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星球2》:全球暖化

2020-12-06 百家號

BBC經典之作:相信大家都聽說過評分高達9.7分的紀錄片《藍色星球2》了吧?但不知道又有多少人看過呢?這部紀錄片估計是有史以來最高分的一部了,豆瓣評分甚至達到了9.9分!!!

這部紀錄片耗時4年,也是BBC最用心拍的一部作品,試過在深海1公裡處待了1000小時!使用最先進的拍攝設施,冒著生命危險為我們拍出如此精彩的紀錄片。

金黃突額魚

我覺得其中一個特別神奇的動物就是一條叫做金黃突額巨型隆頭魚。金黃徒額身長1米,重達15公斤,雄魚會和雌魚交配,當然,有時候也會遭到拒絕。

因為當雌魚長到一定大小的尺寸時,在短短幾個月中,她體內的酶就會停止工作。雄性激素開始在體內循環,接著,她的頭會越來越大,下巴也越來越長,最後變成一條雄魚,就等於免費做了一次「變性手術」

(雌魚)

(雄魚)

下圖兩條魚正在爭奪領地

通過這條魚,我越發覺得海洋神秘了。

全球變暖:海象和北極熊住哪?

BBC在好幾部作品中都提到過環球變暖,罪魁禍首正是我們人類。這也是現在來說最為嚴重的問題,不管哪些國家再有錢,地球若越來越熱以致水分全被蒸發,地球一滴水也不剩下。我們有錢能用來幹嘛?

即使再有錢,也難逃全球暖化帶來的後果,說不定最終會因為如此而導致世界毀滅。然後歷史上就多添了一個白痴物種:自己毀滅了自己,等於慢性自殺。

難道讓一切重來,上帝再花七天時間重新做一顆新的「藍色星球」?別幻想了。

大量砍伐樹木+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全球暖化

沒了樹木就等于越多的二氧化碳,一切都是因為利益,街邊的小攤炒東西冒出濃濃的白煙,我看著就覺得十分憤怒,難道他們沒腦子嗎?不知道就是這些煙在破壞著地球嗎?

海象寶寶需要有個地方休息,不能總呆在水裡,北極熊越來越難找到食物。海象被迫只能擠在小小一塊的陸地上,因為冰已經都融掉了……

過去30年來,夏季的冰地面積少了40%!就好像好好的一塊橡皮擦,突然被人掰掉了一塊。

相信我們每個人都試過汙染地球,即便是小小的一個垃圾,又或者是開車拍出來的尾氣……看到這些可愛的小海象,小北極熊後,良心不會痛嗎?

這方面,我覺得有一個人非常讓我厭惡,他就是美國現任總統川普。川普堅持不信有全球變暖這件事,甚至還講過類似於這樣的一番話:「美國這麼冷,我還巴不得暖一些呢。」

甚至還在前段時間退出巴黎協定,真是「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啊。

一眼望去,到處都是碎冰,一塊塊都是從後面的冰山脫落的。到時候當冰全部融化時就不只是動物的災難來了,更是人類。水位上漲,將淹沒所有大陸來個盜版的「諾亞方舟」也不錯,對吧。

地球未來可能會有兩種結果:1.被太陽燒灼,直到變為一顆火球。2.變為一顆真正的「水球」,(這只是我的猜測,不同意的請諒解)

當然了,說多無謂,不要再管以前了,我們不能回到過去。我們只要現在開始節約就行了,時刻記著自己的一舉一動可能會影響到自己生活著的地球,想想那些可愛的北極熊寶寶。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全球暖化?
    全球暖化  這裡提出一見需要注意的事情,全球暖化是溫室效應所帶來的後果,而非溫室效應的另一含義,溫室效應的含義是溫室氣體的排放超過一定的平衡值(即地球可正常"消化"的數量單位),而溫室效應的產生,其中一個惡果即是全球暖化.全球暖化導致冰川加速溶解,海平面上升,人類可居住地減少等負面反應.
  • 全球暖化否定說
    持此說的人士、集團或組織,大致包含有以下行為:否認人為導致氣候變化的現象、否認全球暖化乃因人類行所產生、默認有氣候變化現象的科學證據,但拒絕採取任何抑制全球暖化現象之措拖[1]。有些持氣候變化否定說的人士,把自己定位為氣候變化懷疑論者[2][3],但這並不符合科學對懷疑論的標準,因此科學界普遍將此類人士仍歸納為氣候變化否定者[4][5][6]。目前學界對與氣候變遷或是全球暖化的真正原因並沒有科學模型可正確的解釋或預測二氧化碳對於溫度實際的影響。
  • 【與地球共生息】全球暖化
    全球暖化 現今地球就像是火宅,人類破壞生態環境,使得地球溫度升高
  • 全球暖化 臺灣發燒
    曾任職NOAA的他歸納,除了反映暖化的全球現象,臺灣人口密度全世界第二高、每單位能源消耗量位居全球前三名,才是關鍵中的關鍵。 衝擊三: 生態斷鏈,物種逃難 正如臺大全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柳中明剖析,暖化使得原本就很脆弱的生態圈受到滅絕式的威脅。因暖化以及二氧化碳濃度增高使海水酸化,全球二○%的珊瑚礁遭受到嚴重破壞,白化死亡,致使有毒海藻增生,魚類吃下毒藻,人類再吃魚而中毒。
  • 全球暖化史無前例!過去2千年未曾見過,科學家:元兇是人類
    ,目前人類面臨的全球暖化,不僅是「前所未見」,且元兇就是人類自己。儘管全球暖化帶來的影響越演越烈,但仍有許多人認為這樣的情形以往也曾出現過。此外,另一個關於全球氣候變化理論「火山冬天」(Volcanic winter),則認為火山爆發後產生大量的火山灰、硫酸、水等物質到大氣層中,會提升地球對太陽的反照率,將太陽輻射大幅反照回地球外,進而導致全球氣溫下降,而在火山冬天結束後,地球氣溫便會逐漸升高,這項理論有助於解釋18世紀上半葉開始,全球從火山冬天時代,到人類因工業排放造成暖化後的氣溫提升。
  • 全球暖化沒有緩和跡象
  • 對抗全球暖化是美國的「溫泉關戰役」
    特約評論員 陳永傑  對抗全球暖化是美國的「溫泉關戰役」  美國前副總統戈爾的環保紀錄片《絕望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不久前奪得了兩項奧斯卡獎項,使越來越多人關注起全球暖化問題。
  • 全球暖化使島國面臨海水威脅
    原標題:全球暖化使島國面臨海水威脅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報導稱,氣候發生變化,海平面逐漸上升,一些島國已經開始謀劃,要如何應對土地遭淹沒的危機。南太平洋島國吉里巴斯已在鄰國菲濟購買土地,巴布亞紐幾內亞也開始鑑別哪些國民最可能遭受海水威脅。
  • 時代:全球暖化,非洲受益
    非洲的沙漠是危險的代名詞,而全球暖化則使荒漠擴大。聯合國糧農組織表示,撒哈拉南端新增沙漠面積和索馬利亞一樣大,各國嚴重缺水、土壤退化,隨之而來的是饑荒、瘟疫、大量環境難民和潛在的戰爭威脅。但是,氣候變化亦可能為非洲帶來希望。經濟學家認為我們沒有考慮令人喜憂參半的外部性:暖化會為全球經濟帶來壓力,而幫助發展中國家增長將是做出有力應對的最好辦法。
  • 全球減碳成效不高,暖化2°C目標難如登天
    雖然世界各國完成共識要讓全球暖化限制在2°C甚至1.5°C以內,但聯合國碳排放差距報告的結果顯示成績不僅差強人意,甚至可以說離目標非常遙遠。聯合國報告顯示,2018年人為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相當於553億噸二氧化碳,這是人類有史以來最高的排放量。
  • 全球暖化:拍北極熊卻遇上無冰無雪!
    全球暖化:拍北極熊卻遇上無冰無雪!不過,有攝影師今年造訪北極拍攝北極熊,卻見不到風雪,似乎全球暖化的問題越來越嚴重。    攝影師Patty Waymire想到訪北極拍攝北極熊,可是當地人卻說今年是的冬天非常和暖,也是有紀錄以來最暖的冬天。當她拍攝北極熊時,只見北極熊坐在沙地上,沒見到冰也沒有下雪。
  • 全球暖化問題並沒解決!北冰洋解凍通航,歐亞出現捷徑?
    哈嘍,大家好,很高興小編又與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看到全球暖化的問題再次嚴重了,小編這樣說並不是聳人聽聞,雖說新聞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報導過這方面的問題,但是這樣的事實卻仍在繼續,不知大家對於全球變暖的這一概念有沒有更加深刻呢?
  • 《藍色星球2》: 深入前所未見的海底世界
    ;而今,又一部紀錄片史上的經典之作《藍色星球》第二季在時隔16年之後回歸。  16年後的今天,《藍色星球》第二季再次刷新了人們的認知。和第一季一樣,該季每一集的每一幀,都能看出攝製團隊背後的艱辛。《藍色星球2》整個製作周期歷時四年,而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與相關專業頂尖科學家一同進行的前期籌劃工作上。為了拍攝這部7集紀錄片,BBC自然歷史部一共進行了125次遠徵,拜訪了39個國家,足跡遍布全球五大洋,甚至包括南極冰蓋下1000米深的海底。
  • 《藍色星球2》:深入前所未見的海底世界
    ;而今,又一部紀錄片史上的經典之作《藍色星球》第二季在時隔16年之後回歸。  16年後的今天,《藍色星球》第二季再次刷新了人們的認知。和第一季一樣,該季每一集的每一幀,都能看出攝製團隊背後的艱辛。《藍色星球2》整個製作周期歷時四年,而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與相關專業頂尖科學家一同進行的前期籌劃工作上。為了拍攝這部7集紀錄片,BBC自然歷史部一共進行了125次遠徵,拜訪了39個國家,足跡遍布全球五大洋,甚至包括南極冰蓋下1000米深的海底。
  • 全球暖化愈加嚴峻,影響比預期更嚴重
    可能我們大多數人對「全球暖化」以及「溫室效應」的認知,還停留在海平面上升以及冰川融化的層面
  • 梁文道讀《暖化?別鬧了!》:阻止全球變暖有意義嗎?
    第一種是乾脆否認氣候在暖化,相信這種說法的人極端的少。第二種是相信氣候暖化,但是他跟人類行為無關,持這種說法的人也日益減少。最後一種是相信人類的行為,的確會造成氣候暖化。但是我們不應該對它做什麼東西,我們甚至也阻止不了它。這種立場呢,是有很多人相信的。
  • 臺媒:全球暖化最快速 臺北2050年被淹沒
    臺海網1月25日訊 如果大禹治水是第一次暖化、唐朝滅亡起於全球氣候第二次暖化,那麼我們現在所面臨的,將是第三次的暖化危機。臺灣最新一期《時報周刊》報導,前兩次暖化都造成部分文明的滅亡,而這次的全球暖化情況又比之前嚴重,大家不免擔心,這會對人類造成什麼樣的浩劫。根據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的研究發現,全球暖化,將導致北極在二○四○的夏天消失大部分。目前北極大約以八.六%的速率在衰退,相當於每年消失六萬多平方公裡的冰山面積。
  • 《藍色星球2》短評
    《藍色星球2》是由英國廣播電視中心公司製作的海洋生物紀錄片,由詹姆斯·霍尼伯內執導,大衛·愛登堡解說,漢斯·季默擔任主要配樂。片實現了自然歷史系列片首次在歐洲各國及亞洲地區的同步播出。藍色星球2以其令人嘆為觀止的畫面與視角讓我們領略了大海的魅力與演化的奇妙。然而,與前作相比,本作給我們帶來的更大的震撼來自於人類行為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觀影時會覺得世界真是奇妙至極。即便我們無法親身體驗親眼目睹,但是通過攝影師的角度赴一場海底世界的視覺盛宴,無論是眼睛、耳朵還有心靈都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 紐約時報:全球暖化嚴重威脅物種多樣性
    現在,全球變暖和其它氣候變化更是致命一擊,許多物種數量急劇下降,而且有可能永遠不能恢復。聯合國氣候變化小組認為,如果暖化趨勢達到預測的極大值,未來100年地球上一半的物種將會滅絕。不只是北極熊,從非洲到澳大利亞叢林地區,各個大洲的熱帶和山地有成千上萬種生物面臨危機。
  • 全球暖化下的COOL共識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研究顯示,如果全球所有政府都能終止能源補貼政策,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可快速減少20%。    「自我們開始面對全球暖化這一挑戰以來,整幅拼圖中始終少了一塊。現在看來,政府對化石能源給予補貼就是這塊不見了的拼圖。」紐西蘭能源部長約翰·齊(JohnK ey)如是說,在大會開始前,他還促成一個由30個國家組成的聯盟,遊說與會政府首腦考慮結束能源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