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冰洋海水持續酸化,科學家發出警告,或威脅整個地球生態系統!

2020-12-05 小雨來侃侃

全球變暖成為了近些年來的大熱詞語,由於人類不斷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致使南北兩極的海水出現了上升的趨勢。就從科學家最新的研究來看,全球變暖所帶來的危害還遠不止於此海洋所吸收的二氧化碳增多,北冰洋也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北冰洋的海水酸化將上升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最終將會導致整個海洋系統發生紊亂崩潰。

北冰洋海水持續酸化,微生物死亡腐爛

對於人類來說海洋是深不可測的,但是在它的深處仍然生存著大量的海洋生物。海洋的生態系統是獨立的,如果遭到人類的破壞,它們就會面臨失衡。比如大家所熟知的珊瑚和甲殼類的動物,它們都要依靠著海洋來進行生存。在北冰洋中也生存著大量的海洋生物,如果海水持續酸化,這些生物只能死亡腐爛,大量的微生物在海洋深處聚集,加速了北冰洋的酸化程度。

對於北冰洋,科學家也利用了最先進的技術來預測它的發展趨勢。根據科學家的數據來看,北冰洋的酸化程度遠遠比人類想像的要嚴重,雖然人類開始節制二氧化碳的排放,但終未能減緩全球氣溫的上升速度,到了2100年,北冰洋所吸收的二氧化碳濃度將超過20%,越來越多的海洋生物死亡腐爛,使得本就脆弱的海洋生態系統更是雪上加霜。

海蝴蝶是專家研究海水酸化的重要對象

海蝴蝶是海洋生態系統中最初級的一分子,不論大小生物,它都是這些生物的腹中美食。海蝴蝶是海洋環境中必不缺少的生物之一,也是衡量海洋酸化對生物影響的重要標誌。正是由於海蝴蝶特殊的習性,因此科學家把研究重點放到了它的身上,通過觀測海蝴蝶在深度不同的海水中的生活狀態,從而確定海水酸度對海洋生物的影響。

海蝴蝶在酸化的海水中生存不到45天

根據科學家的分析來看,海水酸度對於海蝴蝶的生存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如果溫度持續升高,海洋持續酸化,那麼在2100年海水的深度將會達到新的巔峰,海蝴蝶在這個時候便會受到威脅,僅僅45天的時間,就可以把它們全部溶解腐蝕掉,海洋生物失去了食源。

所以說海洋酸化影響的不僅僅是一片海洋,而會對全世界的海洋系統造成嚴重威脅。這樣的威脅,最終傷害的還是人類自己。它不僅可以使海洋生物死亡,同樣也會讓人類感染上重大疾病。關於海水酸化,大家是怎麼看的呢?歡迎評論區交流討論。

相關焦點

  • 北冰洋生態將崩潰?科學家預警:海洋酸化惡化,或威脅整個食物鏈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新的研究表明,由於地球最大的碳匯——海洋吸收了越來越多的二氧化碳(CO2),北冰洋海水的酸化將比預期的更加惡劣!科學家警告稱,CO2增加導致寒冷的北極水域海水酸度增加,這可能導致諸如貽貝(學名:Mytilus edulis)和「海蝴蝶」(翼足螺)等底層甲殼類海洋動物的腐爛,最終引發整個海洋生態系統的崩潰。
  • 環境 | 北冰洋為啥成為全球海洋酸化的「領頭羊」?
    海洋酸化是由於海洋過量吸收人為排放入大氣的二氧化碳,源源不斷供應著海水中碳酸向生成多餘H+方向發生,過量增加二氧化碳,改變了海水碳酸鹽系統緩衝能力,海水就會加速變酸。從1999年的中國首次北極科學考察開始,中國科學家就開展了北冰洋酸化和碳循環研究,集成了20年的觀測數據,發現北冰洋酸化水體面積以每年1.5%的速率增長,預計到本世紀中葉酸化水將充滿深達250米的整個北冰洋水體
  • 科學家稱地球生態系統正在逼近9大極限
    近年來,能源告急、資源告急、環境告急……全球近70億人的需求幾乎要把地球推向崩潰的邊緣。通過直觀感受,一部分人逐漸意識到了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嚴峻威脅,但這遠遠不夠:環境汙染、海洋酸化、物種滅絕等其他問題的嚴重程度絲毫不遜於此。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少人都發出了「照這樣下去地球到底還能持續多久?」「地球的承載能力有無極限?」「人類還有多大迴旋餘地?」這樣的疑問。
  • 日本氣象廳:太平洋酸化加劇 海洋生態或遭威脅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讀賣新聞》11月27日報導,日本氣象廳發布消息稱,目前給生態系統帶來威脅的海洋酸化正在日益加劇,或將擴展到整個太平洋。而海水吸收了過度排放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被認為是其酸化的主要原因。報導稱,日本氣象廳與國際機構進行合作,將太平洋分為四大海域,分析了1990年以來的太平洋海水監測數據。
  • 二疊紀大滅絕發現新證據,科學家發出警告:人類面臨著一樣的問題
    地球的生態環境急速惡化,過了幾百萬年才逐漸恢復的元氣。阿爾卑斯山裡的證據二疊紀物種大滅絕的原因,科學家早有定論,目前傾向於嚴重的溫室效應,甲烷等溫室氣體的含量超過了閾值,連鎖反應之下,自然界的環境急速惡化,這才釀成了惡果。當然,不排除還有其他原因。
  • 海洋酸化 日益加劇的環境危機
    威脅珊瑚生長   日前,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莫納羅亞氣象臺的傳感器監測到一個驚人數據,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已經超過415 ppm,即二氧化碳質量超過整個大氣質量的萬分之4.15,創造了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
  • 科學家稱地球生態系統正逼近9大極限(組圖)
    近年來,能源告急、資源告急、環境告急……全球近70億人的需求幾乎要把地球推向崩潰的邊緣。  通過直觀感受,一部分人逐漸意識到了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嚴峻威脅,但這遠遠不夠:環境汙染、海洋酸化、物種滅絕等其他問題的嚴重程度絲毫不遜於此。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少人都發出了「照這樣下去地球到底還能持續多久?」「地球的承載能力有無極限?」「人類還有多大迴旋餘地?」這樣的疑問。
  • 科學家稱地球生態系統正在逼近9大極限(組圖)
    近年來,能源告急、資源告急、環境告急……全球近70億人的需求幾乎要把地球推向崩潰的邊緣。通過直觀感受,一部分人逐漸意識到了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嚴峻威脅,但這遠遠不夠:環境汙染、海洋酸化、物種滅絕等其他問題的嚴重程度絲毫不遜於此。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少人都發出了「照這樣下去地球到底還能持續多久?」「地球的承載能力有無極限?」「人類還有多大迴旋餘地?」這樣的疑問。
  • 地球生態系統正在逼近九大極限 水資源匱乏(圖)
    在地球自然系統的調節下,這個時期的地質、氣溫以及環境都維持在一個相對平穩的範圍內,沒有太大的波動。較之此前的「更新世」和「上新世」,這一萬年的「平靜」實屬難得,因此,學者們將其稱為地球的「全新世」。  自18世紀末人類進入工業化時代起,人類又進入了一個被稱為「人類世」的新時期。在這個時期,人類逐漸從大自然手中奪過了「船舵」,成為了這個星球的新主人:地球上所有的系統由人定義、受人統治。
  • 全球海洋暖化加速 海水升溫威脅海洋生態系統
    中新網1月12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科學家警告,全球海洋暖化的速度比先前所想的快上許多,顯示氣候暖化狀況真的很糟糕,因為多出來的熱能幾乎全由海水吸收。資料圖片:全球海洋暖化加速,海水升溫威脅海洋生態系統。美國環境研究組織伯克利地球組織(Berkeley Earth)的能源系統分析師、同時也是該研究報告作者的豪斯法勒說:「2018年是地球有史以來海溫最高的一年,但2017年是如此,2016年亦復是。」在地球暖化的過程裡,海洋一直扮演了關鍵的緩衝角色。
  • 地球面臨9大危機 人類生存環境遭遇威脅
    這些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形成碳酸。從工業時代開始至今,海洋表層海水的pH(酸鹼度)從8.16 下降到8.05。目前,海洋酸化尚未對人類構成威脅,不過它已經對海洋的一些化學結構造成嚴重影響。其中,最重要的影響是它降低了溶解在表層海水中的碳酸鈣含量。如果海洋中的碳酸鈣含量過低,海洋中用碳酸鈣構建外殼的生物就遭殃了。比如,珊瑚。
  • 海洋酸化,浮出水面的危機
    海水酸化在地球南北兩極呈現出愈演愈烈之勢,與之連通的各大洋及近岸海域所面臨的形勢同樣不容樂觀,海洋酸化帶來的影響已經打破地理邊界呈交互疊加和時空蔓延之勢。研究表明,隨著海洋吸收二氧化碳量的增加,海洋酸化最終會引起海洋系統內一系列化學變化,從而影響到大多數海洋生物的生理、生長、繁殖、代謝與生存。「這將給海洋生物的生存帶來極大挑戰。」
  • 科學家發出警告,高溫和暖冬至少持續5年,預計2022年後恢復
    氣候的變化越來越嚴峻,而我們對全球降溫的措施也是各有各的看法,但是始終沒有一個能夠完全讓人滿意的方法,根據氣象學家們最新的《自然通訊》雜誌報告稱,我們的地球氣候又會進行一個新的時期,科學家們發出警告,在未來的五年將創紀錄炎熱氣候(異常炎熱和暖冬)都將會主宰我們的地球,也就是說我們的地球要進入到一個
  • 海洋酸化研究,未來之路
    在IUCN專家完成的最新報告中,這一問題已被全球頂尖科學家列為優先研究領域之一。相關研究表明,溶解性二氧化碳的升高導致海洋酸化,這將危害多種海洋生物,然而更嚴重的威脅還未可知。在海洋酸化的影響下,世界同時面臨例如汙染問題、溫室效應、過度捕撈等威脅,哪些區域將最受影響?各類生物能否迅速適應相應變化?生態系統如何應對這些威脅?
  • 科學網—地球升溫殃及北冰洋 海冰密度史上最低
    氣候變化是一個永恆的世界性話題,升溫的地球正使北冰洋遭殃。 日本《每日新聞》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發布的觀測結果顯示,北冰洋的海冰面積已經處於史上第二小,海冰密度處於史上最低的狀態,冰和海水間縫隙大小的指標也處於史上最低水平。
  • 核戰爭如何改變整個地球?科學家給出了答案
    而且,核冬天將大大改變海洋的化學性質,破壞珊瑚礁和其他海洋生態系統。這些結果源於迄今為止最全面的核冬天的模擬,旨在了解核衝突將如何影響整個地球系統,從海洋到大氣環境,以及從陸地和海洋中的生物。科學家希望了解這些問題,因為核威脅正在增加,從朝鮮到伊朗,各國都在建立自己的核能力,而且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國家正在退出控核協議。
  • 北冰洋是怎樣變鹹的?科學家:北大西洋海水流入
    ­  新華社北京6月11日電 幾千萬年前,北冰洋是一個巨大的淡水湖,與鹹水海洋隔絕。德國科學家發現,格陵蘭與蘇格蘭之間的陸橋沉到水下約50米深處之後,北大西洋的海水才開始大量注入北冰洋,導致它變鹹。­  目前格陵蘭與蘇格蘭之間是開闊的水域,連接著北冰洋與北大西洋,但幾千萬年前這裡是一片陸地。
  • 專家稱大氣汙染對地球生態環境構成巨大威脅
    大氣汙染不僅危害人體的健康,而且已經對地球上的整個生態環境系統構成了巨大威脅。這是有關專家近日向人們發出的警告。  據中央氣象臺消息,專家解釋說,人類居住的地球,已經度過46億年的高齡。在地殼的外圍,積聚著一層厚厚的氣態物質,人們把它叫做地球的大氣圈。  地球大氣圈的形成和演變經歷了漫長的過程。
  • 日本火山島海水中或存在拯救珊瑚礁秘方
    【PConline 資訊】據國外媒體報導,法國和日本科學家近日研究發現,日本一座名為式根島的火山島周圍的海水中或許存在著解決珊瑚礁生存危機的答案。這座小島名為式根島,也被科學家們稱為「活實驗室」。式根島擁有獨特的生態環境。這座島嶼由水下火山形成,因此其海水的二氧化碳不斷增多,鹼性弱化,酸性增強。這與科學家們想像中的到2100年全球海洋由於碳排放問題的影響而產生的變化情景很相似。溫室氣體排放或水下火山活動造成的二氧化碳不斷積聚,必然導致溫度升高,海水化學成分發生變化,即酸化過程。式根島位於東京南方大約160公裡處。
  • 北冰洋如果沒有冰了,會怎樣?可能放出什麼病毒?
    受人類活動導致的氣候變化影響,自2044年到2067年之間的某個時間開始,北冰洋每年夏天都可能出現海冰完全消融的情況。    我們為什麼要關注遠在北冰洋的海冰?因為,北極海冰的變化不僅對局地氣候有顯著影響,而且對全球的大氣、海洋系統都有持續影響。