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全球暖化最快速 臺北2050年被淹沒

2020-12-06 央視網

臺媒:全球暖化最快速 臺北2050年被淹沒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25日 13:18 來源:

  臺海網1月25日訊 如果大禹治水是第一次暖化、唐朝滅亡起於全球氣候第二次暖化,那麼我們現在所面臨的,將是第三次的暖化危機。
臺灣最新一期《時報周刊》報導,前兩次暖化都造成部分文明的滅亡,而這次的全球暖化情況又比之前嚴重,大家不免擔心,這會對人類造成什麼樣的浩劫。
根據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的研究發現,全球暖化,將導致北極在二○四○的夏天消失大部分。目前北極大約以八.六%的速率在衰退,相當於每年消失六萬多平方公裡的冰山面積。氣象博士,同時也是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總經理彭啟明認為,北極如果真的在二○五○年以內消失,臺北將首當其衝。
「屆時海平面將上升六十公分,這將使得臺北盆地低於海平面之下。」這樣一來,臺北不就得像荷蘭一樣,要設立風車來排水?「情況可能會更嚴重。」彭啟明指出,臺北與荷蘭不同的地方,在於臺灣多雨,而且多颱風,「到時候,水就很難排得出去。」彭啟明開玩笑著說,也許四十幾年以後,市政府要搬到象山辦公了。
暖化速度,臺北第一
除了臺北將會消失外,臺灣的溫度上升情況,也是世界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平均來說,全球溫度上升約○.六度,但臺灣大概上升○.六五~○.八度左右,「臺灣都會區的情況更嚴重,像臺北上升了約一.二度,幾乎是全球的兩倍。」彭啟明憂心地說。
其實全球暖化對臺灣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但上至政府,下至民眾,卻沒有應該有的警覺,「就是因為這個議題不是立刻發生的事,大家才覺得冷漠。」彭啟明認為,氣象局與環保署應該注重暖化的現象,開始為臺灣的明天做規劃。
火山爆發,降低溫度
暖化對全球造成極大的影響,但目前大家對暖化的結果仍有爭議。這種爭議分成兩種:一是認為雖然很難改變惡化的情況,但還是盡力去做;另一方則認為這是地球的循環,沒有必要大驚小怪。
「地球經歷過許多次氣候的變動,人類也都安然度過,所以認為沒有必要大驚小怪的人,是有理由相信會沒事的。」彭啟明說,只是這次全球暖化的情況與之前不同,「這是人類在短時間內造成的結果,而非自然演變。」所以彭啟明認為,大家還是應該要努力阻止暖化的情況惡化下去。
只是要阻止暖化繼續下去,真的是不可能的任務,「溫度大概是會繼續升高,就算二氧化碳的濃度趨於平緩,甚至降低,溫度也無法立即下降。」
彭啟明提出了一個有些異想天開的方法,「火山爆發,或許是讓溫度下降的一個好方法。」彭啟明指出,一九九二年夏威夷火山爆發,滿天的火山灰遮蔽了天空,使得當年的溫度下降,「目前有科學家開始研究火山爆發與溫度下降的關連,也許這真的會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彭啟明說。
各行各業,飽受衝擊
根據《經濟人》的報導指出,如果我們現在什麼都不做,任放情況惡化下去,到了二○五○年的經濟損失將達到七兆美元。其實也不必等到二○五○年,目前就大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臺灣這一兩年,因為暖化的關係而使得冬天變暖和許多,這對服飾業造成不小的衝擊。現在走進各大服裝店,你會發現架上的衣服多半都以線衫、襯衫為主,「厚重的衣物比較不會擺上架,因為現在的冬天變得較暖和,這些毛衣、大衣的禦寒衣物,在操作上就變得較為困難。」
代理許多知名服裝品牌(如Nautica、Kennth Cole等)的潤泰全球,公關林芳戎表示,暖化對服裝業的確造成影響,「以前冬季服裝因為單價較高,所以到了冬季大家的利潤相對會提高。現在因為暖冬,高單價的毛衣等,不再像往常一樣那樣熱賣,對產業的確是項考驗。」也因為暖冬的關係,目前冬衣的銷售狀況以價格戰為主,「降價似乎是惟一的選擇。」彭啟明說。
除了服裝業外,能源業也深受氣候影響,「你知道嗎?中油決定汽油降價,大家得感謝暖化。」彭啟明表示,紐約的聖誕節竟有二十二度,因為大家不用開暖氣,而使得能源的需求大減,「紐約一降價,世界就跟著走了,你說氣候對產業影響大不大?」
彭啟明認為二○○七年,將有許多產業因為氣候而改變,「未來,氣候影響產業的情況將更明顯。」(千尋虹)

責編:王京

相關焦點

  • 臺媒:全球暖化或致英國本土蝴蝶瀕臨滅絕
    參考消息網8月11日報導 臺媒稱,根據10日發布的研究報告,唯有積極控制全球暖化,加上重新思考英國鄉下地區規畫,才有辦法挽救許多英國本土蝴蝶品種。據臺灣「中央社」8月10日綜合外電報導,科學家在「自然氣候變遷」(Nature Climate Change)月報表示:「普遍來說,對乾旱敏感的蝴蝶族群滅絕,最早可能在2050年發生。」報導稱,研究報告推論,在維持「二氧化碳排放基線」(BAU),持續排放溫室氣體的情況下,部分不列顛群島的蝴蝶品種能撐過21世紀中期的機率「大約是0」。
  • 什麼是全球暖化?
    全球暖化  這裡提出一見需要注意的事情,全球暖化是溫室效應所帶來的後果,而非溫室效應的另一含義,溫室效應的含義是溫室氣體的排放超過一定的平衡值(即地球可正常"消化"的數量單位),而溫室效應的產生,其中一個惡果即是全球暖化.全球暖化導致冰川加速溶解,海平面上升,人類可居住地減少等負面反應.
  • 全球暖化 臺灣發燒
    這個問題,「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劉紹臣已經追問了五、六年。曾任職NOAA的他歸納,除了反映暖化的全球現象,臺灣人口密度全世界第二高、每單位能源消耗量位居全球前三名,才是關鍵中的關鍵。 臺灣人的「碳」息 就以造成地球暖化的「禍首」溫室氣體為例,從一九九○到二○○四年,臺灣二氧化碳總排放量倍速成長一一一%,是全球成長值的四倍速度,每人平均年排放量超過十二噸,是全球平均值的三倍。
  • 全球暖化使島國面臨海水威脅
    原標題:全球暖化使島國面臨海水威脅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報導稱,氣候發生變化,海平面逐漸上升,一些島國已經開始謀劃,要如何應對土地遭淹沒的危機。南太平洋島國吉里巴斯已在鄰國菲濟購買土地,巴布亞紐幾內亞也開始鑑別哪些國民最可能遭受海水威脅。
  • 全球暖化否定說
    目前學界對與氣候變遷或是全球暖化的真正原因並沒有科學模型可正確的解釋或預測二氧化碳對於溫度實際的影響。 事實上過去幾十年來所提出的大多數對於氣候變遷的理論都不符合實際觀察的結果,這更顯示出地球的氣溫是一個極為複雜的系統的事實,那些試圖透過二氧化碳來解釋全球暖化的說法是過度簡化以及無法被驗證的假說而已。
  • 梁文道讀《暖化?別鬧了!》:阻止全球變暖有意義嗎?
    在這種立場上面,有一把聲音是特別重要的,今天很值得介紹給大家,就是今天我給大家介紹的這本書,《暖化》的作者隆伯格,隆伯格大概是全世界最有名的暖化論的一個懷疑者,他現在是丹麥哥本哈根商學院的副教授。他2001年的時候,出過一本叫做《懷疑的環境論證》,他承認環境在變化,但是他懷疑目前主流的說法。
  • 研究:全球暖化或導致加州山火年年爆發
    中新網3月5日電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5日報導,2018年美國加州發生大規模山火。研究指出,因氣候變遷、全球暖化及人為強行遏止火災等因素,更多的乾燥木材易成為助燃物,未來加州大火等級的山火恐成「每年都發生的夢靨」。
  • 臺媒:地球暖化還很遠,臺灣在騙誰?
    本報電  臺灣《聯合報》近期刊文稱,一架軍機飛越加州上空,影星哈裡森福特正在執行重大任務,這不是什麼電影場景;他正在幫美國太空總署在5000英尺高空搜集空氣樣本,尋找全球氣候變遷的證據。面對地區變暖的真實危險,國際行動已是臺灣的借鏡。
  • 《藍色星球2》:全球暖化
    這部紀錄片耗時4年,也是BBC最用心拍的一部作品,試過在深海1公裡處待了1000小時!使用最先進的拍攝設施,冒著生命危險為我們拍出如此精彩的紀錄片。金黃突額魚我覺得其中一個特別神奇的動物就是一條叫做金黃突額巨型隆頭魚。
  • 地球快速暖化!2020年異常高溫 成史上最熱一年
    歐洲聯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今天表示,2020年和2016年都是紀錄上氣溫最高的年分,證明地球持續快速暖化。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表示,2015年以來是紀錄上氣溫最高的6年,證明全球暖化是個持續且不斷惡化的趨勢。
  • 全球暖化失控...2030年紐約市將被15公尺高洪水襲擊淹沒?
    英國《新科學家》周刊報導,未來三個世紀當中,紐約市遭遇颶風的可能性降低,然而若不持續減少排放溫室氣體,當地海平面可能上升13公尺或者更多,甚至到了2300年可能遭遇超過目前海平面15公尺高的洪水。研究分析未來各種可能情況,根據全球排放溫室氣體的現況推估,那些令人憂心的結果未來恐將實現!」她進一步解釋,「如果全球暖化失控,平均每500年可能出現一次15公尺高的洪水,反之可能每500年只會出現一次5公尺高的大潮。」
  • 到2050年,上海可能被海水淹沒,蘇錫常、南京、揚州、蕪湖也一樣
    5100萬條數據記錄後認為,到2050年時,由於全球變暖而被海水淹沒的地方遠高於人們的預期,中國沿海很多現在的發達地區都會被上升的海水淹沒,它們將其標註為地圖上的紅色(上圖),這些地區包括上海、蘇州、無錫、常州、南通、泰州、揚州、鎮江、南京、馬鞍山、蕪湖、杭州、紹興、寧波、鹽城等城市,約2億人口屆時將不得不背井離鄉遷移至其它地區居住,還有3.6億人會長期面對洪水災難,也就是共5.6億人的生活會受到嚴重影響
  • 全球氣候暖化與生態改變 英國特種蝴蝶或瀕滅絕
    全球氣候暖化與生態改變 英國特種蝴蝶或瀕滅絕 2015-08-12 10:19:45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李季   中新網8月12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科學家發現,如果全球暖化不減緩
  • 科學家新發現:2050年,海平面上升將淹沒越南和印度大片地區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受海平面上升影響的人數是之前估計的三倍,幾乎所有國家都會受影響部分地區將被淹沒。 據每日郵報10月30日報導,科學家發現,到2050年,每年至少會有一次洪水,居住在各國沿海地區的3億人將受影響,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先前估計的數字是8千萬。
  • 全球減碳成效不高,暖化2°C目標難如登天
    雖然世界各國完成共識要讓全球暖化限制在2°C甚至1.5°C以內,但聯合國碳排放差距報告的結果顯示成績不僅差強人意,甚至可以說離目標非常遙遠。聯合國報告顯示,2018年人為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相當於553億噸二氧化碳,這是人類有史以來最高的排放量。
  • 研究稱全球暖化若持續 野生咖啡豆未來將滅絕
    研究稱全球暖化若持續 野生咖啡豆未來將滅絕 原標題: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新加坡「聯合早報」9月4日報導,澳洲氣候研究所在最新公布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若全球暖化以目前的軌跡延續,野生咖啡豆可能在2080年滅絕。
  • 巴西專家稱烤肉是地球暖化殺手 建議減少消費
    參考消息網11月4日報導 臺媒稱,巴西氣候觀察組織3日在裡約熱內盧發表「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預估系統」數據指出,巴西民眾酷愛的烤肉,正成為氣候暖化的殺手。據臺灣「中央社」11月3日報導,數據顯示,從飼養牲畜到成為餐桌上的美食佳餚,「肉類」製成過程排放大量造成地球暖化的氣體,所以氣候觀察組織建議減少牛肉的消費量和提高生產效率。
  • 2050年,全球氣候難民數量超10億
    2018年世界銀行的一份報告聚焦在了3個地區——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南亞和拉丁美洲——發現如果不採取清晰明確的氣候行動,那麼截至2050年,這三個區域中會有超過1.43億人會被迫搬移以逃離氣候的影響。但到2050年,全球將有超10億人生活在基礎設施扛不住氣候變化的國家。預計影響尤其嚴重的是太平洋島嶼。這裡的海平面已經在以每年近12毫米的速度上升。已經8座島嶼被淹沒,還有2座接近消失。
  • 全球暖化下的COOL共識
    最重要的是,這種行為釋放了錯誤信號,多半被公民解讀為「政府鼓勵傳統能源消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研究顯示,如果全球所有政府都能終止能源補貼政策,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可快速減少20%。    「自我們開始面對全球暖化這一挑戰以來,整幅拼圖中始終少了一塊。現在看來,政府對化石能源給予補貼就是這塊不見了的拼圖。」
  • 北極快速暖化永凍土融化……」全球無人能倖免地球「發燒
    )今年連德州達拉斯和休斯頓都還沒達到100華氏度,但位於地球最冷區域之一、西伯利亞「寒極點」的小鎮維爾霍揚斯克,已在6月20日衝到100.4華氏度。北極多處屢創高溫,讓永凍土融化、野火燎原,公共建設崩塌,海冰也大幅消失;科學家預測,北極野火恐破壞泥炭地與永凍土並釋放大量碳,住在地球他處的人也無法倖免於全球大「發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