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降低海水鹽度 波羅的海生物面臨威脅

2020-11-25 騰訊網

據科學家推斷,氣候變化將使波羅的海日益變成淡水海,繼而毀滅海洋生物。

一項涉及多個國家的研究發現,該地區降雨量的增加會使波羅的海海水的鹽度降低。海水鹽度降低會改變海洋生物的構成,而海洋生物目前已經飽受過度捕魚和有害化學物品的影響。

該研究的參與者、英國普利茅斯大學海洋學院的教授克裡斯·雷德說:「由於全球變暖,據預測流入波羅的海流域的降雨量將會增加。由于波羅的海是個內海,而且出口十分狹窄,因此海水鹽度將會變得越來越低。我們預測,這種情況將於未來100年內發生。」

另外一個令人擔憂的發現是,一種新的浮遊生物從太平洋來到北大西洋。這種用顯微鏡才能看到的生物早在80萬年前就從該地區消失了。由於北極冰蓋的消融打開了西北航道,這種植物越過北極漂流回來。

雖然海藻是食物來源,但專家指出,海洋食物網基底的任何變化都可能動搖甚至推倒大西洋海裡現有生物的生存支柱。

在北極冰凍之前,差不多是一百萬年以前,太平洋的海水能夠進入北大西洋,這使得大量的太平洋生物物種能夠左右其生態系統。今天在歐洲海域發現的一些生物物種最初是從太平洋來的。「如果北極繼續消融,使更多的生物物種能夠通過這裡,那麼我們就可能看到北大西洋將會發生巨大的變化。」雷德博士說,「對漁業的潛在影響可能是巨大的。競爭將會加劇。舉例來說,太平洋中大約有6種不同的鮭魚,但是在大西洋只有一種。目前大西洋中的鮭魚儲備情況不容樂觀,因此任何有可能使這種情況繼續惡化的事件和做法將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去年,一條太平洋灰鯨出現在地中海,這是三個多世紀以來人們第一次在該海域看到太平洋灰鯨。科學家認為,北極消融使得鯨魚遊到北大西洋成為可能。

當前,海洋生物往往會向極地遷移,不過它們遷移的速度卻不同。這就使得預測它們之間將會如何互相影響變得很難。在內海,適宜溫度較低的環境的生物隨著海水溫度的升高可能無處可去。研究人員預測,到2060年,隨著地中海溫度的升高,這裡75類魚中的三分之一將面臨生存威脅,6類魚將遭遇滅絕。

不過,在類似的內海——黑海中,新的地中海生物物種正向這裡進發,空氣和海水溫度的升高預計會增強多樣性,而相反的作用限於少量本地物種數量的減少或死亡。

該報告中的其他研究成果揭示了大量毒性很強的水母湧入了大西洋的東北部,經常形成巨大無比的花朵。這種特別危險的暖水物種在很多地區起著主導作用,它們的大量出現已經迫使一些歐洲海灘關閉。它們同時也是捕食小魚的好手,因此專家認為它們的遷移不是好的趨勢。近來,一種酷似水母的有毒亞熱帶生物僧帽水母在大西洋海域經常出現。

荷蘭皇家海洋研究所的所長卡洛斯·海普博士說:「歐洲海域發生了什麼?我們需要了解更多有關這方面的內容,但是有關跡象已經表明氣候變化帶來的更多的是害處,而不是益處。儘管目前存在著很多未知的領域,但是很顯然當我們打破某個複雜而重要的系統的正常運轉秩序後,我們就能夠預料得到具有破壞性的變動是會發生的。」(編譯:何晨|譯自:《獨立報》)

相關焦點

  • 海水的鹽度
    海水的鹽度成分海水的鹽類物質主要是氯化鈉和氯化鎂,因此海水的味道既鹹又苦。海洋表面平均鹽度和溫度按緯度的分布(1)水平分布規律:副熱帶海域海水鹽度最高,由副熱帶海域向兩極和赤道,鹽度逐漸降低。Q:結合下圖分析上述分布規律的成因。
  • 波羅的海淡、紅海鹹,大海都相連為啥鹽度還不一樣
    美麗的地球70%的表面積被海水覆蓋,海水含有大量的鹽分,但不同地區海水鹽度是不同的。全球海洋都是互相連通的,海水可以流動,溶解在海水中的鹽分也能擴散,是什麼原因造成各地海水鹽度不同呢?海水雖然能夠流動交換,但需要時間。
  • 高中地理 | 海水鹽度的影響因素
    從這一規律可以看出,海水鹽度大小並非從赤道向兩極遞減,即海水的鹽度分布規律並不是與海水溫度的緯度分布規律相吻合,因為影響海水鹽度的因素除氣候因素外,還受洋流、陸地徑流、結冰與融冰、海域的封閉與否等因素影響。一、氣候因素影響海水的氣候因素主要考慮「降水量與蒸發量的對比關係」。
  • 海水會越來越鹹嗎?關於海水鹽度的...
    二是海洋中的生物會吸收部分鹽類,降低海水中的含鹽濃度。三是颱風暴發時,海水被卷到陸地上,海水中的部分鹽類物質也被帶到陸地上。海洋表層海水平均鹽度按緯度分布規律如上圖所示。 南半球鹽度分布的地帶性較北半球明顯。 中低緯度的大洋西岸鹽度較大洋東岸高。 在海洋,赤道一帶降雨量大,鹽度較低。 在高緯度地區,溶解的冰降低了鹽度。
  • 海水淡化廠越來越多了,但高鹽度汙水排放是個問題
    在一些極度缺乏降水、但又剛好臨海的國家或地區,建立海水淡化廠是一種解決淡水不足的方式。但新的研究發現,世界各地的海水淡化廠排放的含鹽度極高的汙水可能比預期多 50%。海水淡化後的副產品高鹽度海水提高了海洋的鹽度,同時有其他化學汙染物,這對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態系統造成重大風險。
  • 海水鹽度專題突破
    海水鹽度:單位質量(100克)海水中所含鹽類物質(氯化鈉和氯化鎂)的質量。世界大洋的平均鹽度為3.5%。
  • 《海水的性質-溫度、鹽度與密度》課件來啦~~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海水的性質-溫度、鹽度、密度》,在《陸地上的水-河流、湖泊與地下水》之後的課件。這是我分享的第7個課件。先來看看2017年的課程標準與本節課知識框架。以全球海洋鹽度分布圖疊加經緯網,能更直觀地展示表層海水鹽度的變化規律。
  • 高考地理小專題——海水鹽度
    海水溶解氧是指溶解在海水的氧,其含量變化與海水中生物過程及水文條件有密切聯繫。科考隊發現,該區域的某海域溶解氧含量過於飽和,海水向大氣釋放氧氣,成為北冰洋上的「天然氧吧」。(1)簡述中部海峽鹽度低的原因。(2)說明中部海峽溶解性總固體量與鹽度不呈正相關的原因。(3)指出「天然氧吧」出現的海域,並分析其形成條件。
  • 位於北美洲東部的聖勞倫斯灣,為什麼表層海水鹽度相對偏低?
    ,從而使得海洋中的鹽類物質越來越多,最終形成了鹹鹹的海水,目前世界大洋表層海水的平均鹽度大約為35‰。不過世界不同海域由於自然條件的差異,海水鹽度也差別十分巨大,今天我們就把目光移到北美洲東部的聖勞倫斯灣,這裡的海水鹽度大約在12‰至32‰,平均鹽度大約只有22‰,遠遠低於世界大洋表層的平均鹽度,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 鮑魚潛規則:水產商降低海水鹽度 讓鮑魚吸水增重
    鮑魚潛規則:水產商降低海水鹽度 讓鮑魚吸水增重2011-11-16 08:45: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峽都市報        瀏覽量: 3835 次 我要評論 核心提示:年底來臨,鮑魚等高檔水產品銷量大增。昨日,記者走訪福州市場卻發現,今年鮑魚價格同比上漲三五成。
  • 波羅的海是世界上含鹽量最低的海洋嗎?為什麼?
    我們都知道海水是鹹的,裡面還有氯化鈉、氯化鎂等鹽分,至於海水為什麼是鹹的,目前普遍認為是通過地表徑流攜帶鹽分進入到海洋中,不斷積累而形成的。海水中鹽分含量的多少,我們通常用「鹽度」來衡量,目前全球表層海水的平均鹽度大約為3.5%,也就是說每一千克的海水中,含有3.5克鹽分。
  • 全球暖化使島國面臨海水威脅
    原標題:全球暖化使島國面臨海水威脅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報導稱,氣候發生變化,海平面逐漸上升,一些島國已經開始謀劃,要如何應對土地遭淹沒的危機。南太平洋島國吉里巴斯已在鄰國菲濟購買土地,巴布亞紐幾內亞也開始鑑別哪些國民最可能遭受海水威脅。
  • 都說全球變暖了,為什麼冬天卻變冷了?
    都說全球變暖了,為什麼冬天卻變冷了?可以用全球變暖後的洋流變化來解釋。1正常情況下,由於各海域海水溫度和鹽度的差異,洋流會在全球範圍內循環。淡而熱的低緯度表層海水向極地方向移動。在這個過程中不斷釋放熱量,在到達高緯度海域後變成冷而鹽度高的海水,沉入深海。再以深海洋流的方式轉回低緯度地區,給當地帶來涼爽。洋流循環可以將赤道附近的熱量被帶到寒冷的高緯度地區,對高、低緯度之間的熱量差異進行中和。
  • 溫室氣體排放過量 海水酸化威脅生物
    人類活動引起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過量導致海水酸化程度加深,進而對海洋生物構成威脅。  海洋研究人員22日公布調查報告,認定酸性海水正從深海水域向淺海大陸架水域進軍,侵蝕海岸地區。  海水酸化  海洋向來是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貯存器。
  • 專家:全球變暖和磷蝦捕撈使南極企鵝面臨滅絕威脅
    專家:全球變暖和磷蝦捕撈使南極企鵝面臨滅絕威脅 南極洲保利特島,阿德利企鵝。視覺中國 資料圖中新網9月10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南極與南大洋聯盟(ASOC)駐俄羅斯代表葉連娜·扎爾科娃表示,南極的阿德利企鵝因氣候變暖和磷蝦捕撈麵臨滅絕威脅。扎爾科娃在東方經濟論壇上向衛星通訊社表示:「2017年南極總數達4萬隻的阿德利企鵝只有兩隻新生小企鵝倖存。原因是氣候變化和該地區過度捕撈磷蝦。
  • 研究:全球變暖影響海洋生態 珍稀鯨魚面臨滅絕威脅
    中新網5月28日電 據外媒報導,近日,一項最新發布的研究稱,受海洋變暖影響,北大西洋露脊鯨的食物供應鏈發生改變,從而導致這種鯨魚開始面臨著日趨增加的滅絕風險。報導稱,北大西洋露脊鯨的數量從2010年482頭已降至現在的411頭。
  • 波羅的海變暖致藍綠藻大量繁殖
    新華社赫爾辛基7月28日電(記者李驥志)芬蘭環境研究所日前發布消息說,近幾十年來波羅的海變暖加快,致使藍綠藻大量繁殖,海域缺氧面積擴大。  芬蘭環境研究所援引區域性合作組織波羅的海海上環境保護委員會的統計數據稱,在過去的100年間,波羅的海水溫平均每10年升高0.3攝氏度,但近30年間升溫加速,平均每10年上升0.59攝氏度。  特別是2018年夏季異常炎熱,波羅的海年均表面溫度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最高水溫一度達到27攝氏度,於去年7月在波羅的海海面測得。
  • 知識總結丨第11講 海水的溫度和鹽度
    水循環的作用與意義:是維護了全球水量平衡(通過水循環的各個環節,把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巖石圈有機地聯繫成為一個循環系統,水在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一是使淡水資源不斷更換。(2)若表層海水溫度升高,沿岸氣溫升高、降水增多;若表層海水溫度降低,沿岸氣溫降低,降水減少。3、海水鹽度:單位質量(100克)海水中所含鹽類物質(氯化鈉和氯化鎂)的質量。
  • 被嚴重低估的威脅:全球變暖
    與此同時,南極的一隻小企鵝正在矮小的冰山上附著,「噼裡啪啦……」,冰山在不斷融化崩裂,不大的冰山已被海水一分為二。這些都是全球變暖導致的!世界氣象組織10日發布最新報告說,2019年是全球有氣溫記錄以來第二熱的年份,僅次於2016年。由於溫室氣體水平持續上升,新的「史上最熱年」可能在5年內出現。
  • 北冰洋海水持續酸化,科學家發出警告,或威脅整個地球生態系統!
    全球變暖成為了近些年來的大熱詞語,由於人類不斷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致使南北兩極的海水出現了上升的趨勢。就從科學家最新的研究來看,全球變暖所帶來的危害還遠不止於此海洋所吸收的二氧化碳增多,北冰洋也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北冰洋的海水酸化將上升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最終將會導致整個海洋系統發生紊亂崩潰。北冰洋海水持續酸化,微生物死亡腐爛對於人類來說海洋是深不可測的,但是在它的深處仍然生存著大量的海洋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