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使島國面臨海水威脅

2020-12-06 人民網國際

原標題:全球暖化使島國面臨海水威脅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報導稱,氣候發生變化,海平面逐漸上升,一些島國已經開始謀劃,要如何應對土地遭淹沒的危機。南太平洋島國吉里巴斯已在鄰國菲濟購買土地,巴布亞紐幾內亞也開始鑑別哪些國民最可能遭受海水威脅。

  南太平洋島國這幾天在薩摩亞舉行小島國峰會,討論地球氣溫上升、氣候發生變化帶來的衝擊。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執行秘書菲格雷斯女士2日在峰會上表示,採取實際有效措施應對全球暖化已刻不容緩,太平洋島國正遭受前所未有的海面升高所影響。

  她說,海平面上升不但侵蝕這些島國的海岸線,也會滲入這些國家的地下水,同時淹沒島內農地。她指出,氣候暖化也意味這些島國將面對更多熱帶氣旋與風暴。

  菲格雷斯還說,一些島國已在探討,在氣候變化衝擊下,如何安頓家園遭海水侵害的人民。她說,這些情況顯示各國在明年底之前籤署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公約的急迫性。

  聯合國希望將全球暖化幅度限制在比工業革命前高出兩個攝氏度的範圍內,科學家認為這是讓氣候穩定的最基本條件。菲格雷斯承認,目前達致這個目標的時間越來越少,但她認為各國仍應全力以赴。

  在抨擊各國在這事缺乏作為方面,小島國領袖發言越來越有力。塞席爾總統米歇爾在此次小島國峰會上表示,大型企業的利益支配相關辯論的時間已經太長。「如今我們應該承認,氣候變化是對人類的集體犯罪,……也是對島國生存權的侵犯。我們必須合力拯救彼此共同的未來。」

  馬紹爾群島總統羅亞克認為,各島國必須在紐約本月舉行的聯合國大會上明確傳達必須進行的事項;他說,各國接下來必須努力,在明年的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再接再厲謀求新氣候公約的達成。

  預計,各國將於2015年在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1次締約方會議暨《京都議定書》第11次締約方會議上簽署新的全球氣候協議以取代2020年到期的《京都議定書》。

  

(來源:新華國際)

相關焦點

  • 全球海洋暖化加速 海水升溫威脅海洋生態系統
    中新網1月12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科學家警告,全球海洋暖化的速度比先前所想的快上許多,顯示氣候暖化狀況真的很糟糕,因為多出來的熱能幾乎全由海水吸收。資料圖片:全球海洋暖化加速,海水升溫威脅海洋生態系統。美國環境研究組織伯克利地球組織(Berkeley Earth)的能源系統分析師、同時也是該研究報告作者的豪斯法勒說:「2018年是地球有史以來海溫最高的一年,但2017年是如此,2016年亦復是。」在地球暖化的過程裡,海洋一直扮演了關鍵的緩衝角色。
  • 紐約時報:全球暖化嚴重威脅物種多樣性
    現在,全球變暖和其它氣候變化更是致命一擊,許多物種數量急劇下降,而且有可能永遠不能恢復。聯合國氣候變化小組認為,如果暖化趨勢達到預測的極大值,未來100年地球上一半的物種將會滅絕。不只是北極熊,從非洲到澳大利亞叢林地區,各個大洲的熱帶和山地有成千上萬種生物面臨危機。
  • 全球暖化 臺灣發燒
    曾任職NOAA的他歸納,除了反映暖化的全球現象,臺灣人口密度全世界第二高、每單位能源消耗量位居全球前三名,才是關鍵中的關鍵。○六公分的高雄,如果暖化繼續帶動海水上升,最後也滅頂到只剩下一個「壽山島」。 那時,四分之一的臺灣人,成為聯合國定義中的「環境難民」。
  • 什麼是全球暖化?
    全球暖化  這裡提出一見需要注意的事情,全球暖化是溫室效應所帶來的後果,而非溫室效應的另一含義,溫室效應的含義是溫室氣體的排放超過一定的平衡值(即地球可正常"消化"的數量單位),而溫室效應的產生,其中一個惡果即是全球暖化.全球暖化導致冰川加速溶解,海平面上升,人類可居住地減少等負面反應.
  • 溫室氣體排放過量 海水酸化威脅生物
    人類活動引起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過量導致海水酸化程度加深,進而對海洋生物構成威脅。  海洋研究人員22日公布調查報告,認定酸性海水正從深海水域向淺海大陸架水域進軍,侵蝕海岸地區。  海水酸化  海洋向來是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貯存器。
  • 全球暖化否定說
    持此說的人士、集團或組織,大致包含有以下行為:否認人為導致氣候變化的現象、否認全球暖化乃因人類行所產生、默認有氣候變化現象的科學證據,但拒絕採取任何抑制全球暖化現象之措拖[1]。這些活動根據各種不實的證據,利用工業界資助的美國少數科學家和保守派媒體,來否認全球暖化。這些活動與媒體,公開指稱全球暖化是騙局,但根據統計,超過90%質詢全球暖化現象的論述,都是由右翼智囊團所出,而相關團體或個人因為這些全球暖化否定活動,加起來每年約有9億美金的收入[13][14]。
  • 全球暖化新鐵證!海水太暖了磷蝦逐漸移向南極
    全球暖化出現最新鐵證!科學家表示,受到海洋變暖影響,被企鵝、鯨魚和人類捕食的物種磷蝦(krill),已逐漸向南極洲移動。綜合外媒報導,科學家發表在《自然氣候變遷》期刊的研究結果顯示,過去90年來,身長約6.5釐米磷蝦,已南遷約440公裡。
  • 【與地球共生息】全球暖化
    全球暖化 現今地球就像是火宅,人類破壞生態環境,使得地球溫度升高
  • 全球變暖降低海水鹽度 波羅的海生物面臨威脅
    一項涉及多個國家的研究發現,該地區降雨量的增加會使波羅的海海水的鹽度降低。海水鹽度降低會改變海洋生物的構成,而海洋生物目前已經飽受過度捕魚和有害化學物品的影響。該研究的參與者、英國普利茅斯大學海洋學院的教授克裡斯·雷德說:「由於全球變暖,據預測流入波羅的海流域的降雨量將會增加。由于波羅的海是個內海,而且出口十分狹窄,因此海水鹽度將會變得越來越低。
  • 科學家警告:全球暖化讓有毒物質持續釋放
    科學家預估,這是由于洋流變化和聖嬰現象的影響──全球暖化帶來更多暖流,暖流影響了永凍土和溫度、海水鹽度的變化,整個過程和地球的環境變化息息相關。無獨有偶,遠當地球另一端的北極,也面臨氣候變遷的極大威脅。
  • 全球暖化問題並沒解決!北冰洋解凍通航,歐亞出現捷徑?
    哈嘍,大家好,很高興小編又與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看到全球暖化的問題再次嚴重了,小編這樣說並不是聳人聽聞,雖說新聞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報導過這方面的問題,但是這樣的事實卻仍在繼續,不知大家對於全球變暖的這一概念有沒有更加深刻呢?
  • 時代:全球暖化,非洲受益
    非洲的沙漠是危險的代名詞,而全球暖化則使荒漠擴大。聯合國糧農組織表示,撒哈拉南端新增沙漠面積和索馬利亞一樣大,各國嚴重缺水、土壤退化,隨之而來的是饑荒、瘟疫、大量環境難民和潛在的戰爭威脅。但是,氣候變化亦可能為非洲帶來希望。經濟學家認為我們沒有考慮令人喜憂參半的外部性:暖化會為全球經濟帶來壓力,而幫助發展中國家增長將是做出有力應對的最好辦法。
  • 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 太平洋島國擔心被淹沒(圖)
    10月16日,在湯加首都努庫阿洛法,各國元首及代表出席第38屆太平洋島國論壇領導人會議新華社記者公磊攝  新華網湯加努庫阿洛法10月20日電 第38屆太平洋島國論壇領導人會議日前在南太平洋島國湯加首都努庫阿洛法閉幕。  由於全球氣候日益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一些太平洋島國面臨被淹沒的處境。
  • 《自然》:地球進入緊急狀態,再不遏阻暖化,人類文明恐將難存續
    全球暖化導致極地加速風冰,海平面上升,將引發災難(AP) 氣候危機具關連性例如北極暖化的速度是全球暖化的兩倍,而北極海冰融化使地球表面對太陽輻射的反射越少,等於吸收的熱量變多,進一步加劇溫室效應。
  • 100國草擬全球變暖七大衝擊 人類安全堪憂
    參與研商的人員希望各國行動採取以遏阻全球暖化、降低對經濟等層面的衝擊。以下為報告草稿內容:全球經濟:報告指出,當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的水準上升攝氏2.5度,全球國內產生產總值(GDP)將損失0.2%到2%。
  • 全球氣候暖化? ---------------一個非專業人士的胡說八道
    因為研究所需,本人曾經長期關注於歷史上的氣候變遷,也非常關注現在學術界和一般民眾非常關注的全球氣候暖化問題,覺得這個問題現在成為了一個科研利益集團所主導的政治正確問題
  • 研究稱全球暖化若持續 野生咖啡豆未來將滅絕
    研究稱全球暖化若持續 野生咖啡豆未來將滅絕 原標題: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新加坡「聯合早報」9月4日報導,澳洲氣候研究所在最新公布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若全球暖化以目前的軌跡延續,野生咖啡豆可能在2080年滅絕。
  • 全球氣候暖化與生態改變 英國特種蝴蝶或瀕滅絕
    全球氣候暖化與生態改變 英國特種蝴蝶或瀕滅絕 2015-08-12 10:19:45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李季   中新網8月12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科學家發現,如果全球暖化不減緩
  • 臺媒:地球暖化還很遠,臺灣在騙誰?
    本報電  臺灣《聯合報》近期刊文稱,一架軍機飛越加州上空,影星哈裡森福特正在執行重大任務,這不是什麼電影場景;他正在幫美國太空總署在5000英尺高空搜集空氣樣本,尋找全球氣候變遷的證據。面對地區變暖的真實危險,國際行動已是臺灣的借鏡。
  • 全球暖化沒有緩和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