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室效應加劇極端氣候 2020全球災損高達1500億美元
根據今天公布的報告,2020年全球10大氣候災害引起的承保損失高達1500億美元,超過2019年的災損金額,反映全球暖化的長期影響。 法新社報導,這些天災奪走至少3500條人命,導致1350多萬人流離失所。 從今年1月澳洲野火瘋狂延燒,到截至11月大西洋颶風形成次數破紀錄,實際上,由於大多數災損沒有保險,因此今年氣候變遷引發災難的實際成本恐怕還要高出許多。
-
全球暖化愈加嚴峻,影響比預期更嚴重
,甚至每次出現極寒天氣時,還會對「全球暖化」表現懷疑,然而事實上,全球變暖的趨勢和影響比我們了解的還要直接和廣泛...,全美遭受14次的天氣和氣候災害損失合計910億美元,並造成247人死亡。事實上,如果只用「溫度上升」去描述暖化的影響就太狹隘了,用「氣候變化」去形容全球暖化更為準確。氣溫上升不只是簡單形容夏天會越來越熱或冬季不那麼冷,還意味著現有的氣候模式可能被打破,暴風雨會來得更猛烈,或者大洋循環模式重塑等...
-
地球暖化影響全球農業失收 糧食危機降臨
加州為美國農業生產和出口的第一大洲,據估計,當地農場和牧場今年的損失可能高達86億美元,當中以乳製品、核桃、杏仁和葡萄酒釀造最受打擊。由於當地的餐廳和學校關閉,業界失去了很多訂單。氣候暖化引致的乾旱禍及東非農民。疫情中斷物流 氣候衍生蝗災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林漢明解釋疫情對農業的影響,「疫情主要影響物流,以至農作物的收成是否合時,現時所見對農耕的影響並不太嚴重。」
-
極端天氣造成今年全球損失1074億英鎊:美國中國印度最為慘重
近日,據外媒報導,一項調查報告顯示,隨著溫度不斷升高,氣候變化導致的極端天氣在2019年席捲了每個大陸,造成數百萬人死亡、受傷和流離失所。報導中指出,十五起最具破壞性的事件,每一起均造成損失超過7.6 億英鎊,其中7起高達76.9億英鎊。
-
除了新冠外,2020年還有十大天災
2020年是個多災的年份,新冠病毒持續肆虐全球,幾乎沒有那個國家可以倖免。但是除了新冠,火災、洪災、地震、極端天氣仍更加肆無忌憚的衝擊我們的家園,吞噬地球的生靈。 下面盤點2020年十大最具破壞的天災事件。
-
全球暖化 臺灣發燒
曾任職NOAA的他歸納,除了反映暖化的全球現象,臺灣人口密度全世界第二高、每單位能源消耗量位居全球前三名,才是關鍵中的關鍵。 臺灣人的「碳」息 就以造成地球暖化的「禍首」溫室氣體為例,從一九九○到二○○四年,臺灣二氧化碳總排放量倍速成長一一一%,是全球成長值的四倍速度,每人平均年排放量超過十二噸,是全球平均值的三倍。
-
瑞士再保險:惡劣天氣事件加劇對全球經濟韌性構成重大威脅
中新社北京4月9日電(記者 王恩博)瑞士再保險瑞再研究院9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全球氣候變暖將不斷加劇惡劣天氣事件的強度和發生頻率。預計未來數十年間,此類事件造成的損失將不斷上升,對全球經濟韌性構成重大威脅。
-
全球暖化否定說
目前學界對與氣候變遷或是全球暖化的真正原因並沒有科學模型可正確的解釋或預測二氧化碳對於溫度實際的影響。 事實上過去幾十年來所提出的大多數對於氣候變遷的理論都不符合實際觀察的結果,這更顯示出地球的氣溫是一個極為複雜的系統的事實,那些試圖透過二氧化碳來解釋全球暖化的說法是過度簡化以及無法被驗證的假說而已。
-
山火、蝗災、洪水……2020年那些極端氣候造成的損失有多大?
2020年,極端天氣給全球帶來多少經濟損失?近日,一份報告分析稱,儘管2020年各國忙著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但氣候危機(climate crisis)在疫情下不斷被放大,兩者疊加的後果,是對國際社會造成了比以往更嚴重的危害。
-
臺媒:全球暖化最快速 臺北2050年被淹沒
臺灣最新一期《時報周刊》報導,前兩次暖化都造成部分文明的滅亡,而這次的全球暖化情況又比之前嚴重,大家不免擔心,這會對人類造成什麼樣的浩劫。根據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的研究發現,全球暖化,將導致北極在二○四○的夏天消失大部分。目前北極大約以八.六%的速率在衰退,相當於每年消失六萬多平方公裡的冰山面積。
-
颱風山竹過境一片狼藉:各種損失怎麼賠償?看這一篇文章就夠了
颱風天的一種常見財物損失就是車輛損壞。如果沒有地下、室內車庫,不得不把車停在室外,有時被高空墜物或者被風颳倒的大樹砸壞,那麼就可以申請車輛保險賠付了。按照規定,對因暴雨、洪澇、雷擊、大風、雷雨、冰雹、大霧等天氣原因造成的車輛損失,車主理賠可出具氣象災害證明。
-
厄爾尼諾現象再抬頭 對中國影響幾何待觀察
由於這種現象最嚴重時往往在聖誕節前後,於是遭受天災而又無可奈何的漁民將其稱為上帝之子--聖嬰。與之相反的這一帶海溫異常偏低的現象被稱作拉尼娜現象,或「反厄爾尼諾」。 這兩種異常現象往往會交替出現,但每次持續時間不定。
-
2020年國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發布
中國天氣網訊 12月31日上午,中國氣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發布了2020年國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厄爾尼諾與拉尼娜加劇氣候異常不確定性、日本7月遭遇「暴力梅雨」、北極海冰範圍歷史第二小等事件入選。
-
看世界:1月極端天氣各地損失巨大
國際山地綜合開發中心在報告《印度庫什喜馬拉雅評估》中指出,如果全球控制氣候變化失敗,後果將不堪設想:到2100年,喜馬拉雅地區的冰川將損失2/3。國際山地綜合開發中心首席科學家菲利普·韋斯特表示,全球氣溫的上升,已經對印度的庫什喜馬拉雅地區,還有中國、印度、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等8個國家構成嚴重威脅。
-
...長三角罕見大風造成嚴重損失-溫帶氣旋 大風天氣 爆發性氣旋...
近日,江蘇、浙江、上海等地遭遇罕見大風天氣,造成較為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4月5日,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專家接受本報記者專訪,解析大風天氣成因。 上海、浙江和江蘇等地罕見大風造成嚴重損失 據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監測,4月1日—4日,上海市平均風速為4.6米/秒,是1994年以來同期的三個風速最大期之一;最大風速為7.3米/秒,是2002年以來的最大值。江蘇省平均風速為4.2米/秒,與1993年並列為1983年以來最大值;最大風速6.5米/秒,是2002年以來的最大值。
-
紐約時報:全球暖化嚴重威脅物種多樣性
而近20年來,不斷增加的遷徙者砍伐森林、闢地為田,影響了當地鳥類的生存。現在,全球變暖和其它氣候變化更是致命一擊,許多物種數量急劇下降,而且有可能永遠不能恢復。聯合國氣候變化小組認為,如果暖化趨勢達到預測的極大值,未來100年地球上一半的物種將會滅絕。不只是北極熊,從非洲到澳大利亞叢林地區,各個大洲的熱帶和山地有成千上萬種生物面臨危機。
-
全球極端天氣或成常態(圖)
全球多國近期遭遇極端天氣季風在印度東北部引發的暴雨造成超過120人死亡,600萬人無家可歸。孟加拉國連續一周經受數年來最嚴重的暴雨襲擊,城鎮積水深至齊腰,暴雨引發的洪水和山體滑坡造成至少百人死亡,數萬人無家可歸。菲律賓南部也有數百人也因連日暴雨撤離家園,菲警方已發出山體滑坡和洪災警告。
-
中國地震經濟損失全球第二,今年地震變多了嗎?
最近十年(2009 年- 2018 年),全球平均每年發生 16.7 次 7 級及以上地震;截至目前,今年全球一共發生了 9 次 7 級及以上地震,其中 7 次發生在上半年。也就是說,從大震的數據來看,今年的地震並沒有明顯多於往年。也許有人會說,上面只統計了 7 級及以上的大地震,並不能說明問題。
-
極端天氣對全球經濟影響不容低估
新華社發 近來,美國遭遇龍捲風和洪災,墨西哥出現異常降雪,南美國家以及英國遭受嚴重洪災襲擊。此間經濟學家表示,極端天氣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巨大,將給一些國家和行業帶來重大經濟損失。 美國全國氣象研究中心科學家凱文·特倫伯斯日前表示,正在影響美洲大陸的厄爾尼諾現象將會導致洪水與乾旱等重大自然災害。
-
聯合訪談:從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透視極端天氣
當2012年即將過去的時候,有哪些天氣事件讓我們記憶猶新?本期「小珺帶您看天氣」欄目為您帶來中國天氣網和中國氣象網的聯合專訪——《從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透視極端天氣》,特別邀請到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監測室首席周兵以及氣候與氣候變化服務室首席艾宛秀,與廣大網友共同梳理2012年度十大天氣氣候事件,並深度解讀極端天氣的出現原因和全球氣候變化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