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二○二○年度報告顯示: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面積...
    原標題: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二○二○年度報告顯示: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面積佔比近兩成本報記者 劉 垠11月27日,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報告首次將「南極冰蓋變化」專題納入專題系列。一同發布的還有「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形勢」和「全球城市擴展與土地覆蓋變化」專題。
  • 變暖實錘了!本世紀以來南極近五分之一冰蓋表面發生融化
    南極大陸上長年積雪形成的冰層叫做冰蓋,南極冰蓋表面融化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因子。科技部27日發布的《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顯示,1999年至2019年,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顯著,融化面積達263.4萬平方公裡,約佔南極冰蓋總面積的19%。
  • 南極的「末日冰川」融化加劇,是氣候變暖加了一把火?
    ,它的作用是氣候變暖條件下的海洋與其他冰川的緩衝帶。它的崩潰將造成嚴重的後果,科學家推測這塊冰川融化後的水量佔目前海平面上升總量的4%,永久淹沒許多沿海地區而且海平面上升將加劇海面上的氣候條件,大大增加了飛行和航海的風險,海平面上升還會影響大氣水循環,暴雨洪災將發生得更頻繁。
  • 變暖實錘了!本世紀以來南極近1/5冰蓋表面發生融化
    南極冰蓋表面融化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因子。科技部27日發布的《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顯示,1999年至2019年,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顯著,融化面積達263.4萬平方公裡,約佔南極冰蓋總面積的19%。融化多分布於南極冰蓋邊緣及南極半島地區,且呈增加趨勢。
  • 何為冰川 冰蓋 冰架 冰山 它們與氣候變暖有何關係
    何為冰川 冰蓋 冰架 冰山 它們與氣候變暖有何關係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17-07-19 >   冰川是一種巨大的流動固體,是在高寒地區由雪再結晶聚積而成的。
  • 未來南極冰蓋表面融化將會繼續增加,對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將變得顯著
    未來南極冰蓋表面融化將會繼續增加,對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將變得顯著 來源:科技日報時間:2020-11-30 09:54:43 11月27日,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報告首次將「南極冰蓋變化」專題納入專題系列。
  • AI科學新聞|南極冰蓋20年融化19% 企鵝棲息地狀況如何?
    ,南極冰蓋融化是否加劇?圖為南極冰蓋融化隨時間變化規律  南極冰蓋是地球氣候系統中最大的冷源,對全球氣候變化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南極冰蓋變化」專題基於多源遙感數據,分析了南極冰蓋表面融化、冰架崩解和企鵝棲息地分布的時空變化特徵及其之間的關聯性,發現:  本世紀以來,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顯著,融化面積佔南極冰蓋總面積的19%。融化多分布於南極冰蓋邊緣及南極半島地區,且呈增加趨勢。南極半島融化最為劇烈,且冬季焚風事件的增加和異常環流現象造成了融化趨勢增強。
  • 兩年融化了大約兩個法國面積的冰川,為什麼南極企鵝生活更滋潤了
    不同於漂浮的海冰,融化後在水面下所佔體積幾乎相等、對海平面影響不大,冰蓋如果融化了,這些處於陸地上的冰凍水體就會流向海洋,使得其水量增加,水平面隨之上升。 有人做了一個計算,如果南極冰蓋徹底融化,地球海平面將上升60米,人類即面臨天劫一般的災難。但實際上,這有些多慮了。
  • 都是冰川融化,南極和北極所面臨的危機其實不同
    11月27日,國家遙感中心發布的《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顯示,本世紀以來南極冰蓋表面近1/5已融化,預測未來冰蓋表面融化還將繼續增加,對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將變得顯著。而除了海平面上升和極端天氣之外,另一些潛在的影響還少為人知。
  • 南極西部冰蓋融化速度驚人
    根據伯德科研工作站的記錄,半個世紀以來全球氣溫呈現上升的趨勢,如果南極西部冰蓋全部融化,那麼全球海平面將上升至少3.3米,約為11英尺,圖2中顯示的是伯德科研工作站所監測的南極區域,顏色深度代表了升溫的幅度,可以看出南極洲西部較周期區域而言升溫非常明顯。當然,要使南極冰蓋全部融化的進程可能需要幾個世紀,但這意味著全球沿海城市和低洼區域遲早會面臨威脅。
  • 南極冰蓋還在融化?新冠對糧食生產有何影響?科技部的這份文件給你...
    本年度報告聚焦「南極冰蓋變化」「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形勢」和「全球城市擴展與土地覆蓋變化」3個專題。南極冰蓋融化顯著監測南極冰蓋為何意義重大?因為它是地球氣候系統中最大的冷源,對全球氣候變化具有重要指示作用。
  • 南極又一冰川或將崩塌成氣候變暖的「定時炸彈」
    它的表面像六層樓那麼高。綿延120公裡,橫跨南極洲西部海岸。這座冰川幾乎和佛羅裡達州差不多大。這是一個巨型冰川,一直從南極洲西部延伸到中央。這就容易出現大問題。因為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有一點越來越明顯......思韋茨冰川正在崩塌。「這是一個廣闊、崎嶇、變化多端的大陸。它從人類開始航海起就對人類發出挑戰。
  • 冰蓋融化企鵝可好?遙感告訴你
    本文轉自【新華網】;新華網北京11月27日電(凌紀偉)南極冰蓋有何變化?企鵝生存狀況如何?糧食產量和供應怎樣?城市還在擴張嗎?這些頗有趣味的問題,在科技部11月27日組織發布的《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中均有答案。
  • 南極企鵝安好 人類糧食不愁
    南極冰蓋融化了多少?企鵝們可還安好?今年大宗糧油作物形勢如何?日前,科技部《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正式發布,讓這項原本「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技術為我們帶來了一個個「最接地氣、最實用」的消息——21世紀以來南極冰蓋19%表面融化全球氣候變暖又添「實錘」。
  • 南極近五分之一冰面本世紀以來發生融化
    據新華社電 南極大陸上長年積雪形成的冰層叫做冰蓋,南極冰蓋表面融化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因子。科技部27日發布的《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顯示,1999年至2019年,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顯著,融化面積達263.4萬平方公裡,約佔南極冰蓋總面積的19%。
  • 南極冰蓋和海冰有什麼變化
    ■相關連結  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經過近十年間對南極冰蓋的研究後發現,從1992年起,南極冰蓋的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7.6毫米,而且最近5年又上升了差不多3毫米。>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衛星數據顯示,2012年前,南極冰蓋以每年
  • 程曉:南極冰蓋正變得越來越不穩定
    (人民網 唐宋攝)人民網北京11月27日電(趙竹青)近年來,隨著全球變暖,南極冰蓋發生了哪些變化?程曉介紹,南極冰蓋是幾十上百萬年的積雪,經過沉澱以後,在南極大陸上堆積成的一層厚厚的冰,平均厚度大約有2400多米。有科學家計算過,如果所有冰全部融化,進入海洋以後,能夠使全球海平面上升60米。南極冰蓋作為地球系統的關鍵組成部分,在保持地球溫度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