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效應加劇極端氣候 2020全球災損高達1500億美元

2021-01-09 騰訊網

根據今天公布的報告,2020年全球10大氣候災害引起的承保損失高達1500億美元,超過2019年的災損金額,反映全球暖化的長期影響。

法新社報導,這些天災奪走至少3500條人命,導致1350多萬人流離失所。

從今年1月澳洲野火瘋狂延燒,到截至11月大西洋颶風形成次數破紀錄,實際上,由於大多數災損沒有保險,因此今年氣候變遷引發災難的實際成本恐怕還要高出許多。

根據全球非政府組織年度統計報告,這類負擔不成比例地落在貧窮國家身上,並不令人感到意外。這份報告標題為「計算2020年付出的代價:氣候崩潰的一年」(Count the cost of 2020: a year of climatebreakdown)。

報告援引上個月發表於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Lancet)的研究說,在低收入國家,受氣候影響的極端事件所造成的經濟損失中,只有4%有保險,相較之下,高收入經濟體則為60%。

全球氣候政策領導克雷默(KatKramer)說:「無論是亞洲的洪患、非洲的蝗災,或是歐洲和美洲的風暴,氣候變遷在2020年持續肆虐全球。」

當然,在人為全球暖化開始影響地球氣候系統前,人類早已飽受極端天氣災害所困擾。

然而,一個多世紀以來的氣溫和降水紀錄,加上數十年來有關颶風和海平面上升的衛星數據,在在顯示地表溫度上升的影響正在加劇。

舉例來說,颶風、颱風和氣旋等大型熱帶風暴的威力如今恐變得更強,持續時間更長,挾帶水量更多,波及的範圍也更甚歷史紀錄。

2020年破紀錄出現30個有命名的大西洋颶風,至少造成400人喪命和410億美元災損,而全球未來可能看到更多這樣的風暴。在拉丁字母命名清單用罄後,世界氣象組織(WMO)罕見地使用希臘字母為颶風命名。

孟加拉工程技術大學(Bangladesh University of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洪水與水資源管理研究所主任孟代爾(Shahjahan Mondal)說:「2020年洪患是孟加拉史上數一數二嚴重,超過1/4國土都泡在水中。」

美國加州、澳洲乃至俄羅斯西伯利亞偏遠地區燃起熊熊野火,延燒範圍破紀錄,也符合全球暖化趨勢,而隨著氣溫節節攀升,這類情況還會加劇。澳洲2019年底至2020年初的野火危機前所未見,不僅燒毀了20%森林,數以千萬計野生動物更是難逃死劫。

最近研究顯示,相較於一個世紀前,歐洲發生致命熱浪的機率更是攀升將近100倍。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Petteri Taalas)說:「以往屬於『百年一見』的熱浪和洪災,如今變得愈來愈常見。」

免責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溫室效應加劇導致極端氣候頻繁 將是未來發展趨勢
    氣候如此兩極分化,對此,氣象專家認為,全球變暖,對流層的變暖尤其顯著,隨著水循環加速,極端的旱與澇都易出現。這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極端氣候可能會愈發頻繁。   據了解,在全球範圍內,氣溫也與中國類似,法國、義大利、英國,日本和美國等地,都普遍出現高溫乾旱天氣,英國甚至熱死人事件屢見報端,以此相反,德國、捷克、阿拉伯半島、印度、巴基斯坦卻是暴雨洪澇災害,部分地區汪洋一片。
  • 山火、蝗災、洪水……2020年那些極端氣候造成的損失有多大?
    2020年,極端天氣給全球帶來多少經濟損失?近日,一份報告分析稱,儘管2020年各國忙著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但氣候危機(climate crisis)在疫情下不斷被放大,兩者疊加的後果,是對國際社會造成了比以往更嚴重的危害。
  • 全球9個臨界點超一半被激發,下一場全球氣候災害離我們還有多遠
    眾所周知,由於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及各種工業廢氣的無節制的排放,大量溫室氣體不斷累積,使得整個地球被厚厚的一層溫室氣體所包圍。從全球範圍來看,目前全球氣候變暖的進程在不斷加劇,各種極端天氣在全球不斷上演。那麼,下一場全球性的氣候災難離我們有多遠呢? 臨界點,即閾值。
  • 2019全球氣候狀況聲明發布:氣候變化對全球影響加劇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3月12日電(中青報 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來自中國氣象局今天的消息稱,當地時間3月10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與世界氣象組織(WMO)秘書長佩蒂瑞·塔拉斯在聯合國新聞發布會上共同發布《2019年全球氣候狀況聲明》,其中提到,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不斷影響人類社會經濟發展、健康、人口移徙
  • 溫室效應還是太陽活動加劇 地球變暖誰是真兇?
    紀錄片還稱全球變暖是「一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全球產業,它由狂熱的反工業化環境主義者製造,由科學家兜售的可怕故事來籌資,還獲得了政治家和媒體的輿論支持」。由於此片顯然跟聯合國公布的研究報告唱起了反調,因而還未播出就引起了西方媒體的關注。  太陽才是真兇?
  • 海洋變暖加速 全球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加劇
    本期嘉賓: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 成裡京  本期觀點:海洋變暖引發一系列嚴重後果,包括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加劇、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和溶解氧下降、珊瑚白化等。人類活動不斷將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到大氣中,這些溫室氣體產生的溫室效應導致地球系統的能量不斷增加,而這些增加的能量不斷積聚在海洋中,致使海洋熱含量不斷上升。據統計,溫室氣體產生的熱量90%以上都被海洋吸收了。
  • 全球今年十大天災嚴重反映出天氣暖化影響 造成保險損失高達1500億...
    非政府組織「基督徒互援會」周一發布的報告顯示,全球今年十大最嚴重的天氣災害導致的保險損失高達1500億美元(約1992億新元),反映出全球暖化造成的長期影響。   根據該報告,這些天氣災害共奪走至少3500條人命,並導致逾1350萬人流離失所。
  • 全球變暖引發極端氣候 嚴重影響世界經濟發展
    該報告稱,氣候變化的三大關鍵指標——全球表面溫度、北極海冰融化速度以及二氧化碳濃度,都在 今年前半年達到了新的高點,而這樣嚴峻的氣候狀況是長期氣候變化和短時間內超強厄爾尼諾事件疊加的結果。世界氣象組織日前發表報告說,2015年至2016年的厄爾尼諾事件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強的厄爾尼諾事件之一,其增溫效應助長了全球氣溫不斷創 新高。
  • 《2019年全球氣候狀況聲明》發布:全球變暖趨勢加劇 未來五年可能...
    該聲明顯示,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不斷影響人類社會經濟發展、健康、人口移徙、糧食安全及陸地和海洋生態系統等方面。隨著全球持續變暖,目前的高溫紀錄再被打破「只是時間問題」。聲明表示,2019年是有儀器記錄以來溫度第二高的年份。2015年至2019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五年,2010年至2019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十年。
  • 2020,極端氣候的背後... ...
    2020年,地球上演了史詩大片;澳洲大火,數億生靈葬身火海;克什米爾雪崩,上百人死亡;大雨澆滅澳洲大火,也帶來了洪災;美國流感,至2600萬餘人感染;極其珍貴的長江白鱘,宣布滅絕;新冠病毒爆發,全球上千萬人感染;南極溫度首次超過了20度;非洲3600億隻蝗蟲成災
  • 溫室效應危害堪比世界大戰 可致全球經濟大衰退
    溫室效應危害堪比世界大戰  —— 英國政府即將公布的一份報告稱,如果各國政府在未來10年內不採取行動遏制溫室效應,那麼全球將為此付出高達6.98萬億美元的經濟代價,這將超過一戰、二戰和上世紀30年代的美國經濟大衰退付出的代價,而且還會造就兩億「環境難民
  • 溫室效應危害堪比世界大戰
    本報訊 英國政府即將公布的一份報告稱,如果各國政府在未來10年內不採取行動遏制溫室效應,那麼全球將為此付出高達6.98萬億美元的經濟代價,這將超過一戰、二戰和上世紀30年代的美國經濟大衰退付出的代價,而且還會造就兩億「環境難民」。
  • 全球溫室效應加劇,罪魁禍首隻是二氧化碳?科學家:別冤枉它了
    在現代社會中,綠色生活是全世界都在倡導的生活方式,原因很簡單,地球溫室效應加劇,兩極冰川正在加速融化,給人類的生存帶來的極大的壓力,因此人類想要長久發展,只能從自身做起,儘可能地減緩全球溫室效應的腳步。在我們的認知當中,地球溫室效應加劇的罪魁禍首就是二氧化碳,誰讓二氧化碳是溫室氣體呢?誰讓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正在逐漸增加呢?
  • 全球溫室效應
    溫室效應,俗稱「大氣保溫效應」。來自太陽的熱量以短波輻射的形式到達地球外空間,然後穿越厚厚的大氣層到達地球表面,地球表面吸收這些短波輻射熱量後升溫,升溫後的地球表面反而向大氣釋放長波輻射熱量,這些長波熱量很容易被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吸收,這樣就使得地球表面的大氣溫度升高,這種增溫效應類似於栽培植物的玻璃溫室,故此得名溫室效應—Greenhouse effect。
  • 《瞭望》文章:極端氣候事件的全球責任
    更加頻繁、更加反覆無常、更加難以預測和更加極端的自然災害,正影響越來越多的人    這是2007年3月27日,阿根廷西南部聖克魯斯的烏普薩拉冰山一角正在融化。據阿根廷科學家估計,這一地區大部分的冰山由於氣候變化將在2020年至2030年間全部融化。
  • 溫室效應與全球氣候變暖
    許多人認為,全球氣候變暖的罪魁禍首,就是溫室效應。簡單來說,溫室效應就是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導致大量二氧化碳阻止了大氣內的熱量流失到太空,從而形成溫室效應。科學家估計,如果人類仍以目前的速度向大氣排放二氧化碳,那麼到2050年,全球氣溫就要升高3~5攝氏度,南北兩極部分冰雪將融化,導致洋面升高30~50釐米,全球陸地面積將隨之縮小。全球氣候變暖還會造成:淡水危機、疾病流行。
  • 蔡榕碩:氣候變化加劇沿海地區社會經濟風險
    其中,2006 年以來,陸地冰川和冰蓋的快速融化對海平面上升速率的貢獻已超過海洋熱膨脹效應。在氣候變化與非氣候人為幹擾因素的綜合影響下,隨著溫室氣體排放的增加,到21世紀末,幾乎所有類型的海洋和海岸帶生態系統將處於高或很高的風險水平;其中,暖水珊瑚礁生態系統尤其嚴重,例如,當全球升溫1.5℃或2℃時,將分別消失70%~90%或99%以上。
  • 全球氣候變暖趨勢持續 氣候風險不斷上升
    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全球風險報告2019》指出,氣候變化,相關的熱帶氣旋、高溫熱浪、乾旱等極端天氣與氣候事件的頻發,以及氣候政策無法達到預期等環境風險日益突出並將繼續發展,未來氣候將持續變暖並可能造成全球風險加劇,引發系統性風險的改變,對全球發展造成深遠影響。
  • 2020年氣候變化加重氣象災害
    這些災害導致至少3500人死亡、超過1350萬人流離失所,可獲保險理賠的財產損失達1500億美元,未投保的損失則更多,顯示氣候變化的長期影響正在加劇。   氣象災害屢破紀錄   「無論亞洲洪水、非洲蝗災,還是歐洲和美洲的風暴,氣候變化(導致的災害)2020年在繼續肆虐,」基督教救濟會氣候政策項目主管凱特·克拉默說。
  • 極端天氣事件與全球氣候變化
    極端天氣事件:就是超過正常狀態下的最高或最低極端天氣是一個小概率事件。一般情況下學者認為,這種極端事件出現的概率在5%以下。但隨著氣候變暖,極端天氣事件明顯增加,2013年9月5日,《美國氣象學會通報》發文稱,經研究發現,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已經提高了極端炎熱天氣發生的概率。雖然目前不能找出關聯,但不可否認,極端天氣事件的出現與氣候變化有緊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